1、中国历史上出现过的封建王朝中,有些因政权存在时间较短而被戏称为“短命王朝”,其中隋朝很有代表性。下列关于该王朝说法正确的是
A.以昆明为首都,疆域辽阔,经济发达
B.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C.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D.修建有影响深远的国家工程,如大运河
2、下列民族政权被蒙古政权所灭的有( )
①辽
②西夏
③南宋
④北宋
⑤金
A. ①②③⑤ B. ②③⑤ C. ②⑤ D. ①②③④⑤
3、下列对科举制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学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B.促进了文学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
C.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D.为高门权贵打开了做官之门
4、我国著名歌手腾格尔演唱的《天堂》,深情表达了对家乡内蒙古的赞美。历史上统一蒙古草原,建立了蒙古政权的是
A.阿保机
B.阿骨达
C.元昊
D.铁木真
5、七年级同学准备举办一个主题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图片展览。下列图片应该入选“盛唐篇”的是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6、南宋时,政府大量印行纸币,其中流通于东南地区的,叫做
A.交子
B.钱引
C.会子
D.钱票
7、下面表格中的数据变化能够反映出我国古代( )
朝代 | 北方户数 | 南方户数 |
汉(公元2年) | 965万 | 111万 |
唐(公元742年) | 493万 | 257万 |
宋(公元1080年) | 459万 | 830万 |
A.民族之间的交融
B.技术的不断进步
C.经济重心的南移
D.政治制度的演变
8、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的高僧是
A.张骞 B.班超 C.玄奘 D.鉴真
9、唐朝时期,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开辟汉藏友好历史篇章的皇帝是
A. 唐高宗
B. 武则天
C. 唐太宗
D. 唐玄宗
10、邓嗣禹在《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中提到:“科举由应试人于—定时期,投牒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然后为真正考试……”。从材料中,我们不能得到的有关科举制度的信息是
A.考生可以自由报考
B.采取分科考试的形式
C.采用择优录取的方法
D.目的是为了加强皇权
11、探索历史发展的共性是学习历史的任务之一,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三者的治国措施的共同点是
A.抗击突厥 B.提升有军功的士兵的地位
C.创自荐为官的制度 D.重用人才
12、“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这说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对于古人在哪一方面的活动有着重大的意义?
A.天文观测
B.地理测量
C.天气预测
D.航海探索
13、北宋时期纸币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
A. 铸造货币的金属紧缺 B. 商业活动频繁
C. 江南经济的发展 D. 造纸技术的发展
14、2018年成吉思汗查干苏鲁克大典于5月2日至9日在成吉思汗陵举行。下列关于成吉思汗的介绍中,不正确的是
A. 成吉思汗原名铁木真
B. 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
C.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
D. 成吉思汗灭亡了金朝
15、“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的诗中提及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帝王。下列不属于宋祖采取的措施是( )
A. 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B. 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
C. 强化宰相的权力 D. 将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16、“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该诗的作者最可能是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王维
17、玄奘前往印度时,印度半岛被称为
A. 印度
B. 印尼
C. 天竺
D. 孟加拉
18、北宋司马光主持编写的史学巨著是( )
A.《春秋》
B.《史记》
C.《资治通鉴》
D.《汉书》
19、唐朝时期,中国和日本的交流非常频繁,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
A.镇抚使
B.遣唐使
C.外交官
D.驻华大使
20、“文化大革命”后期,国民经济形势出现明显好转的原因是
A. 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B. “一月风暴”的掀起
C. 周恩来、邓小平对国民经济的调整
D. “四五运动”的爆发
21、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从16世纪开始,一些欧洲殖民者,相继来到我国沿海地区,进行侵略活动。________年,________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22、12世纪初期(1115年),________起兵抗辽,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金)。
23、__________起义给唐朝统治者以致命的打击;南宋抗金将领__________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
24、请按要求将下列的图表填充完整。
(1)建立辽政权的少数民族——
(2)西夏政权的建立者——
(3)金政权的建立者一
(4)建立金政权的少数民族一一
25、“房谋杜断”指的是唐太宗时期重用的两位宰相:________、________。
26、《天工开物》是一部科技巨著,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与经验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它的作者是________。
27、要了解中国17世纪手工业发展的情况,首选的资料是________。
28、填空题:唐朝商业繁荣, 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大都市;南宋商业发达,都城 ,繁荣程度超过了北宋时的开封。
29、唐朝的对外交通发达,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
30、明清时期时代的特征是________。
31、将下列历史现象(事件)与相关人物连接起来。
32、 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隋灭陈统一南北的时间——
(2)隋朝大运河的中心——
(3)宋代从越南引进的水稻优良品种——
(4)宋代出现的纸币——
(5)元朝时形成的一个新民族——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农业稳,天下安。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
材料一 (贞观年间)天下大稔(丰收),流散者咸归乡里,斗米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及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资(携带)粮,取给于道路焉。
材料二 两宋期间,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农业都有发展,但南方的发展速度更快,在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南方,形成了闻名天下的“粮仓”,培育出新的手工行业,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这些事实表明,中国古代经济已经发生了深远的变化。
材料三 掌握农作物生长规律,总结农业生产经验,在漫长的农业发展史上一直是先民们的着力之处。北朝时期农学家贾思勰的作品成为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明末科学家徐光启的农学巨著不仅介绍了我国古代有关农业生产的理论和方法,还介绍了欧洲的水利技术。
(1)材料一记载了唐太宗在位时的情景,他在经济上采取什么措施才能达到材料所述的“天下大稔”?
(2)材料二所述的“粮仓”和“纸币”分别指的是什么?如何理解“中国古代经济已经发生了深远的变化”?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归纳促进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