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阿拉尔市2024年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面对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捧袂(这里)   敢鄙怀(完)

    B. 九月(在)   序(顺序)三秋

    C. 旷其盈视(满眼)   躬逢饯(胜利)

    D. 舸舰弥津(满渡口)  千里逢迎(迎接)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是名词用作动词的一项是(  )

    A.五亩之宅,之以桑

    B.然而不者,未之有也

    C.于寡妻,至于兄弟

    D.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 3、下列句中全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①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

    ②不能自免,卒就死耳

    ③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④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枪地

    ⑤则仆偿前辱之责

    ⑥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⑦居则忽忽若有所亡

    ⑧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A.①②④⑤⑧ B.②③④⑥⑧

    C.①③④⑤⑦ D.③④⑤⑥⑧

  • 4、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闹()   地(zhuì)   聒噪(guō zào)   林(cónɡ)

    B.()   恨(xián)   咀嚼(jǔ jiáo)   领()

    C.取()   调剂(tiáo jì) 天()   羊(yuán)

    D.陡峭(dǒu qiào)   ()   背()   水(qián)

  • 5、下列选项中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赵尝五战于秦   盛以锦囊 

    B.轮扁,斫轮者也   此三者,吾遗恨也 

    C.后秦击赵者再   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D.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古至今,丝绸之路上的交流和互动,都有艺术相伴。艺术是温润和滋养丝绸之路的精神源泉和情感溪流,也是贯通丝绸之路的文化血脉。丝绸织锦、陶瓷器、乐器、歌舞、建筑、绘画等,以其物质与艺术属性的和谐统一、实用与审美功能的相得益彰满足了丝绸之路沿线人们的各种需求。同时,艺术的交流和相互影响,沟通了民族情感,化解了文化冲突,丝绸之路由此千年不绝,绵延至今。

    人类的交流从物质交换开始,通过各种生活用品和器物的交换,沟通着不同族群人与人的关系,而物质被赋予艺术审美特性,则改变和丰富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美学风尚,也化解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中国丝绸、瓷器被西方人推崇,印度、波斯、中亚音乐舞蹈对中国乐舞的影响等等,是在艺术差异性中建立的新型审美关系,并发挥了长久而特殊的功能。丝绸之路艺术从物质实用性与精神审美性两方面满足了东方与西方社会的需求,也穿越了国家民族地域界限。丝绸之路艺术史与以往的国别艺术史、区域艺术史、世界艺术史不同之处之一,就在于它不是“纯艺术”的历史,而是与物质结合在一起的交流史。从学术的角度说,在人类艺术史乃至人类史的视域中研究丝绸之路艺术,避免了在狭义的艺术视域下建构艺术史的发展逻辑,同时,提出一个艺术理论问题——“物的艺术表达”。

    “物的艺术表达”的概念,意指物质交流负载艺术元素,同时,艺术创作及其传播对于物质载体、材料、质地的要求、利用和催生,使得“物”蕴含丰富的艺术性和审美性,也具有了艺术表达功能和“文本”叙事功能。“物的艺术表达”的研究将使丝绸之路艺术的意蕴获得新的理解,也使得丝绸之路物质与艺术之关系获得新的阐释。瓷器和其他器物,丝绸和织物,乐舞和乐器,建筑风格和雕塑手法等等,不仅以物的实用性而且以其艺术性沟通人类审美情感,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精神滋养。可以说,蕴蓄艺术审美性的丝绸之路物质交流,或者说具有艺术品格的物质交流,就是心灵对话,就是审美意识的表达,它在一定程度上弥合了经济利益和文化冲突造成的裂痕,这是人类艺术史上特殊的艺术现象,是丝绸之路艺术的独特意义之所在。

    丝绸之路艺术作为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艺术整体,体现了一种彼此欣赏、和而不同、包容差异的文化精神,它的艺术趣味是异中有同,它的审美特质蕴含更多共性,它的精神追求指向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艺术在丝绸之路上的传播和演变,其重要意义包括物质交流对异域生活方式的影响,以及时尚和审美趣味的改变。在古代,西方曾因为远东地区的瓷器和茶叶等的进口而创制出大量新型器物和艺术产品;中国的青花瓷餐具,改变了欧洲的饮食习惯和室内设计。同样,来自欧洲、南亚、西亚和中亚的丰富的物质产品交流,也极大地改变了中国和东亚的生活方式,创造出新的艺术样态。由对艺术的彼此欣赏而加深相互之间情感交流和文化认同,可以说,不同艺术的接受就是对不同文化差异的包容和融合,艺术是温润和滋养丝绸之路的精神源泉。

    (程金城《艺术对丝绸之路的温润和滋养》)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物质与艺术、实用与审美的和谐统一、相得益彰的丝绸织锦、陶瓷器、乐器等交流的物品使丝路沿线的人们的需求得到了满足。

    B. 丝绸之路千年不绝,绵延至今,是因为丝绸之路中的艺术交流和影响,能沟通民族情感和化解文化冲突。

    C. 当物质被赋予艺术审美特性之后,便改变和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美学风尚,化解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具有了物质功能。

    D. 艺术在丝绸之路上的传播与演变,促进了东西方的创新意识,西方因为进口远东地区的瓷器和茶叶等而创造出新型器物和艺术产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提出了以“物的艺术表达”研究丝绸之路艺术的艺术理论。

    B. 文章认为丝绸之路艺术史是与物质结合在一起的交流史。

    C. 文章全文逐层深入地论证了丝绸之路艺术交流的独特意义。

    D. 文章论证了丝绸之路艺术彼此欣赏、和而不同的文化理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丝绸之路承载的不仅仅是物与物的交换,更承载着艺术交流,瓷器、丝绸织物、雕塑等以其实用性和艺术性沟通人类审美情感。

    B. 想要使丝绸之路艺术的意蕴有新的理解、丝绸之路物质与艺术的关系有新的阐释就要使用“物的艺术表达”研究丝绸之路艺术。

    C. 张骞将中原的漆器、铁器、丝绸带入西域,将西域舞蹈、汗血马、葡萄带回中原,既改变中原、西域生活方式,也改变时尚和审美情趣。

    D. 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的哲学理论同样体现在丝绸之路艺术之中,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体现了丝绸之路的精神追求。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空缺部分。

    (1)在柳永的《八声甘州》中描摹秋天景物渐渐衰败的诗句是____

    (2)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借景物抒发通达的宇宙观、人生观的诗句是:____

    (3)__,双照泪痕干。(杜甫《月夜》)

    (4)吾尝终日而思矣,__。(荀子《劝学》)

    (5)__,白露未已。(《诗经•蒹葭》)

    (6)江畔何人初见月,__。(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 8、种树郭橐驼传

    (1)《种树郭橐驼传》中写人们之所以称呼传主为“郭橐驼”,是因为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总结他种树成功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种树郭橐驼传》中写郭橐驼种树时的态度的句子是“________”,写他种完树后的态度的句子是“________”。

    (4)《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说其他种树人“爱之太恩,忧之太勤”的表现除了“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之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

    (5)《种树郭橐驼传》中,描写俗吏烦令扰民的神情动作是“________________”,将纷纷扰扰,鸡犬不宁,百姓疲于奔命的情景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

    (6)《种树郭橐驼传》中直接点明作者写作意图的句子是:“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写去近郊的人,可以只带当天吃的三餐粮食,回来时“_________________”;而到千里外的人,则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李商隐的《锦瑟》中“_________________ ”,以声音表现内心的凄怨;而“_________________”,以形象喻指内心的悲哀。

    (3)《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以妻、妾对自己的态度影射齐王,说齐王目前的处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按要求填空。

    (1)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荀子·劝学》)

    (2)___________,尘满面,鬓如霜。(_____《江城子》)

    (3)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中的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不避用字重复,直接点出登临之所。

  • 11、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出师表》诸葛亮以北定中原兴复汉室为己任,而他认为郭攸之、费祎、董允的责任是

    (2)《琵琶行》描写琵琶女梦忆往事,醒来粉泪纵横的诗句是

     

    (3)《赤壁赋》中客悲叹自己只得在秋风中用悲凉的箫声寄托苦闷之情的一句是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诗与词,完成下面小题。

    柳絮

    唐·薛涛

    二月杨花轻复微,春风摇荡惹人衣。他家本是无情物,一任南飞又北飞。

    临江仙·咏絮       

    薛宝钗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它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

    【注】①薛涛:唐代四大女诗人之一,陕西长安人,16岁沦为歌伎,曾与才子元稹私订终身,后两度被弃。

    【1】下列对两首诗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絮》诗中“春风摇荡惹人衣”的“惹”字,以拟人手法写出杨花满含深情,纷纷扬,沾满游人衣裳的情状。

    B.《临江仙·咏絮》中第三句“蜂围蝶阵乱纷纷”的描写,暗示了词人面对“蜂围蝶阵”时内心纷乱的愁绪。

    C.《临江仙·咏絮》上阕状物,着力描写风吹柳絮、悠然起舞的情景;下阕言志,委婉抒写了词人的情志。

    D.这两首诗词虽然皆以柳絮为吟咏对象,却处处有“我”,托物言情,将物性我情水乳交融,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2】两首诗词同为咏柳絮,却寄寓了不同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尧臣字伯庸,应天府虞城人。举进士第一,授将作监丞、通判湖州。召试,改秘书省著作郎、直集贤院。会从父冲坐事,出尧臣知光州。父丧,服除,为三司度支判官,再迁右司谏。

    郭皇后薨,议者归罪内侍都知阎文应,尧臣请穷治左右侍医者,不报。时上元节有司张灯尧臣俟乘舆出即上言后已复位号今方在殡不当游幸帝为罢张灯

    陕西用兵,为体量安抚使。将行,请曰:“故事,使者所至,称诏存问官吏将校,而不及于民。自元昊反,三年于今,关中之民凋弊为甚,请以诏劳来,仍谕以贼平蠲租赋二年。”仁宗从之。

    初,曹玮开山外地,置笼竿等四寨,募弓箭手,给田使耕战自守。其后将帅失抚御,稍侵夺之,众怨怒,遂劫德胜寨将姚贵,闭城畔。尧臣适过境上,作书射城中,谕以祸福,众遂出降。乃为申明约束如旧而去。

    以户部郎中 权三司使,辟张温之、杜杞等十馀人为副使、判官。时入内都知张永和建议,收民僦舍钱十之三以助军费。尧臣入对曰:“此衰世之事,召怨而携民,唐德宗所以致朱泚之乱也。”度支副使林潍畏永和,附会其说,尧臣奏黜潍,议乃定。

    夔州转运使请增盐井岁课十馀万缗,尧臣以为上恩未尝及远人,而反牟取厚利,适足以敛怨,罢之。迁翰林学士承旨兼端明殿学士,为群牧使。丁母丧 ,服除,转右谏议大夫。

    居枢密三年,务裁抑徼倖,于是有镂匿名书以布京城,然仁宗不以为疑也。以户部侍郎参知政事。久之,帝欲以为枢密使,而当制学士胡宿固抑之,乃进吏部侍郎。卒,赠尚书左仆射,谥文安。

    尧臣以文学进,典内外制十馀年,其为文辞温丽。执政时,尝与宰相文彦博、富弼、刘沆劝帝蚤立嗣,且言英宗尝养宫中,宜为后,为诏草挟以进,未果立。

    元丰三年 ,子同老进遗稿论父功,帝以访文彦博,具奏本末,遂加赠太师、中书令,改谥文忠。

    (选自«宋史?王尧臣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时上元节/有司张灯/尧臣俟乘舆出/即上言/后已复位号/今方在殡/不当游幸/帝为罢张灯/

    B. 时上元节/有司张灯尧臣/俟乘舆出/即上言/后已复位号/今方在殡/不当游/幸帝为罢张灯/

    C. 时上元节/有司张灯尧臣/俟乘舆出/即上言/后已复位号/今方在殡/不当游幸/帝为罢张灯/

    D. 时上元节/有司张灯/尧臣俟乘舆出/即上言/后已复位号/今方在殡/不当游/幸帝为罢张灯/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郎中”本是官名,即帝王侍从官的通称。战国始有,秦汉治置。后世遂以侍郎、郎中、员外郎为各部要职。

    B. “丁母丧”指遭逢母亲的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三年内要在家守孝三年;“服除”,是指守丧期满。

    C. “年号”是我国古代帝王为记载和计算自己在位年代而起的一种称号,如“元丰三年”。历代帝王都有年号。

    D. “谥号”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或褒贬或同情的称号。例如谥号“文忠”就是一种褒扬。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尧臣曾因叔父王冲犯法受牵连被调离京城,后回京做右司谏。对郭皇后的死,议者归罪于阎文应,而王尧臣却请求要追究皇后身边的侍医者。

    B. 张永和建议收取老百姓房租来增加军费,王尧臣援引唐朝旧事,力谏皇帝,并奏请罢黜因害怕张永和而附和他的林潍,增加军费一事才作罢。

    C. 夔州转运使奏请增加盐井年税,王尧臣认为皇恩不曾照顾到边远地区的人,却要向他们牟取厚利,正好会招惹怨恨,朝廷因此取消了这一建议。

    D. 王尧臣凭借文学才华晋升做官,负责内外制度十年,曾与宰相文彦博等人劝皇帝立英宗的儿子为继承人,并替皇帝拟好了诏书,但未成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事,使者所至,称诏存问官吏将校,而不及于民。

    (2)尧臣入对曰:“此衰世之事,召怨而携民,唐德宗所以致朱泚之乱也。”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城里人可以用“土气”来藐视乡下人,而“土”却是乡下人的命根,出门在外,如果水土不服,可以把红纸包裹着的东西煮一点汤吃,这就是一包灶上的泥土。

    ——费孝通《乡土中国·乡土本色》

    在社会变迁的过程中,人并不能靠经验做指导。能依赖的是超出于个别情境的原则,而能形成原则、应用原则的却不一定是长者。这种能力和年龄的关系不大,重要的是智力和专业,还可加一点机会。在变迁中,习惯是适应的阻碍,经验等于顽固和落后。顽固和落后并非只是口头上的讥笑,而是生存机会上的威胁。

    ——费孝通《乡土中国·长老统治》

    读了上面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乡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延续,还是社会发展的障碍?请写一篇文章发表你的看法。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