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阿拉尔市2024年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       然悔悟

    B.   .  .  遍插茱

    C.       躬尽瘁

    D.       春风

  •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作为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几乎所有史书都对此事件语焉不详,一笔带过,专家推测可能是当时统治者钳制思想的结果。

    ②坚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运用监督“四种形态”,抓早抓小、江心补漏

    ③历史专业毕业的张明,不愿意像其他同学那样皓首穷经,著书立说,而是选择了与自己专业相去甚远的工作,实在让人匪夷所思。

    ④近年来发生的多起搀扶老人反被讹诈的事件,使许多人面对摔倒的老人变得犹豫不决,期期艾艾,这不禁让人感叹信任危机已经出现。

    ⑤不是每个小伙都期待邂逅容貌倾国倾城的公主,不是每个姑娘都渴望遇见乘着素车白马的王子。有人坐在宝马车里会哭,有人坐在自行车后座也会笑得灿烂。

    ⑥苏武受尽千辛万苦,为汉朝立下巨大功劳,李陵认为苏武当享茅土之荐,受千乘之赏。

    A. ①②⑤   B. ②③⑤   C. ②④⑥   D. ①③⑥

  •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面对当前微信圈信息传播混乱和失实的现状,我们不得不说一些信息发布者推波助澜见风是雨的炒作力可谓登峰造极

    ②受地震影响的北川市一度人去楼空,重建后人们陆续返回家园,现在这座城市开始故态复萌,恢复了昔日的生活景象。

    ③运钞车里戒备森严,几名守押员在车内各就各位,借助4个先进的窥测孔可以探视车外的任何风吹草动

    ④当某些恶意行为严重伤害到司机的身心健康时,不能一味要求司机忍气吞声,而要鼓励其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

    ⑤他总是改不了添油加醋的习惯,本来几句话就可以写清楚的问题,却洋洋万言,被大家称之为“大锅话”生产工。

    ⑥如果一部电影卖座,那么它的原著也可能攀龙附凤,成为畅销书,相关产品也会获得极大的商业利润。

    A. ②④⑥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⑤⑥

     

  • 4、下列各句中不全为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B. 愿举国为内臣/左右既前,斩荆轲

    C. 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D. 行李之往来/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不同寻常)之观

  • 5、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徒,楚国官名,和“令尹”一样,相当于后世的“丞相”一职。

    B.大夫,古代的官名,西周以后先秦诸侯国中,在国君以下有卿、大夫、士三等。

    C.委质,呈献礼物。“质”,同“贽”,指初见尊长所送的礼物。

    D.三闻大夫,楚国官名,管理楚国屈、景、昭三姓贵族。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中国传统诗论普遍认为,真正的好诗是神品”“逸品,其中有一种似乎是人力难以达到的东西,可称之为天机”“灵气等。如果用现代诗学术语说,这就是诗的潜在次序或深层结构。这种潜在次序或深层结构是怎样发现的呢?中国古代诗学对此的回答是有分歧的,形成了苦吟快吟的对立。苦吟派以中唐以后的幸郊、贾岛等为代表,快吟派以苏轼为代表。苏轼认为写诗不必冥思苦搜、琢刻藻绘,要快吟,要冲口而出无意于佳乃佳。苏轼的观点作为古代诗学的一种理论,广有影响。

    无意于佳乃佳”“冲口而出实际上提出了一个诗学悖论。一方面,诗人无意于诗,无意于佳;可另一方面却在不经意间冲口而出,而有了诗,有了佳诗。这种思路并非苏轼首创,《淮南子·说山训》就有:求美不得美,不求美则美矣。《历代名画记》也有:夫运思挥毫,自以为画,则失于画矣;运思挥毫,意不在于画,故得于画矣。苏轼的无意于佳乃佳是对这一思路的新的发挥。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苏轼的无意于佳乃佳是反对为写诗而写诗、为艺术而艺术,强调写诗的社会功利目的,强调有感而发。这样,诗就是不吐不快、无所避讳的率真之词,无意为诗而终为传世之佳作。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无意于佳,即在写诗时精神完全放松,不把写诗当作一回事,不去冥思苦想;乃佳,即是在这种不经意间冲口而出倒创作出了佳篇。表面上看,诗人的精神状态与产生的结果是矛盾的,实际上却符合心理活动规律。

    首先,覃思竭虑的精神状态,对科学研究来说十分必要,但对写诗这种审美创造活动来说有时就未必好。因为这种精神状态意味着诗人处于有意识注意中。有意识注意,使诗人完全清醒,意识聚焦并高度活跃,这样诗人的思维是准确的、谨严的、规范的,但也可能由于思维过于准确、谨严、规范而陷入狭隘,不能自由挥写,无法寻找到灵气天机。格式塔心理学对意识聚焦作了详尽的研究,证明人类的大脑有一种压倒一切的需要,这就是从眼前任何杂乱形式中选择出一种准确、集中、简单的模式来。对于诗这种复杂的充满自然灵气的结构来说,意识聚焦的这种选择性、集中性、规范性和准确性太缺乏伸缩性与张力了。这也正是苏轼主张无意于佳”“冲口而出的原因。

    其次,诗歌创作是有意识与无意识结合的产物。对诗人来说意识诚然是重要的,但无意识是辽阔的非洲大陆,资源非常丰富,营养特别丰足,如果完全没有无意识的滋养,诗歌创作也难以达到极致。苏轼之所以强调无意于佳乃佳,强调冲口而出,其原因之一就是发现了无意识对诗歌创作的作用。如果说苦吟派更重视求助于意识的话,那么快吟派则更重视求助于无意识。因为在无意的情形下,人的精神放松了,意识对无意识的压力减小了,这时无意识就可能冲破意识的防卫,出来施展它的才能。这样,诗人就会出现一种神思恍惚的、弥散的、具有张力的审视和快捷的捕捉,这可能是最富于创造性的一瞬间,自然灵气似乎不思而至,意外佳构仿佛纵手而成。

    当然,苏轼强调无意于佳”“冲口而出,并不是无条件地乱嚷乱叫。他认为要达到无意于佳乃佳的创作境界,既要长期科学,又要为人豪爽,即以创作主体的学问与性格为条件。诗人只有在根柢深厚、自身强大而具有很强的驾驭能力的情况下,才能做到胸有成竹,达到无意于佳乃佳的境界。

    (摘编自童庆炳《诗的潜在次序的发现——释无意于佳乃佳》)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传统诗论认为,真正的好诗蕴含“天机”“灵气”,而现代诗学不认同这种看法。

    B.社会学和心理学两个角度的分析,都揭示了“无意于佳”的创作态度如何能产生佳作。

    C.格式塔心理学通过研究认为,对诗歌创作而言,意识聚焦存在缺乏伸缩性与张力之弊。

    D.若精神放松,无意识就可能在神思恍惚的审视中冲破意识的“防卫”,促成佳作诞生。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围绕苏轼的诗学思想,无揭示内酒和思想渊源,再从不同角度深入分析,最后指出达成条件,逻辑上逐层递进。

    B.文章引用《淮南子·说山训》和《历代名画记》中的话语,意在论证“无意于佳乃佳”这一诗学悖论并非苏轼首创。

    C.文章对两种心理活动进行了深入分析,以此阐明诗人在“无意于佳”的状态下能收获佳作,实则符合心理活动规律。

    D.文章使用喻证法,以资源丰富、营养丰足的“非洲大陆”喻指无意识,形象地论述了无意识对诗歌创作的巨大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进行诗歌创作时,以孟郊、贾岛等人为代表的“苦吟”派冥思苦想,雕琢语言,反复推敲,更注重求助于意识。

    B.“无意于佳”“冲口而出”的创作方式,能让意识聚焦无法形成,从而使诗人免于陷入狭隘,有利于发现“天机”。

    C.覃思竭虑的精神状态之所以对诗歌创作和科学研究作用有别,是因为作诗与科研相比,二者的思维方式不尽相同。

    D.南宋诗人刘克庄认为:“不求工而自工者,非有大气魄、大能量不能。”这种看法与本文论述的重点基本相同。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韩愈在《师说》中提出的择师标准是“无贵无贱,无长无少,_________________”。

    (2)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抒发了作者的感慨,蕴藉深沉。

    (3)归有光在《项脊轩志》文末补记“庭有枇杷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睹物怀人,寄寓悼亡之思。

    (4)我们可以用屈原《离骚》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提醒自己时不我待,不要虚度光阴。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明依托高地更能开阔眼界。

    (2)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他愿为天下寒士自我牺牲的高尚情操。

    (3)陆游的《游山西村》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蕴含着困境中往往也有转机的哲理。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蛟龙就会在这里产生;“_________人的智慧就能自然获得。

    (2)《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屈原为了正义,赴死也在所不惜,诗人认为这是先贤所看重的。

    (3)《观刈麦》中,白居易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直接描写了割麦农民在暴烈的阳光下辛苦劳动的场景。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女主人公在经历婚变和遭到家人嘲笑之后说“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在某种程度上表现了她的反思。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融入了两个星宿的名字,加之诗人对行人动作、情态的描写,侧面烘托了蜀道之险。

    (3)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写道:“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见,作者已将自己的荣辱浮沉置之度外了。

  • 11、名篇名句默写。

    (1)在《子路、冉有、曾皙、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哂”子路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声声慢》中直截了当点明愁苦,反而让人觉得更加神妙、淋漓尽致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草本植物”进入诗人视野后,在古诗词中常被诗人运用反衬手法,借其茂盛的生长现状,抒发兴盛衰亡的感慨。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小题。

    沉醉东风·秋景

    卢挚

    挂绝壁松枯倒倚,落残霞孤鹜齐飞。四围不尽山,一望无穷水。

    散西风满天秋意。夜静云帆月影低,载我在潇湘画里。

    (注)①潇湘画:这里指宋代画家宋迪的画作《潇湘八景图》。

    1下列对这首元曲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化用前人诗句,描写悬崖之上一棵枯松倚绝壁而倒挂,使人有突兀不凡之感。

    B.三、四两句写景,不事雕琢,“不尽山”与“无穷水”则显得气象阔大,意境旷远。

    C.“西风”无形,“秋意”无迹,而又确实有“意”可感,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愁绪。

    D.这首元曲选取典型的意象描绘秋景,人与景物在精神上自然契合,艺术特色鲜明。

    2请简要分析这首元曲的写景技巧。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子昂,字伯玉,梓州射洪人。其先居新城。父元敬,世高赀,岁饥,出粟万石赈乡里。子昂十八未知书,以富家子,尚气决,弋博自如。它日入乡校,感悔,即痛修饬。文明初,举进士。时高宗崩,将迁梓宫长安,于是,关中无岁,子昂盛言东都胜垲,可营山陵。武后奇其才,召见金华殿。了昂貌柔野,少威仪,而占对慷慨,擢麟台正字。垂拱初,后方谋开蜀山,由雅州道翦生羌,因以袭吐蕃。子昂上书以七验谏止之。子昂多病,居职不乐。会武攸宜讨契丹,高置幕府,表子昂参谋。次渔阳,前军败,举军震恐,攸宜轻易无将略。子昂谏曰:“陛下发天下兵以属大王安危成败在此举安可忽哉今大王法制不立如小儿戏愿审智愚量勇怯度众寡以长攻短此刷耻之道也夫按军尚威严,择亲信以虞不测。大王提重兵精甲,屯之境上,朱亥窃发之变,良可惧也。王能听愚计,分麾下万人为前驱,契丹小丑,指日可擒。”攸宜以其儒者,谢不纳。居数日,复进计,攸宜怒,徙署军曹。子昂知不合,不复言。圣历初,以父老,表解官归侍,诏以官供养。会父丧,庐冢次,每哀恸,闻者为涕。县令段简贪暴,闻其富,欲害子昂,家人纳钱二十万缗,简薄其略,捕送狱中。子昂之见捕,自筮,卦成,惊曰:“天命不祐,吾殆死乎!”果死狱中,年四十三。子昂资褊躁,然轻财好施,笃朋友,与陆余庆、王无竞、房融、崔泰之、卢藏用、赵元最厚。唐兴,文章承徐、庾余风,天下祖尚,子昂始变雅正。初,为《感遇诗》三十八章,王适曰:“是必为海内文宗。”乃请交。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三十二·陈子昂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陛下发天下兵/以属大王安危/成败在此举/安可忽哉/今大王法制不立/如小儿戏/愿审智愚/量勇怯/度众寡/以长攻短/此刷耻之道也/

    B. 陛下发天下兵/以属大王安危/成败在此举/安可忽哉/今大王法制/不立如小儿/戏愿审智愚/量勇怯/度众寡/以长攻短/此刷耻之道也/

    C. 陛下发天下兵以属大/安危成败在此举/安可忽哉/今大王法制/不立如小/戏愿审智愚/量勇怯/度众寡/以长攻短此刷耻之道也/

    D. 陛下发天下兵以属大王/安危成败在此举/安可忽哉/今大王法制不立/如小儿戏/愿审智愚/量勇怯/度众寡/以长攻短/此刷耻之道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乡校,古时乡间的公共场所,既是学校,又是乡人聚会议事的地方。

    B. 梓宫,中国古代帝王、皇后所用以梓木制作的宫殿,西汉即有此称。

    C. 生羌,即羌,原是古代人们对居住在祖国西部游牧部落的一个泛称。

    D. 幕府,本指将帅在外的营帐,亦泛指军政大吏的府署,也借指将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陈子昂家财豪富,遭到县官残害。他家非常富有,曾在灾荒时拿出粟米来救济乡亲;他在家为父亲守孝时,县官听说他家富有,便要害他。

    B. 陈子昂少年游荡,后来刻苦攻读。他年轻时崇尚气派果敢,射猎赌博无拘无束,后来进乡校后感到后悔,便刻苦努力读书,文明元年考中进士。

    C. 陈子昂进谏多次,但均未被采纳。则天皇后打算进袭吐蕃时,他呈递奏章劝阻,未被采纳;武攸宜征讨契丹时,他出谋划策,也未被采纳。

    D. 陈子昂文采出众,倡导雅正文风。他曾作《感遇诗》三十八章,被王适誉为“海内文宗”;他面对当时世人崇尚的徐、庾文风,提倡风雅正道。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关中无岁,子昂盛言东都胜垲,可营山陵。

    (2)子昂之见捕,自筮,卦成,惊曰:“天命不祐,吾殆死乎!”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1年7月1日,是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一百周年纪念日。一百年来,她带领人民推翻旧世界,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她带领人民抗美援朝,为国家的安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她带领人民全面改革开放,繁荣社会经济,奔向小康生活;她带领人民在成功收回香港和澳门之后,正在努力地使台湾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实现国家的完全统一……科教兴国,创新发展、乡村振兴,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历史是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繁荣富强不懈奋斗的历史,是为中国人民的自由、民主、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历史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事业。

    奋斗百年梦,启航新征程。责任担当,人民至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此时此刻,作为新时代青年的你们,回顾党的历史,应该是思绪万千,激情澎湃!

    请结合上述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向与你们同时代的青年写一封信,联系自身实际,谈谈自己的感想与体会。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