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中国的和平崛起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奇迹,伴随着这个奇迹而来的还有中华文明的日渐复兴。从来没有一个重重灾难的民族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改变自己的命运,实现从富起来到强起来再到站起来的伟大转变。新时代的中国以更加坚定、自信、负责任的大国情怀和博大、宽广的世界眼光,努力践行着推己及人的古老智慧,不仅让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华文明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魅力,也给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和依循的中国方案和路径。
A.从来没有一个重重灾难的民族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改变自己的命运,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转变。
B.从来没有一个灾难重重的民族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改变自己的命运,实现从富起来到强起来再到站起来的伟大转变。
C.从来没有一个经受重重灾难的民族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改变自己的命运,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转变。
D.从来没有一个经受灾难重重的民族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改变自己的命运,实现从富起来到强起来再到站起来的伟大转变。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大葱是常见的食材,但大家平时吃葱却有个误区,即喜欢炒、水煮或者油炸,这样一来,葱绿中的营养物质基本上都消耗殆尽了。
B. 德、日法西斯相继覆灭后,身在美国的黄家驷拒绝了高薪聘请,不为优厚待遇所动,毅然回到了祖国,从事胸外科的创建工作。
C. 山西省通过大量的贴民意、暖民心的宣传教育,关于消费者权益的一些法律法规得到宣传,也促使经营者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
D.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一次强调了对各类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要依法惩处、决不姑息,我们遇到“订金一律不退”之类的霸王条款一定要投诉。
3、以下是出现在农村的宣传标语,表达比较得体的一项是()
A.串门就是互相残杀,聚会就是自寻短见。
B.今年串门,明年上坟。
C.今天贪吃野味,明日可能受罪。
D.带病回乡,不孝儿郎;传染爹娘,丧尽天良!
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侪辈(chái) 罹难(lí) 哀恸(tòng) 仁爱孝悌(tì)
B.名宿(xiù) 巨擘(bò) 翘楚(qiáo) 蜚声文坛(fēi)
C.妊娠(shēn) 吐哺(bǔ) 叨扰(dāo) 舐犊之情(shì)
D.炫富(xuàn) 奢靡(mí) 绯闻(fěi) 名噪一时(zào)
5、下列有关文学作品鉴赏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姑苏城乡宦甄士隐可怜寄居庙内穷儒贾雨村,赠银让他赶考。在元宵之夜,女儿英莲被拐走。不久以后因葫芦庙失火,甄家被烧毁。一日,他听到了道人的《好了歌》,顿悟人生,遂与道人一起飘然而去。
B.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宁国府中都总管来升说凤姐“是个有名的烈贷,脸酸心硬,一时恼了,不认人的”。
C. 贾府的“四春”分别是:孤独的贾元春、精明的贾迎春、懦弱的贾探春、孤僻的贾惜春,取“原应叹息”之意。
D. 王熙凤想了一条偷梁换柱之计,贾府迎娶宝钗,为失玉后变得昏愦的宝玉冲喜。娶亲之时,黛玉却在焚稿断情,绝命之时只有李纨在侧,凄绝惨绝。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母亲的手
庄因
在异乡做梦,几乎梦梦是真。而梦境每如倪云林的山水,平、漠、淡、远,殊少浪漫绮丽的了,也许就是总提挂着,那无法忘却“梦里不知身是客”的情怀所使然的罢。“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李白这首菩萨蛮,确乎把我梦境皴染出来了。梦境虽属平漠淡远,却是画意诗情,将梦乡装点得不忍醒来。梦境也常有满天如飘絮的诗句,忽而排成人字雁阵,在肃杀、庄穆、澄澈又复高远的秋空里,冉冉南徂。也多次于梦中踢被跃起,不及揽衣追腾空际,那雁阵却已去远。孤自失落,残阳中,让一声幽怨的雁鸣惊醒。
去年夏秋匆匆返台一行,回来后,景物在梦中便很是依稀了,而人物的比重则日复一日增加起来。这真是颇令人惊心动魄的现象,却也是一种颇残酷的事实。试想,你在梦乡方与旧人握手、把酒、高歌、欢言、争辩、漫步过,觉来讶然自己竟身在迢迢万里大海关山之外,其不堪、其酷寂,或非弃梦之痛所可比。近年,人物中的师长、故交、新友和亲戚们,也都相继渐隐,独留下母亲一人形象,硕大磐固,巍伟如泰山,将梦境实然充沛了。
那夜我梦见母亲。母亲立于原野。碧海青空中,有一只风筝如鲸,载浮载沉。母亲手中紧握住那线绕子,线绕子缠绕的是她白发丝丝啊。顷刻,大风起兮,炊烟散逝,落日没地,古道隐迹,远山坠入苍茫,而江声也淹过了母亲的话语,母亲的形象渐退了,我的视线焦定在她那一双手,那一双巨手,竟盖住了我泪眼所能见的一切。那手,是我走入这世界之门;那十指,是不周之山顶处的烛火,使我的世界无需太阳的光与热。
母亲的手,在我有生第一次的强烈印象中,揪或拧,许是中国母亲对男孩们惯用的戒法,大概一般慈母在望子成龙的心理压力驱使下,总会情急而出此的。我的母亲也正如天底下数亿个母亲一样,对我是“爱之深,责之切”的。特别是小时候,国有难,民遭劫,背井离乡,使得母亲对她孩子们律之更严,爱之益切,责之越苛,母亲之对我,虽未若岳母之对武穆,但是,在大敌当前的大动乱时代,大勇大义之训,使母亲与任何一位大后方逃难的中国母亲一样,对子女的情与爱,可向上彰鉴千秋日月。在贵州安顺,有一年,家中来了远客,母亲多备了数样菜,这对孩子们来说,可是千载难逢的大好机会了。我因图贪嘴,较往常多盛了半碗饭,可是,扒了两口,却说什么也吃不下了。隔了桌子,我瑟缩地睇着母亲。她的脸色平静而肃然,朝我说:“吃完,不许剩下。”我摇头示意,母亲的脸色转成失望懊忿,但仍只淡淡地说:“那么就下去吧,把筷子和碗摆好。”在大人终席前,我不时偷望着母亲,她的脸色一直不展,也少言笑。到了夜里,客人辞去,母亲控制不了久压的情绪,一把拽我过去,没头脸地按我在床上,反了两臂,上下全身揪拧,而且不住说:“为什么明明吃不下了还盛?有得饱吃多么不易,你知道街上还有要饭的孩子吗?”揪拧止后,我看见母亲别过头去,坐在床沿气结饮泣。从此以后,我的饭碗内没再剩过饭。
当然,母亲的手,在我的感情上自也有其熨帖细腻的一面。那时,一家大小六口的衣衫裤袜都由母亲来洗。一个大木盆,倒进一壶热水后,再放入大约三洗脸盆的冷水,一块洗衣板,一把皂角或一块重碱黄皂,衣衫便在她熟巧之十指下翻搓起来了。安顺当时尚无自来水,住家在院中有井的自可汲取来用,无井的便需买水,终日市上沿街都有担了两木桶水,水面覆以荷叶的卖水的人。我们就属于要买水的异乡客。寒冻日子,母亲在檐下廊前洗衣,她总是涨红了脸,吃力而默默地一件件地洗。我常在有破洞的纸窗内窥望,每洗之前,母亲总将无名指上那枚结婚戒指小心取下。待把洗好的衣衫等穿上竹竿挂妥在廊下时,她的手指已泡冻得红肿了。
待我们长大后,才知道母亲在婚后头数年里,曾过着颇富裕的少奶奶生活,可是,母亲那双纤纤玉手,在“七七”炮火下接受了洗礼,历经风霜,竟脱胎换骨,变得厚实而刚强,足以应付任何苦难了。也同样是那双结满厚硬的茧的手,在微弱昏黄的油盏灯下,毫不放松地,督导着我们兄弟的课业。粗糙易破的草纸书,一本本,一页页,在她指间似日历般翻过去。我在小学三年级那年,终因功课太差而留级了。我记得把成绩单交给母亲时,没有勇气看她的脸,低下头看见母亲拿着那张“历史实录”的手,颤抖得比我自己的更加厉害。可是,出乎意外地,那双手,却轻轻覆压在我头上,我听见母亲和平地说:“没关系,明年多用点功就好了。”我记不得究竟站着多久,但我永远记得那双手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
然则,就在那样的岁月中,母亲仍不乏经常兴致高涨的时候,每到此际,她会主动地取出自北平带出来的那管玉屏箫和一枝笛子,吹奏一曲。母亲常吹的曲子有《刺虎》、《林冲夜奔》、《游园惊梦》和《春江花月夜》。那双手,如此轻盈跳跃在每个音阶上,却又是那般秀美。
去夏返台后,注意到母亲的手上添了更多斑纹,也微有颤抖,那枚结婚戒指竟显得稍许松大了。有一天上午,家中只留下母亲和我,我去厨房沏了茶,倒一杯奉给她。当我把杯子放在她手中时,第一次那样贴近看清了那双手,我却不敢轻易去触抚,霎时间那双手变得硕大无比,大得使我为将于三日后离台远航八千里路云和月找到了恒定的力量。
母亲的手,从未涂过蔻丹,也未加过任何化妆品的润饰。唯其如此,那是一双至大完美的手。
【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叙事散文,作者以母亲的手为线索串起二三事,将母亲过去几十年的生活浓缩其中,构思巧妙,意蕴丰厚。
B.文章用第一、第三人称展开叙述,娓娓道来,富含情感,真实而又灵活地反映出母亲在不同时空中的形象特点。
C.文中母亲看到成绩单时颤抖的手与平和的语调这一细节描写,在手态的动与语态的静的对比中体现了母亲愤怒与无奈的心态。
D.本文卒章显志,“至大完美”点化出由母亲的手所传感的伟大的母爱,永恒的人格力量,“从未”突出了母爱的质朴无华。
【2】文章前三段对梦境的描述有何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3】本文以浓墨重彩借母亲的手以写母亲其人,“手”是理解母亲形象的关键。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蜩与学鸠描述自己在林中奋起而飞,遇树而止的样子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行人在蜀道中仰头屏息、抚胸长叹的惊恐情状。
(3)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以“___________”一句开始对梦回沙场的描写,以“_________”一句表达了梦醒后的悲愤之情。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安石《登飞来峰》诗中与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2)《逍遥游》中,作者认为“无所待”的最高境界就是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反问的形式强调人有疑惑是正常的。
(2)星宿文化在传统文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蜀道难》中写到星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作品中直接提及自己的病体,这在唐宋诗词中屡见不鲜,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文末所说的“好古文 ”,点出李蟠的文章爱好,而“_________ ”一句,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
(2)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一句,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从东山之上升起的月亮在夜空中缓缓移动的情形。
(3)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用“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写出大弦和小弦交错演奏时的美妙感受。
(4)在庄子的《逍遥游》中,蜩与学鸠通过形象地描述自己在林中飞行和休息的样子来嘲笑大鹏鸟的句子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借用《短歌行》中“______,______”两句,引出了作者对三国时曹操以及赤壁之战的感怀。
(2)李煜《虞美人》中“______,______”两句,写词人遥想故都,不由生发出物是人非的哀叹,表现了他的亡国之痛。
(3)孟子《鱼我所欲也》中“______,______”两句,与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样表明对生死的选择。
1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自曹南至阳翟追怀江上旧游呈叔弟
吕本中
醉别白沙江上亭,晚蝉高树各秋声。
风乘小艇凫鹥进,雨历疏檐环佩鸣。
家事不随王事了,新愁常接旧愁生。
只今疲病嫌鞍马,十日同居眼暂明。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诗题来看,这首七言律诗是诗人从曹南转往阳翟的路上写给弟弟的,两人曾一同游过白沙江。
B.首联回顾往日与弟弟在白沙江上的亭子里饮酒话别的情景,“秋声”既点明时令,也暗示心情。
C.颔联追忆了与弟弟同游的情景,其中上句流露出如苏轼《赤壁赋》中“浩浩乎如冯虚御风”的畅快。
D.尾联表达了感激之情,诗人认为曾经与弟弟在一起的十天让自己暂时看到了光明,感到了惬意。
【2】诗人在颈联中说“新愁常接旧愁生”,你能从诗中读出诗人的哪些“愁”呢?请结合全诗简要回答。
13、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士君子处世,不以富贵贫贱累其心者,其所养可知也。所养既厚则所言者必劲正清峭而无轻懦衰惫之气前哲之士以文词鸣者此也。孟子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之知言,自其所养之充也。韩子曰:“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韩子所学,一独以孟子之传得其宗者,盖谓是也。
(节选自曾噩《<芦川归来集>序》)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4处)
【2】《孟子)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为“四书”。
【3】在作者看来,“所养”深厚有什么作用?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1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中外历史上或经典文学作品中,有很多对时代影响深远的人物或角色,这些人物或角色以精神气质感染、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成为滋养人们心灵世界的精神之源。
请选择其中的一位,以“像 一样活着”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