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举重是一项无氧运动,能锻炼手臂肌肉,使手臂肌肉变得紧实。如图是人举重时的手臂动作示意图。下列关于该动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舒张,②收缩
B.无氧运动不需要消耗能量
C.骨牵拉关节绕②活动
D.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
2、对于大多数中国家庭来说“一日三餐不能少,餐餐厨房离不了”一般厨房中常见的污染物有( )
①苯并芘 ②甲苯 ③一氧化碳 ④氡 ⑤可吸入颗粒物 ⑥氮氧化物
A.①②③④
B.①③⑤⑥
C.②③④⑤
D.②④⑤⑥
3、有关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解者获取的能量最多
B.营养级越多,积聚的能量越多
C.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循环流动的
D.下一营养级只能获得上一营养级能量的一部分
4、以下诗句中,主要描写繁殖行为的是
A.蛙声十里出山泉
B.黄鹤一去不复返
C.只见年年鸿雁飞
D.春江水暖鸭先知
5、下列属于社群行为的是( )
A.鸟育雏
B.狗撒尿做标记
C.小猴子骑独轮车
D.猴王争霸
6、“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行为是( )
A.大量使用化肥
B.使用无磷洗衣粉
C.不使用一次性筷子
D.使用纸质包装袋
7、“四大家鱼”因其分布广泛,营养价值高,生长速度快,容易养殖,且价格相对较低,在中国餐饮业和渔业中有着重要地位。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四大家鱼”分别是草鱼、青鱼、鲢鱼和鲤鱼
B.“四大家鱼”都是淡水鱼
C.“四大家鱼”的身体都呈流线型,有利于减少在水中运动时遇到的阻力
D.购买已死的“四大家鱼”时,凭“鳃丝是否鲜红”可迅速判断其是否新鲜
8、如图是自然界中碳循环的简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为消费者,乙为分解者,丙为生产者
B.碳元素以无机物的形式在丙→乙→甲所示的渠道中流动
C.生物群落中的碳都是通过①②③过程进入无机环境中的
D.稳定的自然生态系统中,大气中的CO2通过④过程进入生物群落的量是相对稳定的
9、如图为某男性体细胞中的一对基因位于一对染色体上的示意图,其中B基因控制显性性状。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b表示隐性基因
B.若B基因来自精子,则b基因来自卵细胞
C.基因组成Bb的个体表现为基因B所控制的性状
D.该男性和基因组成bb的女性结婚,后代的基因组成一定为Bb
10、下面的图是青霉和根霉,从图中可以看出:( )
A.青霉的菌丝内没有横隔,直立菌丝顶端呈扫帚状;匍枝根霉的菌丝内有横隔,直立菌丝顶端呈球形
B.青霉的菌丝内有横隔,直立菌丝顶端呈球形;匍枝根霉的菌丝内没有横隔,直立菌丝顶端呈扫帚状
C.青霉的菌丝内没有横隔,直立菌丝顶端呈球形;匍枝根霉的菌丝内有横隔,直立菌丝顶端呈扫帚状
D.青霉的菌丝内有横隔,直立菌丝顶端呈扫帚状;匍枝根霉的菌丝内没有横隔,直立菌丝顶端呈球形
11、“二胎政策”放开后,小龙的妈妈想再生一个孩子却一直没怀上,经检查是输卵管堵塞。输卵管堵塞造成不孕的原因是( )
A.不能产生卵细胞
B.不能分泌雄激素
C.精子与卵细胞不能结合
D.胚胎发育得不到营养
12、下图是三种病毒的示意图,有关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病毒是由图中②蛋白质外壳和①遗传物质组成
B.图3所示病毒能够寄生在动物细胞内制制造新的病毒
C.这三种病毒的共同点是都没有细胞结构
D.这三种病毒都可以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
13、白暨豚素有“水中大熊猫”之称,是中国特有的淡水鲸类,在分类上判断其为哺乳动物,主要依据是( )
A.体内受精
B.胎生、哺乳
C.体毛退化
D.用肺呼吸
14、根据所学的微生物相关知识判断,下列方法不能延长该食品保存的是( )
A.牛奶彻底煮沸后罐装密封
B.将剩饭剩菜打包放进冰箱
C.将蒸熟的蘑菇放在阴湿处
D.将鱼清理后用盐腌并风干
15、下列传统美食的制作过程中运用了发酵技术的是( )
A.糍耙
B.汤圆
C.粽子
D.甜酒
16、农民种庄稼时,需要经常松土,原因主要是( )
A.促进根的吸收水分
B.防止水分蒸发
C.有利于根的呼吸作用
D.增加土壤肥力
17、蛔虫病是幼儿十分常见的寄生虫病,还经常会引起其他的一些并发症,所以预防幼儿蛔虫病十分必要。下列哪种措施不能阻止幼儿感染蛔虫病:( )
A.经常给儿童修剪指甲
B.养成不吃手指的习惯
C.餐前便后要注意洗手
D.服用驱虫药
18、自然界因动物的存在而更加活泼有趣,某生物兴趣小组调查统计了某生态系统中四种动物一生中的平均活动时间(用百分比表示),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动物 | 休息 | 进食 | 与其他物种关系 | 其他活动 |
物种甲 | 20% | 55%吃种子 | 15%追捕物种乙 | 10% |
物种乙 | 20% | 45%吃种子 | 25%被物种甲追捕 | 10% |
物种丙 | 75% | 15%吃物种甲 |
| 10% |
物种丁 | 70% | 20%吃物种丙 |
| 10% |
①在该生态系统中,物种甲、乙、丙、丁的数量是稳定不变的
②该生态系统中,杀灭物种丁,能使生态系统更加稳定,更有利于生态平衡
③分析上表可知,物种甲和物种乙的生殖发育方式是胎生、哺乳
④在该生态系统中,直接影响物种甲数量的生物因素包括植物、物种乙、物种丙
⑤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A.①②③
B.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④⑤
19、《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有“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可见,中国人很早就认识到近亲不能结婚。我国法律明确规定禁止近亲结婚,理由是( )
A.近亲结婚后代患遗传病的概率增大
B.近亲结婚导致男女比例失衡
C.近亲结婚容易导致家庭不和睦
D.近亲结婚生育的孩子都不健康
20、观察鱼的实验中,同学们能够看到水由口流入而由鳃盖后缘流出,该过程流出的水与流入的相比,溶解的气体成分发生的变化是( )
A.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减少
B.二氧化碳增多,氧气减少
C.氧气和二氧化碳都增多
D.氧气和二氧化碳都减少
21、观察下面心脏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心脏四个腔中壁最厚的是__________,和它相连的血管是__________。(填名称)
(2)在连接心房的血管中,血液里含氧较少,含营养物质较多的血管是[⑥] __________。
(3)当人体发生煤气中毒时,血液中的一氧化碳首先通过图中[③] __________进入心脏。
(4)如果对心脏进行灌注实验,扎紧血管[⑥],向[⑦]内注水,则水将从[②] __________流出。
22、地球上的生物是经历了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发展变化的,其总的进化趋势是:
从 到 ,从 到 ,从水生到陆生。
23、酗酒是一种不良的生活习惯,会引起大量酒精在体内积聚,使人的 过度兴奋或麻痹抑制,引起酒精中毒。孕妇酗酒还会引起胎儿 或智力低下,甚至产生畸形胎儿。
24、河蚌是我们餐桌上一道美味的食物,它属于 动物,这一类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表面(体外)有 ,运动器官是 。
25、最早真正适应陆地环境的脊椎动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
26、学习了动物的知识后,你会惊讶地发现有些动物的名称是“名不符实”的!请你来完善对下列动物的相关描述:
(1)“海葵非葵花”,海葵体表有__(选项:角质层;刺细胞),属于__动物;
(2)“蛔虫非昆虫”,蛔虫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__,属于__动物;
(3)“蜗牛不是牛”,蜗牛具有贝壳,柔软的身体表面有__,属于软体动物.
(4)“海马不是马”,海马有鳍,用鳃呼吸,终身生活在水中,属于__类动物.
(5)“鳄鱼不是鱼”,鳄鱼体表覆盖着已经骨化的鳞片,在陆地上产卵,属于__类动物.
(6)“鲸鱼不是鱼”,鲸鱼属于哺乳动物,其特有的生殖方式是__.
27、最省力的飞行运动方式叫做_______。
28、下图是鸡卵的结构,据图回答下列各问。
(1)将图中相应名称填写在下列横线上。③ ⑦
(2)鸡卵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是 。
(3)卵白能为胚胎发育提供 和水分。
(4)未受精的鸡卵中包含有一个细胞,其中卵黄膜相当于这个细胞的 。
29、种子萌发时,胚根发育成 ,胚芽发育成 。
30、如图所示,A.、B.、C.是不同类型的花,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花蕊的着生情况看,A是__________花,B是__________花,C是__________花,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
(2)能够产生花粉的花是__________(填字母),能够结果实的花是__________(填字母)。
(3)无论什么情况下,都不会结果实的花是__________(填字母)。
(4)如果在同一株植物体上生有A.花和B.花,则该植物就可以称为______________植物。
(5)如图所示,A.、B.花间的传粉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C.花的传粉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6)异花传粉往往需要借助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进行传粉。
31、下面是叶芽的各部分名称及作用,试着连线
32、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定义为身体强健没有疾病。_____
33、依据心脏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人的心脏位于胸腔中部偏_____(填“左侧”或“右侧”)
(2)观察心脏的结构,可以看到心脏有__个腔,_____的壁最厚。
(3)目前,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此病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被称为21世纪人类的三大疾病之一,为预防该类疾病的发生,你认为应该采取那些措施?______(答出两条合理措施即可)。
34、自然界的物质循环是须臾不止的。分析下图中展示的生物现象,回答问题:
(1)此图中有机物最终来源于绿色植物的______作用,动物通过呼吸作用把体内一部分有机物分解产生______和_______,为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提供了原料,体现了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_______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2)鹿、兔、树和草死亡以后,遗体会逐渐消失,这是因为图中的______把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产生的_______释放到空气中,产生的_______和无机盐渗入土壤,被植物体吸收利用,制造有机物。可见,细菌、真菌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起到分解_____的作用。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