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芹菜的营养均衡,其中含有的膳食纤维能促进胃肠的蠕动。一株芹菜就是一个植物体,芹菜的结构层次可表示为( )
A.细胞→分生组织、营养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芹菜
B.细胞→组织→根、茎、叶→芹菜
C.细胞→组织→根、茎、叶、花、果实、种子→芹菜
D.细胞→组织→根、茎、叶→系统→芹菜
2、绿化、美化环境,常进行绿植移栽。移栽植物时的下列做法与实验目的不相符的是( )
A.根部带土坨——保护根毛
B.剪去部分枝叶——降低蒸腾作用
C.盖遮阳网——减弱光合作用
D.给大树“打针输液”——补充水和无机盐
3、有些鱼类生活在海洋中,却可以到淡水中产卵,这说明( )
A.这些鱼类能适应一切环境
B.环境对鱼类生活没有影响
C.生物不能影响环境
D.这也是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4、在同一植株上分别于早晨、傍晚、深夜摘取同一部位的两片叶子,用打孔器取同样大小的圆片,进行脱色后,用碘液处理,结果是( )
A.早晨摘取的叶片蓝色较深
B.傍晚摘取的叶片蓝色较深
C.深夜摘取的叶片蓝色较深
D.三个圆片的蓝色深浅相同
5、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下列人类行为对保护生物圈不利的是( )
A.建立湿地保护区
B.制订休渔期
C.推广共享单车
D.引进外来物种
6、国产科幻片《流浪地球》,讲述了太阳即将毁灭,人类寻找新家园的故事。下列关于我们目前的生存家园——生物圈以及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圈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B.有“地球之肺”、“绿色水库”之称的是湿地生态系统
C.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越少,自动调节能力越强
D.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
7、显微镜中,转换器的作用是更换( )
A.光圈
B.反光镜
C.物镜
D.目镜
8、下图是有关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示意图,将该装置放到阳光下照射3小时,会看到( )
A.甲试管内水增多
B.乙试管内水增多
C.甲塑料袋内有大量水珠
D.乙塑料袋内有大量水珠
9、突发的“新冠肺炎”很快传播到全球各个国家,这说明( )
A.有毒物质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B.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C.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是全球性的
D.生态系统之间通过非生物因素相互联系
10、下面所列举的细胞分裂过程,对生物的遗传具有特别重要意义的是( )
A.染色体向细胞两端移动
B.染色体位于细胞中央
C.细胞质平均分成两份
D.染色体加倍与平均分配
1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的排列顺序是( )
①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②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③作出假设④实施实验并记录⑤设计实验方案⑥得出结论⑦分析实验现象
A.①②④⑤⑥③
B.②①③⑤④⑦⑥
C.①②④③⑤⑥
D.①②④⑤③⑥
1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水蒸气
13、高达百米的参天大树,其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可以向上输送到树的顶端,这个动力主要来自( )
A.光合作用
B.蒸腾作用
C.呼吸作用
D.吸收作用
14、某同学利用显微镜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时,发现视野中有一污点(如图),转动转换器和移动载玻片后污点没有动,则该污点最可能在( )上
A.目镜
B.物镜
C.载玻片
D.反光镜
15、洋葱最早于公元三世纪西汉开通丝绸之路后,引进中国;因其为外来物故也称为“胡葱”。洋葱不仅是生物学实验中经常会使用的实验材料,也是当之无愧的“蔬菜皇后”,富含维生素C和抗氧化剂,可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据此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1)如图1为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部分步骤,其中正确的操作顺序和容易导致出现图2视野中问题的步骤分别是( )
A.③④①②;①
B.③④②①;①
C.③④②①;④
D.④③②①;③
(2)如图表示洋葱根尖不同分裂阶段的细胞,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一个细胞连续分裂3次形成8个细胞
B.图中③表示细胞壁,对细胞起保护和支持作用
C.图中②是染色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
D.相较于原细胞,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中遗传物质数量减半
(3)如图是洋葱种子的结构示意图。请你分析能为洋葱种子萌发提供营养物质的结构是( )
A.子叶
B.胚
C.胚芽
D.胚乳
(4)如图为洋葱根尖的结构及部分生理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幼根的生长只依赖于b区
B.c区是分生区,细胞能够进行①的过程
C.②表示细胞的分化
D.根冠能保护幼嫩的c区
16、探究“光照对鼠妇的影响”实验中的实验变量是( )
A.光照
B.温度
C.湿度
D.空气
17、下面为我国植树节的图标,主旨是倡导每个公民每年义务植树3~5棵。结合图标分析并判断,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3月12日是植树节,应广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种草活动
B.植树造林能防风固沙,有效固定土壤,减少水土流失
C.树木高大挺拔,其茎逐年增粗是形成层细胞分裂的结果
D.在植树时,不需要注重植物的空间搭配,单位面积内种植的数量越多越好
18、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了一个多功能光照箱,在该箱里栽培40株同种且生长状况相仿的雏菊幼苗,并设计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由此可知,该小组探究的变量是( )
组别 | 雏菊数量 | 光照情况 | 箱内温度 | 箱内湿度 |
甲 | 20株 | 有 | 20℃ | 适宜 |
乙 | 20株 | 无 | 20℃ | 适宜 |
A.光照
B.温度
C.湿度
D.空气
19、松树是常绿乔木,属于裸子植物;桃树是落叶乔木,属于被子植物。这两种植物的本质区别是( )
A.叶是否常绿
B.种子是否有果皮包被
C.植株的大小
D.是否有两片子叶
20、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发现的青蒿素是特效的疟疾治疗药物,下图为显微镜下的青蒿叶片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叶片由表皮、叶肉、叶脉组成,属于组织
B.②含有叶绿体,是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场所
C.⑤是叶脉,内含导管和筛管,起运输作用
D.⑥是气体的门户,也是蒸腾作用散失水蒸气的通道
21、生物多样性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去200多年中,生物学家已发现命名和记录了200多万种生物。
22、细菌的生殖:_________。
23、动植物都有的细胞结构是细胞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动物细胞相比,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_________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就叫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_________。举出一种人类所特有的复杂的反射,如:____________。
25、认真阅读下列资料,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燕鸻是赣榆地区常见的一种鸟类,主要在沿海地区繁殖,因飞行似燕而得名,又称土燕子。燕鸻体长约22厘米,上体和头顶褐灰色;下体前棕后白,腋羽栗红色;喉部和上胸淡灰而带1条黑色半环,向后由淡棕黄渐转白色。叫声沙哑似燕鸥的叫声。飞行迅速,但大多仅飞200~300米的短距离,落地也很迅速,有时几乎成垂直状。夏季繁殖期,常结成几百只的大群。鸣声尖锐。主要取食昆虫,是蝗虫的天敌。飞行时用嘴兜捕,或自地面啄取。亲鸟和雏鸟的食量极大,1窝燕鸻1个月内,可消灭蝗虫16000多只。
(1)燕鸻和蝗虫都具有迅速飞行的能力。燕鸻的前肢变成宽大的 ,蝗虫的两对 是飞行器官。
(2)燕鸻和蝗虫能持续飞行与它们的呼吸器官有关。燕鸻用 呼吸,还有气囊辅助呼吸;蝗虫通过 进行呼吸。
(3)鸟类对保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有重要的作用。燕鸻能捕食大量的蝗虫,人们运用这种特性来防治害虫的方法属于 防治。
26、下列现象体现生物的什么共同特征?
(1)爸妈生下了我:
(2)爸妈是双眼皮,而我是单眼皮: 。
(3)听到上课铃声,我和同学走进教室: 。
(4)我们每天都要吃饭: 。
27、其中第一步互相滴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像动物细胞滴制作植物细胞的液体细胞会___________(“失水”或“吸水”);如果外界液体的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细胞会___________,反之会___________。
28、观察和实验是科学探究最基本的方法。_____
29、生物圈包括 ______ .
30、人体的各个系统在______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相互协调,共同完成生命活动。
31、将下列相关的内容用线连接起来。
32、气管也有清洁吸入空气的作用。( )
33、今有一实验,具体步骤如下:
①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②用黑纸把一片叶的部分从正面和背面盖住,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3至4小时。
③剪下遮光的叶片,去掉黑纸。
④将叶片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再放人大烧杯内隔水加热,叶片逐渐由____色变成_____色。
⑤取出叶片,用清水漂洗干净。然后放在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液。
⑥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洗掉碘液。这时可以看到,叶片遮光部分呈____,没有着光的部分变成___。
(1)步骤①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④中酒精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
34、下图为普通显微镜的结构图,请依据图回答问题
(1)正确取放显微镜的方法是:一手握住( )____________一手托住( )____________。
(2)寻找物像时,先转动( )____________使镜筒缓缓地下降,此时眼睛一定要从侧面看着( )____________。当物镜接近标本时,反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此时一只眼睛向( )____________内看。如果观察的物像不清晰时,应转动( )____________进行调节。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