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宣城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二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古代丝绸之路是横贯亚欧的通道。

    B.我们阅读四大名著,可以增进很多知识。

    C.《童年的发现》的作者费奥多罗夫在九岁的时候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

    D.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啊!

  • 2、下列不是描写古代乡村儿童生活情景的诗句是(  )

    A.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B.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C.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D.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呼兰河传》的作者萧红,她还有作品《生死场》。

    B.《三国演义》中有一位英雄,他曾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刮骨疗毒,这英雄是关羽。

    C.《草船借箭》这篇课文刻画了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嫉贤妒能的周瑜、忠厚守信的鲁肃以及多疑谨慎的曹操等人。

    D.《跳水》的作家是英国作家马克.吐温,这是一篇小说。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默写古诗,并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默写《牧童》。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他就是传说中“八仙过海”里的人物________。

    (3)判断。

    诗中的“六七里”“三四声”与一叶渔船两小童中的一叶”“一样,都是准确数字。(  )

    最后一句是指牧童连衣服都来不及脱,倒下便睡,一直睡到日上中天。(  )

    《牧童》第二句中的“弄”字是“逗弄”的意思。(  )

    这首诗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这生动的一幕,是由近及远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的。(  )

    (4)用自己的话把这首诗的意思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一写课外积累的描写牧童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爸爸经常告诫我们不要做不义之事,正如《左传》中所讲:_________________

    2.《威尼斯小艇》一文,恰当地运用__________________,呈现出水城威尼斯独特的魅力。

    3.这学期我们认识了_________笔下技艺高超的刷子李,_________的刘伯承,__________________的方志敏,_____________的小嘎子。

    4.《杨氏之子》中,面对孔君平的发问,杨氏子以“____________”来进行回答,他回答的巧妙之处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苟利国家生死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清)林则徐

  • 6、形近字组词

    ______ _______ ______ _______

    ______ _______ ______ _______

  • 7、比一比,再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选择填空,把句子填充完整。

    ______________思   离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算   一______________

    1.外祖父______,每当月圆之夜,面对________,他总是________,我知道,他是想家了。

    2.诸葛亮成功利用草船借到十万支箭,真是__________啊!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成全善良

    那是三月里的一天,我去医院看望一位生病的朋友。

    因为是双休日,等公交车的人很多,我买了一份报纸,一边看报一边等车。我旁边站着一个老人和一个姑娘,从他们的谈话中我了解到,女儿是陪父亲去医院看病的,正好与我同路。

    车来了,人们抢着上车。我看到女儿为了不让人群碰撞到父亲,一手在前面挡着人群,一手搀着父亲的胳膊,费了很大劲,她才把父亲挽上车。

    车上早就人满为患,那父女俩只能站着。这时一个姑娘站了起来,微笑着对那位老人说:大爷,您坐吧!老人说:谢谢了,姑娘,我站站没关系,你坐吧!更奇怪的是他的女儿也谢绝了姑娘的好意,说父亲身体硬朗,而且只有几站路,站一会儿就到了。

    姑娘脸上有些尴尬,再次说:您坐吧,大爷。女儿似乎还想说什么,老人拉了拉她的手,说:好,那就太谢谢你了。让座的姑娘流露出了笑容。但我发现那个女儿明显不高兴,好像责怪父亲似的。这一切让我看得很疑惑。

    公交车正开着,突然一下子急刹车,老人紧皱着眉头,好像在强忍着身体的不适。我心想,亏他没有再客套,如果一直站着,也不知要遭多少罪。

    医院很快就到了。老人下车前,向那位让座的姑娘再次表示感谢!下车后,我听到这对父女的对话:

    伤口疼了吧

    一点点吧

    你也真是的,明明知道自己臀部有伤口,不能坐,你还要坐!

    你啊,人家小姑娘可是一片好意。我硬是拒绝她,也许以后再遇到这样的事,她就会有顾虑了……”

    我明白了,老人和他女儿的拒绝,原来并非客套,而是另有隐情。我不禁又想起在车上老人几次紧皱眉头的表情。在那颠簸的公交车上,老人强忍隐痛,成全了那个姑娘的善良。

    成全别人的善良,何尝不是另一种善良!

    1给文中画线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2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①阅读时不理解隐痛这个词语,可以查字典解决。隐痛在字类里的解释有:①不愿告诉人的痛苦。②隐隐约约的疼痛。文中老人强烈隐痛指的是第

    ________种解释。

    ②通过联系上下文可以明白人满为患的意思是________ 

    3我们发现在让座的过程中,姑娘的神情发生了一连串变化:________、尴尬、________,从这些变化中,可以体会到:________

    4这一切让我看得很疑惑下文中哪句话解答了的疑感,请用横线画出来。

    5成全别人的善良,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善良!句中两个善良分别指(    )。

    A. 女儿和父亲 B. 让座姑娘和父亲 C. 作者和父亲 D. 让座姑娘和女儿

    6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

    7让座姑娘、父亲、女儿都是善良的人,他们用自己的行动闹释善良的含义。 

    从让座姑娘身上我们看到善良就是________  

    从父亲身上我们看到善良就是________ 

    从女儿身上我们看到善良就是________

  • 10、阅读下面的文章,答题。

    选择

    ①他本来在一家外企供职。一次意外,使他的左眼突然失明。为此,他失去了工作,到处求职都因形象问题连连碰壁。“挣钱养家”的担子落在了他那“白领”的妻子肩上。

    ②妻子日渐感到他的老父亲是个负担,不止一次跟他商量把老人送到老年公寓去,他都没同意。一天晚上,他们在卧室里吵了起来。妻子嚷道:“不把你爸送走,咱们就离婚!”

    ③第三天早饭时,父亲说:“有件事我想跟你们商量一下,你们每天上班,孩子又上学,我一个人在家太冷清了,所以,我想到老年公寓去住,那里都是老人……

    ④他一惊,父亲昨晚果真听到他们争吵的内容了!“可是,爸——”他刚要说些挽留的话,妻子瞪着眼在桌下踩了他一脚。他只好又把话咽了回去。

    ⑤第二天,父亲就住进了老年公寓。

    ⑥星期天,他去看父亲。父亲问他工作怎么样,身体好不好……他好像被人打了一记耳光,脸上发起烧来。“你别过意不去,我在这里挺好,有吃有住还有得玩……”父亲看上去很满足,可是眼睛里却渐渐涌起一层雾。

    ⑦几天来,他因父亲的事寝食难安。挨到星期天,又去看父亲,刚好碰到市卫生局的同志在向老人们宣传无偿捐献遗体器官的意义,问他们有谁愿意捐,很多老人都摇头。父亲站了起来,问了两个问题:一是捐给自己的儿子行不行?二是趁活着捐可不可以——“我不怕疼!我也老了,捐出一个角膜,生活还能自理,可我儿子还年轻呀。他为失明的眼睛,失去了多少工作的机会!要是能将我儿子的眼睛治好,我就是死在手术台上,心里也是甜的……”

    ⑧所有人都停止了谈笑,把震惊的目光投向老泪纵横的父亲。一股看不见的潮水瞬间将他裹围。他满脸泪水,迈着沉重的步子,一步步走向父亲身边,和父亲紧紧地抱在一起……父亲用手给他捋()了持衬衣上的褶(zhě)皱,疼爱的目光像一张网,将他兜头罩下。他再次哽咽,感受如灯的父爱,在他有限的视力里放射出无限神圣的亮光。

    ⑨当天,他就不顾父亲的反对,把父亲接回了家。至于妻子,他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准备回去后与她作一次心与心的交流。

    1根据第①段的内容,“连连碰壁”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④自然段中“他只好又把话咽了回去”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3读全文,父亲做了两次“选择”,根据短文把下面内容补充完整。

    (1)为让儿子过得安宁而选择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治好儿子的眼睛而选择________________

    4读下面的句子,联系上下文,体会人物的内心感受。

    “星期天,他去看父亲。父亲问他工作怎么样,身体好不好……他好像被人打了一记耳光,脸上发起烧来。”这时,他心里想___________________

    5“所有人都停止了谈笑,把震惊的目光投向老泪纵横的父亲。”人们心里在想____________

    6想想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把文章的主要内容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觉得文中的儿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根据文章内容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文章有不少对人物动作、语言等的精彩描写,请用“ ”在文中勾画一处,并在旁边批注上你的体会或这样写的好处。

  • 11、课外阅读

    约法三章

    “和群众同吃住同劳动”这是毛主席对自己儿子的“约法三章。一些顿导干部的腐败,常常都是因为子女而引发的,如果他们也用毛主席的这个“约法三章”,党内又何来因子女而产生的腐败呢?

    田志芳,四川广安人。1933年参加红军,抗日战争时期曾任营长、团参谋长,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东北军区后勤部车管处处长、沈阳军区后勤部军事代办处顾问。如今回想起,1983年12月他跟我说的延安时期毛主席对儿子毛岸英严格要求的故事,使我对毛主席的崇敬之情再一次油然而生。

    1946年初夏的一天,在中央机关大食堂吃晚时,田志芳发现新来了一位同志,①高个、宽肩、体格健壮,着一身干干净净的蓝布军装,显得很精干。他发现这个人有些面熟,在哪儿见过呢?可寻思半天,怎么也没想起来。

    吃完晚饭,田志芳来到杨家岭沟口的花园,在一个石羊背上坐下,掏出文件准备看上两页。这时,只见自然科学院院长徐特立和一个青年慢慢走来,细瞧,正是那位面熟的新同志。他们一边走,一边亲切交谈,从他身旁走过,他连忙问身边的一位同志:“和徐老在一起的是谁啊?““那是毛岸英,刚从苏联回来。”

    “毛岸英?”

    “就是毛主席的儿子。”

    哦!田忠芳猛地拍了一下脑门,恍然大悟:怪不得面熟呢,原来是毛主席的儿子。可他又有了疑问:“怎么毛主席的儿子还和咱们一起吃大灶?他刚从苏联回来,能吃惯咱这小米饭、山药蛋?”

    那位同志瞥了田志芳一眼说:“毛主席一向对自己要求严格,给毛岸英‘约法三章’,要他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啊,原来是这样。

    过了一段时间,看不到毛岸英同志来大食堂吃饭了。后来,在国民党向解救区大举进攻的前夕,毛岸英又回来了。②他的脸变黑了,身体也瘦了。一打听,原来是毛主席把自己的儿子派到最艰苦的山区,上“劳动大学”去了,在那儿,他与农民同吃同睡同劳动。

    身为领袖的毛泽东同志,对自己的子女严厉要求,使边区军民很受教育。由于党的领导同志都这样以身作则,所以,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延安才得以蔚然成风。

    【1】从文中找出符合下列解释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1)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___________

    (2)形容一种事物逐渐发展、盛行,形成风气。__________

    【2】“约法三章”在文中具体指什么?请用波浪线画出相关语句。

    【3】文中画横线的语句①②都是对人物______的描写。对比语句①,从语句②中可以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课内阅读。

    甲骨文的发现

    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河南安阳小屯村的村民在田间劳作时,经常发现一些带有刻痕的龟甲、兽骨,称它们为龙骨。他们不知道这是古代的遗物,将较大的龙骨卖给了药铺,将小的龙骨丢弃了。药铺将龙骨碾成粉末,用作治疗创伤的药材。龙骨上的刻痕因无人知道是极有价值的殷商时期的刀刻文字,而常被村民打磨掉。

    1899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这些龟甲、兽骨上的刻痕,引起了清代国子监主管官员王懿荣的注意。王懿荣时酷爱收蔵古董,精通金石之学。经过仔细研究,他认为这些龙骨上的刻痕是一种比篆书更早的文字。

    后来,人们把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叫作甲骨文,我国学术领域由此又多了一门新学科,叫“甲骨学”。

    1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酷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金石之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药铺怎样处理买来的龙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于选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村民们把较大的龙骨卖给了药铺。

    B.药铺将龙骨碾成粉末,用作治疗创伤的药材。

    C.王懿荣认为龙骨上的刻痕是一种晚于篆书的文字。

    D.研究甲骨文的学科,被称为“甲骨学”。

    4关于“甲骨文”的知识,你还知道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       )怎么拥挤,他(       )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急转弯。两旁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1】在括号内填入恰当的关联词。

    【2】选择合适的答案,将序号填在括号内。

    (1)由画“_________”的句子你能想到下面哪个成语?( )

    A.目不暇接       B.眼花缭乱       C.不计其数       D.琳琅满目

    (2)选文侧重的是描写。( )

    A.静态       B.动态       C.动静结合

    (3)选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船夫操纵自如的驾驶技术?( )(多选)

    A.行船的速度极快。

    B.在极窄的地方小艇也能平稳地穿过。

    C.能做急转弯。

    D.来往船只很多。

    【3】选文围绕“_________”一句来进行叙述,采用了_________的结构方式。

  • 14、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身材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人家有两个关节,他只有一个。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叫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要翻倒去,叫他用劲扳住;要读书了,叫他翻书页;要进门了,叫他揿电铃。讨巧的事,却轮不上他。例如招呼人,都由其他四指上前点头,他只能呆呆站在一旁。给人搔痒,人舒服后,感谢的是其他四指。

    常与大拇指合作的是食指。他的姿态可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他的工作虽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拿笔的时候,全靠他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的机会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他具有大拇指所没有的“机敏”,打电话、扳枪机必须请他,打算盘、拧螺丝、解纽扣等,虽有大拇指相助,终是要他主干的

    1用“  ”标出描写食指姿态的句子。

    2拇指性格最突出的特点是______,食指比拇指更加______。(用文中词语填空)

    3文中画“  ”的部分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试运用以上修辞手法,写一写大拇指的其他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______”的部分对______的作用进行了详细介绍,主要运用了_____ 描写,作者这样写的作用是_____ 

    A.突出食指工作比大拇指复杂。

    B.突出相比大拇指,食指更重要。

    C.强调食指在五指中最辛苦。

    D.食指和大拇指所没有的“机敏”。

  • 15、课内阅读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插鼓,一边大声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1】文段中画线的句子是 _____描写,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

    【2】用“﹏﹏﹏”画出文段中与“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相照应的句子。

    【3】联系全文,诸葛亮下令把船只“用绳索连接起来”“一字摆开”的好处是:既___________

    【4】军士“插鼓”“呐喊”,既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又是为了___________

    【5】对“诸葛亮笑着说”中的“笑”理解错误的选项是( )

    A.表现了诸葛亮深知曹操疑心重,用兵谨慎,断定曹操不会贸然出兵的淡定心态。

    B.写出了诸葛亮嘲笑鲁肃因为不明白自己的用意而惊慌失措的样子。

    C.表现了诸葛亮的胸有成竹,是诸葛亮英雄本色的体现。

  • 16、课内阅读。

    是不是还要问问我家里有没有一些财产?请等一下,让我想一想,啊,记起来了,有的有的,但不算多。去年暑天我穿的几套旧的汗褂裤,与几双缝上底的线袜,已交给我的妻放在深山坞里保藏着——怕国军进攻时,被人抢了去,准备今年暑天拿出来再穿;那些就算是我唯一的财产了。但我说出那几件“传世宝”来,岂不要叫那些富翁们齿冷三天?

    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1】画线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是___________,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

    【2】“传世宝”指什么?方志敏把这些说成“传世宝”,反映了他怎样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后一句话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方志敏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时候,“清贫”和“富有”是可以结伴而行的。以方志敏为代表的革命者的“富有”又是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精彩片段。

    二十条船靠岸的时候,周瑜派来的五百个军士正好来到江边搬箭。每条船大约有五六千支,二十条船总共有十万多支。鲁肃见了周瑜,告诉他借箭的经过。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为间接叙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回顾课文内容,想一想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方面。

    (1)算好天气:____________________

    (2)算好受箭方法:_________________

    (3)算好人:①鲁肃:___________②周瑜:_____________③曹操:_____________

    3这个故事的结果表面是_______,实际是_______

    A.诸葛亮神机妙算,周瑜自叹不如   B.诸葛亮如期交箭

  • 18、阅读理解。

    威尼斯的小艇(节选)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       )怎么拥挤,他(     )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     )能平稳地穿过,(       )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用“______”画出选段的中心句。

    【3】“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是为了表现____________

    【4】船夫技术非常好,体现在(多选)(        

    A.行船速度极快。

    B.不管怎样拥挤,都能挤过去。

    C.极窄的地方,也能平稳地穿过。

  • 1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昂贵的哨子

    那时,我还是一个7岁的小孩。一天,我拿着钱朝一家专售儿童玩具的商店跑去。突然,一阵哨音把我给迷住了——一个男孩子手里拿着只哨子在吹呢。于是,我掏出身上所有的钱也买了一只。

    回到家里,我得意扬扬地吹着哨子满屋乱窜,家里被我吵得鸡犬不宁!当我一说出哨价时,哥哥姐姐还有堂兄堂姐们全嘲笑我是个十足的傻子,糊里糊涂被骗了四倍的价钱,用多付的钱又可以买许多好东西呢!我感到十分委屈,伤心地哭了。

    羞耻,甚至于超过了哨子带给我的乐趣!这件事,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对我以后起了不小的作用。常常,当有人怂恿我去买那些我根本不需要的东西时,我便提醒自己:“可不要为一个‘哨子’就出大价钱呀!”因为我已经懂得了节省开支。

    在我成年进入社会后,通过人们的言行,我看到了形形色色为了他们的“哨子”而付出惨重代价的人!那些趋炎附势的小人,为了求得王室垂青,百般钻营,甚至丢掉了贞操美德,弄得众叛亲离!那些沽名钓誉的政客,不惜一切代价卷进政治风云,却因贻误了正事而败落破产!那些悭吝的守财奴,为了发家致富,一毛不拔,放弃了同胞的尊重、朋友的友谊,以及人类行善的德行!那些贪图享乐的庸人,碌碌无为,只顾寻欢作乐,却变成了弱不禁风的病夫!那些华而不实的花花公子,整天沉溺在精美的服饰、堂皇的住宅、华贵的车马中,不顾财力不接,以致债台高筑!

    “可怜!”我不由得叹息道,“为了一只‘哨子’你们付出的代价实在太高了!得不偿失,真是愚不可及啊!”由此,我悟出了一个道理:大凡人世间的苦楚都是由于没有对事物做出正确的估价,盲目行事,而付出过高的代价造成的。

    【1】文中说“羞耻,甚至于超过了哨子带给我的乐趣”,“我”为什么感到羞耻?用“ ”在文中画出答案。

    【2】第3自然段中加点词语“哨子”指的是_____,第4自然段中加点词语“哨子”指的是_____

    【3】第4自然段列举了五种典型的为“哨子”而付出惨痛代价的人,分别是____________及华而不实的花花公子。

    【4】为什么“我”会觉得那些为了一只“哨子”而付出昂贵代价的人“可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 ”画出文中揭示道理的中心句,并结合实际写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百变的句子。(按要求改写句子)

    1.巨浪打翻了小船。(改写成字句和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不少文从墨客前来茶楼对句。始终没有妙句对出。(用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郑板桥沉浸在渔家的欢乐之中。(改写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半湾活水千江月(给出下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按要求写句子。

    1.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一种境界难道不耐人寻味吗?(改成陈述句)

                                     

    2.我对德国人爱花之真切不能不感到吃惊。(改成肯定句)

                                     

  • 22、缩写句子。

    (1)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总让我想起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风撩乱了老人平日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快乐作文天地(20分)

    生活中的感动无处不在相信你也一定听到看到甚至经历过深深触动你心灵的事情吧请你选择一件令你感动的事写下来

    要求: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感情要真实题目自拟别忘了写完后再认真改一改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