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南平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二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妒忌   调渡 B.部置   寻思

    C.时辰   胸膛 D.预记   讷喊

  • 2、下列词语与现在的说法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印信—书信   郎中—医生

    B.客舍—旅店   墨客—木匠

    C.掌柜—店主   驿站—车站

    D.榜文—公告   货郎—小商贩

  • 3、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哥子:古时对男童的称呼。

    B.一声不倒一声:一声连着一声。

    C.监生:学生的统称。

    D.杀进他的腰:把他的腰勒得细一些。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人们常说“颜筋柳骨”,看下图,请你用两个词语评价下这幅作品的书法特点。

    ________________

     

  •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_______

    2.你以为师傅的能耐有假,名气有诈,是吧?_______

    3.楚人有盾与矛者。_______

    4.物莫能也。_______

  • 6、词语解释。

    烟波浩渺:_____________

    乐此不疲:_____________

    相映成趣:_____________

    离乡背井:_____________

    良辰美景:_____________

  • 7、读拼音,写词语,相信你一定能书写正确、美观。 

    zhòu yè

    mà zha

    chénɡ rèn

    ɡēnɡ yún

    jiān zhí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chǎn chú

    shān ɡānɡ

    tiě chuí

    nà hǎn

    shuǐ zhài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8、解释加点字意思,并写出诗句意思。

    1.草满池塘水满,山衔落日浸寒。陂:___________ 漪:_____________

    诗句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楼兰终不还。穿:__________   破:______________

    诗句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读课文,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正是这样,也确实不错。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

    2)写出几个带有字的成语。

    例:花团锦簇

    3这一种境界是指 的意思是

    4)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为什么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是耐人寻味的?生活中你有没有感受过类似的境界?

    你的理解是:  

     

  • 10、课外阅读。

    袅袅炊烟,悠悠乡情

    离乡二十多年,每每梦中沉醉于故乡的青山、故乡的绿水时,总能梦到弥漫在房舍上的袅袅炊烟;每每梦中游走在故乡的红砖、故乡的黛瓦时,总能梦到徐徐盘旋的袅袅炊烟;每每梦中涌动着故乡的小桥、故乡的流水时,总能把记忆定格在几里之外就能看到的袅袅炊烟。二十多年过去了,故乡的炊烟像一根丝线,一头系着家乡,一头系在我的心头,它陪伴我度过漫漫岁月,成为我生活中难以忘却的记忆。

    清晨,缕缕炊烟袅娜在村庄的额头,那是初醒的小村脱去轻纱般的睡衣。浓郁的原野升腾起的是蓝色的希望,那是对大地深厚的恩情,是母亲的辛劳、父亲的爽朗。

    午间,缕缕轻烟飘向蔚蓝的天空,那是屋顶上的庄稼、山冈上的羊群,是父亲在高高的山坡挥起的手,是母亲站在门口唤儿的呼喊。

    夕阳西下,黄昏降临,袅袅炊烟轻柔无骨却万种风情,那是父亲躬耕的犁,那是父亲古铜色脊背上的汗,那是母亲的慈祥,那是我童年的温暖。

    如今,故乡的青山依旧,绿水依流,故乡的炊烟已脱去锦织的轻纱,离我愈来愈远,我难以再见徐徐升腾的炊烟。但是,无论走到哪儿,在我的记忆深处,故乡的袅袅炊烟,让我刻骨铭心,让我永远怀恋。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刻骨铭心:________

    【2】作者在回忆家乡的时候,是按照________顺序来写的。

    【3】作者主要是对家乡的________忘不了,所以文章开头说,当梦到________时就会梦到家乡的________;当梦到________时就会梦到家乡的________;当梦到________时就会梦到家乡的________

    【4】短文表达了作者浓浓的________之情。作者是通过________的方式来表达这种感情的。

  • 11、语段阅读

    那风筝都飘飘飖飖随风而去。一时只有鸡蛋大,一展眼只剩下一点黑星儿,一会儿就不见了。

    1___________一词描写了风筝在天空中飘飞时的姿态。

    2“只有鸡蛋大”“只剩下一点黑星儿”说明(   )

    A.风筝变小了。 B.风筝越飞越高,越飞越远了。

    3这两句话写出了风筝________________,是抓住风筝的___________________来写的。

  •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选文一:民国元年,一位打山东来的摔跤手成了无敌手。那摔跤手个子大赛面墙,肩厚似牛臀,臂粗如大腿,光头圆脸冒红光;浑身的肌肉一使劲,好比上上下下到处肉球,再动两下,肉球满身乱滚。这小子拿手的本事是摔跤时,两手往对手肩上一搭,就紧紧抓住,腰一给劲,就把对手端起来。你两脚离地使不上劲,他胳膊长你踢不上他,你有再好的跤法也用不上。他呢?端着你一动不动,你再沉再重也没他劲大。等你折腾够了,他把你往地上一扔,就赛给他玩够的小小狗,扔在一边。据说他这手是从小练的一个怪招:端缸。

    选文二:这怪人在街头站了一会儿,忽然打腰里掏出一个小纸盒,从里边抽出一根一寸多长的小细木棍儿,棍儿一头顶着个白头。他举起小木棍儿,从上向下一划,白头一蹭衣褂,嚓地生出火来,把木棍儿引着,令街上的众人一大惊,不知怪人这小棍儿是嘛奇物。怪人待手里的小木棍儿烧到多半扔在地上,跟着从小盒再抽一根,再划,再生火,再烧,再扔。就这么连划了十多根,表演完了,嘛话没说,扬长而去。

    从此天津人称怪人这种“一划就着”的玩意儿叫“自来火”。呵呵,其实就是咱们用的“火柴”而已。

    【1】借助表格梳理文章内容。

    片段

    选文一

    选文二

    主要人物

    山东小子

    _____

    主要描写方法

    外貌描写、动作描写

    _____

    “奇怪”之处

    _____

    怪人点“自来火”

    【2】选文一中,“肩厚似牛臀”“________”等词句是对“山东小子”的_________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等词是动作描写。这样写表现出“山东小子”________的特点。

    【3】选文二中,“表演”一词极具深意。请你联系选文,说一说它的深层含义。

    _____________

    【4】下列对两篇选文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东小子”之所以能成为称霸一方的“无敌手”,是因为他有一身的蛮力。

    B.“自来火”就是火柴,只是当时未普及使用,因此人们称之为“奇物”。

    C.“怪人”表演结束后扬长而去,作者对此持批判态度,讽刺了当时社会的愚昧无知。

    D.两段选文选用不同的描写方法,目的在于表现不同人物的特点,突显主旨。

  • 13、课内阅读。

    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 !“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 !”主席想。然而,这种想法很快被打消了。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国家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主席签字的一瞬间,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记录稿放在上面。

    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不由自主——______

    悲痛——______

    踌躇——______

    【2】为什么主席要“强忍着心中的悲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毛主席想把毛岸英的遗体运回国吗?文章的哪一句话最能体现主席的这种意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最后一句“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类文阅读

    曹冲智救库吏

    曹冲是曹操的儿子,他聪明多智,而且很有同情心。

    有一天,他父亲心爱的一具马鞍不幸被老鼠咬破了,管仓库的官吏发现后,吓得面无人色。他想去自首,减少一些罪责,但又担心仍不免一死。

    这件事被十来岁的曹冲知道了。他想,库吏平时勤勤恳恳,为人老实,马鞍被老鼠咬坏,是一时疏忽,怎能因此而丧命?他便把库吏叫去,说:“我会设法救你的。”库吏连连叩头而去。

    送走库吏,曹冲走进卧室,用小刀将内衣连戳几个洞,然后装出闷闷不乐的样子,连饭也不吃。曹操前来询问,曹冲说:“我的衣服被老鼠咬了几个洞。听说衣服被老鼠咬了要倒霉的。”曹操说:“老鼠咬坏东西是常有的事,有什么倒霉不倒霉?你不要为这件事苦恼。”曹冲恭敬地说:“父亲说得对。”

    隔了不多时,库吏来向曹操报告,说库内一具马鞍被老鼠咬坏了,说罢连连叩头谢罪。曹操满脸怒火,本想狠狠惩罚库吏,但见曹冲在一旁,顿时想起刚才开导儿子的话,于是收起怒容说:“我儿子的衣服挂在床边尚且被老鼠咬了,何况马鞍是挂在仓库柱头上呢。算了,往后留心一点儿。”

    聪明的小曹冲就这样救了库吏的性命。

    【1】【理解词语】解释下面词语。

    面无人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闷闷不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梳理情节】曹冲是用什么巧计救库吏的?请把经过排个序。

    ( )曹操劝曹冲不要为这件事苦恼,因为老鼠咬坏东西是常有的事。

    ( )曹操本想发怒,见曹冲在旁边,想到自己开导曹冲的话,只好原谅了库吏。

    ( )曹冲戳坏了自己的内衣,并告诉曹操内衣是老鼠咬的,这样会倒霉的。

    ( )这时库吏报告说库内一具马鞍被老鼠咬坏了。

    【3】【评价人物】从曹冲智救库吏的故事中,可以看出曹冲是个(     )的人。在对的后面打“√”。

    ①诡计多端(      ②心地善良(        ③机智聪明(      ④富有同情心(   

    【4】【思维推理】说说曹冲救库吏计谋的巧妙之处。

    曹冲救库吏计谋的巧妙之处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阅读短文,并回答问题。(19分)

    威尼斯之夜

    威尼斯蓝天的妩媚和夜空的可爱无法用语言来描绘。在那明净的夜晚,河面水平如镜,连星星的倒影也不会有丝毫的颤动。泛舟河上,四周一片蔚蓝、宁静,真是水天一色,使人仿佛进入绮丽的梦境一般。空气那么清澈、透明,抬头望去,这儿的星星似乎远比我们法兰西北部夜空中的星星要多。夜空到处布满星星,那深蓝的夜色都变淡了,融入了一片星辉。

    如果你想领略一番这儿独有的清新和恬静,你可以在这迷人的夜晚去皇家花园附近,沿着大理石台阶往下,直到运河边上。要是那里镀金的栅栏已经关上,那你可以乘坐一种名叫冈多拉的风格独特的威尼斯小艇,缓缓荡去。到那夕阳余温尚未散尽的石板小路旁,那里再也不会有人打扰你的宁静。晚风从椴树顶上轻轻吹过,把片片花瓣洒落到水面上,天竺葵和三叶草淡淡的芳香一阵阵向你袭来。圣玛利亚教堂那雪花状石膏圆顶和螺旋形的尖塔在夜空中高高地耸立着,周围的一切,包括作为威尼斯三绝的碧水、蓝天和色调明丽的大理石,都给抹上了一层薄薄的银辉。

    (1)根据意思从短文中找出恰当的词语。(2分)

    形容威尼斯的蓝天美好可爱。( )

    形容威尼斯的夜色水天一色时鲜艳美丽的样子。( )

    (2)读短文第1自然段,这段三次写到星星,每次各起什么作用?请选择。(3分)

    在那明净的夜晚,河面水平如镜,连星星的倒影也不会有丝毫的颤动。( )

    抬头望去,这儿的星星似乎远比我们法兰西北部夜空中的星星要多。( )

    夜空到处布满星星,那深蓝的夜色都变淡了,融入了一片星辉。( )

    A.写星星多,突出夜色美。

    B.写星星的明亮,突出夜空美。

    C.写星星衬托湖面的平静。

    (3)短文第1自然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4)威尼斯的三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在描写威尼斯夜色美时,写了三种植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5)读短文,选择正确的选项填空。(4分)

    短文第2自然段是按(  )顺序来记叙的。

    A.时间变化   B.地点变化 

    夜晚的皇家花园附近给人的感觉是(  )。

    A.妩媚可爱    B.清新恬静   C.明净绮丽

    画“  ”的句子属于(  )描写。

    A.静态   B.动态

    本文写了威尼斯的(  )。

    A.动态美    B.夜色美  C.静态美

    (6)请课外查找有关威尼斯的资料,写下来。(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品读语段,完成练习。   

    看到它们,我立刻就会想到故乡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比之下,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

    【1】这两句话中的“大月亮”指的是________,“小月亮”指的是________

    【2】下面对“小月亮”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小月亮”这个称呼里,凝聚着作者对故乡、故乡月亮的喜爱和怀念之情

    B.苇坑上“小月亮”的月色比不过世界各地的美妙绝伦的月色

    C.故乡的景色不及广阔世界的美景,就连月亮都显得比其他地方的小

  • 17、马陵之战

    战国时,魏国与赵国举兵攻打韩国。

    韩国向齐国求援,齐威王派大将田忌、军师孙膑率军前往救援韩国,他们直奔魏国都城大梁。魏军主帅太子申、大将庞涓得知这一消息后,率军撤 离韩国赶回魏国。可是,魏军抵达齐魏边境时,齐军早已越过边境西去了。 魏军猛追齐军,田忌问孙膑如何对付魏军。孙膑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他对田忌说:“魏军素以剽悍著称,以为我军怯弱,而我们利用魏军的轻敌思想,减灶示弱,诱敌追赶,然后伺机伏击敌人。”田忌连连称赞:“好极了!好极了!”便采用了孙膑之计。

    根据预定的作战方案,两军一接触,齐军就立即后撤,诱敌深入。庞涓在追赶齐军途中,发现齐军遗下的灶足够十万人吃饭使用,心里不免惴惴不 安。第二天却发现齐军的灶减去了一半,他又振作精神,命令士兵加速追 赶。第三天,齐军的灶只剩下供三万人用的了,庞涓认为这是齐军不敢迎战纷纷逃亡所致。他骄傲地说:“我知道齐军一向怯弱,你们看,三天之中,逃跑的士兵就已经超过半数!”于是,他丢下大军,率领一支轻装的骑兵,孤军深入,不分日夜地穷追齐军。

    孙膑根据庞涓的行军速度,判断魏军在日落后可到达马陵道。马陵道位于两座大山之间,地势险要,树林茂密。孙膑让士兵把树砍倒,横七竖八地丢   在路上,只留其中最大的一棵,剥去树皮,写上“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几个大字。孙膑挑选了一万名弓箭手埋伏在附近,命令他们夜间看到火光就一齐放箭。

    一切布置停当,夜幕降临时庞涓已率领部队进入马陵道。因为道路被 树木阻塞,魏军只得停下来。暮色中,庞涓隐约发现一棵剥了皮的大树上写 有几个大字,就命人点起火把,想看个究竟。就在这时,齐军万箭齐发。庞涓自认为败局已定,无法挽回,长叹道:“成全了孙膑这小子的名声。”于是,他手持佩剑,自刎而死。魏军失去大将,顿时乱成一团,溃不成军。齐军乘胜进攻,全歼魏军,并俘虏了主帅太子申。

    【1】马陵之战的敌对双方分别是(       

    A.孙膑、庞涓;太子申、田忌

    B.田忌、孙膑;太子申、庞涓

    C.庞涓、孙膑;齐威王、田忌

    【2】关于孙膑的思维过程,下列正确的一项是(       

    A.减灶示弱→利用弱点→诱敌追赶→伺机伏击

    B.利用弱点→诱敌追赶→减灶示弱→伺机伏击

    C.利用弱点→减灶示弱→诱敌追赶→伺机伏击

    【3】庞涓在追赶齐军时心里惴惴不安的原因是(       

    A.认为对方兵强马壮

    B.认为对方粮草充足

    C.认为对方势单力薄

    【4】根据短文内容推测,孙膑最有可能与下列典故有关的一项是(       

    A.围魏救赵

    B.赤壁之战

    C.四面楚歌

    【5】你认为孙膑是个怎样的人?请根据短文内容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禹强读小学的时候,最怕写文章,费了好大劲,写出来的作文,老师总是说内容枯燥,词汇贫乏,她心里非常着急。

    她的爷爷徐特立知道以后,对她说:“禹强,要想写好文章,就要多读多写。多读,就要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这样既可以扩大知识面,增长见识,又可以学习别人写文章的经验。多写,就是要练习自己的笔头,肯于刻苦实践。”

    于是,禹强就下工夫多读。不管是报纸、杂志、小说,也不管是短篇、中篇、长篇,( )能找到的,( )拿来读。可是,提起笔来写作文,进步却不大。徐老看到孙女这种学习方法,摇着头对她说:“你读书的方法不对,读书应该慢慢地读,一边读,一边动脑筋想一想:这本书讲了哪些道理,是怎样讲清楚这些道理的;书上有哪些好的语言、好的描写,也要想一想。严格地说:有些好的段落,光读光想还不够,你们小孩子要能够背诵才行。另外,还要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可以做摘抄,记提要,也要写心得,记体会,这就是我常说的不动笔墨不读书。”

    从那以后,禹强看书的时候,身边总带着一支笔和一个笔记本,一边想一边记。而且,又勤练习写作,不久,她的作文成绩果然提高了。

    1用简短的几句话概括这篇短文讲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线划出具体说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语句。

    3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缺乏_________ 清晰_________

    4细读短文,在( )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5根据徐特立老爷爷的话,我们可以知道,要写好文章必须达到两个条件:( )和( ),其中( )必须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6给本文加上一个标题,写在文前的 上。

  • 19、读下列文段,完成练习。

    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挥来  摆来),悠然(挥去  摆去),如同(跟  伴)着鼓点,(和 随)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    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1用“√”划出括号里正确的字和词。

    2在文段中的“ ”处填上合适的成语。

    3这段话描写了______的情景,是细节描写。此段先写了刷子李刷墙时的________,接着写了刷后的_______。前后映衬,说明刷子李____________

    4用波浪线画出文段中的一个比喻句。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田忌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   田忌转败为胜了。(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田忌觉得很扫兴,垂头丧气地准备离开赛马场。(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孙膑对田忌说:“我不是挖苦你。”(改为间接引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句子变换。(12分)

    (1)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改成陈述句:

    (2)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缩成最简的句子:  

    (3)山洪咆哮着,从山谷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改成比喻句:

     

  • 22、按要求改写句子。

    1、湖面上溅起了涟漪。(扩句)

    2、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改为陈述句)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习作

    回忆一下自己的成长经历,有没有某件事情、某个瞬间让你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选取一件在成长过程中让你印象深刻的事情,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把那个给你触动、让你感动的瞬间写具体,记录下自己当时的真实感受。

    请以“一件难忘的事”为话题,写篇作文。

    要求:题目自拟,不少于4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