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七台河市2024年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莎士比亚写戏讲求“自然”真实,关注当时有关民族和个人的重大问题,较多地考虑观众的趣味和需要,不拘泥于要求行动、时间、地点一致的“三一律”陈规,不太介意悲喜雅俗之类的划分。因此,他的历史剧主人公能时而现身宫廷,时而出没沙场,情节跌宕起伏;他的喜剧和悲剧不是单纯的,错杂的混合体。喜剧虽然都以大团圆结局,但没有阴影,有的甚至很难以“悲”“喜”划分,因而被称之为“问题喜剧”“阴暗喜剧”。

     

    A.

    而是

    并非

    B.

    却是

    并非

    C.

    而是

    /

    D.

    却是

    /

    A.A

    B.B

    C.C

    D.D

  •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G20峰会达成的《二十国集团创新增长蓝图》,将使我们在机制上有保障,行动上有计划,理念上有共识。

    B.《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一系列文化节目的热播,表明传统文化的魅力始终在国民心中拥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

    C.以外滩、豫园、世博园等为代表的经典景点,因其多功能的旅游业态和浓郁的文化底蕴,成为外来游客体验上海风情的首选。

    D.心是五脏之主,心脏病基本都是五脏病变作用在心脏上的表现。心悸伴随气短出现,说明心是受到肺的影响了。

  • 3、下列各句中所用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A.连我在内,我们一共三、四个人。我干活儿的地方,就在货行的一个角落里。

    B.他家还有别的亲人——我想是他的妹妹吧在那儿扮演哑剧中的小鬼。

    C.“这位,”那个陌生人说:“就是科波菲尔少爷了。你好吗,先生?”

    D.可是到了4点钟,她就吃起炸羊排,喝起热麦酒来了(这是典当掉两把银茶匙后买来的)。

  • 4、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雪莱,法国诗人。代表作有诗歌《西风颂》、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等。

    B.《沁园春·长沙》中的“沁园春”是词牌名,它从形式上规定了词的字数、平仄等,与内容没有多大关系。“长沙”是标题,揭示了有关内容。

    C.“新诗”打破了近体诗严格的格律束缚,创造了很多新样式,语言上是运用现代白话。

    D.闻一多提出诗歌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 5、1932年,清华大学招生试题中有一道对对子题,上联是“孙行者”,下面下联中最合适的是( )

    A.祖冲之

    B.周作人

    C.郁达夫

    D.唐三藏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①截至2013年底,我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遗名录的项目已达38个。梳理以往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绝大部分都围绕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定、保护、开发以及利用,如乌丙安等(2010)从宏观方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定方法进行了细致的介绍,王巨山(2011)则探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否应当进行旅游开发的问题。

    ②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我们不能发现和理解他的历史性、稀有性和民族性;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知名度”的测量则更能体现其重要的文化传承和传播性。传统研究的样本量都基于抽样调查或者更为有限的资料;大数据的应运而生,为跨时空的国际知名度研究提供了条件。

    ③我们使用基于英语书面语言语料库中提及中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词频统计研究方法,研究中所用到的300年来的书籍数据来源于最新版谷歌图书语料库(共811万种英语书籍)。考虑到每年书籍及书籍词汇总量不一,本书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关键词的“词频比例”,即其在海量数据中出现的次数与海量书籍中全体单词总量的比值,来代表该非物质文化遗产关键词在该时段内的文化影响力。

    ④从统计结果来,1700-1800年间仅有皮影戏和妈祖被少量提及。1900年以后,其他项目才被普遍提及,京剧、书法、端午节等词汇被提及的频次都有明显上升。值得一提的是,在建国前后出现了明显的波动起伏,最为明显的是,妈祖和京剧在建国后都出现了骤升的较高梯次。盛行于闽台地区的妈祖在1960年左右出现了300年来的最高峰值;京剧在建国后的知名度也有巨大提升,在1966年达到一个小高峰后明显波动下降,并在改革开放后显著上升,直至1981年左右达到300年来的最高峰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尽管整体上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知名度呈现越来越高的趋势,但仍有例外。皮影戏在300年的历史长河中呈现了相对降低的态势。在过去还没有电影、电视的年代,皮影戏曾是十分受欢迎的民间娱乐活动之一。18世纪中叶,皮影戏传到欧洲,各国艺术家对它表现出浓厚的兴趣。1774年,德国著名文学家歌德曾在威兰博览会上把中国皮影戏介绍给德国观众,并在日后做了皮影戏演出。直至清代后期,由于政治原因,皮影戏遭到了禁演和查抄;“文革”时,皮影艺术又再次遭到了“破四旧”的噩运。改革开放后,传统文化虽有复苏的社会环境,但在当代多元化、高科技化的大众流行影视等文娱形式的冲击之下,皮影戏的濒危处境仍难扭转,令人惋惜。

    ⑥然而,也有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知名度随着现代化进程而不断提升。在机械化电子化的时代,针灸、书法和雕版印刷并没有像人们想象中那样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消失殆尽,反而越来越多地被提及。这和跨国交流的密切化相关,也与民族文化自觉意识觉醒有关。中国的文化自觉是在改革开放城市化进程中逐渐自我反思、自我调整的渐悟过程。在科学技术取得全面胜利的同时,全球化趋势以及以西方当代文化为代表的“强势文化”使得越来越多的“弱势文化”处于濒危状态。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未来世界的竞争不仅是经济实力的较量,也将是文化软实力的角逐;文化生产力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当代最核心的话题之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最能体现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也是最能体现民族文化自觉意识觉醒的重要载体,越来越多地受到重视。比较中国非遗项目国际知名度的变化,有助于我们重新审视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审美观念的关系。

    ⑦另外,我们还发现,青海热贡艺术,西安鼓乐等12个非遗项目在本文研究所使用的300年书籍大数据中并无体积。虽然我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的项目数量目前排位世界第一,但有近1/3国际知名度还很低。对他们的宣传极为不足,其中有陆巷尾属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项目发展冷热不均的问题,亟需引起重视。

    ——节选自《大数据中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300年国际知名度分析》

    1第④断空行处最适合填入的一项是( )

    A. 这些起伏变化或多或少都与20世纪动荡中的中国命运有所关联。

    B. 这些起伏变化揭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名度和国家定位息息相关。

    C. 这些数据有力地展现了中国在20世纪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变化。

    D. 这些数据说明非物质文化遗产知名度的提高依赖于国家实力提升。

    2对第⑤段划线句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证明外国艺术家对皮影戏有着持久的兴趣。

    B. 介绍皮影戏在国外宣传推广的形式和过程。

    C. 表现平影戏作为非遗项目跨越中外的魅力。

    D. 解释皮影戏知名度在18世纪处于高位的原因。

    3第⑦断多次列举数字的意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观全文,概括“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知名度分析”课题研究的意义。

    5文中“知名度排名”采用的量化统计方法是否严密?请对此加以探究,提出自己的看法。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其为人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

    (2)故不积跬步,___________________;不积小流,_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3)弦弦掩抑声声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尽心中无限事。(白居易《琵琶行》)

    (4)___________________,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5)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____。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的女主人公解释自己不肯答应婚嫁的原因的一句是_________”。 

    (2)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容小船像一片叶子任意飘荡在宽阔浩渺的江面上。 

    (3)陆游在《游山西村》中描摹当地风俗画卷,赞美古老乡土文化的一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首章以雎鸟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配君子的联想。在《关雎》中交代男子辗转反侧彻夜难眠的原因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2)《赤壁赋》中苏轼关于宇宙万物“变”与“不变”的议论,含有辩证的合理因素,也带有虚幻的色彩,他用“____________________"来宽慰自己,表示自己并不羡慕。

    (3)《师说》中点明全文主旨的一句是:   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鱼我所欲也》中表示,生是我希望得到的,义也是我希望得到的,但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感叹的方式收束对蜀道凶险的描写,转入后文对人事的关注。

    3)杜牧《阿房宫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阿房宫宫人的美丽,她们伫立远眺,盼望着皇帝临幸。

  • 11、补写下面的空缺处

    (1)鲁迅,原名________,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1918年,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__________。主要作品有小说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散文集__________,散文诗集________,杂文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四书”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经”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部经典著作。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饮马长城窟行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辗转不相见。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

    1这首诗从体裁上看属于________,主要抒发了________情感。

    2赏析这首诗的艺术手法。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伶官传序

    欧阳修

    (1)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2)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日:“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3)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4)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天,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

    庄宗之所以得天下____________  ②负而____________

    梁君臣之首____________   ④逸豫可以亡身____________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B.无忘乃父之志   请矢,盛以锦囊

    C.三矢赐庄宗   而皆背晋归梁

    D.世言晋王将终也   庄宗受而藏于庙

    3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4对第(3)段画线句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强调得天下困难和失天下容易。

    B.强调“得”、“失’’都是由人事决定的。

    C.“得”、“失”的难易都是由人事决定的。

    D.否定得天下困难,承认失天下容易。

    5本文是典型的史论,中心论点是 _________采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______写作意图是:_______________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孟子·离娄章句下》中云:“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意思是敬爱别人的人,也永远受到别人的敬爱。《论语·季氏》中云:“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意思是敬畏自然规律,敬畏品行高尚之人,敬畏圣人的教诲。常怀“敬”“畏”之心,能引导个人端正日常生活中的态度与行为,能引导社会文明与法制的健康发展,是实现人生价值与社会和谐的基本前提和保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在新的历史时期,国家设立“最高科学技术奖”“共和国勋章”等奖项,致敬那些为国家发展作出特殊贡献的劳动者,又创立“全民道德公约”“重大灾难公祭纪念”等活动,进一步倡导全民族存畏守正的纯正风气。

    请结合材料,以“‘敬’与‘畏’”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