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新星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五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日积月累。

    (1)《穷人》的作者是______国的列夫.托尔斯泰,他的代表作有《______》、《安娜·卡列尼娜》等。

    (2)《书湖阴先生壁》中引用典故抒写诗人对山水的深情的诗句是:“______,两山排闼送青来。”

    (3)“______,浪淘风簸自天涯。”(《浪淘沙》<其一>)

    (4)《童年》是苏联作家( )的小说,是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另外两部是《我的大学》《在人间》。

  • 2、比一比组词

    辟(   )   苞( )   萤(   )

    僻(   )   雹( )   莹(   )

    籽(   )   谨( ) 誓(   )

      仔(   )   懂(   ) 哲( )

     

  • 3、猜猜我是谁(根据意思写词语)。

    1.忍不住悲痛地放声哭起来。(   )

    2.比喻读书时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

    3.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   )

    4.形容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   )

    5.比喻颠倒了事实,认错了对象。(   )

     

  • 4、词语接龙:(2分)

    五彩缤纷→(   )→(   )→(   )→(  

     

  • 5、读拼音,写词语。

    huā lěi mǎ tí yī shanɡ dòu fu

    ________________

    dì tǎn diǎn zhuì fú àn dān bó

    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读句子,根据提示完成练习。

    明月别枝惊鹊,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__________,词题是_________

    【2】把词中的空缺处补充完整。

    【3】词中的“见”读_______,它的意思与“______”相同。

    【4】词中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七律·长征·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1】解释词语

    天翻地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句中的“霸王”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的前四句着重于_________,后四句主要是___________,颈联是全诗的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寒食

    [唐]韩翊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诗中体现的节日是_______

    【2】用自己的话说说“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诗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寒食东风御柳斜”描写的是市井街巷的风光。

    B.有些地方禁火,有些地方传蜡烛,是因为各地有着不同的节日习俗。

    C.诗的主旨是对腐败的政治现象进行委婉的讽刺。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乐园。

    《只有一个地球》节选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拿矿产资源来说,它(                 )谁的恩赐,(                 )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                 )使它们不能再生,(                 )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1】在文中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从选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并写在相应词语的后面。

    自私——__________                 保护——__________

    【3】选文中提到的再生资源不能再生的原因有(       )(多选)

    A.生态灾难

    B.人类随意毁坏自然资源

    C.自然灾害

    D.人类滥用化学品

    【4】读完这段内容,你一定感慨万分,请你就此写一条公益广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

    海啸

    海啸,通常是由海底地震引起的。海啸所掀起的狂涛巨澜,是破坏力极强的水文气象灾难,如不及时躲避,人们很难在它的魔爪下逃生。

    海啸可分为自然型与人为型两类。自然型海啸又可分为气象变化引起的风暴潮与火山爆发、地震、水下地陷(也称海底滑坡)引起的海啸。海啸大多来自海底地震,有破坏性的地震海啸,其震源深度在20公里以上,里氏震级达6.5级以上。在现代,水下核试验也常常会造成一种人为的海啸。如二战结束不久,美国在北太平洋比基尼岛开始长达20多年的核试验,其中一次水下氢弹爆炸试验引发的海啸,中心部位的巨浪高达60多米,之后15米高的大浪横扫海面,不少正在附近航行的舰船被巨浪掀翻;海啸浪传到几百公里以外,浪高仍在5米以上,造成沿岸不少小船倾覆

    海啸是一种频率介于潮波和涌浪之间的重力长波。海啸浪的波长达几十公里至几百公里,周期范围比较大,为2-200分钟,因此海啸发生时,往往第一个浪头涌来时,海面上升了,过了一段时间,潮水出现回降,又过了一段时间,第二个浪头涌来。海啸常见的周期为40分钟以内。据科学家推算,当大洋深度为4000米时所发生的海啸,其大浪的周期为40分钟。海啸波的传播速度为713公里/小时,波长为475公里。海啸震源的水面最初升高幅度为1-2米。因此,海啸在深海大洋传播时,由于波高与波长之比很小,周期较长,往往一时难以察觉到。只有快接近岸时,才会形成有破坏力的巨浪。因而,有经验的船长在遇到海啸时,都会把船迅速驶离海岸,离岸越远越好。

    太平洋地区是世界上发生海啸最多的地区,占80%。西北太平洋海域,更是地震海啸的集中发生区域。就全球而言,海啸主要出现在日本太平洋沿岸,太平洋的西部、西南部和南部,夏威夷群岛和阿留申群岛沿岸。今年311日在日本近海发生的9.0级强烈地震就引发了约10米高的海啸,并引发核电站爆炸,造成重大地质灾害。我国虽然是一个多地震国家,但海啸却不多见。近两年来,中国沿海有确切记录的地震海啸为数很少。

    1从第③段分析,海啸具有哪些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段加点的词大多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4有经验的船长在遇到海啸时会把船迅速驶离海岸,离岸越远越好,原因是什么呢?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点地梅开花了,怒放的点地梅十分美丽。紫艳艳的花儿,亭亭玉立地缀满枝头,仿佛一串串粘连在一起的紫色豆珠儿,散发着一阵阵浓浓的醉人芳香。阳光照耀下,花儿更紫得晶莹,紫得透亮,紫得鲜艳。天上是白悠悠的云彩,地里是紫幽幽的花儿。青藏高原的天有多蓝,云有多白,点地梅就有多美!

    1用横线画出这段话中的一个比喻句,这句话是把__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句,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最后一句话,思考:作者写点地梅为什么要写青藏高原的天和天上的白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

    端午日(节选)

    沈从文

    ①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大约上午11点钟左右,全茶峒(dòng)人就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河街有熟人的,可到河街吊脚楼门口边看,不然就站在税关门口与各个码头上看。河中龙船以长潭某处作起点,税关前作终点,作比赛竞争。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分组分帮,各自选出了若干身体结实、手脚伶俐的小伙子,在潭中练习进退。船只的形式,与平常木船大不相同,形体一律又长又狭,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着朱红颜色长线,平常时节多搁在河边干燥洞穴里,要用它时,拖下水去。每只船可坐十二个到十八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铛铛把锣鼓很单纯的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剧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梁红玉老鹳河时水战擂鼓的种种情形。凡是把船划到前面一点的,必可在税关前领赏,一匹红布,一块小银牌,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一个人头上去,都显出这一船合作努力的光荣。好事的军人,当每次某一只船胜利时,必在水边放些表示胜利庆祝的500响鞭炮。

    【1】选段展现了湘西独特的民族风情,介绍了茶峒人过端午节的习俗:穿新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三次用了带“莫不”的句子,写了__________________等不同人的活动,集中表现了___________

    【3】文中画“——”部分写了赛龙船的热闹非凡,具体描写了__________、带头的从容指挥、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

    小兵张嘎(节选)

    徐光耀

    “别捣乱!”大个李不慌不忙,抬起枪托顶在肩窠上。压弹手紧掐着子弹,挨肩儿伺候着。小嘎子撒眼再向两边一溜:喝,玉米根里,豆叶底下,一眼眼黑黝黝的枪口,都已抬起头来。钱区队长那两只眼睛,就跟闪电似的,直朝前射出两道光去。

    两个怪物越开越近,转眼就冲到玉米地头了,突然“嘎吱”一声,前面那辆刹了车:因为一条断道壕拦住了去路。可是,里头的人还没来得及动,“叭!”清清脆脆一声响,紧接着就是机关枪的“嘎嘎”大笑,随后手榴弹排枪齐放,砰砰啪啪,一阵子流星急雨,漫天扫地飞将过去。先是后面那辆汽车的车头上几股白烟一冒,随即腾起一团浓烟,一头栽进道沟去了。车厢里的人没命地翻斤斗,栽马趴,往外乱跳,砸得地上咚咚的响……

    “冲啊!杀!……”

    一霎间,高粱叶变成了刺刀:谷穗儿化成了子弹,刺刀迎着日头闪光,子弹冲开清风啸叫,战士们跃出青稞,蜂拥而上。前面那辆汽车早又挨了几颗手榴弹,忽忽地冒起大火,失魂落魄的伪军们乱纷纷跑进棉花地。不想棉枝棉桃牵起手来,成了一道道绊马索,他们跌骨碌,打前失,跑又跑不动,藏又藏不严,直象檬虫儿撞进了蜘蛛网。战士们呐着喊儿,赶围子似地东追西撵,一个个把他们捉起来。这中间,最勤快最着忙的,恐怕要算小嘎子了。他紧随着大个李三窜两蹦冲上去,爬上头一辆汽车一看,车厢里倒是躺着两个人,就是没有老钟叔。他随手抓起把洋刀,又跳上第二辆,还是没有。手搭凉棚,四外一望,乱哄哄遍地是人,哪一个是他呢?忽见西南角上还有几个人在跑,便跳一跳,加劲追了上去。

    一个穿白衫的大胖子,圆滚滚的象只太平水缸,正一步一跌地在棉地里滚蛋,一把给小嘎子揪住了:“嗨!老钟叔在哪儿?”

    那家伙呆着两只豆包眼,只顾拉风箱似地喘气,说不出话来。

    “我问你老钟叔!――哑巴啦?”

    “什么,老钟叔?我……不知道……”

    小嘎子不等池说完,恨得踢他一脚,骂道:“你个老母猪!”便撒了他,打算再追前面一个去,不想大胖子由腰里掏出一件东西,颤巍巍递了过来,小嘎子一看,嘿!手枪!――一条真正崭新的“张嘴灯”!小嘎子只觉刷拉一亮,一颗太阳打从眼前冒出来了!他忙把枪接过来往腰里一掖,给大胖子一指道:“去,汽车那儿集合!”说罢,猛劲蹦个高几,追远处一个穿绿的去了……

    【1】想一想,填一填,体会第二段场面描写中运用象声词的好处。

    (1)突然“( )”一声,前面那辆刹了车:因为一条断道壕拦住了去路。

    (2)可是,里头的人还没来得及动,“( )!”清清脆脆一声响,紧着就是机关枪的“( )”大笑,随后手榴弹排枪齐放,( ),一阵子流星急雨,漫天扫地飞将过去。

    (3)车厢里的人没命地翻筋斗,栽马趴,往外乱跳,砸得地上( )的响。

    (4)我觉得在场面描写中运用象声词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第四自然段,体会加横线部分的句子,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在这个战斗场面描写中,伪军的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战士们的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让你给小嘎子颁发奖状,你在奖状上会怎么写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小英雄嘎子和八路军战士身上,我们看到了英勇斗争、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正像古人说的:

    “鞠躬尽瘁,_____________。”“捐躯赴国难,_____________。”

    “祖宗疆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位卑未敢________________。”

  • 14、课外类文阅读。

    第一次盼望(节选)

    史铁生

    那个礼拜日母亲答应带我出去。起床,刷牙。吃饭,那是个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走吗?”“等一会儿,等一会儿再走。我跑出去,站在街门口,等一会儿就等一会儿,我藏在大门后,藏了很久。我知道不会是那么简单的一会儿,我得不出声地多藏一会儿。母亲出来了,可我忘了吓唬她,她手里怎么提着菜篮?“您说了要去的!”“等等,买完莱,买完菜就去。”“买完菜马上就去吗?”“嗯。这段时光不好挨,我蹲在土地上,用树枝拨弄着一个蚁穴,院子里就我一个孩子,没人跟我玩儿。我蹲在草丛里翻看一本画报,那是一本不知看了多少回的电影画报,那上面有一大群比我大的女孩子,一个个都非常漂亮。我蹲在草丛里看她们,想象她们的家,想象她们此刻在干什么,想象她们的兄弟姐妹和她们的父母,想象她们的声音。母亲买菜回来却又翻箱倒柜忙开了。走吧,您不是说买菜回来就走吗?”“好啦好啦,没看我正忙吗?”真奇怪,该是我有理的事呀,不是吗?我不是一直在等着吗?母亲不是答应过我了吗?整个上午我就跟在母亲腿底下:去吗?走吧,走吧,怎么还不走呀?”……我就这样念念叨叨地追在母亲的腿底下,看她做完一件事又去做另一件事。我还没有她的腿高,那两条不停顿的腿至今都在我眼前晃动,它们不停下来,它们好几次绊在我身上,我好几次差点绞在它们中间把它们碰倒。下午吧,母亲说,下午,睡醒午觉再去。”“去,母亲说,下午,准去。但这次怨我,怨我自己,我把午觉睡过了头。醒来我看见母亲在洗衣服。要是那时就走还不晚。我看看天,还不晚。还去吗?”“去。

    【1】“我”第一次期盼的事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作者的描述中你体会到了他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那两条不停顿商务腿”中,你体会到作者的母亲是一个_______________的人。

    【4】你有什么话想对文巾的母亲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请你写一个“人物说话时,可以不用‘说’来表达”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

  • 16、按要求改写句子。

    1.一个妇女搬了把椅子放在我面前说:这是我们专门准备的残疾人椅,你快坐吧!(改为转述句)

    2.闰土心里的稀奇事,让我很羡慕。(改为双重否定句)

    3.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改为陈述句)

    4.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改为反问句)

    5.那天临走的时候,伯父送我两本书。(改成字句)

    6.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改成陈述句)

     

  • 17、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很。(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将下面的反问句改写为陈述句。

    (1)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

    (2)难道这不是院中的丁香的香气吗?

    ____________________

  • 19、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缩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展示。

    题目: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要求:①记叙一个故事,可以是生活中真实的事,也可以是虚构的事;②注意题目要在文章中得到照应;③45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