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选段主要观点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面前,人类是一群弱小的生物。地震、海啸、台风、泥石流等,任何自然灾害来袭,都会让人类陷入困境。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这个家园需要大家共同去维护。我们应该少一些私欲和贪婪,多一些和谐与共识。因为过度开采和挥霍地球的资源,终将会受到惩罚。
A.爱护地球,减少自然灾害。
B.在自然灾害面前,人类很渺小。
C.任何自然灾害都会让人类陷入困境。
D.人类应该与其他生物和谐相处。
2、下列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姐姐刚拿到驾照,可她驾驶时毫不手忙脚乱。
B.小弟弟吃西瓜的馋样儿真叫人哭笑不得。
C.篮球比赛就要开始了,我方队员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D.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我们就应该不耻下问地向老师请教。
3、用恰当的成语来替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水乡的大榕树十分茂盛,垂下的气根多得不可计数。(不计其数)
B.银瓶山风景如画,游客流连其间只觉得心旷神怡。(赏心悦目)
C.东莞人民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丰衣足食)
D.科研人员呕心沥血,为东莞科技进步贡献力量。(处心积虑)
4、古诗积累填空。
(1)_____________,牵牛织女渡河桥。
(2)旧书不厌百回读,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此中流自在行。
(4)____________,绿蓑衣,______________。
5、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_____)台风 一(_____)桂花 一(_____)石桥 一(_____)清香
一(_____)小溪 一(_____)房子 一(_____)邻居 一(_____)杨柳
6、用“烈”字组词,填在括号内,不能重复。
(1)当灾难来临时,他们义无反顾冲在前线,谱写出______的篇章。
(2)当他走上领奖台时,观众席上响起了______的掌声。
(3)爸爸这段时间身体不好,总是______地咳嗽。
(4)这场足球比赛,双方的对抗十分______。
(5)钱学森一听到喜讯,回国工作的想法就更______了。
7、诵读积累,准确填空。
(1)春天最美是___。东方一点儿一点儿___,染上___,飘着___。
(2)《示儿》作者是___朝诗人___。诗的前两句是___,___。诗的后两句表达了诗人___的情感。
(3)明月松间照,___。
(4)___,非是藉秋风。
(5)余___读书有三到,___、___、___。
(6)“知之为知之,___,___也。”这句话出自___
(7)“人生自古谁无死?___。”这句话出自文天祥的《___》。
(8)酒入___,化作___。选自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
8、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卓(_____)越 馈(_____)赠 比喻(______) 酵(_____)母
报偿(_____) 借鉴(______) 沉甸甸(______)
9、阅读《松鼠》选段,完成练习。
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它们的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
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经常在高处活动,像飞鸟一样住在树顶上,满树林里跑,从这棵树跳到那棵树。它们在树上做窝,摘果实,喝露水。只有树被风刮得太厉害了,才到地上来。在平原地区是很少看到松鼠的。它们不接近人的住宅,也不待在小树丛里,只喜欢住在高大的老树上。在清朗的夏夜,可以听到松鼠在树上跳着叫着,互相追逐。它们好像很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奔跑、玩耍、吃东西。
【1】松鼠讨人喜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段第2自然段主要从哪些方面介绍松鼠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奔跑、玩耍、吃东西。”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完成文后的练习。
敬重卑微
我偶然读到一篇英文课文,讲的是蚂蚁。
蚂蚁家庭和和睦睦,忙忙碌碌,母蚁生儿,公蚁持家。它们在原野荒滩上搬食物,建家园。想不到小小生灵,竟活得如此滋润,活得如此有秩(zhì cì)序、有意义。尤其令我震惊的是它们面对灾难时的行为。
当野火烧起来的时候,你知道蚂蚁是如何逃生的吗?众多的蚂蚁迅速聚拢,抱成黑团,然后像雪球一样飞速滚动,逃离火海。
每读起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深为它们的行为所感动。我仿佛看见汹涌的火山在燃烧,一团黑风正沿着山脊(jí jǐ)流动;我仿佛听到里啪啦的烧焦声,那是最外一层的蚂蚁用躯体开拓求生之路。
假如没有抱成团的智慧,假如没有最外一层的牺牲,假如它们各自逃散,渺小的蚂蚁家族绝对全军覆没。
生命的渺小、体力的(单薄 卑微 微薄)并没有什么可怕,甚至命运的(单薄 卑微 微薄)也不能决断什么,可怕的是看不到微薄的力量,忽视了内在的精神。
敬重卑微,使我把生命看得严肃,看得深刻,看得伟大而坚强。像一根细小的针,蚂蚁以它的精神穿过我的外表,刺痛我的灵魂。比起蚂蚁,我们有什么理由言渺小、说卑微?有什么理由自暴自弃、玩世不恭①?
世上称得上伟大的东西,往往不是体积,而是精神。“千里之堤(tí dī),溃于蚁穴②”,这是卑微者的威严和挑战。
注释:①玩世不恭:不把现实社会放在眼里对什么事都采取不严肃的态度。②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千里长的大堤,由于小小的一个蚂蚁洞而溃决。比喻小事不注意,就会出大问题。
【1】将短文括号中不正确的拼音和词语划掉。
【2】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地位低下而渺小。(____________)
(2)自己甘心落后,不求上进。(____________)
【3】“我们有什么理由言渺小、说卑微?”不改变意思,给这句话换个说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的是(________)的修辞手法。请你模仿它再写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世上称得上伟大的东西往往不是体积而是精神”这句话的理解。
句中“伟大的东西”指的是一种牺牲精神。文中的蚂蚁_______________,但是在危难之际,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多么值得敬佩!
【6】你喜欢哪种植物或动物?它有什么精神品质?请用两三句话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情境阅读
老师心语:大自然所支配的一切,永远是那么巧妙和谐。有些行为,完全靠它们的本能,石蚕幼虫就是这样的高手—
材料1:
昆虫界的建筑专家
石蛾幼虫生活在湖泊和溪流中,依附在芦苇的断枝上,在水中漂泊,那小鞘是它旅行时随身带的简易房子。
这活动房子算得上很精巧的艺术品了。它的材料是由那种被水浸透后剥蚀、脱落下来的植物的根皮组成的。筑巢时,石蚕用牙齿把这种根皮撕成粗细适宜的纤维,然后把这些纤维巧妙地编成一个大小适中的小鞘,使它的身体能够恰好藏在里面。有时候它也会利用极小的贝壳七拼八凑地拼成一个小鞘,就好像一件小小的百纳衣;有时候,它也用米粒堆积起来,布置成一个象牙塔似的窝,这算是它最华丽的住宅了。
老师心语:石蚕是毛翅目成虫石蛾的幼虫,它们不会总生活在水里,后来,它们爬上岸,开始了“蜕变成石蛾”的征程─
材料2:
石蚕
一些呆头呆脑的灰色小幼虫从河面冰缝中钻了出来。它们爬上岸后,身上的皮就蜕掉了,长成有翅膀的虫儿,它们的身子又纤细又匀称。
这时,它们虽然拥有长长的翅膀,但身子还是轻飘飘的,依旧不会飞翔,因为它们还很稚弱,还得晒晒太阳慢慢生长呢。
它们穿越马路,可能被过路的人踩,可能被马蹄踏,可能被车轮碾压,也可能被麻雀像捣米似的啄食,死掉了一批又一批的石蚕,可是那些幸存者还在往前爬着,往前爬着─它们多的是呢,有成千上万。那些爬过马路的石蚕,就爬到房屋的墙壁上去晒太阳了。
老师心语:想象当时的画面,你被震撼到了吗?大自然支配的一切,永远是那么奇妙,让人惊叹!
【1】阅读材料1回答问题。
①感受作者的用词的变化。
对小鞘,作者还这样称呼(巢)( )( )( )( )
②感悟作者用词的精妙。
筑巢时,石蚕用牙齿把这种根皮撕成粗细适宜的纤维,然后把这些纤维巧妙地编成一个大小适中的小鞘,使它的身体能够恰好藏在里面。
句中( )( )( )等词语体现了石蚕幼虫高超的建筑才能。
【2】阅读材料2回答问题。
①请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简要描述石蚕幼虫的样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读句子中的加点词,谈体会。
它们穿越马路,可能被过路的人踩,可能被马蹄踏,可能被车轮碾压,也可能被麻雀像捣米似的啄食……
我的体会: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石蚕的经历,给你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读写写
(1)再读阅读材料,选择一个片段,写下你的批注。
我选择的是材料( )中的第( )自然段,我的批注: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综合两个阅读材料,补充恰当的语句。
石蚕,你们是稚弱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石蚕,你们是聪明能干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石蚕,你们是( )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那只大虫想要挣扎,武松使尽气力按定,哪里肯放半点儿松!武松把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只大虫咆哮起来,不住地扒身底下的泥,扒起了两堆黄泥,成了一个土坑。武松把那只大虫一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只大虫叫武松弄得没有一些气力了。武松用左手紧紧地揪住大虫的顶花皮,空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使尽平生气力只顾打。打了五六十拳,那只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
【1】这个语段节选自名著《_____________》。
【2】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结合课文《景阳冈》,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
喝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给这个语段拟小标题__________________。
【4】对课文中的武松,人们有不同的评价。你有什么看法,写写你的理由。
武松真勇敢,“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武松很要面子,有些鲁莽,不听别人善意的劝阻。
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桂花雨(节选)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1】这段话讲的是什么内容?(不超过10个字概括)
______________
【2】短文中“好香的雨”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
【3】短文最后一句中“浸”字你是怎样理解的?
______________
【4】读句子,写出人物心情。
①桂花一开,母亲就开始担心了:“可别来台风啊!”
______________
②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
______________
③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______________
④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诚信的价值
从前,有一对夫妻,开了一家酒馆,由于卖出的酒物美价廉,生意十分红火。
有一天,丈夫外出,妻子偷偷地在酒里掺了水,多卖了五元钱。
晚上丈夫回来,妻子得意地把自己的“秘诀”告诉了丈夫,以为会得到丈夫的夸奖。
谁知,丈夫一听,急得双脚直跳,抱头痛哭,说:“唉呀!你把我们最值钱的东西——诚信,只五元就给卖掉了!”
果然,从此他们的生意一落千丈,最终彻底关门。当妻子贫病交加、奄奄一息的时候,她悔恨地流着泪说:“我明白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从文中找出与“兴隆”意思相近的词语:_________。
(2)丈夫认为“我们最值钱的东西”是什么?
(3)联系全文,在最后一自然段的横线上写上合适的话。
15、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珠海市图书馆借阅规则 一、本室实行免证阅览,外借图书须持本人读者证。 二、我馆实行一馆办证多馆使用,图书可“通借通还”。 三、图书办理外借手续时,请核对并查看有无破损、缺页、涂污。如发现问题,请及时向工作人员声明,并由工作人员作技术处理,加盖图书馆印章。 四、读者可免费借阅纸质图书6册,借期30天。图书可续借一次,续期从首次借书到期日算起仍为30天。 五、续借方式:可通过网上、微信、到馆续借等。 市图书馆2661900 市少儿馆2258744 金湾区分馆7680100 斗门区分馆2782866 高栏港分馆7268127 |
【1】阅读以上借阅规则,判断下列说法或做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暑假我去珠海市图书馆读书,必须持有本人读者证。(______)
(2)在市图书馆借书后,我可以去金湾区分馆还书。(______)
(3)一放暑假,我就去图书馆借5本书阅读,我在暑期中间通过微信续借一次,并赶在下学期开学前还书。(______)
【2】这本书借的人真多,还有读者在上面写了不少批注,当你在借这本书时,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①偶尔看见人家阳台上五彩缤纷,煞是艳羡,激起我养花的兴致。我从朋友家里陆续弄了一些花草来,海棠、月季、文竹……开始还能记着浇水、松土,但到底很难始终不渝。我才意识到,养花并非什么闲情逸致,完全是勤快人的事。
②只有仙人掌活下来了。
③不论阴暗雨雪,也不论那一小盆泥土如何枯涸龟裂,它总是绿而挺拔,每一根刺都伸出渴求的喙,贪婪地啄食着阳光、空气。
④可这并未给我带来欢欣。它既不美,也不雅。我只是不无遗憾地想,为什么美的总是那么娇弱,而不美的却总是那么倔强呢?要是海棠、月季、文竹也是这样易于生活该有多好啊。对于它的存在,我却不再关心。
⑤许久后的黄昏,我倚着阳台望远,无意瞥见了这盆仙人掌。它竟横竖添了许多新节,刀戟般凛凛叉开,待细看时,我都忍不住大笑起来。
⑥不是吗,且不说它的大小掌节是怎样歪歪斜斜,怪模怪样,只是那绿色的掌面吧,竞皱皱巴巴,细纹密布,像一张老人的脸。我越看越觉得它丑……我真不知道,它会怎样疯长下去。也许叫它死去比叫它活着困难一百倍。这可怕的东西!
⑦我的养花历史就此告一段落,自然是没有养出一朵花来。谁想夏天以后,竟发生了奇迹。
⑧久雨后的清晨,推开阳台门,蛋青色的光亮和泉水般的空气扑面而来。我感到那盆仙人掌上有一大团很耀眼的东西。是霞光吗?是雨水折射的太阳吗?我定睛一看,什么,是花?
⑨是的,是一朵花,并且是一朵异常漂亮的花,金黄色,十二片绸缎般富有光泽的花瓣,敏感地轻颤着流苏般柔软的花穗,细密地遍布着雪乳般滋润的花粉。它凝然静立,却闪烁着宫殿般辉煌灿烂的光芒……
⑩我面对这皱纹满面的仙人掌和它的美丽辉煌的金色花,竟酸楚地流下了眼泪。我想起过去曾无所顾忌地痛笑过它的丑陋,深为自己的浅薄庸俗而感到惭愧。
⑪可以想像,这仙人掌,它曾经有过柔软的叶,窈窕的枝。但为了抗拒沙漠的压榨,它才变得冷峻而坚强,有沙漠吞噬掉无数娇美的花卉之后,我们还能欣赏仙人掌美丽的金色花。
⑫它并非只是一朵宁静亮丽的花,它的不甘泯灭的美令弱者也令强者肃然起敬。
⑬美 , 一旦与顽强结合,就能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1】给短文加个题目(写在后面的横线上):__________
【2】根据第④—⑥段内容,分别概括出开花前的仙人掌和海棠、月季、文竹一类花草的特点。文中交代海棠、月季、文竹,有何作用?
(1)开花前的仙人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棠、月季、文竹一类花草: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①段中表明养花种草仅是“我”一时心血来潮,而并非一贯喜好的词是________。
【4】根据短文内容,用适当的词语概括出“我”对仙人掌的感情所经历的变化。
_________——( 厌恶 )——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是一篇状物寓理的散文,作者通过对金色花的描写,要揭示怎样的一个道理?(用文中语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对第⑩段中“我深为自己的浅薄庸俗感到惭愧”中加点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才发现养花并非闲情逸致,而是勤快人的事。
B.“我”曾无所顾忌的讥笑过仙人掌的丑陋。
C.“我”在仙人掌开花前,对它的存在不关心。
D.“我”只看到了外在的美艳,而忽略了内在的精神。
17、课内阅读
自然之道(节选)
我和同伴紧张地看着眼前的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对向导说:“你得想想办法啊!”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 就是这样的。”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们一片“不能见死不救”的呼喊。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那只嘲鸫眼见到手的美食丢掉,只好颓丧地 飞走了。
然而,接着发生的事情让大家极为震惊。向导抱走幼龟不久,成群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我们很快明白: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 事。那只先出来的幼龟,原来是龟群的“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便会返回龟巢。那只幼龟被向导引向大海,巢中的幼龟得到错误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于是争 先恐后地结伴而出,很快引来许多食肉鸟。
【1】选文第一自然段,“我们”和向导的心情完全不同,找出这些词。
我们的心情:
向导的心情:
【2】理解句子。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这句话里有两个意思相同,分别是( )和( ),作者连用这两个词,可见“我们”的行为( )。
【3】“叼就叼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这句中的“自然之道”是指________
。
【4】违背自然之道的结果是:
18、体验成功的快乐。(13分)
表扬
一次考完试,王老师说:“同学们,今天每个人都要要说一说自己在学习上的进步,我今天要表扬所有进步的同学,请大家踊(yòng yǒng )跃发言。”
班长李超首先发言:“老师,我这次又考了满分。”王老师微笑着说:“很好,你的确值得表扬!”接着,吴冬站起来说:“老师,我从第十名前进到了第九名。”王老师点了点头:“不错,只要有进步,就值得表扬。”又有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我这次没有一个错别字。”王老师又点了点头说:“这也不错。”……
很快,全班只剩下一名学生没有发言了。这时,所有的人都将目光集中到了那位叫刘文的同学身上,因为刘文每次考试都是最后一名。他低着头,坐在那里不知所措(cuò zuò)。
王老师说:“刘文,也说说你的进步吧。”刘文只是低着头,一声不吭(háng kēng)。
王老师继续微笑着说:“如果刘文同学不肯说的话,那我就替他说好了。”同学们都惊讶地看着王老师,对一名每次考试都是最后的一名的学生来说,还有值得表扬的事么?
王老师接着说道:“是的,刘文确实值得表扬,虽然他在名次上没有前进,但他的分数比过去提高了,也就是说,今天的他比过去的他进步了,这就证明他在努力,难道还不值得表扬吗?如果一个人每天都比昨天有进步,那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啊!”
全班同学都鼓起了掌,刘文在掌声中慢慢地抬起了头。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3分)
(2)请查字典或者联系上下文,写出下面词语的大概意思。(2分)
踊跃发言——
不知所措——
(3)哪些同学因为哪些方面的进步获得了表扬?用“ ”在文中画出来。(2分)
(4)假如你就是刘文,听了老师的话后,你会怎么想?(2分)
(5)你觉得文中的这位王老师怎么样?请用一句完整的话评价一下。(2分)
(6)你在学习上的进步是什么?写下来,表扬一下你自己。(2分)
19、课外阅读并答题。
地震中的父与子(节选)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1】语段中作者连续写时间有什么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语段中画“~~~”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怎样评价文中的这位父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将下列各句换一种说法,句意不变。
(1)看,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千千万万个普通人,不正是这样的野花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改写句子。
1.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 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用关联词将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蔺相如对秦王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敲了一下缶。(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那富饶的黑土地上是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造句。
完璧归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改写句子。
(1)潮声把大地震得好像颤动起来。(改成“被”字句)
(2)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改成陈述句)
(3)黄冈美丽富饶是个最美的地方。(修改病句)
23、习作风景线。(30 分)
春暖花开,夏日炎炎,秋高气爽,冬雪皑皑,一年四季有不一样的风景,四时之景皆成趣。回想自己平时观察到的不同季节的自然景观或景物的特点,以“ 即景”为题,写一篇习作。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写作时注意写出季节特点、景物变化,以及自己的观察感受,做到语句通顺。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