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沈阳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二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必须抛开实际生活中的物欲去看,才能真正沉静在艺术的美感当中,才不会焚琴煮鹤,暴殄天物

    ②取材于古代英国历史传说的《李尔王》,鞭辟入里地刻画了一位刚愎专横的君主的人生转折。

    ③像他这一类靠着一些繁文缛节撑场面的家伙,正是愚妄的世人所醉心的。

    ④为了激活课堂,提升课堂效率,一改教室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该班班主任与学科老师达成共识:每堂课都必须与学生三推六问

    ⑤我们要坚决反对与会的各国元首一家一计、七爷子八条心,要精诚团结,把大会开成一次成功的大会。

    ⑥“各种文明本没有冲突,只是要有欣赏所有文明之美的眼睛。”一旦被“冲突”“较量”“对抗”等零和思维蒙蔽了双眼,其结局无非是中国一句成语所言:盲人瞎马、夜半临池

    A.①②④ B.②⑤⑥ C.②③⑤ D.①③⑥

  •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此世所以不传也 B.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

    C.自以为得其实 D.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

  • 3、下列作品、作家、时代(国别)及体裁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北京人》《雷雨》——曹禺——现代——话剧

    B. 《我有一个梦想》——马丁·路德·金——美国——演讲词

    C. 《巴黎圣母院》——雨果——英国——小说

    D. 《春》——朱自清——中国——散文家

  •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或诗句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湘夫人》以六言为主,兼有五言、七言,句式变化灵活。这种“骚体诗”,是继《诗经》之后新出现的自由诗,在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是一次空前绝后的创新。

    B.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如果我们不记下同代人的事迹,后人就难免要雾里看花了。

    C.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又是一阵秋风起,又是一场秋雨凉,又是一次木叶落,又是一回思断肠。远方的人啊,你可知道我在苦苦地等,我在苦苦地想。

    D.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时光就这样一天一天、一年一年地流逝,转眼已是不惑之年了,可事业上还一无所成,细想起来,真让人惆怅。

  • 5、《红楼梦》中“投鼠忌器宝玉瞒赃”,“投鼠忌器”一语指的是什么?

    A.追究五儿连累芳官

    B.查到赵姨娘伤害探春

    C.维护柳妈得罪司棋

    D.查办彩云带出贾环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当今时代,微博、微信、微阅读、微视频等以“微”命名的新事物、新现象层出不穷,各类媒体自媒体空前发达,但无论文化生活和阅读生态如何“碎片化”,人们对经典名著一直葆有热情。2019年全国图书大众阅读榜前10位有9部是中外文学经典,而在前30位中,一半以上为文学经典,其中既有《围城》《平凡的世界》《三体》等耳熟能详的中国佳作,也有《窗边的小豆豆》《追风筝的人》等备受青睐的外国经典。

    ②经典是“被反复阅读欣赏的作品”,每次重读都给人带来新的发现和体验。经典意蕴厚重,背后有深厚的语言、文化传统支撑;经典浩瀚广博,营造独成一体的意义世界。经典文学名著的长销启示人们,文学创作不能跟在碎片化、快餐化后面亦步亦趋。创作者要准确把握人们的精神需求,为人们提供深度思想艺术体验。

    ③文学的生命力在于为读者链接起精彩的想象世界,带来新的发现、新的体验,这些都离不开时代的媒介环境。文学发展到今天,历经口耳相传、说书讲史、印刷成书、报章连载、网络传播等多个阶段,不同时期的作家总是根据介质和传播渠道变化而调整自己的写作。当前,互联网技术在素材、传播、反馈等方面对创作产生诸多影响,重塑人们的阅读习惯,也为文学创作带来新的便利。比如以文学网站、手机客户端、微信公众号等作为搭载平台,创作者更容易找到自己的读者。是追求读者数量的最大化而迎合、从众,还是坚持独特定位而找到属于自己的“这一群”读者,主动权掌握在作者手中。

    ④面对媒介环境变化,文学创作在遵循自身规律的同时,也需自我调适,讲求“用户体验”,增强“读者意识”。比如,重视表达方式和文字的亲和力,文字更感性、更细致、更具画面感,表达更精短、更直接、更凝练等等;比如,重视互联网时代所强调的“问题意识”,善于从社会热点议题中捕捉和回应读者的内心关切。创作者不仅从表达上,也从题材和主题定位上,面对新对象重新聚焦,重新组织,让创作焕发新的气质和神采,不论是回溯历史,还是关注现实,都能给予读者文学式的回应,并将读者引入深沉境界而令其流连忘返。在新的媒介环境下,调整创作方法和策略,才能实现经典追求。

    ⑤但是,走得再远,也不能忘记文学创作的初心。时间和读者对创作的最终考验可能不是跳得有多高,而是走得有多远,当下获得大量点击也不意味得到持久认可。作者要重视读者、适应变化;更要放长眼光、保持定力,坚信体验深入、精神深刻、表达隽永对人类具有长久价值,坚信认知能力、审美光芒、价值追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需。

    ⑥每个时代有其与众不同的题材与主题,有其独特时代关切与时代精神,经典之作凝结着作家对时代生活的深度思考。路遥创作《平凡的世界》时曾深入乡村、亲下矿井体验生活,以感受百姓生活的酸甜苦辣。有了这样丰富切实的体验和对时代大势的宏观把握,一部当代经典才孕育问世。创作者只有义无反顾地投入时代生活,才可能提供独一无二的深度体验,赋予作品长久价值。

    ⑦同时,创作者还应当以有强度、有信念的叙事为读者带来希望和力量。优秀创作者能够以有强度的叙事实现精神的超越,让人们尽可能避免短视、封闭和萎靡。古人强调诗言志和兴观群怨,鲁迅呼吁疗救人的灵魂,都是强调文学要升华现实、激励人生、给人以勇气。巴金执着地叙说青春力量和信仰的光芒,讴歌理想、赞美未来,同样是希望创作能给人带来信心与力量。

    (摘编自《面对信息碎片化,文学创作更须坚守经典意识》)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各类媒体自媒体空前发达的当下社会,虽然文化生活和阅读生态有“碎片化”趋向,但人们对经典名著却热情不减。

    B.经典名著背后有深厚的语言、文化传统支撑,所以反复阅读经典,会有新的发现和体验,这是经典名著长销带给我们的启示。

    C.面对媒介环境的变化,文学创作在遵循自身规律的同时,需要从表达方式、题材和主题定位等多个方面进行自我调适。

    D.时间和读者对创作的最终考验也许并不是当时多么流行,而是能够流传多久,现在被热捧的作品并不一定能够成为经典。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列举信息碎片化时代中外经典名著依然畅销的现象,引起下文对其畅销原因的分析和文学创作要坚守经典意识的论述。

    B.文章④⑤两段强调文学创作者需要遵循文学自身的规律,坚守文学创作的初心,但更重要的是要根据媒介环境的变化而作出改变。

    C.文章第⑥段中作者用路遥创作《平凡的世界》的成功实践,指出文学创作者应该深入体验生活,把握时代脉搏,进行深度思考。

    D.文章结尾用古人、鲁迅和巴金的例子来论述文学创作应当给人们带来希望与力量,让人们尽可能避免短视、封闭和萎靡。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经典的生命力在于它能准确把握人们的精神需求,提供深度思想艺术体验,所以文学创作者要自觉抵制文化生活和阅读生态的“碎片化”。

    B.文学的发展离不开时代的媒介环境,不同时期的作家总是根据介质和传播渠道变化而调整自己的写作,为追求读者数量的最大化而迎合、从众。

    C.文学创作只要根据媒介环境的变化,适时调整创作方法和策略,给予读者文学式的回应,将读者引入深沉境界,就能实现对经典的追求。

    D.面对信息碎片化的新的媒介环境,作者提出文学创作要遵循规律,也要自我调适,更重要的是要坚守经典意识,不能忘记文学创作的初心。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问君何能尔,_____________。(陶潜《饮酒》)

    (2)_______________,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诸葛亮《出师表》)

    (3)_______________,归雁入胡天。(《使至塞上》王维)

    (4)怀旧空吟闻笛赋,_____________。(《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5)夜来南风起,______________。(《观刈麦》白居易)

  • 8、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①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__?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______________,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不逾矩。

    ___________,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④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_____________

    ⑤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_________________

    ⑥质胜文则野,____________。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__________。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⑧岁寒,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⑩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__________,无道则隐。

  • 9、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3 题,如全选,则取前 3 题评分)

    (1)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_________。(司马迁《报任安书》)

    (2)__________。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而相欢。(王勃《滕王阁序并 诗》)

    (3) 千呼万唤始出来,______。转轴拨弦三两声,_____。(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4)匪我愆期,_________,秋以为期。(《诗经·氓》)

    (5)凤兮!凤兮!何德之衰?____________。(《论语》)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王安石在《桂枝香·金陵怀古》中感叹六朝的历史像流水一样逝去,未曾给当朝留下教训和反思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2)陆游《书愤》中诗人用典明志并表现了年华老去、壮志难酬的苦闷与悲怆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3)姜夔《扬州慢》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虚写扬州十里长街繁华境况,实写现在扬州的凄凉情形。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空缺部分。

    ①屋舍俨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悬泉瀑布。(郦道元《三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察纳雅言。(诸葛亮《出师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以千里称也。(韩愈《马说》)

    ⑤南阳诸葛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⑥下见小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柳宗元《小石潭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酒临风,(范仲淹《岳阳楼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肴野蔌。(欧阳修《醉翁亭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张岱《湖心亭看雪》)

  •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在《永遇乐》中,以“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感叹,反映孙权当年光辉业绩的遗物如今都已杳无踪迹。

    (2)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孔子的教育名言很多,如《论语·为政》中“________________ ”两句论述了学习与思考二者之间不可偏废、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

    柳宗元

    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伏波故道风烟在,翁仲遗墟草树平

    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

    (注)①梦得即刘禹锡。安史之乱之后,唐政权动荡,国势衰落。柳、刘二人受政敌排挤连遭贬谪。②十年:柳宗元参与“永贞革新”后湖南。③岭外:指五岭以南地区,比永州更远。④伏波:指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其抵御外侮、平定叛乱功勋卓著。⑤翁仲:指伏波将军庙前的石像。⑥慵疏:懒散粗疏。⑦文字:刘禹锡曾写诗暗刺朝廷政治危机及得势新贵。⑧临河别:化用李陵赠别苏武诗中的“临河濯长缨,念别怅悠悠”两句。

    1首联中“秦京”代指___________,颈联中“物议”指___________

    2结合全诗,分析探究尾联中“垂泪”的多重意蕴。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语段,回答下列小题。

    古人作文一篇,定有一篇之主脑。主脑非他,即作者立言之本意也。传奇亦然。一本戏中,有无数人名,究竟俱属陪宾,原其初心,止为一人而设;即此一人之身,自始至终,离合悲欢,中具无限情由,无穷关目,究竟俱属衍文,原其初心,又止为一事而设:此一人一事,即作传奇之主脑也。然必此一人一事果然奇特,实在可传而后传之,则不愧传奇之目,而其人其事与作者姓名皆千古矣。

    如一部《琵琶》止为蔡伯喈一人,而蔡伯喈一人又止为“重婚牛府”一事,其余枝节皆从一事而生。二亲之遭凶,五娘之尽孝,拐儿之骗财匿书,张大公之疏财仗义,皆由于此。是“重婚牛府”四字,即作《琵琶记》之主脑也。一部《西厢》,只为张君瑞一人,又止为“白马解围”一事,其余枝节皆从一事而生。夫人之许婚,张生之望配,红娘之勇与作和,莺莺之敢于失身,与郑恒之力争原配而不得,皆由于此。是“白马解围”四字,即作《西厢记》之主脑也。

    后人作传奇,但知为一人而作,不知为一事而作。尽此一人所行之事,逐节铺陈,有如散金碎玉,以作零出则可,谓之全本,则为断线之珠,无梁之屋。作者茫然无绪,观者寂然无声,无怪乎有识梨园,望之而却走也。此语未经提破,故犯者孔多,而今而后,吾知鲜矣。

    1文中所说的《西厢记》是由________创作的。

    2对“主脑”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主脑就是作者写文章的本意,关系到文章的主旨。

    B.主脑往往体现为一人一事,关系到文章的线索。

    C.其他的人与事,往往能对主脑起陪衬作用。

    D.如果只是为一事而作,不是为一人而作,作品就会显得散乱破碎。

    3从文中来看,能够流传千古的传奇必须具备哪些特点?(请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教育的幸福,首先在于能够培育出懂事的孩子:懂得感恩,懂得珍惜。

    今年高考,最后一门考试结束后,某中学考点外,一个身着黄色T恤的高个男孩,走到母亲跟前,突然跪下来,说:“妈,谢谢您,这些年您辛苦了!”反应不及的母亲一下子被这幸福懵住了,双手抱住孩子的头哭了出来。原来为了儿子,母亲李女士停掉了服装生意,专门陪读陪考……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写作。

    ①此事对即将步入高三的你一定有所触动,请给你的父母或老师写一封信,表达自己的心声。

    ②学校拟组织高三年级举办一次以“感恩”为主题的演讲活动你作为演讲选手,写篇演讲稿。

    ③如果你是现场的目击者,会引发你哪些感触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