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昆明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有些不良媒体为吸引眼球,断章取义,制造噱头,失实报道,误导舆论。

    B.这里山清水秀,气候宜人,来这里度假真是相得益彰

    C.他在情况尚未明朗时便要一意孤行,轻举妄动,如今造成难以收拾的后果。

    D.在文艺复兴时期,斯芬克斯被赋予了神秘的色彩,象征不可名状的自然力。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藩篱   口头蝉   物竟天择   蛛丝蚂迹

    B.门楣   城隍庙   长吁短叹   不容置疑

    C.唠磕   理程碑   消声匿迹   洗耳躬听

    D.愧祚   中轴线   语无伦次   因地治宜

  • 3、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1847年,三颗耀眼的文学新星出现在英国文坛:夏洛蒂·勃朗特出版了《艾格尼丝·格雷》,艾米莉·勃朗特出版了《呼啸山庄》,安妮·勃朗特出版了《简·爱》。

    B.《儒林外史》这部讽刺小说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而是由众多故事连缀而成,表现的是普通士人日常生活中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

    C.在《儒林外史》中科举制度成为吴敬梓揭露和讽刺的主要对象。在作者笔下,这个制度已经极度腐朽,成为蒙蔽、扭曲士人灵魂的工具。

    D.《骆驼样子》是老舍的代表作。小说描写了一个普通人力车夫祥子的一生,反映了一个有良知的作家对底层劳动人民生存状态的关注和同情。

  • 4、下列加点字注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chī)笑 (lüè) zūn)循 )后继

    B.guō)行 (zhòng) (dú)   薄暮冥(mīng

    C.zhì (chuò)   (liáo)   gōng)筹交错

    D.chán)娟   (yán) zhé)了本 自惭形(hìu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曾涤生驻军安庆,有戚某自田间来。行李萧然,衣服敝素,对人沉默不能言。曾颇爱之,将任以事。一日会食,值饭有稗粒,某捡出而后食。曾默然,旋备资遣之行。某问其故,曾规之曰:“子食而去其稗。平时既非豪富,又不曾作客于外,辍耕来营不过月余,而既有此举动。吾恐子见异思迁,而反以自累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衣服________

    (2)耕来营________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吾恐子见异思迁,而反以自累也。

    3对于来投奔的亲戚,曾涤生开始要“任以事”后来又“备资遣之”,试分析他前后态度转变的原因。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①)

    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注】①这首词是作者颖州西湖组词《采桑子》十首中的第四首。是作者欧阳修晚年退居颖州(今安徽阜阳)时所写。

    【1】请你判断诗歌所写的是什么季节的西湖景象?结合上阕中的意象写出你的依据。

    【2】面对“群芳过后,一片狼藉残红”的西湖景色,作者心境如何?请你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同学们阅读了上面的央视网消息后,对中国体育的发展变化产生强烈兴趣。大家搜集到下面的材料,并据此展开小组讨论。请参与讨论,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

    1984年7月28日,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当许海峰以一环优势射落中国历史上首枚奥运金牌,实现金牌“零的突破”时,举国上下为之沸腾。这成为中国奥运历史的里程碑事件。许海峰的夺金让当时的中国民众看到了中国人在国际赛场上扬眉吐气、扬我国威的希望,自那时起,国人对于奥运金牌的狂热瞬时被点燃。政府不断加大对竞技体育的投入,运动员以夺取金牌为目标,奥运金牌榜牵动亿万国人的喜怒哀乐。

    随着体育成绩的突飞猛进和全民健身运动的普及,近些年来“理性看待金牌”的声音越来越多。2015年起,国家体育总局取消了亚运会、奥运会贡献奖的评选,对全运会等全国综合性运动会只公布比赛成绩榜,不再分别公布各省(区、市)的金牌、奖牌和总分排名。2016年里约奥运会首日比赛结束,中国军团一金未得,国人总体而言情绪稳定,那种因丢失一枚金牌而呼天抢地的情形几乎没有了。反而像傅园慧这样没拿金牌,却表示竭尽全力、没有遗憾的运动员越来越多,何姿拿到银牌后男友亲切安慰又送上惊喜求婚,更是引发了一场网上的狂欢。

    (1)结合材料,谈谈我们的“金牌观”为什么发生了变化。

    (2)综合同学们的发言,小组整理了下面这份汇报稿,其中有一处标点使用不当和一处表达欠妥,请你分别找出并加以修改。

    (汇报稿)

    ①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曾经背负“东亚病夫”恶名的中国人只能以这样的眼光看待奥运金牌;金牌即强盛,金牌数的增长即国民体质的增强。②现在人们不再以获得金牌与否作为评判运动员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③“用了洪荒之力”的傅园慧之所以“亮了”,恰恰因为她的身上展现了竞技体育该有的自然率真之美。④从关注金牌到享受比赛,我们看到国人越来越不甘落后的心态,也看到国人离体育运动的初衷越来越近了。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诗句默写(6分)

    予独爱莲之   (周敦颐《爱莲说》)

    但愿人长久,

    陶渊明《归园田居》     一句,写出诗人早出晚归的耕种生活,表现了对归隐生活的热爱。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辛弃疾以“———————— —————————— 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的雄心壮志。

    艰难困苦的境遇,更能显示人的品质,正如《〈论语〉十则》中所说:“—————————————— 

    诗言志。我国古代有很多表达远大志向的诗文名句,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阅读《倾听滴水》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倾听滴水

    我常常因幻觉中的滴水声响而惊悸。在睡梦中,在清醒的白天。

    少年时为了复习迎考,我想出了一个方法(灵感来自悬梁刺股、凿壁偷光的勤学故事),在洗手间,我将水龙头关至仅能滴水的程度,下面摆放一只水桶。滴,嗒,滴,嗒,然后,我跑回房间,练字,背书。间或在凝视的瞬间,在绷紧的心思稍一松弛的瞬间,我便听见那滴水的声音在催促。我知道,这会儿,水桶底部已铺上一层水膜,且正以极难觉察的速度攀升。

    乃至睡梦中,我也常被幻觉中的滴水声惊醒,猛然坐起,冲进洗手间,胡乱擦了把脸,又坐回书桌前,却两眼发懵,茫然无措。只好倒头又睡,总不敢睡深,半梦半醒之间,思维一片沉重的混浊。

    而那滴水的声响却异常清晰,粒粒分明,坚定,固执,扣人心弦。

    这滴水的声音就这样时时刻刻、无处不在地追逐着我。

    听,这滴水是有生命的。

    将滴水控制在一秒钟两滴的速度,这水声听起来就像十六七岁的我,年轻,矫健,兴致勃勃,勇往直前,滴,滴,滴,滴,来不及看清楚什么,来不及后悔什么,细细密密的日子就这样快速地过去了;稍慢了一些,就像中年的我,矜持,沉稳,稍作停留,但也不及多想,被身后一大摊琐事杂务推着向前;再慢一些,那就是老年的我,慢慢地渗化出来,汇拢,凝聚,像一颗盈盈欲滴的泪,又像一颗思维的结晶体,饱满,丰硕,而后,“咚”的一声,落入耳膜,凝重,庄严,掷地有声,像一句古代的誓言。

    这滴水的声音,是存在的宣告。而后,一切又归至于沉默的虚无。

    你说,这一条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是由多少颗这样微弱而真实的水滴汇成的呢?生命投入时间的长河,如一滴水跃入无边的汪洋。世间万物的历程,又与一滴水的生命有什么不同?

    我常常无言以对滴水的责问。

    这滴水工夫,地球上,抑或宇宙间正演着多少出剧目呢?

    这滴水之舟,究竟承载多少的笑与泪,悲与喜,生离与死别?

    一滴水,谁都可以掬之于掌心,然而,谁也无法掂出一滴水的分量,谁也无法将一滴水永远留住。

    天地之间,万籁俱寂,惟有滴水声,如珠玑,如佛音,点点滴滴落心头。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水滴,石穿,更何况是脆如蝉翼的生命?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有多少智者,倾听滴水之声,浊心因此而明净,他们顿悟后的长叹落在历史之河中,激起滴水的层层回音,至今不绝如缕。

    也许,人的一生,还不够用来守望滴水升腾为云的历程,但我不能不信奉这滴水之音。

    1结合文章1-5自然段,理解为什么“幻觉中的滴水声响”会让作者“惊悸”?

    2文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其表达作用。

    生命投入时间的长河,如一滴水跃入无边的汪洋。

    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作者因“滴水声响而惊悸”的原因是惊恐于无时无刻不在被滴水的声音威胁着。

    B.作者认为滴水的落下,犹如生命在律动,从而认为滴水也是有生命的。

    C.第⑨自然段中,作者认为世间万物的历程,也犹如一滴水的生命历程一样。

    D.作者将滴水与人生相联系,联想到人生与宇宙天地,滴水的分量是可以掂量的。

    E.作者运用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抒发了倾听滴水之音的人生感悟,寄意深远。

    4请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 10、阅读下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一平方米的爱

    王伟峰

    ①冬子回到村里的时候,天色已近黄昏。他深吸了一口山里熟悉的空气,不由自主地加快了脚步。娘已经接到了冬子要回来的消息,早早准备着儿子回家的第一顿饭。乡里的风俗:送行的饺子,接客的面。擀面条,可是娘的看家本领。和面时,娘还是特意加了鸡蛋,这可是冬子小时候的最爱。那时候,家里虽然穷,但每个月,娘总要东拼西凑地做那么一两次,给儿子解解馋。

    ②冬子脚步急切地进了家门,扯着噪子喊了一声娘,又喊了一声爹,爹和娘几乎同时从灶屋里跑出来。娘麻利地解下围裙,给儿子扑打身上的灰尘。爹边走边趔趄,打来一盆水。冬子忙跑过去,接过水盆放在地上,爹的腿脚不好,冬子考上高中那年,爹去百里外的小煤窑打工,刚去不到一个月,小煤窑发生事故,爹被砸伤了一只脚,虽经医生全力救治,终是落下了永久的残疾。想起往事,冬子的嗓子眼便堵得慌,觉得愧对爹娘。

    ③如今,自己大学毕业在城里有了工作,也谈了女朋友,是该让爹过上好日子了。只是,眼下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婚房还没有着落。

    ④冬子接替爹烧火,将火烧得旺旺的,红舌头一样的火苗欢快地舔着锅底。娘手巧,面条很快就做好了,一家人围着火塘子,哧溜哧溜,响声四起。冬子仿佛又回到了童年,找到了儿时的感觉。

    ⑤冬子几次想提起自己在城里买房的事,但看看娘鬓边的白发和爹布满沧桑的脸,只好欲言又止。那些早已打好腹稿的话语,分明在喉咙里蠢蠢欲动,冬子却卷着舌头,硬生生地把它们和着面条,咽进了肚子里。

    ⑥前不久,女朋友看中了一套房子,该借的都借了,首付还差不少。实在没辙,女朋友要他回山里找找答案。

    ⑦吃过饭,一家人坐在炕上拉家常。娘问得多,冬子回答得少,嘴里“嗯嗯”应着,眼睛心不在焉地看着屋角的小电视。山里信号弱,电视画面蒙上了一层雾状的雪花。娘眼睛花,但心不糊涂,她看得出,儿子这次回来,有心事。这一点上,爹不如娘。娘不满地飞了一眼爹。爹却只顾着高兴,儿子回来了,不知道说啥好,就吧嗒吧嗒地抽旱烟,于是,只好一阵又一阵剧烈地咳嗽。

    ⑧山里人休息早。冬子辗转反侧,听着爹的鼾声,刚要入眠,女朋友的短信忽然来了,追问买房子筹款的事。冬子一下子睡意全无,折腾了半宿,才胡乱睡去,鸡叫了三遍,冬子才起床,他帮着爹把猪圈塌陷的口重新和了泥巴垒好,又帮着挑拣娘采摘的野生山药材。忙前忙后,买房子的事,冬子始终没有提。依照家里现有的情况,冬子觉得自己实在开不了口。

    ⑨午饭,是香喷喷的荠菜馅饺子。吃过饭,冬子就该回城了,爹腿脚不方便,坚持一直把冬子送下山。漫山遍野的槐花开了,如云似霞,冬子怀揣心事,却无心欣赏眼前的美景。

    ⑩大道上的岔路口,娘突然收住脚,塞给冬子一样东西,然后急转身往回走。是个鼓鼓的方便面袋子!不用看,里面装的是钱。那袋子是娘的钱包,她平时总宝贝似的带在身上。冬子喉头一紧,想追上娘,把钱还回去。娘却笑着摆摆手,加快脚步,转眼间,隐在了槐花深处。

    冬子仔细清点了一下,那些钱,居然有三千元。一张一张,全是积攒下来的辛苦钱,都熨帖地躺在袋子里。

    只是,娘不知道,这些钱,在县城里买房,刚好够买一平方米。但,在儿子眼里,这一平方米的爱,铺展开来,便是整个世界!

    “娘——”冬子站在一块高高的石头上,望着娘远去的方向,不管不顾地放声大喊起来,然而,只有自己的回声。

    山风清冽,送来阵阵槐花的清香。那槐花香里,有一种隐隐的清苦味道。

    冬子缓缓蹲下身子,闭上眼睛,泪水狠狠地落下来,硬生生地砸在石头上,吧嗒吧嗒地响。他捧起方便面袋子,紧紧捂在了自己的胸口上。

    那袋子上,满满的,全是娘热乎乎的体温!

    【1】阅读全文,梳理冬子的心路历程。(填两个字的词语)

    急切→____________________→煎熬→感动

    【2】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冬子娘的形象。

    【3】文章开头部分就交代了爹腿脚不好的原因。联系上下文,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4】赏析第段划线句子。

    【5】第段划线句子“山风清冽,送来阵阵槐花的清香。那槐花香里,有一种隐隐的清苦味道”中加点词语有什么深刻含义?

  • 11、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后面的问题。

    唯有垂杨管别离

    ①病房里的岳老师和那个小病号互不相识,他们一个是一所小学的语文老师,但那所小学已经关闭多年,岳老师事实上好多年没当老师了;一个是只有七岁的小男孩,三岁就生了骨病,自此便在父母带领下到处求医,学校,他一天都没踏足过。

    ②在病房里,他们首先是病人,其次,他们竟然变做老师和学生。四十多岁的岳老师,早已被疾病和疾病所带来的争吵、伤心、背弃折磨得满头白发。可是,【A】当她将病房当做课堂以后,某种奇异的喜悦降临了,她那终年苍白的面容上竟然现出一丝红晕。【B】每一天,只要两个人一输完液,她马上就开始给小病号上课。虽说从前她只是语文老师,但这里她却什么都教,古诗词、加减乘除、英语单词……

    ③每当病人和陪护者挤满病房之时,便是岳老师一天之中神采奕奕的时刻——她总是有意无意地提出许多问题来考小病号。如果小病号能在众人的赞叹中结束考试,那简直就像是有一道神赐之光破空而来,照得她通体发亮。但小病号生性顽劣,只要病情稍好,就在病房里奔来跑去,岳老师的问题他便经常答不上来。比如那两句诗,上句是“长安陌上无穷树”,下一句,小病号一连三天都没背下来。

    ④这可伤了岳老师的心。到最后,小病号也愤怒了:“我反正活不了几年了,还背这些干什么?”小病号问完,岳老师借口去打开水,到了走廊,就开始大哭。说是大哭,其实并没有发出声音——她用嘴巴紧紧地咬住袖子,一边走,一边哭。走到开水房前,她没有进去,而是靠在潮湿的墙壁上,继续哭。

    ⑤自此之后,岳老师没有罢手,反倒是教他更多,甚至,跟他在一起的时间也更多。她跛着脚,跟在小病号后面,给他喂饭,让他喝水,还陪他去院子里,采一朵叫不出名字的花回来。小病号的病更重了,要转院去北京。听到这个消息,她夜夜难眠。

    ⑥深夜,借着走廊里的微光,她坐在长条椅上写写画画。她要在小病号离开之前,给他编一本教材。这本教材上什么内容都有,有古诗词,有加减乘除,也有英语单词。

    ⑦微光映照下的她,让人感慨:无论如何,这一场人世,终究值得一过。死亡是人人都无法逃脱的命运,但是你至少要留下抗争的痕迹。

    ⑧一大早,小病号就要去北京了。他跟病房里的人一一道别,自然也跟岳老师道别。可是,那本教材,虽说只差一点点就要编完,终究还是没编完。岳老师将它放在小病号的行李中,然后捏了捏他的脸,跟他挥手。如此,告别便潦草地结束了。

    ⑨几分钟后,有人在楼下呼喊着岳老师。开始,她全然没有注意,只是呆呆地坐在病床上不发一语。突然,她跳下病床,跛着脚,狂奔到窗户前,打开窗子。于是,全病房的人都听到喊声,是小病号。他在院子里扯着嗓子喊出来的竟然是一句诗:“唯有垂杨管别离!”可能怕岳老师没听清楚,他继续喊,“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喊了一遍,再喊一遍,“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⑩离别的时候,小病号终于完整地背出了那两句诗。岳老师却并没有应答,她正在哭泣——一如既往,她没有哭出声来,而是用嘴巴紧紧地咬住袖子。除了隐忍的哭声,病房里只剩下巨大的沉默。似乎人人都知道,此时此地,哭泣,就是她唯一的垂杨。

    (有删改)

    【1】面对厄运,岳老师带着小病号留下了哪些“抗争的痕迹”?请简要概括。

    【2】岳老师两次大哭的原因分别是什么?请具体分析。

    【3】根据括号内的要求,赏析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A】当她将病房当做课堂以后,某种奇异的喜悦降临了,她那终年苍白的面容上竟然现出一丝红晕。(从描写方法的角度)

    【B】每一天,只要两个人一输完液,她马上就开始给小病号上课。(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4】下列对本文内容和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次出现“她用嘴巴紧紧地咬住袖子”,采用动作描写写出岳老师内心虽坚强,但也有脆弱的一面,也写出了岳老师怕影响病友和小病号的强忍之举。

    B.小病号喊了好几声“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表明小病号对离别的伤感和对岳老师深深的谢意和感念。

    C.“病房里只剩下巨大的沉默”因为只剩下岳老师的哭声,所以病房里是死一般的寂静,所以是“巨大的沉默”。

    D.从文中可看出岳老师是个与病魔抗争,心存大爱,乐于助人,追求生命价值的好人。

    【5】本文以“唯有垂杨管别离”为题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

    【6】细读全文,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完成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据统计:大部分白血病患儿医疗费用在10万至30万元,20%的患儿医疗费用在30万元以上,最高为180万元。未来5年,我国0至14岁的白血病儿童将达到5.05万名,其中4.05万名患儿家庭面临着灾难性医疗支出。

    【材料二】小厨大爱:2017年夏天,山东省立医院附近一处出租屋有了一个特殊的名字:爱心厨房。每天来这里做饭的有货车司机、修理工等不同职业的人,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是白血病患儿家长。好心人的捐款维持着爱心厨房的运转,爱心厨房也给病房内特别困难的患者、家属提供着免费午餐。截至目前,这间爱心厨房共收到300多位爱心人士的捐助,约有150个家庭使用过该厨房,爱心效应也在逐步扩大。

    我国像文中小病号这样的儿童、少年还有很多,他们有的可能只能活到十几岁,甚至几岁。也许,我们身边就有白血病、艾滋病、尿毒症等不治之症的患儿。那么,我们该怎样关心、帮助这些患儿呢?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根据下列情境,完成相关任务。

    仔细阅读海报,请你根据海报内容,以同学身份,向尚不知情的同学介绍,强调此项活动的意义,号召同学们前去聆听讲座,以此写一段发言稿。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