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组加点词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A.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B.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 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也
C.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致食客三千人
D.恨私心有所不尽 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①中国古代典籍可以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分,“集”是最大的类别。它包括各种汇集历代作家不同体裁作品的书籍,以诗文创作为主,但也不全属于文学作品。
②雨果,法国浪漫主义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巴黎圣母院》(九三年》《悲慘世界》《战争与和平》等长篇小说都是他的代表作,《九三年》是雨果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是他晚年炉火纯青之作。
③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相传他曾向老聃学礼,向苌弘学乐,向师襄学琴。
④古人对年龄有不同的称谓,少年时代称总角,十三四岁称束发,20岁称弱冠,60岁可称“花甲”亦可称“耳顺”。
⑤海明威,美国记者和作家。长篇代表作有《丧钟为谁而鸣》《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1954年因小说《老人与海》获诺贝尔文学奖,他在写作上有一个著名的“冰山理论”。
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所倡导的理想人格,这—思想在《中庸》中得到了集中、明确的阐述。《中庸》也是儒家学说最早而且最精密的哲学论文之一。
A. ①②⑤ B. ③④⑥ C. ①③⑤ D. ②④⑥
3、下列各项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师揭穿了他的谎言,他已经哑口无言了。
B.你今天衣冠楚楚,难道要见重要的人?
C.放心吧,这件事我十拿九稳,一定办成。
D.这次艺术节办得栩栩如生,全校师生交口称赞。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属以视医药饮食 属:委托
B.书于籍者其几具存 籍:登记
C.所以经营绥辑先后终始之际 经营:谋划
D.乐为之识其详 识:记述
5、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自余为僇人”——僇人”同“戮人”,指受过刑辱的人,罪人。
B.“壬戌之秋”——“壬戌”是古代采用天干地支的纪年方法。
C.“项羽季父也”——“季父”指伯父。古代兄弟或姊妹间长幼排序为季(伯)、仲、叔。
D.“余自束发读书轩中”——儿童长到 15岁的年龄要束发为髻,称为“束发”。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礼记·曲礼》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取字原属贵族特权,后来成为知识阶层的事。宋代还不准下层人取字。到明清时代,三教九流,五行八作,几乎无人无字。尽管也遭到士大夫的抨击和嘲讽,但取字的习俗,仍然普及开来。
先秦时代,字是行冠礼时由选定的嘉宾给起,后世不举行冠礼了,字则改由师长或其他通文墨的人给起,而且也不一定到成年才起,很可能是小名、大名和字一同起的。当然,也有成人之后才请人起字的。
上古贵族女子,原本也起字。《礼记·曲礼》:“女子许嫁,笄而字。”是说女子成年许配人家时,把垂发挽起来,用笄别住,并给她取字。这一礼制,秦汉后没能承袭。虽然上层妇女有的也有名有字,但不一定“许嫁笄而字”。女性一般自幼至成年,只有一个小名(闺名)。不过,这一礼制虽未推行开,却在汉语中留下许多成语,如说女子已有婆家,叫“已字”“已字人”;没找婆家,称“待字闺中”“未字人”“未字”。
后世取字,有许多是引经据典。如唐代陆羽字鸿渐,取自《易·渐卦》“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宋代楼伯圭字禹锡,出自《书·禹贡》“禹锡玄圭”。
名字的组合方式,自古及今,当不下几十种。习见而常用者,约为以下八种。
第一、同义相协。名与字为同义词,二者相为辅佐,互作解释。如宋欧阳修字永叔,《广雅》:“修,长也。”《说文》:“永,水长也。”
第二、反义相应。名与字皆为反义词,二者对立相应,各从反面作解。如孔子弟子曾点字皙,《说文·黑部》:“点(繁体作“點”),小黑也。”“皙”,意为洁白,点、皙相对。
第三、连类相及。义类相近或相似,因甲而及乙。三国孙策字伯符,策、符皆为信物,只形制与用途不一。
第四、景仰前贤。因为倾慕前代圣贤,向他们看齐,于是就袭用其名字。汉司马相如字长(zhǎng)卿,《史记》说他“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蔺相如为赵国上卿,故以“长卿”为字。这既表示蔺相如的身份,也体现了司马相如建功立业的愿望。北齐颜之推字介,是拆春秋晋国介之推的姓名以为名、字。据《左传》,晋文公封赏随从逃亡的群臣,介之推不去述功,文公也未加封赏,介之推遂携母隐居绵山。后文公以焚山方式欲使出山,介之推不出,遂烧死于绵山。
第五、概括经义。自西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到东汉时,儒家典籍便成了家喻户晓的课本了。人们逐渐就都从儒家经典中选取名字。汉末三国已渐成风。自南北朝而唐宋,而元明清,士大夫名字取于儒家经典者触目皆是。如唐白居易字乐天,《礼记·中庸》:“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哀公问》:“不能安土(意为“居易”),不能乐天。”
第六、使典用事。这种名字组合方式,先秦没有,两汉也少见,唐宋才多起来。它取材于史传载记,诸子百家之书。有的与袭用经文相似,但大多含有故事情节。如唐李商隐字义山,《史记·伯夷叔齐列传》载,武王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商隐,即谓殷商之隐者,义山,即谓“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
第七、崇奉宗教。唐王维字摩诘,维摩诘,佛家菩萨名。《旧唐书·文苑传下·王维》:“兄弟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因崇佛,故拆菩萨名为名字,以示皈依。
第八、采撷名篇。采撷名篇佳作中的警策以为名字,南北朝时已很常见,至明清而大行。如明代胡东皋字汝登,出自陶潜《归去来兮辞》:“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清朝张孟词字腾蛟,出自王勃《滕王阁序》:“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孟,表示长幼次序中排行老大。
名字组合方式,不止上述八种,但常见而比较复杂的,大致如此。
(取材于吉常宏《中国人的名字别号》)
材料二:
古人一般都有名有字,那么名和字的用途有何不同?什么场合称名,什么场合称字;对什么人称名,对什么人称字,这在古代是很有讲究的。若不论场合、身份、对象,任意而用,将十分难堪。
从命名取字上说,名是由长辈所起,行于家庭之内。字是行冠礼时由嘉宾所起,意在“敬名”,是行于外的。由此便形成两个原则:名是尊长所叫,或用于自称;字是给外人叫的,不能用于自称。但其中情况也比较复杂,还须进一步讨论。
第一、自称称名。总的说是自称称名,但还要看是对谁,不是对谁都称名。
(1)对君父自称。封建时代君父一体,儿子在父亲面前,臣子在君主面前,或对天子的使者,都要称名。在君主面前,不但自称要称名,在提到其他人的时候,也得称名,即便涉及自己的长辈先人,都要直呼其名,说“臣父臣某某”“臣大父先臣某某”。
(2)对尊长自称。对君父自称名,推而广之,对位尊者,对家族亲戚中的长辈,都要自称己名,以示尊敬。如大诗人李白,出川之后,在荆州时想得到刺史韩朝宗的提拔,便写了有名的《与韩荆州书》,开头就说:“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
(3)对朋友自称。古代文人与朋友交往,不论对方年纪长幼,自称时都要称名,不像后来俗文学中所写,年长者自称“愚兄”,年幼者便叫“贤弟”。不论年龄,甚至同族兄弟,年长者也自称名。
(4)尊长自称。尊长对卑幼者自称名,源自上古。《论语》中,孔子与弟子们谈话,都自称名,如《述而》“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季氏》“丘也闻有国有家者”,都是自称名。
但是,家庭直系尊长,如父亲、祖父对儿孙是没有自称名的,甚至印章使用,也是如此。1949年前,长辈给晚辈写信,结尾都不具名,只写“父示”“祖字”“伯父手书”或“伯父某某”“叔某”。
第二、称人用字。古人在交际中都是称人之字以敬其名。不过当时等级森严,礼节繁杂,就是称字也要看对象,也有许多讲究。
(1)平辈之间称字。亲友中同一辈分的,原则上都称字。孔门弟子彼此间都称字。对朋友不能呼其名,这是传统的礼仪准则,除非对方没有字。许多历史题材的文艺作品,常常忽略这一点,实在欠妥。
兄弟之间也以字相称。兄对弟,对称或叙述过程中都可以;弟对兄,一般只用于叙述时称呼。
(2)尊长称卑幼者。身分地位高的对身份地位低的,年长的对年幼的,为表谦敬,也须称对方的字。亲友中长辈对晚辈称字,比较常见,但父祖对儿孙称字罕见。
(3)关于称尊长的字。先秦有称尊长字的,如孔门弟子常称老师“仲尼”。但这在封建社会中后期,往往遭人非议。父祖之名固不能说,称字也行不通。有了别号之后,多称父祖的别号。
君主的字是不能叫的。今天许多根据古典名著改编的电视剧,让剧中人物直呼其君主之名,实在缺乏历史文化常识。
此外还有一种“谥号”,是人死后由朝廷(官谥)或门生后辈(私谥),按照其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给予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如韩愈官谥“文”,范仲淹官谥“文正”,又如陶潜,又名渊明,字元亮,私谥“靖节”,“靖”表示保护、保卫,而“节”则表示节操,称靖节先生,也是一种敬称。
链接一:
宝玉又道:“妹妹尊名是那两个字?”黛玉便说了名。宝玉又问表字。黛玉道:“无字。”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探春便问何出。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
链接二:
《水浒》第三十九回和第四十回写吴用为救宋江脱离江州之危,命萧让摹仿蔡京笔迹给蔡京之子江州知府蔡九写了一封信,盖上金大坚摹刻的“翰林蔡京”四字印章,要戴宗带回江州,信中命蔡九把宋江押送汴梁,这样,就可以在路过梁山时,搭救上山。戴宗走后,吴用猛然想起信中印章有个老大的破绽,不但救不成宋江,反会拖累戴宗受苦……果然,戴宗一到江州,就被机警狡诈的黄文炳一眼看穿图章的破绽。
【1】下列加点字在【材料一】中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男子二十冠而字 五行八作 皈依
A. guān zuō bàn B. guàn zuō guī
C. guān zuò bàn D. guàn zuò guī
【2】【材料一】中提到介之推,下面与之有关的民间传统节日是
A. 元宵节 B. 寒食节 C. 端午节 D. 祭灶
【3】下列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礼记·曲礼上》说“男子二十冠而字”,意味着起字一定要到男子20岁。
B. “待字闺中”,是说女子尚未成年,还没有取字,同时也意味着没有婚配。
C. 司马相如开始并不叫这个名字,因为他仰慕蔺相如,才改名相如,字长卿。
D. 由于儒家典籍家喻户晓,老幼皆习,所以古代文人名字都取义于儒家经典。
【4】宋代词人秦观,字少游,据【材料一】中“连类相及”方式,从他的字断定,“观”应该读 ______。(写出拼音)
【5】对【材料一】【材料二】中涉及的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大诗人。他的诗歌如《忆江南》《春夜喜雨》《琵琶行》等都是历来传诵的名篇。
B. 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其散文写得婉转流畅,富有情致,其中《醉翁亭记》《秋声赋》是其代表作。
C. 《论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体现了孔子政治、伦理、哲学、教育等方面的思想,是儒家重要的经典。
D.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誉。他的诗最能反映盛唐精神风貌,代表着盛唐诗歌的最高艺术成就。
【6】结合【材料一】判断,“链接一”中宝玉给黛玉起字的方式是
A. 反义相应 B. 使典用事 C. 崇奉宗教 D. 景仰前贤
【7】结合【材料二】,说明“链接二”中金大坚所刻图章的“破绽”所在。
【8】假如你穿越为陶渊明家僮,见到主人时,结合【材料一】【材料二】的知识,下列称呼最合“礼”的一项是
A. 陶潜 B. 陶渊明 C. 靖节先生 D. 元亮先生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 3 小题)
(1)“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________,_______。”(《论语》)
(2)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__________,_______。(《念奴娇·赤壁怀古》)
(3)渔舟唱晚,_____。雁阵惊寒,______。(《滕王阁序》)
(4)_______,_____。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白居易《琵琶行》)
(5)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______,_______。(黄庭坚《登快阁》)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琵琶行<并序>》中表现琵琶女初次出场时犹豫不决、羞怯矜持的情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屈原在《离骚》中以饱蘸激情的笔墨,发出了长声叹息而掩面流泪,哀伤人民生活多灾多难的感叹,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赤壁赋》写作者引吭高歌,吟诵古代咏月的诗歌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苏洵《六国论》:“悲夫!有如此之势,___________,日削月割,以趋于亡。___________”用六国破灭的教训讽刺北宋赂辽。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写阿房宫走廊曲折、屋檐高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对秦国贪婪掠夺而又肆意挥霍财富的行为提出批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伶官传序》对比庄宗极盛、极衰的两种情形,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今天读来,依然在警示我们要树立忧患意识,力戒骄奢。
10、(1)《滕王阁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动静结合,声色结合,描绘出晚霞之中一幅绝美的秋江暮色图,成为千古绝唱。
(2)《逍遥游》中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才能遨游在无穷无尽的境界中,而无需有所待。
(3)《逍遥游》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陈情表》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自己的孤单和缺少心灵的安慰。
(5)《醉翁亭记》中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春夏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 长沙》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的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再别康桥》用“一船星辉”来比喻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留恋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记念刘和珍君》抒写作者对反动派极为愤慨的心情,召唤人民起来反抗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4)《氓》表现女子下决心与那男子割断感情上的联系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赤壁赋》中客再回到眼前所见的长江、月亮,推广开去,把人生与宇宙加以对照的句子: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6)《兰亭集序》从正反对比分别评说“人之相与,俯仰一世”的两种不同的具体表现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指出螃蟹用心浮躁,以致造成“_________”的后果。
(2)《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赞扬了宋荣子能认清物我之分,辨明荣辱的界限。
(3)李白《蜀道难》中用“_________”一句来回答了“西游何时还”的问题,增添空山之愁的因素是“_________”。
(4)《氓》中写女子回忆小时候与氓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杜侍御送贡物戏赠
张谓
铜柱朱崖道路艰,伏波横海旧登坛。
越人自贡珊瑚树,汉使何劳獬豸冠。
疲马山中愁日晚,孤舟江上畏风寒。
由来此物称难得,多恐君王不忍看。
铜柱:汉伏波将军马援曾率兵南征交趾,立铜柱,为汉之极界。朱崖,今海南省琼山县一带。汉马援曾为伏波将军,韩说曾为横海将军,两人都曾率兵南征。獬豸冠:御史所服之冠,獬豸,类似羊的神兽,据说它能辨是非曲直。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铜柱”“朱崖”代指穷荒僻壤、道路阻险而遥远的南方,在这暗指杜侍御出使的地点。
B.颔联以“珊瑚树”与“獬豸冠”对举,互文见义,写这些珍贵的东西以此来显示汉唐国力强盛。
C.颈联详写险远难行,情景交融,马精疲力尽,还要爬山涉水,船,孤帆无伴,还要冲波鼓浪。
D.全诗紧扣御史职责和其卑鄙行为,构成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增强了感染力,起到辛辣讽刺的效果。
【2】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泊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节选自《六国论》)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思厥先祖父 厥:相当于“其”
B.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与:亲近
C.始速祸焉 速:快速
D.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劫:挟持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B.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C.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D.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论”是散文的一种,它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长于析理,表达的是个人对人、事、文章等的看法。“论”可以分为政论和史论。
B.选文第二段以史实为据,回顾了六国灭亡的进程,以假设进一步申说,具体论证了“盖失强援,不能独完”的道理。
C.“今日”“明日”夸张地说明三国贿赂秦国的频繁,“五城”“十城”都是虚指,说明贿赂秦国的土地越来越多。
D.本文行文纵横恣肆,善用对比,既以秦受赂所得与战胜所得对比,又以诸侯行赂所亡与战败所亡对比,赂秦之频与“一夕安寝”对比气势逼人,富有表现力。
【4】翻译。
①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②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15、《主持人大赛》是中央电视台精心打造的一项重大赛事,假如你是参赛选手,请从以下三个任务中选择一个完成,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150字以内。
①假如你是《感动中国》的主持人,孔子被评为“三千年感动中国”人物,请为他写一段颁奖词。
②元宵佳节,作为央视元宵喜乐会的主持人,在节目现场你将与海外华侨直播连线,请写一段主持稿,引出海外分会场的直播。
③作为《最美中国人》的主持人,该节目的其中一位获奖者——钟南山将上台领奖。请你为这位84岁高龄仍义无反顾赶往武汉防疫第一线的“最美逆行者”写一段颁奖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