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长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②红军长征经历了四渡赤水、过雪山草地等艰难险阻
③红军三大主力在吴起镇会师,标志着长征胜利结束④长征铸就了伟大的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长征精神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毛泽东曾就解放战争时期的一次战役指出:“……为南部战线空前大战役,此战胜利,不但长江以北局面大定,即全面局面亦可基本上解放。”蒋介石则称,此战“实为我革命成败国家存亡最大之关键”。据此判断该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3、1927年,毛泽东在一首词里这样写道:“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 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这首词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北伐战争
D.广州起义
4、下图是1972年3月6日,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标题是“尼克松的长征”,下列选项最能体现当年中美两国关系的是
A.结束冷战
B.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合作共赢
D.开始走向正常化
5、在下列四句话中,最能贴切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伟大意义的是( )
A.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B.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
C.中国实现了现代化进入小康社会 D.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6、12月4日是我国的国家宪法日。关于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其颁布于1954年
B. 其体现了民主性和社会主义性
C. 其制定会议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 它的颁布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7、1912年,孙中山把大总统职务让给逼使清帝退位、同意建立共和政体的
A. 陈炯明
B. 汪精卫
C. 袁世凯
D. 段祺瑞
8、“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在嘹亮的军歌声中打响了( )
A.黄花岗起义
B.北伐战争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9、确立册封达赖、班禅制度;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这些措施反映了( )
A.明清时期对外交往活跃
B.清朝注重加强西北地区的管辖
C.清朝时期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D.清朝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10、下列事件,发生在红军长征过程中的是
A.生死攸关 B.开天辟地 C.星火燎原 D.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11、在台儿庄战投的策划和组织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各级党组织全方位给予了积极配合和大力支持,一些中共地下党员和地方游击队直接参加了战斗,由此可见,台儿庄战役( )
A.表明敌后战场的重要地位
B.体现了国共两党合作抗日
C.大大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D.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2、孙中山将民族主义放在了三民主义的首位,把推翻清王朝,反对民族压迫作为革命的首要目标。民族主义的提出( )
A.适应救亡图存需要 B.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C.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D.推动实现国际交流
13、19世纪末,列强争夺中国的高峰是 ( )
A. 争相给清政府贷款 B. 争夺在华开矿筑路权
C. 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D. 接受“门户开放”政策,合作侵华
14、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者是( )
A.毛泽东
B.胡锦涛
C.江泽民
D.习近平
15、在“百度”中输入“浮夸风”.“大炼钢铁”等词语最可能搜索到的历史事件是
A.一五计划
B.土地改革
C.大跃进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16、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为了改善这种状况,中央政府的措施是( )
A.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B.实施“一五”计划
C.实行公私合营
D.开展“大跃进”运动
17、下图是中国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第一块浮雕——虎门销烟。它所起的作用是
A.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彰显了林则徐的伟大
C.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D.是中英贸易中,中国取得的又一大胜利
18、下侧为流传于江西、湖南地区的民歌。它反映的是( )
A.工人运动高潮的出现
B.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C.“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出现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19、以下是人民解放战争进程示意图,①处应该填写( )
A.孟良战役
B.展开运动战
C.三大战役
D.开展土地革命
20、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起止时间是
A.1949年-1954年
B.1953年-1957年
C.1953年-1956年
D.1953年-1958年
21、请根据题干写出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
(l)中国第一个近代化钢铁工厂____________
(2)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__________
(3)中国抗战期间第一次大捷_____________
(4)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______________
(5)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___________
22、依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内容。
(1)1927年,毛泽东在汉口召开的 上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2)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 。
(3) 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为敌后战场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23、根据提示写出下列事件
(1)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国近代化的开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开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基本解放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地区的战役___________________。
24、正确的思想路线是社会发展的灵魂。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思想路线是:解放思想, ; 1983年,一位去南方打工的衡阳小伙子给家乡亲人的信中写道:“我来到的这座城市,曾是鸦片战争中被迫开放的第一批港口之一,现在则是改革开放中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国家的变化真大呀!”这个小伙子打工的城市是 。
25、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_____________。
26、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关的条约名称。
(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是____________。
(2)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的条约是____________。
(3)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的条约是____________。
(4)增开天津为商埠的条约是____________。
(5)清政府被迫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的条约是____________。
27、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会议名称。
(1)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会议——
(2)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3)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1984年召开,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28、影响:台儿庄战役共歼敌1万余人,是抗战以来中国________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29、革命思想的传播:章炳麟的《________________》、邹容的《革命军》、________的《猛回头》和《警世钟》等宣传________革命,号召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________制度。各种革命团体也纷纷成立,影响较大的革命团体有________和光复会。
30、1839年6月, _________ (历史事件)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 _________ 。
31、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给我们哪些启示?
32、近代以来,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法战争(1883—1885年)结束至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年)爆发,此前屡遭西方列强蹂躏的清政府,在这十年时间,几乎风平浪静。但是除了洋务运动稳步推进外,清政府更加偏离世界发展大势。面对蓄谋侵华已久、虎视眈眈的日本,慈禧太后玩弄权术,打压光绪帝,不惜挪用海军军费大搞生日庆典;主战派与主和派盲目争斗内耗;李鸿章寄希望于外国调停,不做积极备战;部分士兵贪生怕死,听闻要去前线就嚎啕惊叫;普通民众不知有国不愿当兵……
——摘编自《人民网·文史频道》
材料二
驻守宛平县城的中国军队奔赴前线
材料三 在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全民族的抗战。经过浴血奋战,中国人民克服了重重困难,付出了巨大牺牲,终于同美、英、苏等反法西斯同盟国一道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抗战的最后胜利。
——摘编自中华书局版《中国历史》
(1)依据材料一,指出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写出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哪一不平等条约?
(2)材料二图片记录的情景与日本侵略者制造的哪一事变有关?该事变有何重要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取得抗战胜利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军民在抗战过程中表现出了哪些优秀品质?
3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什么时间及其地点召开的?请你分别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列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34、探建筑察政治制度之变
西安曾是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是中国古代作为都城时间最长的城市。小王同学在暑假中绘制了一张西安城市演变图,决定按图索骥,游西安古迹,追寻历史变迁。
(1)小王同学按照西安的建都时间进行探游,其游览顺序是
(2)小王同学在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展览中,看到了以下3幅图片,其分别介绍的是
(3)结合以上3幅图片,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变迁的认识。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