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民们早出晚归,积肥、修堤,添置耕牛和农具。l950年冬湖南省就动工建水塘9.8万个,修堤坝2.2万多座,修沟集4000多千米,受益田地750万亩。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亿吨,比1949年增长26.9%。农民劳动积极性高涨的原因是( )
A.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加入农业合作社
C.开办人民公社
D.实施土地改革
2、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是
A. 反清复明
B. 驱除鞑虏
C. 扶清灭洋
D. 反帝救国
3、曾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的高尚全说:“解放前我们只能制造一些轻工日用品,装备制造业一片空白。新中国成立后,第一辆汽车、第一架飞机……每一个前进步伐,当时都让人们激动自豪。”他所说的这几个“第一”出现在(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B.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4、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的是
A.抗日根据地的大生产运动 B.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
C.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D.中国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5、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的意义在于结束了朝代国家而代之以共和国家。他充分肯定辛亥革命对中国政治体制的贡献的是( )
A. 推翻清朝统治 B. 建立共和制 C. 推翻封建制度 D. 建立君主立宪制
6、1958年,农业方面要求5年、3年以至一两年达到规定的粮食产量指标;工业方面要求几年内提前实现15年钢产量赶超英国的目标。由此( )
A.“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B.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C.“大跃进”迅猛发展
D.人民公社化运动掀高潮
7、中国近代被迫与帝国主义列强签订了若干个不平等的条约,其中赔款数目最多,丧失主权最严重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8、1945年8月民主人士柳亚子先生曾赠毛泽东诗云:“阔别羊城(今广州)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今重庆),弥天大勇诚能格,遍地劳民战尚休。”下列事件中体现毛泽东“弥天大勇”的是
A.西安事变
B.北平谈判
C.重庆谈判
D.转战陕北
9、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中日《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英国和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这些条款的共同目的是
A.勒索战争赔款
B.控制中国海关
C.打开中国市场
D.割占中国领土
10、“时间:1937年;参战部队:八路军一一五师;战果:歼敌一千余人;历史地位: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首次重大胜利。”符合这些条件的应该是( )
A.百团大战
B.台儿庄战役
C.平型关大捷
D.平津会战
11、20世纪30年代,正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攸关的时刻,在中国的大西北先后发生了两个堪称扭转时局的政治事件。下列诗句中暗喻这两件事的是
①铁流两万五千里,各路劲旅大会师②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③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④谁人不知张少帅,千古功臣一代骄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2、1923年6月中共三大召开时,中国共产党只有党员420人,1925年1月中共四大召开时党员人数发展到994人,到1927年4月,党员人数已达到近6万人,并培养出大批骨干人才。工农运动在南方各省蓬勃发展,各地的农民协会和工会纷纷成立。以上历史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①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②北伐的胜利进军
③中国共产党深入工农群众 ④抗日根据地巩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3、“从此,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被改变,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句话是评价( )
A.鸦片战争
B.亚罗号事件
C.黄海海战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4、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迷梦的战役是
A. 第三次长沙会战
B. 武汉会战
C. 徐州会战
D. 淞沪会战
15、鸦片战争后,由农民阶级发起的第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运动是
A.禁烟运动
B.洋务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
D.义和团运动
16、南京,见证了近代中国沧桑的历史。观察下图,此事件( )
A.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B.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C.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D.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17、陈毅曾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这描述了准海战役的( )
A.历史背景
B.战役进程
C.胜利原因
D.战役影响
18、“东交民巷的大炮注视和监督着紫禁城,象征着条约制度的权威和中国的国将不国”材料中导致中国“国将不国”的条约是
A.《辛丑条约》 B.《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天津条约》
19、美国人哈默被称为“红色资本家”,他81岁时乘坐自己的专机进入中国,他旗下的西方石油公司随后也成为首批进入中国的企业。他的这项活动发生的重要历史时期是( )
A.中国处于改革开放新时期
B.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C.中国处于“大跃进”时期
D.中国处于“文革”时期
20、时空观念即在特定时间和空间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它是中学生必备的历史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历史事件中按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雅典成为著名的奴隶制共和国
②亚历山大大帝东征
③罗马共和国成为地中海的霸主
④汉谟拉比法典制定
⑤封君封臣制改革
A.①②③④⑤ B.④①②③⑤ C.①④②③⑤ D.④②①③⑤
21、新文化运动的最为重要的阵地是刊物______和________
22、三民主义的具体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下图反映的事件是 ,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为了纪念这一历史事件,我们设置了 节。
24、______(事件)是天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______(事件)拉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25、________年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中国抗日战争取得了最后的胜利;________年,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科举考试,存在约1300年的科举制度至此寿终正寝。
26、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_________。
27、洋务运动在地方的代表人物:___ 。
28、1970年,我国首次成功发射了第一个________________。
29、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______大总统;3月11日,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______》
30、同盟会:________年8月,孙中山等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确定了“________,恢复中华,________,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选举________为总理。创办《________》作为机关报。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________。它的成立,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31、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抗争史,其中有许多第一在中国人心中留下了深深的记忆,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内容。
(1)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
(2)西方列强第一次攻入北京的战争:
(3)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4)第一次政治制度的探索改革:
(5)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6)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
(7)第一次高高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人物:
(8)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
(9)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的会议:
(10)号召“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战”,将第一次工人运动推向顶峰的罢工:
32、1861年改革的内容和评价?
33、1931年—1945年,中国人民经过十四年的抗战取得胜利。根据抗日战争相关史实回答请回答:
(1)揭开抗日民族解放战争序幕的事件是什么?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的事是什么?
(2)抗战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在哪次战役中取得了重大胜利?这次战役的指挥者是谁?
(3)抗战开始后,八路军在华北地区进行的以破坏敌人交通线为主要目标的战役是什么?这次战役的指挥者是谁?
(4)抗日战争的胜利有何历史意义?
34、某校八年级准备举办一次主题为“新中国外交成就”的小论坛。请你参与其中。
材料一 国际舆论认为:“没有中国代表团的努力,会议成功不了。”“会议成功的一个巨大因素,是中国代表团异乎寻常的合作态度。”
——岳麓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指出材料一的会议名称。中国代表团提出什么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材料二 1953年12月,中国政府同印度政府的谈判中,周恩来总理时首次提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的原则。
(2)根据材料二,周恩来同志提出的基本准则是什么?有什么重要意义?
材料三 美国方面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
(3)材料三中《中美联合公报》是在哪个城市签署的?文件有何重要意义
(4)回顾新中国外交发展的风雨历程,分析外交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