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的问号,和文中问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一根网线、一个好的教育产品,就能实现学生与来自全国各地优质师资的实时互动。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最优质的教育资源更加触手可及。如何结合教育技术推动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化?怎样处理好技术与教育的关系,进行因材施教?随着在线教育行业的发展,挑战也接踵而至。
A.由于人们能够沉静下来思考,精神生活变得异常丰富。这样的夜晚,同家人围炉而坐,难道不是极大的乐事吗?
B.我们的船开向哪里?是回到远古还是驶向未来?是坠入地府还是飞上仙界?我不知道。
C.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
D.贾政听了惊疑,问道:“好端端的,谁去跳井?我家从无这样事情,自祖宗以来,皆是宽柔以待下人。”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祟高 装饰 莲花 跫音不响
B. 寂寞 懊悔 钦佩 春帷不揭
C. 柳絮 炫耀 磕跘 窗扉紧掩
D. 容颜 马蹄 班驳 匆匆过客
3、“大珠小珠落玉盘”所形容的是什么乐器的弹奏声?( )
A.琵琶 B.古筝 C.扬琴 D.箜篌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但是,他太卑微,太渺小,太愚昧,最大的倾泻也只是对牛弹琴,换得一个漠然的表情。
B.宋人好以议论为诗,可是如果一味讲大道理,就显得干瘪苍白,装腔作势,令人生厌。
C.学者驳斥“日本殖民带给台湾现代化”,认为这种言论简直是莫名其妙。
D.江南书苑位于蜀山区中心地带,地理位置优越,生活设施完善,占尽天时、地利,当仁不让地成为该地区房产版块中的一颗新星。
5、请选择最佳的一项补全下面这首题为《长安秋望》的唐诗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___________,长笛一声人倚楼。紫艳半开篱菊静,__________。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A.残星几点雁横塞 红衣落尽渚莲愁
B.风尘茬苒音书绝 晓鸾啼送满宫愁
C.残星几点雁横塞 晓莺啼送满宫愁
D.风尘茬苒音书绝 红衣落尽渚莲愁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作为精神事业,文化文艺、哲学社会科学当然就是一个灵魂的创作。新时代、新形势对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坚持与时代同步伐。“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为时”“为事”,就是要发时代之先声,在时代发展中有所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呼唤着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理论家,文艺创作、学术创新拥有无比广阔的空间。大家应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承担记录、书写、讴歌新时代的使命,为时代画像、立传。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文学艺术创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首先要搞清楚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问题。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走进实践深处,观照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用心用情用功抒写、描绘、歌唱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走出象牙塔,实地调查研究,了解百姓生活状况、把握群众思想脉搏,着眼群众需要解疑释惑、阐明道理,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创作或研究不接地气不行,要解释现实的社会问题,开什么处方治什么病,首先要把是什么病搞清楚。号脉都号不清楚,那治什么病?
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大师、大家,不是说有大派头,而是说要有大作品。我们提到老子、孔子,想到的是《道德经》《论语》;说到柏拉图、莎士比亚,想到的也是他们的《理想国》《哈姆雷特》。如果不把心思和精力放在创作精品上,只想着走捷径、搞速成,是成不了大师、成不了大家的。其唯一的途径就是文艺创作要以扎根本土、深植时代为基础,在观念和手段结合上、内容和形式融合上进行深度创新,把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和当代中国人精彩生活表现好展示好,把中国精神、价值、力量阐释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提出具有自主性、独创性的理论观点,构建中国特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左传》讲“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立德是最高的境界。文化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肩负着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的重要职责,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而明明德,首先要明大德、立大德。新时代的文化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明大德、立大德,就要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树立高远的理想追求和深沉的家国情怀,把个人的艺术追求、学术理想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紧紧结合在一起,同人民福祉紧紧结合在一起,努力做对国家、民族、人民有贡献的艺术家和学问家。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自尊自重、自珍自爱,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良好职业道德体现在执着坚守上,要有“望尽天涯路”的追求,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独上高楼”的寂寞,最后达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领悟。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文化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该深刻反映70年来党和人民的奋斗实践,深刻解读新中国70年历史性变革中所蕴藏的内在逻辑,为党和人民继续前进提供强大精神激励。
(摘编自习近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基于一个国家或民族不能没有灵魂,精神事业领域的工作就是灵魂的创作。
B.新时代无比广阔的空间是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理论家涌现的重要原因。
C.新形势下,文学艺术创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问题就是为人民立言。
D.新时代的文化文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结构上呈现出总分总的特点。
B.文章论证兼顾四个方面,既对当下创作寄予厚望,又为当下创作指明了方向。
C.文章的议论分析引经据典,还兼用典例、比喻,说理透彻,有力支撑了论点。
D.文章立足新时代,对文化文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提出高要求,极具辩证色彩。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创作或研究须接地气,否则就没搞清楚其根本问题。号脉都号不清楚,就难以治病,必然失去精神意义。
B.对文化文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而言,新时代需要他们积极为党和人民的继续前进提供强大的精神激励。
C.进行文艺创作、学术创新,只要坚定文化自信,就能做到“为时为事”而作,承担起讴歌新时代的使命。
D.良好的职业道德体现在执着坚守的过程中:先要有高远的目标追求,接着需耐得住寂寞,最后达到领悟。
7、按要求填空。
(1)_______,飞鸟相与还。(________)《饮酒》)
(2)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_______。(韩愈《师说》)
(3)姜夔的《扬州慢》中“_______,_______”两句,写花开无人赏,移情入景,含不尽之意于言外。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代文人善于借“秋”表情达意或烘托意境。如杜甫《登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渲染出他凄苦的身世遭遇;白居易《琵琶行》“_________,___________”烘托出作者与友人离别时的伤感。
(2)古诗词中有很多是以“空”营造意境氛围的。如白居易《琵琶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渲染了琵琶女独守空船的孤寂;李白《蜀道难》“但见悲鸟号古木,______________。又闻子规啼夜月,____________”渲染了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早在千年之前,屈原就在《离骚》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导我们“道不同,不相为谋”。
(2)李商隐的《锦瑟》中,化用典故,比喻往事成空、理想破灭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描写了傍晚时分边塞雄浑苍凉的景象,这让我们不由得联想到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商隐《夜雨寄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虚写未来情境,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
(2)“文章憎命达”是杜甫对李白的评价,而他自己又何尝不是这样的呢?在《登高》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从时空两方面着力写出他的悲愁和孤独。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且挥霍无度之上的诗句是“____________,用之如泥沙”。
11、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虽是一首爱情诗,但从《氓》的一些诗句中,我们可以窥见奴隶社会古人生活的一 些影子。从“ ____________”中可以看出以货易货的贸易雏形;从“__________”中可以看出约定俗成的婚姻规矩。
(2)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目光由近及远,从身边的衣被、弓甲放眼雪中的边塞大漠,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为送别战友设置了一个壮阔苍凉的背景。
(3)苏轼在《赤壁赋》中借“水”“月”阐述了“变”与“不变”的道理。从“变”的角度看”_______”,从“不变”的角度看“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扬州慢·琼花
郑觉斋
弄玉①轻盈,飞琼淡泞,袜尘步下迷楼。试新妆才了,炷沉水香毬。记晓剪、春冰驰送,金瓶露湿,缇骑星流。甚天中月色,被风吹梦南州②。
尊前相见,似羞人、踪迹萍浮。问弄雪飘枝,无双亭上,何日重游?我欲缠腰骑鹤,烟霄远、旧事悠悠。但凭阑无语,烟花三月春愁。
注:①弄玉,传说中的仙女。②南州,泛指南方州郡。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数语,人与花合写,互相映衬。前五句以仙女设喻,描绘琼花的姿态、颜色、气味,并未绘形画状,而是着力写琼花的风貌神情。
B.“记晓”三句,追怀琼花被快马送至行宫供隋炀帝赏玩之事,与杜牧诗“一骑红尘妃子笑”异曲同工,饱含词人对统治者奢侈荒淫的不满。
C.“尊前”三句,由“吹梦南州”一语发出新意。词人曾在扬州看到过琼花,而今琼花也一样飘泊来到江南,词人顿生“踪迹萍浮”之感。
D.全词在咏琼花中兼写情事,花中隐有人在,不即不离,有着较为深永的情味。琼花似佳人,往事悠悠,春愁无限,慨叹交加,伤感无限。
【2】这首词写法上虚实结合,请对这种写法及其作用作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徐阶,字子升,松江华亭人。嘉靖二年进士第三,性颖敏,有权略。
皇太子出阁,召拜司经局洗马兼翰林院侍讲。丁母忧归。服除,摧国子祭酒,寻改吏部。故事,吏部率鐍门,所接见庶官不数语。阶折节下之,见必深坐,咨边腹要害,吏治民瘼。皆自喜得阶意,愿为用。尚书熊浃周用皆重阶用卒闻渊代自处前辈取立断阶意不乐求出避之命兼翰林院学士寻进礼部尚书。
帝察阶勤,又所撰青词独称旨,召直无逸殿,赐飞鱼服及上方珍馔,上尊无虚日。廷推吏部尚书,不听,不欲阶去左右也。
嵩怙宠弄权,猜害同列。既仇夏言置之死,而言尝荐阶,嵩以是忌之。一日独召对,语及阶,嵩徐曰:“阶所乏非才,但多二心耳。”盖以其尝请立太子也。阶危甚,度未可与争,乃谨事嵩,而益精治斋词迎帝意。寻兼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密疏发咸宁侯仇鸾罪状。阶与鸾尝同直,嵩欲因鸾以倾阶。及闻鸾罪发自阶,乃愕然止,而忌阶益甚。
帝既诛鸾,益重阶,数与谋边事。时议减鸾所益卫卒,阶言:“不可减。又京营积弱之故,卒不在乏而在冗,宜精汰之,取其廪以资赏费。”皆用之。一品满三栽,进勋为柱国;满六载,再录子为中书舍人;满九载,改兼吏部尚书。
杨继盛下锦衣狱,嵩属陆炳究主使。阶戒炳曰:“即不慎,一及皇子,如宗社何!”又为危语嵩曰:“上惟二子,必不忍以谢公,所罪左右耳。公奈何显结宫邸怨也。”嵩惧,乃寝。倭躏东南,帝数以问阶,阶力主发兵。又念边卒苦饥,请收畿内麦数十万石,自居庸输宣府,紫荆输大同。帝悦,谕行之。
万历十一年卒,年八十一,赠太师,谥文贞。
(节选自《明史·徐阶传》)
注:青词,指道士上奏天庭或征召神将的符箓。用朱笔书写在青藤纸上,故又称绿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尚书熊浃周用皆重阶/用卒/闻渊代自/处前辈/取立断/阶意不乐/求出避之/命兼翰林院学士/寻进礼部尚书/
B.尚书熊浃/周用皆重阶/用卒/闻渊代/自处前辈/取立断/阶意不乐/求出避之/命兼翰林院学士/寻进礼部尚书/
C.尚书熊浃/周用皆重阶/用卒/闻渊代自/处前辈/取立断/阶意不乐求/出避之/命兼翰林院学士/寻进礼部尚书/
D.尚书熊浃周用皆重阶/用卒/闻渊代/自处前辈/取立断/阶意不乐求/出避之/命兼翰林院学士/寻进礼部尚书/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出阁,出阁是古代一种男子的成人礼,而皇帝、皇太子、皇子也可能是出阁礼的主角,出阁等同于冠礼。
B.飞鱼服,是补色为飞鱼图案的袍服。被赐予飞鱼服是极大的荣宠,后多为东厂和锦衣卫头领所穿。
C.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明清时流行的中堂一称,一般是指大学士或首辅大学士,始设立于唐。
D.畿内,古指王都及其周围千里以内的地区。一指京城管辖之地。文中指京都辖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徐阶很被皇帝看重。比如皇帝不想徐阶离开自己;进入内阁官居一品后,九年之内一再加官进爵;所进言都被采纳。
B.徐阶做事有主见。仇鸾被诛,时议减去他增加的卫卒,徐阶没有同意;倭寇侵犯东南,徐阶力主发兵,还请求收畿内麦数十万石运输到边关。
C.徐阶行事讲求谋略。在吏部折节庶官,庶官皆愿为用。自度不可与严嵩争锋,恭谨事奉他,且更加精心写青词迎和帝意。杨继盛一案,又用危语使严嵩害怕而罢手。
D.徐阶深遭严嵩忌惮。严嵩害怕夏言置他于死地,而徐阶又与夏言关系密切,所以对徐阶忌惮有加,曾借独对的机会诋毁他有图谋不轨之心,又想借仇鸾事件做文章,都没有成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嵩欲因鸾以倾阶。及闻鸾罪发自阶,乃愕然止,而忌阶益甚。
(2)嵩属陆炳究主使。阶戒炳曰:“即不慎,一及皇子,如宗社何!”
【5】朝廷推荐徐阶领吏部,成功没有?为什么?请简要说明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两千多年前,中国的诗人屈原叩问苍天,对某些传统观念大胆怀疑,对真理积极探索。
一百年前,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毛泽东叩问大地,开启了对中国未来的探索之旅。
几个月前,中国的航天人又叩问苍穹,“天问一号”开启了火星探测的征程。
作为开启新征程的一代青年,我们应该发出怎样的“叩问”,做出怎样的回答呢?请以“叩问”为主题,写一篇发言稿,分享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