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关于传统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如“闻道龙标过五溪”中“龙标”就是指王昌龄。
B.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如“令堂”就是尊称对方的父亲,“犬子”就是谦称自己的儿子。
C.“对课”,是旧时学习词句和准备作诗的一种练习,一般先生出上联,学生对下联。
D.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狼往往充当着不光彩的形象,比如与“狼”有关的成语有:狼狈为奸、引狼入室,狼子野心等,基本上都含有贬义。
2、下列课文内容及分析, 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阿长与<山海经>》作者以儿时对阿长的情感变化贯穿全文,运用欲抑先扬的手法刻画了一位既好事、粗俗、迷信,又善良、仁爱的保姆形象,表达了作者对阿长的同情、感激、怀念之情。
B.《太空一日》作者依次按“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升空、所见、所闻、落地进行了介绍。就写法来看,升空和落地按空间顺序进行叙述,而太空中所见、所闻主要是按时间顺序描写。
C.《老山界》作者描写的“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与星光连接起来,是一种生平没见过的“奇观”,既体现了山路的曲折迂回,又表现了红军队伍的宏伟气势,赞扬了红军战士坚强乐观的革命精神。
D.《河中石兽》写了两处“笑”,一处是讲学家的“笑”,这是他在嘲笑寺僧“不能究物理”;另一处则是老河兵听说寺僧的行为和讲学家的言论后而嘲笑他们都犯了据理臆断的错误。
3、给下列句子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
①不要小看这些阅读中的圈圈画画,它留下来的往往是阅读者随课文内容而展开的思维痕迹。
②必要时还需要在一个专用的练习本上写写画画。
③在进行预习阅读时,同学们要学会对课文中有关概念、定理和重点圈点画线、注眉批、分段落。
④特别是预习理科教材,阅读时准备好一支笔和一个练习本是很必要的。
A.③①②④ B.②①③④ C.④①③② D.③②④①
4、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xié)?(《孙权劝学》)
B.昨夜见军帖(tiē),可汗大点兵。(《木兰诗》)
C.当窗理云鬓(bìng),对镜帖花黄。(《木兰诗》)
D.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hàn)之。(《卖油翁》)
5、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
A. 他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B. 太阳从地平线上露出笑脸,用她那柔美的金色手指,悄悄地捡走了地上的珠玑。
C. 白杨树的干通常有丈把高,像是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
D. 几场春雨过后,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6、下列句子语言得体的一项是
A. 您的意见提得很好,我们一定想办法改进。
B. 感谢你们的热情邀请,我会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光临指导的。
C. 上课不专心听讲的同学要及时醒悟,努力改邪归正。
D. 大会主持人对发言的人说:“你说不清楚就不要再说了。”
7、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秋天的怀念》的作者是史铁生。他是当代作家,代表作有散文《我与地坛》《病隙碎笔》等。
B.《金色花》的作者泰戈尔是印度作家、诗人。他曾获诺贝尔文学奖。
C.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比如“愚”是谦称自己,“子”是尊称对方,“尊君”“令堂”是尊称自己的父亲,“家君”“家母”是谦称自己的母亲。
D.《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书籍,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选自刘禹锡《陋室铭》)
(乙)九弟前信有意与刘霞仙同伴读书,此意甚佳。霞仙近来读朱子书,大有所见,不知其言话容止、规模气象如何?若果言动有礼,威仪可则,则直以为师可也,岂特友之哉!然与之同居,亦须真能取益乃佳,无徒浮慕虚名。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何必借助于人?“我欲仁,斯仁至矣。”我欲为孔孟,则日夜孜孜,惟孔孟之是学,人谁得而御我哉?若自己不立志,则虽日与尧舜禹汤同住,亦彼自彼,我自我矣,何有于我哉?
(选自《曾国藩家书·道光二十四年九月十九日与诸弟书》)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有仙则名. 名: (2)无案牍之劳.形 劳:
(3)若.果言动有礼 若: (4)斯.仁至矣 斯: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何必借助于人
B. 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何/必借助于人
C. 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何必借助于人
D. 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何必借助于人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孔子云:何陋之有?
(2)无徒浮慕虚名。
【4】甲乙两文都提到古代圣贤,各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9、临江仙 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①
宋 陈与义
记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②。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③。闲登小阁看新睛④。古今多少事,渔唱⑤起三更。
[注]①这首词是作者在南宋时期所作,时年四十六岁。他追忆二十多年前的洛中(家乡)旧游,那时是北宋年间,天下还承平无事,可以有游赏之乐。其后金兵南下,北宋灭亡,陈与义流离逃难,艰苦备尝,他回忆二十多年的往事(包括北宋亡国的大变乱),写下了这首词。②长沟流月:月光随着流水悄悄地清逝。去无声:表示月亮西沉,夜深了。 ③堪惊:总是心惊胆战。 ④新晴:下雨初晴。⑤渔唱:打鱼人编的歌儿。
【1】请选出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两项( )( )
A.这首词的上片回忆早年在旧游的生活,下片宕开笔墨回到现实,概括词人从踏上仕途所经历的颠沛流离和国破家亡的痛苦生活,抒发了北宋亡国后深沉的感慨。
B.“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回忆了作者青年时期,和当时的豪英们一起,在午桥宴饮聚会,把酒临风的场景。
C.“长沟流月去无声,查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作者以初春的树林为背景,利用明月的清辉照射在杏花枝上所撒落下来的稀疏花影,与花影下吹奏出来的悠扬笛声,组成一幅萧瑟、凄凉的画面。
D.“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写二十余年如同梦境,此身劫后虽存,每想起一切,只觉得魄悸魂惊!这两句体现了二十年来国家和个人的激剧变化。
E.全词直抒胸臆,表情达意真切感人,通过上下两片的今昔对比,萌生对家国和人生的惊叹与感慨,韵味深远绵长。
【2】请结合全诗分析“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包中包含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情感?
10、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中国诗词大会”到“朗读者”、“见字如面”,一个个特别“中国” 的文化类节目触动了无数观众对“诗和远方”的美好(xiá xiǎng) 。源远流长的文化长河,多姿多彩的民族生活,核心价值观的凝练丰富,为当代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增添了(xuàn lì)的风景。树立文化自信,创作更多植根传统土壤(róng hé ) 时代气质的文化精品,我们的精神殿堂定将更加灿烂辉煌。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xiá xiǎng___________ xuàn lì____________ róng hé________
(2)文中划线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处的标点符号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校拟仿中央电视台《朗读者》栏目创办校园广播节目《身边的朗读者》,请你参与策划。
请你为《身边的朗读者》节目拟写一句广告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伴随着校园节目《身边朗读者》的开播,校园阅读氛围愈发浓烈。阅读经典,唇齿留香。请你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鲁提辖和 A___、李忠在潘家酒楼上喝酒。其间,鲁提辖有两次发火。第一次“鲁达焦躁,便把碟儿碗儿都丢在楼板上”,第二次是“A___、李忠抱住劝道:‘哥哥息怒,明日却理会。'两个三回五次才劝得他住。”请问A是谁?(写出人名和绰号) ____________
②武松是下层侠义之士,他崇尚忠义,有仇必复,有恩必报,他斗杀西门庆,醉打_____,大闹________,血溅鸳鸯楼,除恶蜈蚣岭,一步步走上反抗的道路。
③《水浒》中有许多“打杀”的情节,如选段中的“拳打镇关西”、“斗杀西门庆”等。请你说说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看待这些“打杀”情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填上相应的作家、作品。
① ,但余钟磬音。(常建《 》)
②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 。(《赵普》)
③日初出沧沧凉凉, ,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两小儿辩日》)
12、名著阅读
任选一项阅读活动,结合助读资料完成探究任务。
阅读活动 | 阅读内容 | 阅读策略 | 助读资料 | 探究任务 |
A | 《西游记》 | 分类梳理 | 《西游记》中的妖魔有许多种类,第一类是毒性和邪性之魔,如蜘蛛精、蜈蚣精,它们多被除掉。第二类是懂得修行的妖魔,它们最后都入了仙籍,如黑风洞的熊怪被观音收做守山大神。第三类是神为魔,多是神、佛的坐骑、童子或器物下凡为妖,最后被捉拿归位,如玉兔精被嫦娥收伏带回月宫。 | 对照助读资料,分析以下妖魔分别属于哪一类?并请结合情节简要说明理由。 (1)虎力大仙、鹿力大仙、羊力大仙 (2)通天河的金鱼精 |
B | 《水浒传》 | 对比分析 | 《水浒》中善于通过类似的情节、行为、场面的描写,表现人物的不同个性特质。如都是打虎,武松景阳冈一只虎,突出他的勇和力;李逵打死四只虎,突出他的孝。 | 请分析“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和“武松醉打死打蒋门神”中分别表现了他们怎样的不同个性特质。 |
C | 《简·爱》 | 把握人物形象 | 简·爱人格独立,心灵强大,敢于追求自由、平等和独立人格,是现代女性美的象征。这集中体现在她对爱情的追求上。 | 请结合简·爱与罗切斯特先生之间的相关情节,分析她的这一形象特点。 |
1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1分)
①围棋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也是一项哲理深奥、能给人以智慧启迪的竞技游戏(a )围棋黑白二子象征日月阴阳昼夜;圆形棋子象征天象、苍穹(b)所有棋子既无大小(c)又无分工,性能相同,地位相等,是中华先秦文化中“民本思想”的具体体现(d)棋盘四角可比地象四方;棋局搏杀,沧海桑田;棋盘胜负,世事纷争;诸如此类种种,皆可拟世事,让人自己去悟道,去品世。
②那么棋迷为什么会喜欢围棋,并且如痴如醉呢?
③首先,毫无疑问,围棋与象棋相比,更高一个档次,属于高智商的贵族运动。棋盘上的争斗是对局双方智慧的较量。围棋的变化比象棋更为复杂,正方形棋盘上横竖都是19路格子,共有19×19=361个交叉点,理论上讲就会有3的361次方那么多可能的变化,实际上围棋可能是没有办法穷尽的。一局棋的进程通常需要较长的时间,这就为对局的双方通过各种招法来揭示围棋特有的规律,提供了充分的空间和时间。世事如棋局局新,下棋的乐趣之一就在于局面的变幻莫测,好比一个数学家面对一个含有多变量的难题,每次探究都有新意,每一局棋都是智慧的较量。
④其次,围棋可以启发人生智慧。围棋的道理,有些是生活的隐喻,完全可以用到生活中。比如中国古代有个《围棋十诀》,说是做人的道理,也不勉强,例如:不得贪胜,入界宜缓,舍小就大,逢危须弃,动须相应等。对于棋局形势的判断,不可主观、武断和想当然,任何盲目地乐观或悲观都是不可取的。对局者需要冷静、周密地调查研究,对全局的形势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科学分析。在双方的棋都没有明确生死的情况下,经常会看见两块棋对杀,就要看谁的气长,哪怕谁差了一口气,也就会被杀。人不能在自己做的任何学习、工作中差一口气,往往就是差这一口气,结果就是功败垂成。当然,一块本来可以活的棋,由于你的疏忽,被对手偷袭,你应对不当,也会不幸由生入死,这样你会遗憾莫名。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很多大风大浪走过来的,在沟里翻船的不在少数。只是人生你不能中盘认输,更没有重新开局的!
⑤最后, 。一方面,下围棋讲究礼仪。第一手棋应该下在棋盘的右上角,把方便对方下棋的左上角留给对方,以示尊重对手。在现实生活中,同样应该讲文明、有礼貌,尊重他人。做为晚辈或棋力低的一方,在对局的前后都应该主动地整理棋具。这不仅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也是把自己摆到了谦虚好学的位置。另一方面,下围棋讲究安静地搏杀。下围棋时不宜把棋子摔的啪啪乱响,呼喝喧闹。下棋时,默不作声,仅靠一只手的中指、食指,运筹棋子来斗智、斗勇。其落子节奏的变化、放布棋子的力量大小等都可反映出当局者的心智情况,如同在棋局中以手语交谈一般,故围棋又称“手谈”。从文化角度而言,下围棋不是让人去争胜负的,而是去取势,去求常,去悟道。
【1】在第①段中的四个括号内填上合适的标点。(2分)
【2】联系上下文内容,在第⑤段开头填上合适的语句。(2分)
【3】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有一个“烂柯”的围棋典故,请结合典故内容,说明它体现了围棋这种活动的什么特点。(3分)
【4】下围棋与作战道理相通。阅读下面《曹刿论战》的节选文段,用上文第④段中介绍的内容来解释鲁国最终以弱胜强,战胜齐国的原因。(4分,120字左右)
【链接材料】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4、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半根冰糕
冯天平
①我姊妹六个,生长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鹤山区南部山区农村。
②那时候家穷,当小孩的我手里从来没有过钱,连一毛钱也没有过,因为没有来源,娘连吃盐的钱都没有,谁会给你一分钱?农村的夏天里,时常有城市卖冰糕的下乡叫卖,手提两个保温桶,或自行车推一个冰糕箱。“冰糕,冰糕!牛奶冰糕,二厂的冰糕!”叫卖声响亮悠长。我知道,普通冰糕三分钱,牛奶冰糕五分钱,一个鸡蛋也可以换一个冰糕,我没钱,也不能去偷娘的鸡蛋呀!鸡蛋有数,我从来没想过,因为娘卖了鸡蛋,还要买盐。但我想,冰糕是凉的,是甜的,一定很好吃,有机会一定尝尝。
③机会终于来了!
④弟弟两岁那年,我十三岁,那时农村的孩子,上学就在本村,没有一点家庭作业,从没人问过学习成绩,评价学生好坏的标准就是拾了多少粪,割了多少草,编了多少荆拍。因此,拾粪成了我重要的课外活动,也是必须干的活。记得那年夏天的一个星期天早上,我早早起来,拿上拾粪锹,背上粪箩头,早早占下生产队的大马车,跟着赶马车的保生爷拾粪去了。那天的马车拉片石,也就是从我们村拉上一车片石,经过中山,送到当时的二矿工地,也就意味着,要进城了。
⑤车到工地,我当然要帮保生爷卸车,快卸完时,我发现片石旁边不远处有一些散落的牛皮纸,就是过去袋装水泥的包装纸,用过水泥后成了废纸,我趁机拾了几个破水泥袋装到车上带了出来。因为我知道,那牛皮纸五分钱一斤,可以卖钱。果不其然,回来时路过中山的废品收购站,我卖了一毛钱。我有钱了!
⑥我有钱了,而且是一毛钱,且是劳动所得,娘又不知道,又在热闹的城市中山,该享受享受了!买什么呢?自然是垂涎已久的冰糕。要买就买好的,五分的牛奶冰糕来一个。夏天的半晌午,天气闷热,一根冰糕入口,爽啊!
⑦还余五分钱,怎么办?突然,我想到了两岁的弟弟,买个冰糕给他吃,一定很高兴。但大热的天,回去要四十分钟,冰糕化了怎么办?回到村里再买,娘没收了钱怎么办?天无绝人之路,一定会有办法的,买了再说。就这样,我又买了一个牛奶冰糕,坐上马车往回赶。
⑧冰糕到手,大热的天,怎么办?我脱下那脏兮兮的半截胳膊布衫,轻轻地把冰糕缠上几圈,让它阻隔外面的热气。为了怕太阳晒着它,我随时更换位置,用赤裸裸的上身遮挡太阳。为了怕赶车的保生爷发现笑我,我坐到车后不敢吭声。为了保护好冰糕,我双手托着那包裹着冰糕的布衫,连粪也不拾了。马呀,你快些走快些走,别化了我的冰糕!
⑨我终于回到了家,当弟弟跑到我跟前,我小心翼翼地打开那布衫,黄色冰糕纸里,只剩半个软软的冰糕了,一个冰糕成了半个。我拿一个小碗过来,倒到碗里,两岁的弟弟,贪婪地吞食着,甜甜地笑着。我蹲在弟弟面前,幸福地看弟弟吃着冰糕,不知什么时候,娘走到了我身后,微笑着看我俩……
⑩40多年过去了,弟弟也过了不惑之年,他可能不记得那半根冰糕了,但我永远记得。
(选自《散文选刊·下半月》2021年11期)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故事的主要内容。
【2】本文第③段独句成段,说说有何作用?
【3】联系上下文,请赏析第⑧段中两个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我脱下那脏兮兮的半截胳膊布衫,轻轻地把冰糕缠上几圈。
(2)为了保护好冰糕,我双手托着那包裹着冰糕的布衫,连粪也不拾了。
【4】结合全文,说说都过去40多年了,“我”为什么还会对那半根冰糕念念不忘。
15、古人云:“万物贵其真。”这句话启示我们,无论是大千世界中的万事万物,还是日常生活中的为人、做事,都贵在一个“真”字。
请将“ 贵在真”补充完整,构成你的题目,写一篇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班级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