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褴缕 水墨画 走投无路 箪食壶浆
B.告盤 佼佼者 牵强附会 拭目以待
C.修茸 斑马线 心无旁骛 轻歌曼舞
D.彗星 大无畏 刨根问底 老骥伏枥
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叶圣陶先生对普通话 ,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 。我出于对他的尊敬,不敢直接动笔,只提一些 性的意见。
A.生疏 修改 商量
B.陌生 修润 商量
C.生疏 修润 商酌
D.陌生 修改 商酌
3、下列有关文学与文化常识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的艾青,为民族命运“呐喊”的鲁迅,为国家前途振臂一呼的闻一多,他们都是民族的脊梁。
B.律诗共有八句,分为首联、颈联、额联、尾联,其中颈联、颔联必须对仗。
C.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赐菊花图、插茱萸等习俗。
D.中国是礼仪之邦,人们在言谈之中注重谦敬之分,如谦辞“拙见”“寒舍”,敬辞“令爱”“赐教”等。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新年焰火五彩斑斓、惟妙惟肖,让市民们大饱眼福。
B. 一些人盲目追捧明星,去忽视了那些近在咫尺、为自己无怨付出的人。
C. 该如何处理这些垃圾呢?大家七嘴八舌地商量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D. 食品加工背后的一些秘密,鲜为人知。
5、下面对名著《朝花夕拾》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朝花夕拾》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这是一部回忆性散文集。
B.题目的原意是早晨的花在傍晚拾起,这里是指作者中年时回忆自己童年、少年生活的文字。全书共十篇文章,我们已经学过的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C.《狗·猫·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作者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D.《琐记》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的伤害,批判了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
6、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推崇 徜若 纷至沓来 咄咄逼人
B.嗔怪 暄嚣 断章取意 苛捐杂税
C.颠簸 窒息 坦荡如砥 平易近人
D.狂澜 迭起 千均重负 巧妙绝伦
7、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一个不寒而栗的世界,___________________。前者则是让生命个体崩溃,后者则是让世界崩塌。_______________可以救,______________是救不了的。
A.不是善良的人落井下石,而是恶人作恶 沦陷的人性 沦陷的人
B.不是恶人作恶,而是善良的人落井下石 论陷的人性 论陷的人
C.不是善良的人落井下石,而是恶人作恶 沦陷的人 沦陷的人性
D.不是恶人作恶,而是善良的人落井下石 沦陷的人 沦陷的人性
8、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涸辙之鲋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①,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②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吾常与③,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注释)①邑金:封邑的收入。②波臣:水族臣民。③常与:时常在一起的,此指水。
【1】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故/往贷粟于监河侯
B. 激/西江之水而迎子
C. 吾失吾/常与
D. 君乃言/此
【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于( ) 邪( ) 活( )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2)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4】庄周讲“涸辙之鲋”的故事目的是什么?
9、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诗中“割”字用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这突出了泰山怎样的特点?
【2】请你谈谈对千古传诵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理解。
10、根据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材料一 网易娱乐2月24日报道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最近,这首只有20个字的小诗《苔》一夜之间刷屏。清代诗人袁枚的这首孤独了300年的小诗因为《经典咏流传》里的一段演绎被唤醒,仅三天,微信端与《苔》有关的阅读量就超3000万,成为春节期间朋友圈最热话题。
材料二 《经典咏流传》是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大型文化节目,该栏目将中华优秀的诗词文化与电视媒介丰富多样的传播手段有机结合,兼顾内容上的意境悠远和形式上的通俗易懂,把文学经典唤醒、擦亮,让古典诗词乘着歌声的翅膀尽情飞翔,以现代人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材料三 漫画《不能让中国新生代都姓“西”》
(1)阅读材料一,提取出一条主要信息。
(2)阅读材料一、二,结合具体语境解释加点词语。
①孤独:
②擦亮:
(3)欣赏材料三的漫画,采用总分结构有条理地说明画面内容,并揭示漫画的寓意。
11、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
(1) ,云从窗里出。(吴均《山中杂诗》)
(2)深林人不知, 。(王维《竹里馆》)
(3) ,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
(4)此夜曲中闻折柳,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5)《木兰诗》中描写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句子是: , 。
(6) ,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12、名著
(1)“那人不甚好读书;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生得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
这段文字节选自《 》,该作品的作者是( ),与这段文字描写的人物有关的故事(两个)( ; )
(2)《平凡的世界》的主人公( )( )兄弟都有一颗不平凡的心,他们选择了勇敢地面对磨难,把磨难当作前进的动力。
(3)下列对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表述不正确的选项是( )
A.保尔当过童工,从小就在社会最底层受折磨和侮辱,后来在母亲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的。
B.“筑路”描写了当时艰苦的环境,展示了保尔和他的战友们顽强不屈与困难作斗争的英勇形象
C.保尔在烈士墓前悼念战友时,感悟出了积极的生命意义,这也是他一生都恪守的人生原则。
D.保尔顽强、执着、刻苦、奉献、勇敢、奋进的人格操守应成为青少年永恒的人生精神坐标。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把自己活成一棵树
向贤彪
①美景因树而生动,遐思因树而美妙,时光因树而温馨……树不仅提供着日用之便,而且给人以情感慰藉、精神滋养。
②“看到梧桐树,就想起焦裕禄”“看到木麻黄,就想起谷文昌”。焦裕禄、谷文昌为改变兰考和东山的面貌,组织干部群众遍种林木,治服了盐碱地,锁住了大风沙,成为被群众深情怀念的“栽树人”。杨善洲从领导岗位退下来后,卷起铺盖扎进大亮山,植树造林22年,把荒山变成了绿洲。一位位勤于并乐于栽树的党员干部,用心血汗水播下绿荫,彰显“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展现了“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胸襟。
③活成一棵松树。陶铸在《松树的风格》中写道:“不管在怎样恶劣的环境下,都能茁壮地生长,顽强地工作,永不被困难吓倒,永不屈服于恶劣环境。”做人就应该学习松树的坚定性、坚韧性,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考验,都要心存定力、站稳脚跟,风吹不转向,浪打不迷航;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要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④活成一棵柳树。无论在何处,只要随手一插,柳树就能存活下来、茁壮成长。我们就要像它那样不计环境好坏,在哪里都能生根抽枝、生机勃勃。党员干部更要学习这种精神,无论在哪里,都要深入群众、扎根群众,从群众智慧中获取力量。
⑤活成一棵银杏树。银杏树也叫公孙树,祖父栽种,收果却要等到孙子辈。它将根深深扎进大地,枝干在风雨雷电中砥砺生长,耐得住光阴一寸一寸来雕刻打磨,笑对飒飒金风,结出累累果实,这就是银杏树的风格。党员干部要像银杏树那样,不急不躁,学会安静地扎根,创造经得起时光打磨的业绩。
⑥一棵树教给我们的,也许比一摞书的东西还要多。
(选自2021年4月8日《人民日报》。有删减)
注解:(“看到梧桐树,就想起焦裕禄”)1962年焦裕禄任河南省兰考县县委书记。当时兰考县遭受严重的内涝、风沙、盐碱三害,他扎根群众,坚持实事求是,带领全县干部群众与深重的自然灾害作顽强斗争。封沙、治水、改地,改变兰考人民贫困落后的面貌。慢性肝病恶化后,他忍着剧痛坚持工作,直到生命最后一息。50多年后,河南省首个摘掉贫困县“帽子”的是兰考。用焦裕禄当年带领大家栽下的泡桐树制作乐器、家具等,成为兰考致富奔小康的一项重要产业。
【1】本文题目运用了____________修辞手法,其中的“自己”主要指_________。
【2】“活成一棵平凡的树。每一棵树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个性,孕育着可贵的品格和精神。一棵松树,一棵柳树,一棵银杏树,一棵棵平凡的树汇聚在一起,就有了‘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的磅礴。事实上,生于平凡而不甘于平凡,也能超越平凡、成就伟大。”把这一段放回文中,位置应在 段之后,请你简答理由。
【3】“看到梧桐树,就想起焦裕禄”。请你结合文后注解内容,谈谈“党的好干部”焦裕禄,把自己活成了“一棵”怎样的“树”。
14、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偷跑的老人
①陈丽,“夕阳红”敬老院的院长。这年刚入秋的时候,院里又添了一位新成员,是位姓何的大爷。何大爷额头上有块方形胎记,身体还行,就是脑子有些糊涂。他没有家人,是派出所民警小张送来的流浪老人。
②元旦过后的一天夜里,何大爷忽然不见了。这天正赶上入冬以来的第一场大雪,院里的老人们都非常兴奋。陈丽心想:难道何大爷是偷跑去外面看雪,然后找不到回来的路了?想到此处,陈丽非常慌张,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于是赶紧安排人在附近寻找。
③不久,外出寻找的人回来了,一无所获,陈丽马上打电话报了警。等她挂了电话,一旁的食堂大妈像是想起了什么:“说起来……昨天不是来了几个志愿者吗?我们一起包了元宝馄饨。中午我把馄饨端给何大爷的时候,他跟我说,‘谢谢你啊,小郭,又给我留馄饨了’。我有点疑惑,当时便想着他大概是犯糊涂,认错人了。”
④由于食堂的人手少,包馄饨比较费时间,所以做得很少,看来昨天中午那碗馄饨让何大爷想起了往事。陈丽想到此处,马上打电话问民警小张:“你还记得是在哪里发现何大爷的?那附近有没有饭馆之类的,老板姓郭?”
⑤陈丽的分析不无道理,因为经常会有流浪老人被送到敬老院后,不习惯这里的一切,便偷跑回老地方。小张接到陈丽的电话后,连忙赶到城东的五里桥,因为小张以前是在这里发现何大爷的,他就在桥底下拾荒。
⑥凛冽的寒风不断侵袭,哗哗地在小张脸上肆虐。在五里桥转了一圈后,还是一无所获。就在这时,小张看到旁边有个清洁工正在打扫卫生,于是便上前打听情况。清洁工在听了老人的事情后就立刻说道:“方形胎记?以前这一带是有这么个老人,但是我已经好久都没见过他了。至于姓郭的人……以前这附近有家馄饨店,店老板就姓郭。他人特别好,夏天有凉白开,冬天有热水,每年冬至还有爱心馄饨。可惜今年春天这一片改建,那家馄饨店也关门啦!”
⑦听到此处,小张大喜,心里想着何大爷之前很可能是因为吃过郭老板的爱心馄饨,恰好敬老院食堂的那一碗馄饨又让他想起了曾经熟悉的味道,所以他找回来了。虽然现在离冬至已经过去很久了,但是何大爷脑子犯糊涂啊!于是小张又仔仔细细地找了一晚上,好心的清洁工也帮着他一起找,却还是一无所获。
⑧难道何大爷偷跑出来只是脑子犯糊涂了,并不是为了回来吃爱心馄饨?小张正这么想着,他的手机就响了,小张一看,是陈丽打来的,心想一定是关于何大爷的事情。果不其然,陈丽高兴地说:“小张,找到何大爷了!”原来,城南有个小饭馆,老板早起去店里时,看到有个老大爷正在店门口扫雪,就去道谢,却发现老人的脑子有点糊涂,问他话时,他要么不搭理,要么答非所问,只是一个劲儿地卖力扫雪,于是饭馆的老板就联系警察了。
⑨小张听到此处,顿时哭笑不得:“我在城东找,何大爷倒跑到城南了。我还以为他是要回来吃爱心馄饨呢,弄了半天,原来是帮人家扫雪啊!”陈丽叹了口气说:“何大爷虽然是个糊涂人,但也是个好人。那个饭馆老板在网上发了一段视频,你可以看一下。”
⑩视频里,何大爷佝偻着身子,正挥着竹扫帚扫雪,拍视频的老板一直劝他不要扫了,说这活儿不用他干。何大爷听了,立马嘟囔道:“要扫,要扫……不能白吃。”小张看了感觉心里暖暖的,他突然有个猜想,何大爷偷跑出来并不是为了吃爱心馄饨,而是想报答曾经的恩人,但是他脑子不清楚,认错了人,跑错了地方。
⑪果然,一旁的清洁工看了那位老板发的视频后,恍然大悟道:“我说怎么前几年下雪的时侯,郭老板店门口都干净得很呢,原来是这个大爷帮忙扫的呀!咦,这家小饭馆招牌上画的龙真漂亮啊,看着还挺眼熟的……对了,以前郭老板的馄饨店招牌上,也有两条漂亮的大龙!”
(选自《故事会》2021年第4期。有删改)
【1】本文中寻找“偷跑的老人”的过程跌宕起伏,请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
【2】文中第⑩段画线句子是怎样描写老人扫雪的?请简要赏析。
视频里,何大爷佝偻着身子,正挥着竹扫帚扫雪,拍视频的老板一直劝他不要扫了,说这活儿不用他干。何大爷听了,立马嘟囊道:“要扫,要扫……不能白吃。”
【3】文章标题为“偷跑的老人”,可是作者却用了大量篇幅描写小张和陈丽,你认为写这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4】读完这篇小说,你也许会想到这些词语:感恩、善良、责任、爱……请任选一个词语,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并谈谈你获得的启示。
1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你的理解,选好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海浪的高度是海的深度决定的,海水有多深,海浪就有多高,是海水的深度托起了海浪的高度。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世事普遍如此。树只有根扎得越深,才能长得越高;楼只有地基打得越深,才能建得越高;山谷只有越幽深,山峰才能越高耸。人没有一番潜心积淀,没有一番深学笃行,没有一番深厚功底,又哪有他日的脱颖而出、一飞冲天呢?
要求:(1)文章立意要深刻,主题鲜明,思路清晰,内容积极向上,要有真情实感。(2)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不得套写、抄袭。(3)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4)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字数在600字左右。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