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那部书中最早用先生称呼老师?( )
A.礼记
B.论语
C.战国策
D.孟子
2、下列对杜甫的《登高》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A.诗歌一、二两联景物描写,形、声、色、态,一一得到表现;对仗工整,读来富有节奏。
B.第三联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着笔,写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辛酸、孤独处境。
C.尾联既有对自己身世坎坷、老大无成的慨叹,更有对时局的忧虑和痛心,诗人只能借酒遣愁。
D.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悲凉的,但这种悲凉之情又是深沉的、厚重的、雄厚的,体现出雄浑之美。
3、(题文)典例(2015·课标全国卷Ⅰ)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为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从现在起到年底,国家大剧院宣布将承办31场精心策划的演出。
B.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4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出现自去年12月以来的最大涨幅,但仍低于相关机构的预测。
C. 这部小说中的“边缘人”是一个玩世不恭、富有破坏性却真实坦白的群体,人们面对这类形象时会引起深深的思索。
D. 为进一步保障百姓餐桌安全,国家对施行已超过5年的《食品安全法》作了修订,因加大了惩处力度而被冠以“史上最严”的称号。
4、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 关羽失荆州被杀后,刘备悲愤不已,举大军伐吴,却被东吴的陆逊打败,逃往白帝城。他忧郁成疾,临终时召大臣吩咐后事,将儿子刘禅托付给了诸葛亮。
B. 克劳迪斯察觉到杀害老国王的罪行败露,便借哈姆莱特错杀波洛涅斯之事,假惺惺地送哈姆莱特去英国避难,却在书信中让英国国王杀掉哈姆莱特。
C. 《边城》中,码头的船总顺顺因为儿子天保的死对老船夫变得冷淡,不愿意翠翠再做傩送的媳妇。老船夫只好郁闷地回到家,翠翠问他,他也没说什么。夜里下了大雨,夹杂着响雷,老船夫死去了。
D. 鲁迅的作品多取材于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他在《呐喊》中塑造了阿Q、闰土、涓生等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目的是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E. 查理去印度时,欧也妮拿出自己所有的存款送给他;苦等查理时,父亲抢夺梳妆匣,她拼死保护,并为查理还清债务;被查理抛弃后,她又成全了查理和侯爵家小姐的婚姻。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尽管运-9尚未经过实战磨炼,但装备空军后,经历了沙尘暴、雷电、大风等极端危险天气考验,圆满完成了各种重大演训任务。
B. 如何优化公共政策的价值排序,让政策从制定、落实到反馈、调整的各环节展示民生温度,是非常值得省思的时代课题。
C. 媒体上不断出现对儿童患白血病事件的报道,究其原因大都是因为家庭装修后新家甲醛超标严重而没有经过科学的治理。
D. 前不久召开的党的十九大描绘了中国发展的宏伟蓝图,中国必将有力推动人权事业发展,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年来,围绕中国美学的话语体系构建,学界产生了很多讨论。如何对待中国古代美学,如何对待外国美学尤其是西方美学,如何对待中国现代美学,都成为学人思考的重要问题。有人认为,中国古代美学与现代生活格格不入,进入现代以来西方美学的观念深入人心,由此断定中国已经形成新的美学传统。也有人认为,中国现代美学是舶来品,无论概念、范畴还是体系都来自西方,中国古代美学没有有效参与现代美学的话语构建。可以说,这些结论都不同程度涉及中国美学的中外古今问题。对此,我们应进行深入思考。
就世界范围来说,美学确有共同性的问题。正因为这些共同性问题的存在,不同国家、民族的美学才需要交流对话,才能够交流对话。但这也让一些学者将美学同一化,认为美学研究不应该有中外之分。美学的研究确实需要这种放眼全球的普遍性研究,但这只是美学研究的一种方法,或者一种视野。
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存在差异。例如关于美的类型,中国人将其区分为阳刚与阴柔,而西方人将其区分为崇高与优美,尽管阳刚和崇高、阴柔与优美有某种程度的共同性,但差异依然明显。这些概念所蕴含的意义也不完全相同,各自都被打上了鲜明的民族印记。这说明,美学的民族特色天然存在。构建中国当代美学话语体系,不能漠视民族特色。倘若将中国美学等同于德国美学、法国美学、英国美学、美国美学等,显然违背学术伦理。
美学作为学科是西方学科分类精细化影响中国的产物,是现代文化、思想交流的结果。随着对西方科学观念的接受,现代中国模仿西方自觉进行学科构建。虽然中国古代没有美学学科,但这并不代表中国古代没有美学,中国古人关于美的观念、美的意识遍及各个领域,形而上者如言“道”,形而下者如论“器”。西方美学有一套完整的话语系统,不论从整体上说还是从个体(单个的理论家)上说都是如此:而中国古代美学却是碎片化的,虽然从总体上能够归纳出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但就个体来说,大多未能发展出相对完善的理论体系。再加上中国古人擅长直观说理,短于西方意义上的逻辑思辨,使得中国古代美学与西方美学的论说方式表现出根本性不同。
朱熹有言“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中国古代美学犹如一池活水,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因为没有条条框框的限制,中国古代美学不机械,充满生命的动感。这正是中国古代美学的价值所在。进入现代以来,很多人漠视中国古代美学的鲜活,崇尚西方美学的教条,致使我国美学创新不够,及至当下,仍未建构出属于我们自己的有民族特色的当代美学话语体系。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学习西方、模仿西方成为潮流,以西方问题作为中国问题成为时尚,但很多学者却忽略了这些问题与中国实际能否衔接、能否有效对应中国实践。例如20世纪初,精神分析学的理论传入中国时,立即成为一种理论武器,及至80年代再度成为热点,以致出现了不少令人费解的结论。此时,大量西方美学理论被介绍到中国,美学界如饥似渴地接受着这些观念,现象学美学、存在论美学、符号学美学、接受美学、结构主义美学、解构主义美学、新历史主义美学,形式主义美学等都成为学界热点。但我们应该看到,由中国学者自己提出的带有创造性的、能够影响世界的理论还不够多。之所以如此,在我看来,最为关键的是因为文化的断裂使美学家丧失了创造性。长期忽视传统使我们很难从传统中受到启发,也难以在西方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我们并不反对接着西方的话题言说,关是西方的美学要能适应中国的实际,能够切实解决中国的美学问题,并有利于中国的美学创新。西方美学不能作为教条,只能作为借鉴。
当前,中国美学研究必须处理好中外古今问题。我们要构建具有民族特色的美学话语体系,必须从中国古代美学中汲取营养,借鉴外国美学尤其是西方美学的精华,自觉创新,向世界发出中国美学自己的声音。
(摘编自李健《中国美学的“中外古今”》)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近年来学术界对中国美学的话语体系构建从不同层面展开讨论,却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
B.美学的民族特色是天然存在的,漠视民族特色、将各个国家的美学等同起来是不科学的。
C.中西方美学在论说方式上表现不同,其原因就在于中方擅于直观说理,西方长于逻辑思辨。
D.我们要根据实情运用西方理论解决中国美学问题,这样才能使我国的美学得到更好的发展。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采用先破后立的论证结构,先列出他人的观点,然后深入分析,最后提出自己的观点。
B.文章以中西方把美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为例,论证了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存在差异的观点。
C.文章以活水打比方,形象生动地论证了朱熹的美学是我国古代美学的典范,具有生命力。
D.文末强调我们只有立足于本土文化,吸纳外来文化,才能够构建属于自己的美学话语体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美学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共同之处,这为不同国家、民族提供了交流对话的契机,将美学同一化是目前最为重要的美学研究方法。
B.中国古代美学的价值在于不受条条框框的限制,充满生命的动感,然而现在很多学者漠视这些美学价值,崇尚西方美学的教条。
C.美学是西方特有的产物,西方美学无论是在整体上还是在个体上都形成了完整的话语体系,对中国进行学科构建产生了重要影响。
D.中国学者在美学研究上取得的带有创造性的、能够影响世界的理论成果不够多,这导致我国的文化断裂,美学家丧失创造性。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天高地迥,_______________;兴尽悲来,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2)________________,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_______________。(李清照《声声慢》)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茕茕独立,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4)夫仁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
(5)________________,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荀子·劝学》从反面阐明学习要善于积累道理时说“____________”,就没有到达千里外的地方的办法;不积累细小的水流,就“____________”。
⑵在《离骚》中,屈原用“香草美人”象征忠君爱国的政治理想,后世文人对此多有沿袭,苏轼《赤壁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是如此。
⑶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生动的表现了激烈的战争场面。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6个小题)
(1)吾视其辙乱,_________________,故逐之。(《曹刿论战》)
(2)明明如月,_________________?(曹操《短歌行》)
(3)闾阎扑地,_________________,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王勃《滕王阁序》)
(4)万里悲秋常作客,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高》)
(5)_________________,铁骑突出刀枪鸣。(白居易《琵琶行》)
(6)予谓菊,_________________;牡丹,花之富贵者也。(周敦颐《爱莲说》)
(7)持节云中,_________________?(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8)_________________,瑞脑销金兽。(李清照《醉花阴》)
10、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曾子曰:“________________,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
(2)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3)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4)________________?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运用比喻的手法抒写自己虽惆怅却又相当达观的襟怀,与他的“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一样给人鼓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陆游在《游山西村》中描摹当地风俗画卷,赞美古老乡土文化的一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琵琶行》中作者“以江月为文澜”,如“__________”一句,借月侧面表现琵琶曲强大的感染力,“__________”一句,借月烘托出琵琶女独守空船的凄凉。
12、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月夜与客饮酒杏花下
苏轼
杏花飞帘散余春,明月入户寻幽人。
褰衣步月踏花影,炯如流水涵青蘋。
花间置酒清香发,争挽长条落香雪。
山城酒簿不堪饮,劝君且吸杯中月。
洞箫声断月明中,惟忧月落酒杯空。
明朝卷地春风恶,但见绿叶栖残红。
【1】下列关于这首诗的赏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诗歌开头两句描写暮春景物,富有动感和意趣。夜晚寂寞多情的诗人邀请明月共聚,月亮为诗人的盛情所感。
B.“褰衣”二句是说诗人揽衣举足,移步户外,踱走在花影之中,静赏眼前月光清澈如流水的夜晚景致。
C.“花间”两句与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的意趣迥然不同,不是寂寞孤独,而是兴致勃勃。
D.全诗紧扣题目,不断变换笔墨,围绕花、月、酒三者,人景情相互依存,于完美统一中见错落之致,妙趣横生。
【2】有人评价这首诗“人因物而情迁”,意思是人物的情感随景物的变化而变化。请结合全诗,在“杏花”与“月”中任选一个物象,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
13、阅读文章第二段,完成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①鲰生说我曰(________) ②沛公奉卮酒为寿(__________)③要项伯(__________)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张良是时从沛公(________________) ②亡去不义(________________)
③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________________) ④固不如也(________________)
⑤秦时与臣游(________________) ⑥旦日不可蚤自来谢项王(_______________)
⑦不如因善遇之(________________) ⑧且为之奈何(________________)
【3】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
①距关,毋内诸侯 通 ②要项伯 通
③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通 ④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通
【4】解释下列多义词。
⑴善
①素善留侯张良( ) ②不如因善遇之( )
⑵故
①君安与项伯有故( ) ②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
⑶之
①珍宝尽有之( ) ②为之奈何( )
③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 ④鲰生说我曰……故听之( )
⑤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
⑷以
①具告以事( ) ②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
③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④所以遣将守关者( )
⑸幸
①妇女无所幸( ) ②故幸来告良( )
⑹王
①沛公欲王关中( ) ②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
③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④秦地可尽王也( )
⑺乃
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 ②良乃入,具告沛公( )
【5】解释下列句中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和今义。
⑴沛公居山东时——山东
古义: 今义:
⑵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足以
古义: 今义:
⑶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婚姻
古义: 今义:
⑷所以遣将守关者——所以
古义: 今义:
⑸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出入
古义: 今义:
⑹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
古义: 今义:
⑺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今人
古义: 今义:
【6】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形式,并加以解释。
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活用形式: 解释:
②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用形式: 解释:
③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活用形式: 解释:
④于是项伯复夜去 活用形式: 解释:
【7】翻译下列句子。
①具告以事 译文:
②为之奈何 译文:
③孰与君少长 译文:
④沛公奉卮酒为寿 译文: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郑板桥的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俗称“板桥体”。他的作品单个字体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有人说“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题目自拟;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