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年浙江舟山中考三模试卷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课文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邓稼先》一文运用了对比手法,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进行对比,表现了邓稼先忠厚质朴的品质。文章高度赞扬了邓稼先甘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精神,充分表达了作者对邓稼先的崇敬之情。

    B.《谁是最可爱的人》是魏巍从朝鲜战场归来后所写的一篇通讯,文章一经刊发,便引起强烈反响,“最可爱的人”这个亲切而充满敬意的称呼,也由此广为传颂。

    C.鲁迅,原名周树人,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阿长与<山海经>》中的“我”表示的是采用第一人称叙述,并非真的是指少年鲁迅。

    D.杨绛先生的《老王》运用大量饱含感情的笔墨来刻画老王的语言、动作、神情,描写细腻而真实,感情真挚。

  • 2、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原名周树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社戏》选自他的小说集《呐喊》。

    B.信天游本是民歌的一种,流行于陕北一带。曲调淳朴、高亢、悠长,节奏自由。

    C.安塞腰鼓是陕北的汉民族在庆贺重大节日或活动时跳的舞蹈。

    D.《诗经》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被称为《诗》或《诗三百》。

  •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然(piān)  腐(shí)  叠(zhàng)  海枯石(làn)

    B. (ké)   零(diāo) 雾(ǎi)   坚定不(yí)

    C. 默(jiān)   追(suǒ)   盖(fù)   不可抗(jù)

    D. 裂(ɡuī) 见(kuī)   山(lù)   销声迹(nì)

  • 4、下列对名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艾青的代表作。《艾青诗选》中收录了艾青的大量诗作,诗作朴实而富有韵味。

    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闪烁着理想主义光芒的长篇小说。小说通过描述保尔·柯察金在革命斗争中的成长历程,热情歌颂了为祖国而战的苏联年轻一代。

    C.艾青,原名蒋海澄,号正涵,代表作有《大堰河——我的保姆》《光的赞歌》《向太阳》。

    D.《艾青诗选》是近代诗人艾青的诗歌选集,他的诗歌通常都富有“五四运动”战斗精神和饱满的进取精神。

  • 5、下列关于《傅雷家书》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就是我一生任何时期,闹恋爱最热烈的时候,也没有忘记对学问的忠诚。学问第一,艺术第一,真理第一,爱情第二,这是我至此为止没有变过的原则。”这是傅雷的教育观念。

    B.《傅雷家书》是充满父爱的“苦心孤诣的教子篇”,篇篇家书都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

    C.傅雷教育傅聪的人生信条: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

    D.《傅雷家书》是一部日记体作品,通过日记这种方式与远在海外的儿子进行交流。

  • 6、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女(wā)    (chēn)怪       酝酿(yùn niàng)情绪   (chàng)然若失

    B.(juán)伏       (líng)        神情恍惚(huǎng hū)   房屋(tān)塌

    C.狭(ài)       (qiǎo)       风流倜傥(tì tǎng)        (duō)咄逼人

    D.锡(bó)     (chù)蓄        面容憔悴(qiáo cuì)       (niān)轻怕重

  • 7、对两首诗歌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甲】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乙】送单于装都护赴西河

    崔颢

    征马去翩翩,城秋月正圆。

    单于莫近塞,都护欲临边。

    汉驿通烟火,胡沙乏井泉。

    功成须献捷,未必去经年。

    【注释】①单于:是单于都护府的简称。

    A.甲诗首联“黑云压城”营造了大战开始前紧张的氛围;乙诗首联“去”字写出了征骑潇洒从容而去的背影。

    B.甲诗颔联侧面写出了战争的悲壮;乙诗颔联以稳操胜券的语气告诫敌酋,借以显示我方军威。

    C.甲诗颈联中的“半卷”描写了敌后行军的情形;乙诗颈联中的“烟火”体现了边塞人民生活的祥和安定。

    D.甲诗尾联运用典故,抒写了将士以身许国的赤胆忠心;乙诗尾联表达了作者对裴都护早日功成、及时献捷的期望。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海瑞,字汝贤,琼山人。陆光祖为文选,瑞户部主事。时世宗享国日久,不亲朝,深居西苑,专意斋醮。督抚大吏争上符瑞,礼官辄表贺。廷臣自杨最、杨爵得罪后,无敢言时政者,瑞独上疏。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趣执之,无使得遁!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帝默然。

    (节选自《明史·海瑞传》)

    【注释】①斋醮:斋,斋戒。醮,祭祀,祈祷。②符瑞:有祥瑞征兆的物品。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又何( )

    (2)弗敢( )

    (3)瑞户部主事( )

    (4)一棺(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于”和“待罪于朝”中“于”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箕畚运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B.舜发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相与步中庭(《记承天寺夜游》)

    D.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2)顾左右曰:“趣执之,无使得遁!”

    【4】曹刿主动参与“论战”,海瑞冒死上疏皇帝,你是如何理解他们这种行为的?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注释)①这首词写于元丰五年(1082)春,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任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②蕲水,县名,今湖北浠水县。作者时与医人庞安时(字安常)同游。

    ③唱黄鸡:感慨时光的流逝。因黄鸡可以报晓。表示时光的流逝。

    (1)请用形象的语言描绘上阙所展现的画面。

    (2)词的下阙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10、学校开展以“天下国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写出两句有关爱国的诗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请你再添加一个爱国人物故事。

    每个人对自己国家的热爱都是近乎本能的。关心祖国的命运,为之奋斗为之牺牲;赞美祖国的山河,为之描画为之歌咏;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历史文化,为之沉醉为之感动……这些都是爱国情怀的表现。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主张联齐抗秦,却被奸臣陷害、怀王疏远,悲愤难捱,自沉汨罗江,以身殉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美人间四月天,凯歌高奏英雄还”。2020年4月5日上午9点,偃师市援鄂医疗队鲍贺佳、程晶晶等9名“抗疫”医护人员在万众瞩目下凯旋。在偃师中医院门诊楼前,市委领导及民众自发地举行了盛大隆重的欢迎仪式。你(拟名小华)作为育才中学七(2)班学生代表,捧着鲜花,向英雄们致辞,以表达敬重、仰慕和感激之情,这时你会怎样说?(字数40字左右)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11、《观沧海》

    (1)《观沧海》中,交代观察地点和对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观沧海》中描写海水荡漾、山岛耸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观沧海》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草木的生机勃勃。

    (4)曹操在《观沧海》中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盛夏时节,美丽的白洋淀吸引了众多游客。看到水边一片郁郁葱葱,人们不禁想起曹操《观沧海》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

六、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2、根据语境,完成下列对话。

    杨扬:《昆虫记》真有意思,我拟写了一个副标题“显微镜里的动物世界”。

    刘宇:你为什么取这个亮眼的副标题呢?

    杨扬:因为读法布尔的《昆虫记》,就像从显微镜中看微观世界。法布尔通过细节描写呈现出一个有趣的昆虫世界。例如(1)____________________

    刘宇:你的副标题也激发了我的思维。我给《红星照耀中国》也取一个副标题“平面镜里的客观世界”。读《红星照耀中国》,就像从平面镜中看客观世界。因为(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杨扬:你的副标题也很棒啊!我觉得两部作品的作者都有求真务实的精神。比如法布尔,他数十年如一日,对昆虫进行细致的观察与实验,真实地记录了昆虫的本能与习性,获得了许多新发现。

    刘宇:是的,斯诺也是这样,(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3、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绳子那头

    ①我的父亲是一个修理空调的工人。

    ②暑假的一天,天气闷热,整个城市的空调机都拼命地转着。我感觉实在无聊,便要求与父亲、母亲一起出去干活。父亲原先不同意,但在我的纠缠下,他还是允许了。正午烈日当头,父亲匆匆出门,回来时手里拿着一瓶新买的防晒油,在我身上细细抹了个遍,然后才放心地带着我走出家门。这是我第一次与父亲出去干活。

    ③我们爬上六楼来到雇主家。了解了空调的问题后,父亲从工具袋中拿出一条毛巾,叠好,围在我的腰上,又拿出一根粗粗的绳子,一头拴在他腰上,另一头在我身上毛巾外面缠了几圈后,紧紧地系到屋里的暖气片上。然后,父亲高兴地对母亲说:“这回不用你来了,儿子拉着我就行了。他拉着我,我更踏实,你只管递工具就行。”

    ④说完,父亲就要从窗户内往外爬。我一把拉住他:“你这是要干啥?多危险啊!”父亲却只是笑笑。接着,他爬出窗户,我照母亲的话,慢慢地放绳子,父亲就这样一点点爬到楼外,吊在距地面十几米的墙上。

    太阳仿佛从来没有这样近过,它肆意地释放着热量,大地仿佛是一块红薯,被无情地烘烤着,发出阵阵热气。我站在窗户边,热气迎面吹来,额头上的汗滴总往眼睛里跑。我的胳膊刚到窗台就猛地缩回,墙已经被晒得滚烫了。

    ⑥绳子那头传来父亲的声音:“手套!”母亲慢慢递下一双粗糙的手套。“这么热的天还要戴手套?”我不解地问。

    ⑦“你爸好出汗,他怕手一滑,工具会脱手掉下去,砸着人可就不好了。”母亲回答说。我握着手里的绳子,听着绳子那头传来的敲击声,眼睛有些湿润,以前我从来不知道父亲做的是这样的工作。

    ⑧突然,我感到绳子那头重重地下坠,幸好我眼疾手快,迅速地拉回绳子。绳子那头传来父亲的声音:“踩空了,吓死我了……”

    ⑨“你没事吧?”我和母亲焦急地问。“没事,没划伤,你看儿子劲儿就是比你大。”父亲的话带着笑意,而我却很想哭。

    ⑩绳子那头喊了声:“把我拉上去一些!”我便用力把他拉回墙边。父亲艰难地爬着,他的双手有些发抖,等到他踩到空调外机上,他的身体全部进入我的视野:皮肤黝黑,深深的皱纹刻入他的额头,两鬓也白了。我蓦地发现,这么多年,我竟没有如此认真地观察过他。他已经没有了年轻时的活力,可是他才四十多岁啊!岁月啊,你过早地变老了我的父亲!

    一会儿,雇主拿来一支雪糕送给正在干活的父亲。父亲接过雪糕,道了声谢。然后,他摘下脏手套,把雪糕袋往衣服上干净的地方擦了擦,递给了我。

    “天儿太热,小心中暑,儿子你吃吧。”他笑着说。“我不吃,你吃吧……”“让你吃你就吃。”父亲似乎有点不高兴。我拆开包装袋,咬了一口冰凉的雪糕,一股清爽的感觉流遍全身,父亲笑着看我吃完整块雪糕。我从来没有吃过如此美味的雪糕。

    父亲又要下去干活了,我慢慢地放着绳子,我感到一股神奇的力量从绳子那头传来,那是一种亲切厚重的感觉,一种踏实的感觉。

    我紧紧地握住手中的绳子,紧紧地拉住绳子那头的人——那是一个伟大的人。

    (选文有改动)

    【1】找出文中最能体现父亲呵护儿子的三处细节,请分别概括。

    【2】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⑤段画线的句子。

    【3】阅读第⑦~⑨段,思考并回答问题。

    父亲踩空了,心里很害怕,在回答“我”和母亲的询问时,为什么还带着笑意?

    【4】第⑩段画线句表现了“我”怎样的心理?

    【5】父亲是一个普通的空调修理工,为什么“我”却认为他是“一个伟大的人”?请写出三条理由。(要求:三条理由合理且不重复)

  • 14、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小题。

    故乡的灯火

    邓英好

    小时候,村庄的黑夜是被煤油灯点燃的。

    夜的帷幕才刚刚拉开,家家户户的灯光便迫不及待地跳了出来。那一窗窗灯光在硕大夜空的笼罩下,泛着清幽细微的光芒,透射着最为纯粹而原始的光泽,静静地散落在村庄之中。

    我时常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夜路,磕磕绊绊地在无边的黑夜中穿行,大地已经沉睡,冷落的乡村小道寂静无声,我听得见自己的脚步和喘息声。害怕,对黑夜的害怕,让我时不时地往身后看,以为有人跟在身后。脑中还不断地恶补遇到恶人、恶狗,甚至恶鬼的各种情形,我该采取什么保护措施……

    这时候,我往往疾走如飞,目光朝着前方茫然地搜索,直至一盏灯像萤火虫飞进心田,猛地点燃黑暗的心,温暖全身。于是,走夜路的担忧在灯火中悄然冰释,狂飙的心转瞬融化成一潭清清的水。

    我渐行渐远,灯火依然穿透黑暗,默默为我送行。虽然灯光已经疏落散淡,却明灭变幻,一直在鼓励着我,安慰着我。

    月亮是乡村最亮的一盏灯。月夜的村庄就像一个欢乐的剧场,而拉开剧场帷幕的则是那皎洁的月亮。每当明月升起,只要有人喊一声:“捉迷藏喽!”孩子们使会丢下饭碗,急急地跑出去,三五成群,奔草垛,躲树后,大呼小叫,不亦乐乎。大人们干脆不再点灯,他们或是拿出古旧的二胡在月下打发时光,或是聚在月下说些家长里短的闲话,吐着烟圈,聊得眉飞色舞,这一刻,应该是他们最休闲最温馨的时刻了。

    我的父亲,一生都与农田为伴,他就像那风风火火的萤火虫,犁田、插秧、割稻,用辛勤的耕耘来充填孩子们那快速蠕动的胃;母亲则永不停息地寻寻觅觅,育子、洗衣、种菜。吃过晚饭,昏黄的灯影里,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或火炉边说说笑笑,共享家庭温馨时光。父亲或许会绘声绘色地讲起他那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向后人叙说一个大家庭绵延、发展和辉煌的历史;母亲呢?“割股奉亲”“卧冰求鲤”之类的民间故事就是她最感兴趣的话题,一家人在贫困中享受着天伦之乐。夜半梦醒,一定有父母的身影在陪伴,柔和的灯影下,母亲摇着那辆破旧的纺车,吱吱呦呦地将寻常的日子抽成细细的丝线,结成梭形的果实;父亲或扎扫把或忙竹蔑。他们用日渐消瘦的身子,铸就了孩子们向往飞翔天空的灵魂。

    上学以后,我就着那豆灯火复习功课。静谧的灯火下,母亲微笑着陪在我的身边,眼里满是希望。她带着顶针或缝衣或做鞋,一针针、一线线,把对孩子们的关爱和温暖,全部纳进鞋底和夹袄里。她不时用针将灯芯挑上几挑,努力让火苗再旺一点,那灯火,便带着母爱,带着温暖,扑在我身上,让温柔和幸福之光在我心里滋长……

    乡村的那一盏盏灯火,虽不明亮却有着醉人的暖意。照亮了一个个窗口,照亮了一张张或温馨、或疲惫、或幸福的脸。大人们借着那灯火,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和聪明才智,愣是将艰难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年轻人借着那灯火的光芒,圆了一个又一个的大学梦,脱胎换骨地成了城里人。

    那年月,我如此,我家如此,故乡所有的孩子、所有的家庭也几乎如此。

    那年夏天,我圆了我的大学梦。

    随后,我告别了亲人和朋友,也告别了故乡的灯火,走过村头,跨过那条伴我成长的藕池河,走入灯火通明的城市。城市处处充盈着忙碌和嘈杂,夜的灯光也显得凌乱和不安,我愈加想念故乡的灯火,于是,                  

    (有删改)

    在“读美文·学写作”活动中,老师推荐阅读散文《故乡的灯火》,并布置了以下两个任务。

    【1】一个好的结尾,可以让文章读起来更有深度、更有余味,如何创作一个好的结尾呢?老师在活动中指出:好的结尾要与文章整体思路和行文风格一致,与文章整体意境一致,在此基础上如果有耐人寻味的语言,就更好了。请根据老师所讲的内容,补写文章结尾画横线处空缺的内容。(50字左右)

    【2】本次阅读活动中设置了“美文美语”“情感天地”“写法指津”三个鉴赏专题,请选择其中一个专题,为《故乡的灯火》一文写一段鉴赏语。(不少于100字)

八、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作文

    以下文题,任选其一。

    作文(1)题目:班级趣事

    作文(2)阅读下面的材料,选择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有一只乌鸦打算飞往东方,途中遇到一只鸽子。双方停在一颗树上休息。鸽子看见乌鸦飞得很辛苦,就关切地问道:你要飞到哪里去?乌鸦愤愤不平地说:其实我不想离开,可是这个地方的居民都嫌我的叫声不好,所以我要飞到别的地方去。鸽子好心地告诉乌鸦:别白费力气了,如果你不改变你的声音,飞到哪里都不会受到欢迎的。

    (1)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结合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

    (2)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

    (3)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

    (4)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中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名著阅读
七、现代文阅读
八、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