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年云南文山州中考一模试卷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的召开,增进了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的桥梁,令人瞩目。

    B.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不仅在于它独到的艺术表现形式,更在于它深刻的思想内涵。

    C. 优异成绩的获得,必须经过刻苦勤奋的学习而取得,学到了什么,取决于做了什么,不是教师教了什么。

    D. 为改善城市生活环境,当地政府加大投入建设了多个休闲公园,成为市民娱乐的新去处。

  •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世界田径室内巡回赛卡尔斯鲁厄站男子 60 米决赛,苏炳添以 6 秒 47 打破由他自己 保持的该项目亚洲成绩。

    B. 酸奶含有大量活性乳酸菌,能够有效调节体内菌群平衡,预防或缓解便秘,从而促 进胃肠蠕动。

    C. 关于那时家乡的劳动妇女而言,一天最快乐的时光莫过于早上池塘洗衣时,她们在 那里聚会、交心、倾吐。

    D. 月下的稻场如此宁静,犹如安静的池塘,那熟睡的婴儿发出的几声梦呓犹如小鱼儿 放出的水泡声。

  • 3、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回忆我的母亲》的作者是朱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

    B.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记承天寺夜游》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

    C.《昆虫记》是法国作家、昆虫学家法布尔花了足足三十年时间写的科普巨著。雨果称赞《昆虫记》为“昆虫的史诗”。

    D.消息是迅速、简要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的一种新闻体裁,极为常见,运用广泛。消息最大的特点是实效性强和真实客观。

  • 4、下列句中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小大之,虽不能察,必以情

    B. 肉食者,未能远谋

    C. 明日,徐公来

    D. 使内外法也

  • 5、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羁(pàn)  旋(wò)     辈(háng) 熙然(xī)

    B.惘(chàng) 幽(qiǎo)   立(yì)   然回首(mò)

    C.闭(sè)   掇(cuàn)   (pàn)   垂珠联(lóng)

    D.杂(rǒng)   (kuāng) 然(qiāng) 然而止(jiá)

  • 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变色龙》的作者是俄国短片小说巨匠契诃夫,代表作有小说《我的叔叔于勒》和剧本《万尼亚舅舅》。

    B. 孟子是我国战国时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文章的语言喜欢使用比喻,能把道理说得深入浅出、生动有趣,具有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的特点,例如《鱼我所欲也》。

    C. 朱自清是我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他是著名散文有《背影》《荷塘月色》和《秋天的怀念》等。

    D. 《威尼斯商人》是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的代表作,戏剧中塑造的人物高利贷者葛朗台,成为吝啬鬼的代名词。

  • 7、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jiān) (guǐ) (rǔn) 纷至(tà)

    B.(xíng) (chěn)  (xuàn)  词夺理( qiǎng)

    C.(mù) (wò) (yán) 销声(nì)

    D.(shuò) (yì)   (qián)  怒不可(è)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   汝①人识字

    汝有田舍翁,家资殷盛,而累世②不识之乎。一岁,聘楚士训其子。楚士始训之搦管③临朱,书一画,训曰:“一字。”书二画,训曰:“二字。”书三画,训曰:“三字。”其子辄④欣欣然,掷笔,归告其父曰:“儿得矣!儿得矣!可无烦先生,重费馆谷也,请谢去。”其父喜从之,具币⑤谢遣楚士。逾时,其父拟征召姻友万氏者饮,令子晨起治状⑥,久之不成。父趣⑦之。其子恚曰:“天下姓字多矣奈何姓万自晨起至今才完五百画也。

    (注释)①汝:汝州,在今河南省西部。②累世:连续几代。③搦管:拿毛笔。④辄:就。⑤具币:准备钱币。⑥治状:写请柬。⑦趣:同“促”,催促。

    1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汝有田翁/ 不昼夜

    B.告其父曰 / 心似箭

    C.其父征召姻友万氏者饮 / 撒盐空中差可

    D.久之成 / 尊君在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天 下 姓 字 多 矣 奈 何 姓 万 自 晨 起 至 今 才 完 五 百 画 也

    3这则故事对我们有什么教育意义?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完成各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对“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嗟”字生动地传达出作者对日暮途远的叹息。

    B.一个“谩”字,流露出词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C.“惊人”意在突出词人在诗词方面的卓越成就。

    D.倾诉自己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

    2对这首词的内容和写法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A.词一开头展现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写天、云、雾、星河、千帆,景象已极壮丽,其中又准确地嵌入了几个动词,则绘景如活,动态俨然。

    B.“仿佛”以下三句写词人梦中见到天帝。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塑造了态度温和、关心人民疾苦的天帝,以此表达自己对天帝的赞美和对天庭生活的向往。

    C.“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是词人对“殷勤问我归何处”的回答。在一问一答中,反映了词人对现实的厌弃和对美好境界的追求。

    D.本词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把庄子《逍遥游》以至神话传说和谐统一,使梦 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融为一体,格调雄奇,显示出本词豪放的特色。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10、“校园诗词大会”设计了“图片线索题”。请你任选其中两幅,根据画中内容,分别写出两句诗(词)。

    A. B.

    C.D.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11、默写

    (1)《观沧海》虚写诗人想像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抒发诗人对友人深切同情和关怀的句子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次北固山下》这首诗中富含哲理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天净沙 秋思》点明主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2、名著阅读简答题。

    (1)阅读下面《西游记》的选段,回答问题。

    行者看罢,回复道:“师父,那去处便是座寺院,却不知禅光瑞蔼之中,又有些凶气何也。观此景象,也似雷音,却又路道差池。我们到那厢,决不可擅入,恐遭毒手。”唐僧道:“既有雷音之景,莫不就是灵山?你休误了我诚心,担搁了我来意。”行者道:“不是,不是。灵山之路,我也走过几遍,那是这路途?”……行者道:“不可进去,此处少吉多凶。若有祸患,你莫怪我。”三藏道:“就是无佛,也必有个佛像。我弟子心愿,遇佛拜佛,如何怪你?”即命八戒取袈裟,换僧帽,结束了衣冠,举步前进。

    请根据文段中的对话描写,概括孙悟空和唐僧的性格特点。

    (2)阅读下面《水浒传》的选段,回答问题。

    李逵、燕青,径望梁山泊来。路上无话,直到忠义堂上。宋江见了李逵、燕青回来,便问道:“兄弟,你两个那里来?错了许多路,如今方到。”李逵那里应答,睁圆怪眼,拔出大斧,先砍倒了杏黄旗,把“替天行道”四个字,扯做粉碎。众人都吃一惊。宋江喝道:“黑厮又做甚么?”李逵拿了双斧,抢上堂来,径奔宋江。

    ……

    却说宋江、柴进先归到忠义堂上,和众弟兄们正说李逵一事,只见黑旋风脱得赤条条地,背上负着一把荆杖,跪在堂前,低着头,口里不做一声。宋江笑道:“你那黑厮,怎地负荆?只这等饶了你不成?”李逵道:“兄弟的不是了。哥哥拣大棍打几十罢。”宋江道:“我和你赌砍头,你如何却来负荆?”李逵道:“哥哥既是不肯饶我,把刀来割这颗头去,也是了当。”众人都替李逵陪话。

    ①根据小说前文的情节,简要概括李逵要杀宋江的原因。

    ②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分析划线句表现了李逵怎样的性格特点?

七、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3、阅读下面名著《五猖会》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①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③这所谓,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④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⑤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⑥粤有盘古,生于太荒,首出御世,肇开混茫。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

    ⑦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

    ⑧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

    ⑨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⑩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

    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

    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1】请概述选段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并说说随着事情的发展,作者心情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结合选文说说文中的父亲是个怎样的人?

    【3】选文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请找出一例作简要分析。

  • 14、名字

    李海燕

    那天是一九四八年农历九月初五。

    他担着一担柴走在通往锦州城的路上。前一天那场烂场雨下得很大,把路都泡软了,他的裤腿上,沾满了泥巴。迎面走来一伙儿国民党当兵的,把他截住了,一个凶巴巴的军官说,好你个王柱子,真会装啊!

    我叫刘盛林。

    他挨了一记响亮的耳光。再敢嘴硬,老子一枪崩了你!

    崩了我,我也叫刘盛林。他小声嘟囔道。

    一支手枪顶在他的脑门上,临阵脱逃是死罪,隐姓埋名罪加一等!

    一个穿着黑色大氅的人,从一辆吉普车上下来。那个军官收回顶在他脑门上的手枪,对着那个人行个军礼,团长,抓住一个逃兵。

    我不是你们的逃兵,我只有十六岁,是去……那个团长摆摆手说,这两天就要有大动作了,留下他在战场上效力吧。

    两个兵一左一右押着他,他想刚才赦免他的团长所说的大动作,应该是狗剩子昨天说的事。

    昨天狗剩子跑来告诉他,别去锦州城卖柴了,城里到处是兵,听说要打大仗了。他说,我家断粮了,我明天说啥都得去一趟,不然一家人就得饿死。其实,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他不能跟狗剩子说。

    一个星期前,他爹突然半夜回来了,带回两个身受重伤的人。爹非常严肃地说,林子,这两个人就交给你和奶奶了,就是掉了脑袋也不能说出去。他也非常严肃地跟爹点点头。爹留下的药用完了,有一个人昨天开始发起了高烧。

    天还没亮,他和奶奶就起来了,奶奶把两块糠饼子揣进他怀里,叮嘱他一定要多加小心。他说,奶你放心吧,下半晌儿我准回来。奶奶说,这兵荒马乱的,我咋放心哪。放心吧,以前我还帮我爹送过信呢。

    那时候他爹还没走,经常让他把屯子里的青山大爷和景玉叔找到家里来。他把人找来,爹就让他到门口放风去。有一次,爹让他送一封信到打火山。打火山离他家十几里路,山上松林密布,松涛声像怪兽一样嚎叫着。他在松树林里转了大半天,才找到那个山洞,把信交到爹说的那个大胡子手里。大胡子直夸他,问他叫什么,他把胸脯挺得老高,我叫刘盛林,是刘茂山的儿子。不久后的一天夜里,爹带回来一斤猪头肉,爹说他送信有功,是大胡子奖励给他的。后来爹就走了,带走了青山大爷、景玉叔和一些人,一走就是一年多。

    现在他连锦州城的影子还没看着,就被这伙人当逃兵给劫持了。他回头看看自己砍的那担柴,孤零零地歪在路边的水沟里,奶奶见不到他,会急疯的,买不来药,那两个人会死的。如果那两个人死了,咋跟爹交代呀。想到这儿,他鼻子一酸,掉下泪来。

    天阴着,云彩压得很低,一行人在泥泞的路上歪歪斜斜地走着,傍晚时分,才在一个村庄的后山坡上停下来。坡上有一座寺庙。

    他跟着那伙人进到一间庙里,他看见中间有一个台子,上面卧着一个披着半截红色袈裟的金身大佛,大佛微闭双目,面容慈祥。那些当兵的不管三七二十一,怀里抱着枪,横七竖八地卧在大佛面前。他清点了一下,42个人。我得找机会逃出去。他想。

    夜深了,凉飕飕的秋风刮进来,他抱着肩膀,等待时机。门口有俩人站岗,他只好放弃在这儿逃出去的想法。

    交出武器,缴枪不杀,我们解放军优待俘虏!他一怔,醒了,天已蒙蒙亮,喊话声来自庙门外。

    屋里一阵混乱,昨天打他的那个军官骂骂咧咧地嚷道,慌什么,机枪上房顶,其他人做好战斗准备!

    他回味着喊话声,咋像我爹的声音呢?他趁着混乱,溜出庙门。不远处有一堵矮墙,有一面红色的旗子,在秋风中飘扬着。他冲着那儿挥动着手臂,我是塔山堡子的刘盛林,你是刘茂山吗?

    林子——

    是爹在喊他的小名。他不顾一切地向爹跑去,一边跑一边喊,爹,他们有42个人,两挺机关枪上房顶了——

    突然,他的身后传来砰的一声枪响……

    在塔山烈士陵园里,刘茂山墓碑的背面刻满了碑文,碑文上写着:刘茂山,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乡里坚持开展农民武装斗争,在塔山阻击战中牺牲。旁边就是刘盛林的墓碑。

    (选自《小小说月刊》,2021年6期,有改动)

    【1】小说在记叙的顺序上用到了“倒叙”和“插叙”,请选择其中一种具体说明并结合文章说说其作用。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刘盛林的人物形象。

    【3】小说以“名字”为题有何用意,联系全文说说你的理解。

    【4】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中涌现了无数优秀的党员,请联系文中的刘茂山并结合《红岩》中的江姐、《创业史》中的梁生宝的事迹,说说他(她)们的价值体现在何处?

八、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我手写我心。

    花儿感谢太阳让她茁壮成长,雄鹰感谢天空让他自由翱翔,我们也应当学会感恩。班委会准备组织一次以“感恩”为主题的班会。

    请你以“谢谢了,我的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在班会上和大家分享。

    写作提示:(1)补充完整题目,抓住细节,写出人物的精神。(2)不少于600字。(3)不要写出真实的人名、校名。(4)卷面整洁,书写工整,标点规范。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中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名著阅读
七、现代文阅读
八、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