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大爱无声声自远。慈善精神如蒲公英的种予般随风 ,扎根在社会各个角落。一桩桩善行 社会慈善意识的明显增强。让我们每个人都投身到慈善活动中。用力所能及的方式 道德之光,汇聚社会暖流。积极参与,坚持不懈,慈善就会成为更多人的价值 。
A.播撒 彰显 点亮 追求
B.飘撒 彰显 点亮 追寻
C.飘撒 显示 点燃 追寻
D.播撒 显示 点燃 追求
2、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 “与朋友交而不信”,只能得逞一时之私欲,却是做人的大失败。
解说:这一句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B. 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原来是花中最浅淡的地方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解说: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C. 羡慕 狭隘 和睦 婆娑
解说:这四个词语的词性相同。
D. 痛苦的咳嗽声打破了黑夜的沉静。
解说:这句话的主干是“咳嗽声打破沉静”。
3、下列表述有误的是( )
A.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B. 《老王》的作者是杨绛,钱钟书是她的丈夫,其小说代表作是《围城》,学术著作有《谈艺录》《管锥编》等。
C. 《草房子》是作家曹文轩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作品中讲述了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
D. 鲁迅在《朝花夕拾》中回忆了少年时读过的一本孝子教科书《二十四孝图》,觉得其中“自然也有可以勉力效仿的故事”,如“子路负米”“黄香扇枕”“卧冰求鲤”。
4、下列人物、情节与精神搭配相符的一项是( )
A.梁生宝买稻种,与代表们开余粮,活跃借贷大会,这让我们看到他的进取和奉献。
B.西班牙探险家巴尔沃亚发现太平洋的这段历程,展现了他的坚持与决心。
C.徐鹏飞用双手挖出秘密通道,将生的希望留给他人,体现了他大无畏的牺牲精神。
D.哈利为了完成邓布利多的遗愿,毅然肩负使命,这让我们感受到他身上的家庭责任感。
5、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通过研究、学习、模仿来复制和再造某些生物的特性和功能,将极大的提高人类对自然的适应和改造能力,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②现代仿生学已延伸到很多领域,建材仿生是其应用领域之一。
③而功能仿生建材又是建材仿生的突出代表。
④自然界在亿万年的演化过程中孕育了各种各样的生物,每种生物都拥有神奇的特性和功能。
⑤这样,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仿生学便应运而生了。
A.①⑤④②③
B.④①⑤②③
C.①⑤②③④
D.④①②③⑤
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小石潭记》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此文是他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谪到永州后所作。
B.“黄发垂髻”指老人和小孩,“小生”指年轻男子。
C.《回延安》全诗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两节一行,节内押韵,形式活泼,节奏自由。
D.《诗经》中,“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民歌;“雅”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颂”是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
7、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从风格上看,李诗飘逸豪放,杜诗沉郁顿挫,各有千秋。
B.欧·亨利的短篇小说情节起伏跌宕,抑扬顿挫,吸引了各国的读者。
C.去年暑假,妈妈领我去了桂林,那里的行云流水,让人感到美不胜收。
D.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唐诗、宋词、元曲大名鼎鼎,各种流派不胜枚举。
8、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
义与利者,人之所两有也。虽尧舜不能去民之欲利,然而能使其欲利不克其好义也。虽桀纣亦不能去民之好义,然而能使其好义不胜其欲利也。故义胜利者为治世,利克义者为乱世。上重义则义克利,上重利则利克义。故天子不言多少,诸侯不言利害,大夫不言得丧,士不通货财。有国之君不息牛羊,错质①之臣不息鸡豚,冢卿不修币,大夫不为场圃,从士以上皆羞利而不与民争业,乐分施而耻积藏。然故民不困财,贫窭②者有所窜其手。
(节选自《荀子·大略·三百一十五》)
【注释】①错质:呈献礼物(给君主)。错:同“措”。质:同“贽”。一说犹委质,献身(给君主)。②窭(jù):穷得无法备礼物。泛指贫穷。
【1】解释下列加点词。
(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2)从士以上皆羞利而不与民争业( )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虽尧舜不能去民之欲利 故余虽愚(《送东阳马生序》)
B.然而能使其欲利不克其好义也 其人视端容寂(《核舟记》)
C.上重义则义克利 入则无法家拂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乐分施而耻积藏 人不知而不愠(《论语>十二章》)
【3】翻译下面句子。
(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2)义与利者,人之所两有也。
【4】填空。
【甲】【乙】两文都提到了对__________的追求。【甲】文论证了“__________”的观点,【乙】文开篇指出“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填空)的观点,进而强调了自上而下,__________的重要性。为了更好地阐述自己的见解,【甲】【乙】两文都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的论证方法,另外,【甲】【乙】两文都具有汪洋恣肆、气势非凡的特点,这得益于两文段都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9、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观沧海
曹 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诗句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秋,和暖的阳光照曜在大地上,唤醒了大地的万物, , 。露水焕然一新,赞美着春天的明媚,给普天之下的生灵带来无穷的希望,露出了一片wèi蓝色的天空,宛如一尊威武的战神,好让金黄的初秋温柔地抚慰大地。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明媚( ) wèi( )蓝 抚慰( )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 ”,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
(3)文中“焕然一新”的“焕然”意思是 ;“普天之下”中的“普”意思是 。
(4)根据上下文,按照画线句子的格式,再仿写两句。
11、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①__________,鲜克有终。
②天网恢恢,__________。
③__________,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④夕日欲颓,__________。
⑤登临古迹总能触动诗人的无限感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词人登楼远眺勾起了对中原的思念,对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愿望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悲愤沉郁怀古伤今的思绪被沿途古迹触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2、名著阅读。
(1)请根据你读《红星照耀中国》的阅读积累,在下面人物栏序号处填写相应的人物。
人物 | 内容 |
① | 一九二九年在沈阳第一次见到这位少帅时,他是全世界最年轻的独裁者。他是公开激烈反日的。 |
② | 他先在南开中学,后在南开大学学会了英语,受到了“开明”的教育。蒋介石曾任命他为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后又曾悬赏8万元要他的首级。 |
③ | 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头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颧骨高出。南京虽然悬赏25万元要他的首级,可是他却毫不介意地和旁的行人一起在走。 |
④ | “我认为他的基本特点就是天性极端温和,”当别人请他的妻子康克清谈一谈她认为她的丈夫有什么与众不同的性格时,她说道:“其次,他对一切大小事情都十分负责。第三,他喜欢跟一般战斗员生活打成一片,经常和他们谈话。 |
(2)请从上述四位人物中任选一位,谈谈他在作者笔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13、不被大风吹倒:致全国青年朋友的一封信
亲爱的青年朋友:
节日快乐!
我看到了你们在我公众号的留言中提出的问题。人生难免遇到艰难时刻,这确实是一个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我无法告诉你们一个适合所有人的标准答案,但可以与你们分享一个小故事。
小的时候,我跟着爷爷去荒草甸子割草。归程时,天色太变,仿佛有一根飞速旋转的黑色圆柱,向我们逼过来,并伴随着沉闷如雷鸣的声音。我惊问爷爷:“那是什么?”
爷爷淡淡地说:“风,使劲拉车吧,孩子。”
风越来越大,我们车上的草被刮扬到天上去。我被风刮倒在地,双手死死抓住两丛根系很深的牛筋草,才没被风刮走。我看到:爷爷双手攥着车把,脊背绷得像一张弓。他的双腿在颤抖,小褂子被风撕破,只剩两个袖子挂在肩上。爷爷与大风对抗着,车子未能前进,但也没倒退半步。
大风过去了,爷爷还保持着这姿势,仿佛一尊雕塑。许久之后,他才慢慢地直起腰,他的手指蜷曲着不能伸直了。
爷爷与狂风对峙的模样,永远印刻在我的脑海里。风来时,爷爷没有躲避,尽管风把我们车上的草刮得只剩下一棵,但我觉得我们是胜利者。
我的故事是老生常谈,不一定能让你们感兴趣,但因为这是我的亲身经历,所以还是讲给你们听,但愿能给你们带来一点启发。
莫言
2022年05月03日
(来源:中国新闻网,有删改)
【1】莫言写这封信是为了回答青年朋友提出的什么问题?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来。
【2】好的故事常常发人深省,使人读有所思,读有所获。阅读上文,你获得的最深感悟是什么?请以此为观点,写一段议论性的文字。
写作提示:①观点要明确;②论证要合乎逻辑;③不少于100字。
14、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下 厨
李濛
①我和我妈经常吵架。
②七天一小吵,每月一大吵,吵架的时候简直是天崩地裂,地动山摇。我站在地铁里,对着手机歇斯底里地大喊,即使下班高峰期的人群再拥挤,我身边的乘客也总是能惊恐地为我让出方寸空间来。与此同时,我妈就在电话那头声泪俱下,梨花带雨。每次吵架,都苦了我爸和我的阿姨们,他们兵分两路:一路忙着给我发短信、打电话,让我平复情绪,顺带小心翼翼地教育我她也是为了我好;另一路则聚到我妈身边递纸巾、递茶水,安慰她,说我这个女儿其实蛮懂事,就是脾气大了一点。
③但吵归吵,骨肉之情,血浓于水,毕竟不忍拉黑了事。一次吵架后,我和她足足冷战了两个星期,最后还是她忍不住联系了我——其实每次冷战都是妈妈先败下阵来。她说:“我们俩既然都爱对方,又何苦这样,我也不过是忍不住多关心你一下。这样吧,我以后尽量不去烦你,但你至少每隔几天给我打个电话,或者发个微信,让我知道你在异地是平安的。”
④这等卑微的要求,我怎能忍心拒绝,于是赶忙借坡下驴,与她握手言和,并达成“和平协议”。之后我们果然没怎么吵过架。我与她都是刀子嘴,有时心里温柔得化成了一摊水,但脸上永远都是一副对全人类保持警惕的德行。达成协议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与她的交流都过分的简短冷静,甚至连寒暄都算不上,倒不是因为彼此还在生对方的闷气,而是我们吵了这么多年,早就不知道该如何保持语气亲切。
⑤两年前,我搬到了新的公寓里。我是自由职业,大部分时间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小区周边也几乎没有快餐店,如果不叫外卖的话,吃顿饭至少要走上两公里,渐渐地,我就动起了自己做饭的心思。
⑥面对超市货架上琳琅满目的酱油瓶,我的选择困难症又爆发了。我掏出手机给她打了个电话,询问有关酱油的事宜。她起先一愣,随后便打开话匣子:“生抽用途比较广,老抽主要用来给炖菜上色。那个××牌的酱油,太咸,鲜味不够,别买,我这么多年一直都用×××牌的。最近他们家又新出了一款少盐的,我觉得还不错……”
⑦我推着购物车,在货架之间来回穿梭,按照她的授意把厨房用品采购齐全。那个下午,我把原本空置的厨房塞得满满当当。我仿佛也看到,我和母亲之间那道深深的沟壑,未必是不能填平的。
⑧我们的对话内容骤然丰富起来。我在厨艺上表现得越无知,她就说得越尽兴。那个曾经吼出“我就是去乞讨也不用你帮忙”的倔脾气女儿,突然变得柔软了,又开始像软乎乎的婴儿那样,伸出双手寻求母亲的呵护。
⑨“猪骨汤最好一次多熬一些,放冰箱里存着,煮面、煮菜时拿出一点来用,比味精好太多了。海带最好买那种整片整片的干海带,泡软后用剪子剪成小块,放到猪骨汤里炖一炖,味道极好,你以前最爱喝这个……”她在电话另一边滔滔不绝,声音显得年轻了很多,我仿佛能看到她眉飞色舞的样子。我用心记下她做饭的经验,认真钻研,后期加以改良,久而久之做出来的饭菜也算有模有样了。
⑩待她把能教的东西全部教给我后,我摇身一变,又成了她的老师。“新鲜鲫鱼用料酒腌好后,放到锅里煎一下,然后倒入开水,大火煮成白色的汤。再放几片白菜叶煮到软,白菜和汤鲜得你都不想吃鱼肉。”我把电话免提打开,一边在厨房备菜,一边向她传授炖鱼汤的经验。刀锋划过鲫鱼身体时,谁料那早已被掏光五脏六腑的鱼竟然在案板上又动了一下!我“啊”地叫了一声,她以为我切到了手,急得不成样子,得知是虚惊一场后,我们在电话两端不约而同地笑了起来。
⑪春节回家,我一头扎进厨房,跟着她包饺子、炖酸菜、烙油饼,忙得不亦乐乎。我一边往面饼上抹油,一边说道:“最近网购了两瓶潮汕鹅油,用来煎葱花饼了,真是太香了!我回去后也给你寄一瓶尝尝吧。”
⑫她用沾满面粉的手拨了拨额前的头发,轻描淡写地说:“别给我寄了,前段时间体检查出了高血压,高压都快到180了,医生说吃东西尽量少油少盐,植物油都要少吃,更别说动物油了。唉,年纪大了,能吃的东西真是越来越少了。”
⑬我侧头看她的脸,这才注意到她不知从何时起,光滑的皮肤变得黯淡松弛,时髦的紫红色鬈发中,冒出一绺绺掩盖不住的银丝。
⑭“你吃过葛根粉吗?调成糊糊后放一点桂花和蔓越莓干,好吃还降血压呢。”我踱到厨房的另一侧,背对着她,却早已红了眼眶。
(选自《读者》2018年12期)
(1)文章以“下厨”为题,有什么好处?
(2)文章开头部分极力描写我和母亲争吵激烈有何用意?
(3)请说说第⑧段加点的“骤然”的含义。
(4)请对文章第⑬段作简要赏析。
15、题目:往事让人回味
要求:①这份试卷中出现过的素材请不要使用。②字数600字左右。③不要透露个人相关信息(如与本人有关的校名和姓名),若不可避免,用代号表示,如A中学、B老师、小C。④卷面整洁,字迹清楚。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