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表述得体的一项是( )
A.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不幸逝世,噩耗传来,举国震悼。
B. 张老师,我们全班同学都很喜欢听您讲课,也很赏识您的教学方法。
C. 中国政府历来主张,地区间的矛盾应以和平方式加以解决,不能二句话说不到一块儿,就动刀动枪的。
D. 你既然身体欠佳,那你就给老师打个电话,请半天假。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A. 到了宁波,结束一天的工作。我特意赶往东钱湖,感受渔民们独树一帜的生活和对客人的热情,内心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和愉悦。
B. 小周早晨还说双休日与我们一起去登山,吃晚饭时却变卦了,说他双休日有特殊事要办,他的朝令夕改让大家很不高兴。
C. 各种电信网络诈骗活动的特点是见物不见人,让人防不胜防,而在诈骗活动中上当受骗最多的是老年人和涉世不深的青少年。
D. 总经理上任之后,对公司内部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了初步调整,这只不过是牛刀小试而已,他还准备在适当的时候对公司进行全面彻底的改革。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假如有人问我语文是什么,我会高兴地告诉他:________,展开我色彩缤纷的想象;________,牵动我亲临其境的目光;________,教会我寓情于物的感观;________,演绎我字正腔圆的对白;________,美化我独抒性灵的意象。
①是跌宕起伏的戏剧 ②是天真无邪的童话 ③是优雅闲适的散文④是情节曲折的小说 ⑤是意韵深远的诗歌
A.④③②①⑤ B.②④③①⑤ C.⑤③①④② D.③①④⑤②
4、(题文)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武汉大学樱花绽放,花香四溢,前来赏花的游客不绝如缕。为了优化管理,学校今年首次启用了人脸识别系统。
B. 中国人民的梦想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
C. 在反腐斗争中,我们要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通过不懈努力换来海晏河清、朗朗乾坤。
D. 港珠澳大桥是桥、岛、隧一体化的世界级工程,其中我国自主研发的双体式沉管技术已能满足施工间不容发的“毫米级”精度要求。
5、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通知:兹定于6月5日下午3时在报告厅召开高考考务会,请全体工作人员按时参加。
B. 书信:毕业之后,学生垂念恩师。值此春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
C. 某领导给下级的批示:这个问题事关重大,望你组织群众讨论后再行钧裁。
D. 请柬:新居落成,我明天搬迁,为答谢您的祝贺,特于府上备下薄酒,恭请光临。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硪工号子
安晓斯
晨光熹微,春风骀荡。黄河老田庵控导工程大坝,轮椅上的黄波涛老人须发皆白,精神矍铄,目光炯炯地望着眼前波光粼粼的黄河。老人仿佛听到了古老黄河的咆哮声,仿佛看到了千军万马抢险的场面,仿佛听到了抛石打桩的吭唷声。老人的耳边,陡然响起那昂扬厚重的“硪工号子”。
往事,记忆犹新。
……
险情突发。决堤口汪洋恣肆。
抢险。堵口。黄波涛和河工们挺身跃入浑浊的黄水中,手挽手构建人墙,捆抛柳石枕、推掷铅丝石笼,阻挡洪水。
刺眼的阳光扑打着澎湃汹涌的黄河水。堤外,有万千百姓,有万顷良田。
抢筑埽坝。身为黄河工程队队长的黄波涛,迅速带领河工们打桩、拉绳。桩为两米长的柳木、榆木,下部削成三棱形桩尖,绳为苘麻做成的核桃绳、六丈绳、八丈绳。他们在堤坝处打桩,依托薪柴土石,用桩绳紧密联结,筑牢埽坝。赤裸着上身的黄波涛,紧握重约9公斤的槐木手柄铁油锤,举锤高过头顶,猛打桩顶,随着落锤时短促有力的“欸”声,一根根木桩被砸入堤坝。手硪队8名河工挺起重约40公斤的圆柱形铁硪,伴随着铿锵顿挫的“硪工号子”,精准砸桩。
谁都知道洪水无情。生死,就在一瞬间。
黄水滚滚,湍急凶猛。河工们捆枕、推枕、推笼、搂厢。回填土方,夯实基础,重筑堤坝。“起硪!”黄波涛一声令下,石硪组迅速分区集结。每组17名河工一起弯腰,绷紧用苎麻或苘麻编制的硪辫,高起石硪,重重地砸向堤坡。险工地段传出“咚、咚”的声响,“硪工号子”在黄河回荡。
日落昆仑黑了天,鸟投树林虎登山。
行路客人住了店,千家万户把门关。
灯火通明白如昼,抢险堵口战犹酣。
……
黄河岸边长大的黄波涛,14岁就报名参加黄河抢险队。他的家乡武陟地处黄河中下游分界点,是黄河“铜头铁尾豆腐腰”的“腰”。从武陟老田庵控导工程大坝望向南岸,便是郑州桃花峪——黄河近八百里悬河的起点。黄河从此摆脱最后一处山地的束缚,开始在广袤的平原地带“奔腾不息”。黄河自古多洪泛,周期性的泛滥,裹泥带沙,冲刷出广阔而肥沃的冲积平原,也带来一次次洪患劫难。
痴爱黄河,就得摸透黄河的脾气。经历了黄河保合寨抢险、大张庄抢险、花堤坡抢险、花园口抢险的河工黄波涛,在肆虐的洪水中积累了丰富的险工抢险和黄河堵口经验。
大张庄,惊心动魄的抢险。面对脱缰野马般的黄河水,冥思苦索良久的黄波涛豁然开朗。这个关键节点,他发明的“柳石混合滚厢”“柳石混砸”“桥下顺溜抛笼”等著名抢险“绝活儿”,刷新了传统埽工技术。“抛厢!”“河势上提!”“河势下挫!“抛石!”“抛柳!”黄波涛的声音嘶哑了,浑浊的河泥裹着汗水,把他塑成黄河上一尊活动雕像。人,岿然不动!水,才顺河东流!紧急时刻,黄波涛和河工们在水中构建的人墙、修筑的埽坝和“柳石混合滚厢”一起,给湍急横流、飞扬跋扈的黄河决口处箍上了一道致命的“金箍咒”。
抢筑埽坝!打桩、拉绳、捆枕、推枕、捆抛柳石枕、推掷铅丝石笼。河工们回填土方,夯实基础,重筑堤坝。“起硪!”打硪河工们一起弯腰,绷紧硪辫,高起石硪,重重地砸向堤坡。伴随着“咚、咚”的石硪声,“硪工号子”在黄河上空回荡。
黄波涛喊唱的“硪工号子”伴随着施工地点的不同而快速变换。“慢号”“紧急风”“沾地起”“打丁号”“缺把号”“大定刚号”……这些不同的硪号,号词不同,速度不同。声音的变化,决定着石硪的高低与快慢,指导着硪工掌握起落的“火候”,确保拉得高、落得平、打得狠。
大堤筑得高又宽,砸紧土石平又坚。
修建闸门提灌站,治好沙荒压盐碱。
曲折连绵八百里,大海入口到邙山。
黄河两岸变良田,面貌改变全靠咱。
……
花园口,重大抢险!黄波涛和河工们奋勇创下口门进占三天100米的纪录,一举成为黄河上技艺高超、战功赫赫的优秀河工。他发明的“柳石混合滚厢”技术被誉为“风搅雪”,广泛使用于黄河重大抢险中。
时光荏苒,往日记忆如电影般频闪。此时,黄波涛已是90多岁的老人。欣慰的是,祖孙四代都已成为黄河河工。孙子黄志远早已是黄河工程队的队长,延续着他悠长的治黄梦。
今天,电视台“夕阳红”栏目组,要拍摄《黄河记忆》专题片,黄波涛老人应邀出席,再指挥一场传统黄河抢险,再喊一回久违的“硪工号子”。
抢筑埽坝!“河势上提!”“河势下挫!“柳石混合滚厢!”“柳石混砸!”“桥下顺溜抛笼!”随着黄波涛老人一声令下,500名黄河河工投入紧张的抢险之中。打桩、拉绳、捆枕、推枕。回填土方,夯实基础,重筑堤坝。
大坝上,10盘石硪系着红飘带。“起硪!”黄波涛老人喊出了雄浑高亢、激昂慷慨的“硪工号子”。170名硪工精神抖擞,一起弯腰,绷紧硪辫,高起石硪,重重地砸向堤坡。伴随着“咚、咚”的石硪声,“硪工号子”再度在黄河上空回荡。
黄河黄,黄河长,黄河凶猛最难防。
水来挡,险来抢,固守大堤不受伤。
险工林立赛战场,石料堆积如山岗。
任凭惊涛与骇浪,把守黄河享安康。
……
镜头回放。黄波涛老人的记忆依然清晰,他参与的无数次抢险、堵口工程历历在目:1933年,长垣冯楼堵口。1934年,封丘贯台堵口。1935年,鄄城董庄堵口。……原阳黑石堵口、武陟大樊堵口、郑州花园口堵口。
暮色苍茫,雾岚弥漫奔腾不息的黄河。轮椅上的黄波涛老人紧紧拉着孙子黄志远的手,禁不住潸然泪下……
(选自《小小说选刊》2021年第20期)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以“晨光熹微,春风骀荡”开头,以“暮色苍茫,雾岚弥漫奔腾不息的黄河”收尾,通过记叙黄波涛老人一天之内的回忆,涵盖了几十年无数黄河河工舍身抢险的壮阔图景。
B.“硪工号子”能够体现黄河河工的精神风貌,如“灯火通明白如昼,抢险堵口战犹酣”,号词淡化抢险的艰难困苦,“战犹酣”尤其突出了河工与自然战斗,其乐无穷的积极乐观。
C.电视台要拍摄《黄河记忆》专题片,邀请黄波涛老人再指挥一场传统黄河抢险。当今时代也许不再需要传统方式的黄河抢险了,但是黄河抢险的优良传统不能丢,也不能忘。
D.小说结尾处坐在轮椅上的黄波涛禁不住潸然泪下,这百感交集的泪水融入了他一生投身治黄抢险、立下赫赫战功的感慨,也有如今黄河安宁、人民安定生活来之不易的欣慰。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语言朴素却不乏感染力,开篇连用三个“仿佛句”作排比,为下文主人公陷入回忆蓄积情感。“大张庄,惊心动魄的抢险”一段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突出了抢险的惊心动魄和河工的勇敢无畏。
B.小说采用倒叙,借主人公的回忆展开情节,情节设计颇具匠心,尤其是在大张庄抢险和花园口抢险中,作者巧妙地设计了多处“摇摆”,让读者在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情节中感受黄波涛和河工们的生动形象。
C.小说一反现代文学提倡的“语言模糊美”,运用了大量的数量词,如“8名河工”“40公斤的圆柱形铁硪”“100米的纪录”“10盘石硪”,体现了语言的精确性,给人以一种新闻报道般的纪实感。
D.小说运用了时空闪现的手法,“1934年,封丘贯台堵口。1935年,鄄城董庄堵口。……”,这处略写既是对前文大张庄和花园口抢险的补充,又丰满了主人公的回忆,为下文其潸然泪下做了情感酝酿。
【3】多个段落连续使用如“捆枕、推枕、推笼、搂厢”“打桩、拉绳、捆枕、推枕、捆抛柳石枕、推掷铅丝石笼”等这类词组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请简析这样写的艺术效果。
【4】有评论者说“硪工号子是理解本文的关键”,请结合文中的“硪工号子”简要分析。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借景抒情蕴含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迁谪之远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行路难》中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精神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夜雨寄北》中虚写,表示想象团聚情景的诗句: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
(4)《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以魏尚自喻,运用典故表达作者渴望得到重用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有光《项脊轩志》中,描写项脊轩里有书香之味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通过夸张的手法并且运用两个动词,表现出词人是如何招待客人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二十八星宿经常出现在古诗文中。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一句用星宿的触手可及写蜀道之高,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一句用星宿给月亮定位。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在文章的结尾部分,作者指出只有“____,_______,______”才能做到“无所待”,才能达到“逍遥游”。
(2)杜甫在《春望》中借花鸟以抒发自己悲愤情感的名句是“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有光《项脊轩志》中有几处叠词使用精妙,如“__________”句用叠词描写书斋庭院之静,“__________”句用叠词描写枇杷树之繁茂。
(2)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仙府石门打开后金碧辉煌、壮丽非凡的仙境景象。
(3)古人由年华的消逝生发感慨时往往会提到头发的变化,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李白在《蜀道难》中表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就没有沟通往来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河流有岸、湿地有边比喻凡事都有底线,暗示女主人公对负心男子的忍耐已经到了极限。
⑶范仲淹《岳阳楼记》中运用比喻和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白部分
(1)《离骚》中通过写人们各有各的追求来衬托自己穷其生追求美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观刈麦》中运用动作描写揭示拾麦者辛酸苦楚的生活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人们早已忘却亡国的耻辱场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
【东晋】陶渊明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
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
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
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注】。
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
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注】问津:指孔子让子路向两位隐士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尽管尊崇孔子,但他意识到“忧道不忧贫”难以践行,因此立志躬耕,这体现了他对孔子人生选择的否定。
B.诗人亲自参与田间劳作,不仅快乐地拿起农具耕种,还面带笑容鼓励农人们积极从事劳动。
C.“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意思是说不必斤斤计较收成如何,愉悦就在耕耘的过程中。
D.这首诗融说理、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意境清淡悠远,语言平白如话,富有表现力。
【2】“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刘馥子靖,黄初中从黄门侍郎迁庐江太守,诏曰:“卿父昔为彼州,今卿复据此郡,可谓克负荷者也。”转在河内,迁尚书,赐爵关内侯,出为河南尹。散骑常侍应璩书与靖曰:“入作纳言,出临京任。富民之术日引月长藩落高峻绝穿窬之心五种别出远水火之灾农器必具无失时之阙蚕麦有苫备之用无雨湿之虞。封符指期,无流连之吏。鳏寡孤独,蒙廪振之实。加之以明擿幽微,重之以秉宪不挠;有司供承王命,百里垂拱仰办。虽昔赵、张、三王之治,未足以方也。”靖为政类如此。初虽如碎密,终于百姓便之,有馥遗风。母丧去官,后为大司农卫尉,进封广陆亭侯,邑三百户。
上疏陈儒训之本曰:“夫学者,治乱之轨仪,圣人之大教也。自黄初以来,崇立太学二十余年,而寡有成者,盖由博士选轻,诸生避役,高门子弟,耻非其伦,故无学者。虽有其名而无其人,虽设其教而无其功。直高选博士,取行为人表,经任人师者,掌教国子。依遵古法,使二千石以上子孙,年从十五,皆入太学。明制黜陟荣辱之路,其经明行修者,则进之以崇德;荒教废业者,则退之以惩恶。举善而教不能则劝,浮华交游,不禁自息矣。阐弘大化,以绥来宾;六合承风,远人来格。此圣人之教,致治之本也。”
后迁镇北将军,假节都督河北诸军事。靖以“经常之大法,莫善于守防,使民夷有别”。遂开拓边守,屯据险要。又修广戾陵渠大堨,水溉灌蓟南北;三更种稻,边民利之。嘉平六年薨,迫赠征北将军,进封建成乡侯,谥曰景侯。子熙嗣。
(摘编自《三国志·魏书·刘司马梁张温贾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富民之术/日引月长藩/落高峻绝穿窬之心/五种别出远水火之灾/农器必具无失时之阙/蚕麦有苫备之用/无雨湿之虞
B. 富民之术/日引月长/藩落高峻/绝穿窬之心/五种别出/远水火之灾/农器必具/无失时之阙/蚕麦有苫备之用/无雨湿之虞
C. 富民之术日引/月长藩落高峻/绝穿窬之心五种/别出远水火之灾农器/必具无失时之阙蚕麦/有苫备之用/无雨湿之虞
D. 富民之术日引/月长藩落高峻/绝穿窬之心五种/别出远水火之灾/农器必具无失时之阙/蚕麦有苫备之用/无雨湿之虞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鳏寡,鳏指的是男子死了妻子,寡指的是女子死了丈夫。
B. 有司,指的是相关人员。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
C. 邑,指的是食邑,即以征敛封地内民户的赋税来作为食禄。
D. 太学,始设于汉武帝,在京师设太学,为中央官学、最高学府。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刘靖家世煊赫。其父刘馥曾任庐江太守,他自己曾任尚书,其子在他逝世后承袭了他的爵位。
B. 刘靖重视民生。他关注农业生产,懂得任用官吏,关心弱势群体,使得百姓安居乐业。
C. 刘靖重视教化。他认为应该选取行为端正通晓经学的人来教导儒生,让教化通达四方。
D. 刘靖重视边防。他开拓边疆的防线,在险要的地方屯兵据守,让边民的生活安定祥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初虽如碎密,终于百姓便之,有馥遗风。
(2)明制黜陟荣辱之路,其经明行修者,则进之以崇德。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某演员在拍电视剧《天龙八部》时,听说可以配音,于是连正常台词都懒得说,只要一说话,就直接“一二三四五六七”,顺嘴时会把“我们走”说成“Let’s go”。当其他演员建议他背诵台词时,他竟然十分不满,认为对方多管闲事。后来,因为大多数配音与口形对不上,许多相关工作人员担心观众看出来,影响声誉,导演才明确要求该影星背诵台词,重新拍摄。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何感受联想和思考?请你结合上述材料,给即将参加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写一封信,表达你的看法,提出你的建议。统一署名为“敬之”。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