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年浙江杭州中考二模试卷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填入文段空格中相应的句子,最贴切的一项是( )

    张择端在《清明上河图》里将桥作为画卷的高潮,因桥上桥下,往返行人,各样船只,必然展现生动活泼的场面,两岸街头浓厚的生活情调也被桥相联而成浓缩的画图。 ① ,桥往往担任了联系形象的重叠及交错的角色,难怪绘画和摄影作品中经常碰见桥。极目一片庄稼地,有些单调,小径尽头忽然出现一座小桥,桥下小河里映着桥的倒影,倒影又往往被浮萍、杂草刺破。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出形与色的乐曲。 ② ,他们寻桥,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高山峡谷间,凭铁索桥、竹索桥交通。我画过西藏、西双版纳及四川等地不少索桥,人道索桥险,画家们眼里的索桥却是一道线,一道富有弹性的线!一道孤立的线很难说有什么生命力,是险峻的环境孕育了桥之生命,是山岩、树丛及急流的多种多样的线的衬托,才使索桥获得了具有独特生命力的线的效果。

    A.①矛盾的发展促成戏剧的高潮,形象的重叠和交错构成丰富的画面②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

    B.①形象的重叠和交错构成丰富的画面,矛盾的发展促成戏剧的高潮②田野无语,画家们爱于悠然处静听桥之歌唱

    C.①矛盾的发展促成戏剧的高潮,形象的交错和重叠构成丰富的画面②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倾诉

    D.①形象的交错和重叠构成丰富的画面,矛盾的发展促成戏剧的高潮②田野空旷,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

  • 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拍雪人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不毛之地,所以不相宜,只好来补鸟。

    B.她想让我懂得“杯”是“杯”,“水”是“水”,而我却把两者混为一谈

    C.她性格温和,平易近人,说话总是轻声细语

    D.老师告诉我们,在发生地震等意外灾害时千万不要张皇失措

  •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 他办事不与人商量,喜欢鲜为人知,不考虑后果,常常妨害大家的利益。

    B. 王亮在当选班长那天的班会上,慷慨淋漓地发表就职演说,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

    C. 全国电视音乐大赛上,选手们个个表现出众,评委们也是气冲斗牛,十分专业。

    D. 我们全社会严正警告暴恐分子:不要以为制造几起事端,就能够沥尽心血地分裂祖国。

     

  •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看到同志们的认真负责,使我很受教育。

    B. 她给我描绘了除夕农民包饺子,守岁守到深夜,初一清晨全家在一起,吃饺子,放鞭炮。

    C. 在学习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D. 《标准汉语》的主要读者对象是为英语国家的中国留学生子女及汉语爱好者编写的一套汉语学习课本。

  • 5、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热(zhì)       问(jié)       鸣(háo)       人不倦(huì)

    B.俯(kàn)       持(jīn)       (qì)       六腑(zāng)

    C.冽(lǐn)       (tà)       古(gèng)       仙露琼(jiāng)

    D.吞噬(shì)       约(qì)       (zuò)       忧心忡(chōng)

  •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卢沟桥上的石狮子,千态万状,绘声绘色

    B. 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人

    C. 体育健儿个个精神抖擞,斗志昂扬.

    D. 梨花一朵紧挨着一朵爬满了整个枝头,好像是争先恐后地展开艳丽的花朵自我欣赏似的。

  • 7、依次填入括号里的关联词正确的一项是

      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哪怕 几百上千字, 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A、但是   只有   

    B、但是   只有

    C、因为   只有  所以

    D、但是   即使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活动二:寓言故事经常给我们带来思考,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凡闻言必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则何以慎?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以为所闻,则得之矣。

    (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有删改)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凡闻言必_________             (2)家无井而出溉_________

    (3)及其家穿___________             (4)则何以慎_____________

    【2】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三处。

    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完这篇文章,你认为应该如何对待传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9、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对陶渊明《饮酒》一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诗歌首句的节奏停顿应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B. “悠然见南山”的“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

    C. 诗中的“心远”、“悠然”表明了诗人的心境。

    D. 全诗热情讴歌了闲适、宁静的田园生活,而结句“欲辨已忘言”则表明了诗人隐居生活的迷惘状态。

    2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画面。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10、为了增强学生厉行节约的意识,某学校开展了以“节约粮食,从我做起”的活动,请按照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中国城市餐饮食物浪费报告》显示,我国仅餐饮业的粮食浪费每年就高达1800万吨。相当于5000万人一年的食物量,其中人均浪费量为每餐96克,浪费率高达11.3%。而浪费粮食的大军中最显著的人群就是学生,他们每年食物浪费的比例达到了供应量的三分之一,人均浪费食物量为每餐130克。

    【材料二】活动中,学校就浪费粮食后,你会产生负罪感吗?这一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如下表。

    选项

    人数

    比例

    A会

    282

    22%

    B不会

    998

    78%

    【材料三】我国粮食安全并非高枕无忧,耕地减少、地力退化、减灾防灾能力不足等问题都是粮食丰产丰收的现实威胁。此外,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世界粮食主产区战争影响,我国外部经济环境日趋复杂多变,粮食贸易不确定性愈发凸显。正因如此,要端稳端牢14亿人的饭碗,在全力开源基础上更需要持续节流。

    【1】请探究【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写出你的结论。

    【2】请从【材料三】中提炼两个我们必须在粮食问题上厉行节约的原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11、默写填空。

    (1)相顾无相识,______________。(王绩《野望》)

    (2)______________,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3)蝉则千转不穷,_____________。(吴均《与朱元思书》)

    (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_______________。(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5)在《答谢中书书》中,陶弘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夕阳西下时潜游的鱼儿争前恐后跳出水面的情景。

    (6)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写早春西湖的花草,游人游春赏景被花迷醉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2、名著阅读。

    《五猖会》是_______(作者)的一篇散文,收录在散文集____________(原名___________)当中。这篇文章描述了儿时到东关看五猖会前父子之间一场微妙的冲突,以“我”对五猖会的热切盼望和父亲的阻拦,反映了____________问题,含蓄地批判了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鲁迅说出了孩子在父母毫不顾及自己心理时的_________________的心理

七、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3、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今年春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3.08亿人次,同比增长23.1%,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8.6%;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758.43亿元,同比增长30%,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73.1%。疫情积压的探亲访友、旅游过年、民俗体验、避寒和冰雪等出游需求集中释放,出游规模、消费结构、服务质量和市场主体获得感等指标如和煦的阳光洒满旅游的大地,奠定了全年旅游经济高开稳增,持续回暖的市场基础。但是,中国的旅游模式基本停留在早出晚归赶鸭式参观景点的传统模式上,固定路线、固定景点,已经难以适应那些对个性化有着挑剔眼光的游客。如何打造个性化”“高品质的旅游,已成为旅游从业者急需考虑的问题。

    【材料二】

                

    2023年春节亲子游意向问卷调查统计图          2023年春节亲子游去向调查统计图

    【材料三】

    个性化定制旅游服务这一模式在我国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作为新型产品,它的前期开发需要大笔资金的支持。国家对于个性化定制旅游还没有制定相应法律、法规,这将会导致旅游市场的紊乱,出现严重问题。此外,当前我国高素质的旅游服务人才极度缺乏,而个性化定制旅游是为了使旅游者获得更好体验感的旅行模式,这就需要旅游服务人员具备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更高的服务素质。虽然中国在个性化定制旅游这条道路上还存在许多困难,但个性化定制旅游必然是未来旅游行业的发展趋势。

    【1】下列对材料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2023年春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次同比增长,与2019年同期持平。

    B.疫情后,公众出游需求集中释放,为全年旅游经济的增长奠定了基础。

    C.由于“60后”父母更倾向温泉养生,这致使今年滑雪旅游的占比最低。

    D.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个性化定制旅游必将成为旅游业的主要经营模式。

    【2】请根据材料二两幅统计图提供的信息,为旅游从业者制定亲子游方案提出合理建议并说明理由。

    【3】阅读材料一、三,谈谈如何解决我国个性化定制旅游发展存在的困难。

  • 14、【材料一】神舟十二号飞行乘组出征太空,让很多青少年对航天事业燃起了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中国青年报社对2047名14-35岁青少年进行了专项调查,结果图示如下:

    【材料二】“天宫课堂”是为发挥中国空间站的综合效益,推出的首个太空科普教育品牌。“天宫课堂”结合载人飞行任务,贯穿中国空间站建造和在轨运营系列化推出,呈现丰富、精彩的内容。

    2021年12月9日15时40分,“天宫课堂”第一课正式开讲。这次大空授课活动在中国科技馆设地面主课堂,在广西南宁、四川汶川、中国香港、中国澳门设4个地面分课堂。约60分钟的授课中,“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生动介绍展示了空间站的工作生活场景,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的细胞学实验、人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神奇现象,并讲解了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授课期间,航天员通过视频通话形式与地面课堂的师生进行了实时互动交流。

    2022年3月23日15时40分“天宫课堂”第二课在中国空间站正式开讲,继续采用天地对话的方式进行。本次太空授课活动在中国科技馆设地面主课堂,在西藏拉萨、新疆乌鲁木齐设2个地面分课堂。约45分钟的授课中,“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相互配合,生动演示微重力环境下的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深入浅出地讲解实验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同时展示了部分空间科学设施,介绍了空间站的工作生活情况。

    (选自新华社,有改动)

    【材料三】“传道授业天上来”,全球最有“高度”的“太空教师”在400千米天外的“最高讲台”,于浩瀚太空的“最高学府”将宇宙专属的科学魅力实时双向同步呈现在千万学子面前。“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天宫课堂”是最生动的科学课堂,把星辰大海带入孩子们的眼里、心里,燃起青少年心中的航天梦之火,激发青少年探索未知的奋进力量,中国航天、国家科技领域才能生生不息,不断进步。

    “天宫课堂”闪耀着中华民族与生俱来的“九天揽月、五洋捉鳖”的志气、骨气、底气。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在星辰大海的征途上就富有想象力和探索精神。譬如“女娲补天”“牛郎织女”“嫦娥奔月”“夸父逐日”等诸多神话,还有《嫦娥》《七夕》《水调歌头》等诸多辞赋,更有付诸实践的“万户火箭”“张衡浑天说”等,无不彰显着我们先人对太空的敬畏和向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今世界惊叹的伟大成就,如“东方红”号卫星、“神舟”系列飞船“嫦娥”奔月“北斗”指路、“天宫”遨游、“祝融”探火、“羲和”探日等。中国航天不断刷新高度。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其中所承载的奋斗历程、所激发的壮志豪情,映射者我们一代代航天人拼搏进取,不懈奋斗的精神力量,铸就了载入我们精神谱系的“两弹一星”精神、“东风”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

    近年来,神舟飞天创造了“中国高度”,上海磁悬浮列车跑出了“中国速度”,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刷新了“中国深度”,中国天眼拓宽了“中国维度”,“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划出了“中国弧度”……这一件件大国重器展现了中国科技发展的“加速度”,让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竞争力与日俱增。

    “天宫课堂”饱含着“中国骄傲”,见证着中国航天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中国科技工作者自强不息的身影,更是中国科技自信和中国道路自信的体现。科学无止境,征途且漫漫。让我们仔细品味“天宫课堂”背后中国自信的精神密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吧!

    【1】下面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宫课堂”是贯穿中国空间站建造和在轨运营系列化推出的首个太空科普教育品牌,其主要目的是完成载人飞行任务。

    B.“天宫课堂”由中国航天员担任“太空教师”,在400千米天外的“最高讲台”,进行实时双向同步授课。

    C.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就富有探索精神,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令世界惊叹的伟大成就。

    D.近年来,中国接连创造了“中国高度”“中国速度”“中国深度”“中国维度”“中国弧度”……这一切让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竞争力与日俱增。

    【2】“天宫课堂”第一课和第二课,在授课形式和内容上有哪些共同点?

    【3】小弘认为“天宫课堂”空耗人力、物力,是“面子工程”。你认可小弘的观点吗?请结合上述材料阐述理由。

八、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作文。

    袁隆平在田间辛勤劳作,一滴滴汗珠滋润了秧苗,换来了亿万人填饱肚子,一步步接近他“禾下乘凉梦”的实现;塞罕坝建设者们埋头苦干,战胜了风沙,育成了林海,让沙漠变绿洲,让祖国更美好。这就是劳动的意义,劳动可以帮助人,可以实现梦想,可以建设国家。

    请以“劳动让我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请将题目补充完整;(2)文体自选;(3)不要套作,不得抄袭;(4)不得透露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5)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中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名著阅读
七、现代文阅读
八、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