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比一比组词。
邮________ 杨________ 紫_________ 枚_________ 淡_________
抽________ 扬________ 紧_________ 放_________ 谈_________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天门中断楚江开,_____。两岸青山相对出,_____。
2.秋天有变化颜色的树叶,如“停车坐爱枫林晚,_____”;有丰硕的果实,如“一年好景君须记,_____”;还有涌动的秋思,如“萧萧梧叶送寒声,_____”。
3._____,无理寸步难行。
4._____,一儿登瓮,_____。
5.本学期,我们认识了一位位温暖有爱的人:砸缸救人的_____,用_____鼓励残疾同学的孩子们……
3、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 )天雪( ) 千( )万( ) ( )风细( )
鹅( )大 ( ) ( )穷( )尽 甜( )蜜( )
4、看拼音写汉字。(8分,每字0.5分)
xuàn rǎn xīn jiāng sǎ tuō páo xiào
( ) ( ) ( ) ( )
dǎo gào xiū sè pò zhàn yǔn nuò
( ) ( ) ( ) ( )
5、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字词
恋恋________ ________颜________色 ________勃勃
________的阳光 ________的小路 ________的春雨
葱郁的________ 蔚蓝的________ 柔软的________
6、课内阅读。
静夜思
,疑 霜。
举 望 , 。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________,表达了诗人________的感情。
【3】诗中的一组反义词是________和________。
【4】诗中的“地上霜”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双袖龙钟泪不干”描绘了诗人怎样的神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历来为人们所传颂,你知道这两句妙在哪里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课内阅读。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_______________。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_______,
三军过后尽开颜。
【1】先补充诗句,再用“/”画出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
红 军 不 怕 远 征 难
【2】这首诗是围绕“_________”这两句叙事抒情的,向我们展示了五幅红军“征难图”,请你仿照下面的例子加以概括。
①攀(五岭) ②越(_____) ③渡(_____)
④夺(_____) ⑤翻(_____)
【3】“金沙水拍云崖暖”中的“云崖”用得好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尽开颜”的意思是__________。最后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表达了________之情。
【5】你还知道红军长征途中的哪些故事?写出一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理解
放蜻蜓
晚饭后,我和姐姐正在门口乘凉。忽然飞来一只大蜻蜓,落在一棵小树上,我悄悄地跑去,把它捉住。大蜻蜓真漂亮!两只眼珠像小玻璃球,亮晶晶的。一对红翅膀不停地扇着。我真喜欢它,就拿着玩起来。
姐姐看见了,大声喊:“快把它放了,它是益虫!”我听了姐姐的话,想到益虫的好处,就把它放了。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美丽——(_______) 喜爱——(_______)
【2】用“ ” 画出描写蜻蜓外形的句子。
【3】我非常喜欢大蜻蜓,为什么又把它放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片段一:
按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可是,到了严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们并不因为寒冷而减少过年与迎春的热情。在腊八那天,家家都熬腊八弟。这种特制的粥是用来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的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桂圆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片段二:
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子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并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口里塞灌呢!
【1】片段一出自课文《________》,片段二出自课文《________》。
【2】从两个片段对腊八粥食材组成的列举中,你得出的结论是( )
A.腊八粥的组成是固定的八种。
B.腊八粥可以任意组合。
【3】选择。
这两个片段都是写腊八粥的,片段一侧重介绍了腊八粥的______片段二侧重渲染了腊八粥的________。
A.香气和受欢迎程度 B.组成和功能
【4】“初旬”指的是_____________,“严冬”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5】用直线从片段二中画出具体写大家都喜欢吃腊八粥的句子。
【6】用一段话描述你喜欢的或者你想象中的腊八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不屈的腿
①初春的一个早晨,我来到西湖公园,四周雾茫茫。突然,一阵奇怪的脚步声由远而近。我闻声望去,朦胧中出现了一个军人,上身穿退色的军绒衣,下身穿绿军裤,一条裤腿却空着。他拄着一副拐杖,依靠着他那仅存的一条腿在练习跑步。一阵阵急促的拐杖触地声,在寂静的公园回荡。
②我虽然与他素不相识,不知怎的,却不自禁地奔到军人面前关切地说:“叔叔,歇会儿吧!”“不,还有两圈。”回答声伴着喘气声听起来那么不舒服。他不停地摆动着双臂,用劲撑着拐杖,昂着头,一条腿不断地跑着,跑着。突然,他的一条拐杖用力太猛,倾斜了一下,他失去了平衡,跌倒了。我赶紧上前,正要俯身扶他。“不,我自己能起来的!”他的言语中有不可抗(距 拒)的力量。只见他右手吃力地拄着地面,(艰 坚)难地挪动着身躯。在他那饱经风霜的脸上,露出了难以忍受的痛苦……
③跑步声依然回荡着,可此时,我觉得它特别有力。那有节奏的触击声,就像一曲顽强的生命之歌。刚毅的面孔上,神情是那么专(注 住),________初春寒气逼人,可他的脸上却渗出了滴滴汗珠。
④看着军人宽宽的肩膀,健壮的上肢,虽然只有一条腿,然而他的形象是那么高大啊!前天,他曾在运动场上奔(弛 驰);昨天,他曾在南疆的炮火中冲锋;而今天,他失去了腿,然而他的生命之火正在更热烈地燃烧。他用体内沸腾的热血,去走更长的路……
【1】用“/”划去括号中不正确的字。
【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文中的“ ”上。
固然 虽然 依然 显然
【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舒服——( ) 顽强——( )
【4】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是对军人的( )描写。
【5】面对这样一位军人,你想说什么?请把你心里最想说的话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
①在一次作文课上,老师让同学们以“名字的故事”为题做口头作文。结果,一个平时最不善于表达的同学摘走了桂冠(ɡuān)。这个女生名叫秦(qín)沫沫(mò),她给大家讲述了自己名字的由来:
②我本来叫秦玲玲,两岁那年发烧住进唐山市儿童医院,不幸遇上了大地震(zhèn)。陪床的妈妈被塌下来的一块楼板夺去了性命,我和两个阿姨被埋(mái)在了废(fèi)墟(xū)下面。一开始,我不停地哭闹,喊着要妈妈,但很快就哭不动了——我渴呀! 两个阿姨轮流抱着我,她们看我渴得快死了,就试着往我的嘴里滴了些尿液,可我说什么也不肯咽(yàn), 全都吐了出来。
③“这孩子的命怕是保不住了。”一个阿姨伤心地说。“是啊,即(jí) 使有一滴水润润(rùn)这可怜(lián) 的小嘴巴也行啊!”另一个阿姨也绝望地说。突然,这个阿姨被自己的话提醒了,她俯下身子对着我的小嘴喂(wèi) 了一点唾(tuò)沫,另一个阿姨在冒烟的口腔中艰难地积存了一点唾沫也喂给了我……六十多个小时过去了,我们竟然被救了出来。为了记住我是怎样活过来的,我这个“吃唾沫”的孩子从此改名“秦沫沫”。
④我们全怔(zhènɡ) 住了。那一刻,我们一遍遍在心底默念着“秦沫沫”这个非同寻常的名字,忘情于一种比甘露更为无私的滋润,感动于一种比乳汁更为伟大的喂哺(bǔ)……
【1】给短文加一个题目,合适的一项是( )
A.最美的名字
B.唐山大地震
C.两位阿姨
【2】为了让秦玲玲活下去,两位阿姨先是往她的嘴里滴__________,然后又往她的嘴里喂_____________。
【3】请你结合短文内容说说,为什么“ 秦沫沫”这个名字的故事能夺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评价一下故事中的两位阿姨,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西湖听雨(节选)
西湖的雨________,梳洗着西湖的美,孕育着西湖的神韵。
今年三月下旬的一天,到西湖,在湖畔刘庄沿着园林里的回廊漫步,毛毛细雨下个不停,无声、无影、无形,悄悄地落到树上、草上、花上。伸手回廊外,只感到微微湿意。身在个中境界,回味“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诗句的味道,颇感贴切、传神。不过这只有“沾衣欲湿杏花雨”,不知“吹面不寒杨柳风”已吹到关山何处。正开着的杏花,雪白雪白的,在绿树丛中显得分外娇美。细雨在花骨朵上凝聚出一颗颗小水珠,晶莹闪亮。树叶上的水珠颤(chàn)颤巍(wēi)巍,不时滚落下来。远山近水、亭台楼阁,一片静谧(mì),享受着毛毛细雨的爱抚。西湖水面无波,岸边垂柳婀(ē)娜(nuó),少了几分明丽,多了几分含蓄。毛毛细雨缓缓地下着,像是个多情的含羞少女,藏在树后、花下,悄悄地点染着湖山。这是一种轻柔的美,滋润人、涵养人,人的五脏六腑和四肢仿佛也和花草树木一起,植根湿润的泥土,承受大自然的挚爱,呼吸着草木的幽香,心灵和毛毛细雨相融合,化入空灵的绿色世界。
夜晚下起小雨。拉开窗帘,推开窗户,流进凉爽的轻风,飘洒进点点雨珠。望西湖,成串的灯光倒映水中,不甚分明,但闻雨声沙沙。小雨紧一阵缓一阵,雨声重一阵轻一阵。窗下的树枝在小雨中微微颤动。小雨变得淅淅沥沥时,听得见房檐上、树上的水珠落在水泥地上和西湖边上的“吧嗒吧嗒”的声音。丝丝缕缕的小雨,把西湖的夜景也模糊了,苏堤只露出一条若隐若现的黑影,湖对面岸边的灯光疏疏落落,眨着眼睛。水天在小雨中显得悠远、神秘。
小雨的美和西湖夜景的美交融在一起,是浑然一体的朦胧美。这小雨的沙沙声、淅沥声,把人带到朦胧世界,雨也朦胧,景也朦胧,人也朦胧。在朦胧的小雨声中,进入朦胧的梦乡,领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意境。
西湖的大雨别是一番景象。有一次来西湖是六月,正是“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的有诗有画季节。平时小雨不断,难得晴天,晚间蛙声聒(ɡuō)耳,也是一种情趣。一天早晨过后,小雨越下越紧,忽然间大雨哗哗声由远而近,瞬间天如倾盆,雨如瓢泼。好像一幅水墨画的西湖,被冲洗得只留下淡淡的轮廓,湖上、湖旁的雨脚激起一团团白色水雾,向上升腾,四处弥漫。大雨张起千百张雨幕,垂天而下,忽东忽西地飘动。只一会儿工夫,西湖不见了,芭蕉不见了,各色草木全不见了,只有大雨在泼洒、在跳跃,天地间烟雨茫茫,茫茫烟雨。这美是很奇特的,这是迷茫的美?它使人跃跃欲试,多想投身这迷茫的烟雨之中,去探寻个究竟。这是虚无缥缈的美?世界在瞬间消失了,只有大雨搅得周天发出巨大的哗哗声。西湖安在?青山安在?游船画舫知向谁边?
待雨过天晴,被大雨洗涤一新的西湖,重又出现在蓝莹莹的碧空下,变得风姿绰(chuò)约,宛若刚出浴的美人,碧玉般洁净,兰花般可爱,亭亭玉立,脉脉含情。人的一切烦恼和杂念也被冲洗得干干净净,灵魂在明丽柔媚的美中,又和万物一起回到这亮丽的世界中来。
【1】【理解词语】联系上下文,下面对词语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跃跃欲试”形容内心急切地想到西湖探寻个究竟。
B.“风姿绰约”形容西湖如出浴的美人,气质优雅,体态柔美。
C.“颤颤巍巍”形容人走路不稳当的样子。
【2】【整体感知】结合短文内容,第1自然段的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是( )。
A.千变万化B.千姿百态C.千奇百怪
【3】【提取信息】认真读短文,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文中分别写了西湖的毛毛细雨、小雨和大雨这三种雨,分别展示了轻柔美、朦胧美和明丽美。
B.者分别听到了小雨的“沙沙”声、“淅沥”声和“吧嗒吧嗒”声以及大雨的“哗哗”声。
C.在作者的笔下,毛毛细雨下个不停,无声、无影、无形,悄悄地落到树上、草上、花上,有“沾衣欲湿杏花雨”的味道。
D.雨过天晴,人们的一切烦恼和杂念也被冲洗得干干净净。
【4】【想象画面】根据图片内容,把相应的句子填入图片下的括号中。(填序号)
①待雨过天晴,被大雨洗涤一新的西湖,重又出现在蓝莹莹的碧空下,变得风姿绰约,宛若刚出浴的美人,碧玉般洁净,兰花般可爱,亭亭玉立,脉脉含情。
②小雨变得淅淅沥沥时,听得见房檐上、树上的水珠落在水泥地上和西湖边上的“吧嗒吧嗒”的声音。
③好像一幅水墨画的西湖,被冲洗得只留下淡淡的轮廓,湖上、湖旁的雨脚激起一团团白色水雾,向上升腾,四处弥漫。
__________________
【5】【句子探究】文中多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任选一处摘抄下来,再说说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好处:这句话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__”,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理解。
永不贬值的财富
①那是十多年前的事了。当时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大学,这在偏远的山村里可是件新鲜事,村里为此专门请电影队来放了场电影以示祝贺。左邻右舍知道我们家穷,都10元、8元地往我家里送钱,帮我筹学费。望着桌上那一堆零碎的人民币,我被这淳朴的乡情深深地感动着。
②但令我终生难忘的却是入学前发生的一件事。那天上午,我正在收拾行李。忽然听到门外有个苍老的声音传来:“山子他娘在家吗?”母亲听见了,赶忙去开门。门外站着村里那个瞎眼的老婆婆,老人家一生没有儿女,相依为命的老伴死后,她大病一场,两眼便失明了。平常只能握着竹竿,摸索着向左邻右舍要地瓜皮度日。瞎眼婆婆对我母亲讲了一大堆赞扬我有出息的话,把我喊到她身边,用她那枯柴似的手颤颤抖抖地从灰蓝色的土布兜里掏出一张皱皱巴巴的1元钱,对我说:“山子呀,我这个瞎眼老婆子也没钱,这2元钱是我用地瓜皮从小贩手里换来的,两毛钱一斤,我共卖了十斤,你别嫌少,添着买本书吧。”
③怎么是2元钱?瞎婆婆手里分明拿着1元钱呀!望着这1元钱,我和母亲瞬间都明白了。多么奸诈的小商人,他们竟伤天害理地欺骗一个孤苦伶有的老婆子!要知道,这十斤地瓜皮,瞎婆婆要风里来,雨里去,在黑暗中摸索多少天,奔走多少户哇!“怎么,你嫌少?”瞎婆婆的话打断了我的沉思。母亲含泪示意我接下,我颤抖着手从瞎婆婆手里接过那山一样沉重的“2元钱”,眼泪已经夺眶而出。
④许多年过去了,老人家留给我的那1元钱,我一直珍藏着。在我眼里,它不是普通的1元钱,而是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永不贬值的精神财富,它让我在人际关系日益商品化的今天,懂得如何用一颗真诚的爱心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1】文章题目为“永不贬值的财富”,表面上看这笔财富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实际上是指_______________。
【2】文章围绕“帮我筹学费”这件事,略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详写了_______________。
【3】在第③段中,“我”和母亲瞬间都明白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第③段的画线句,联系上下文,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谈谈你对文中这笔“永不贬值的财富”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把下面的句子改成“把”字句。
(1)敌人杀害了李大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妈妈做好了八宝粥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读完了那本故事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读读下面的句子,用画线的词语写一句话。
(1)她刚一张嘴,肉就掉下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狐狸又说:“亲爱的乌鸦,您的孩子好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这儿的景色真美,使我流连忘返。
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八月,桂花香。
夸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改写句子。
像这样的教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
改写成双重否定句:
改写成陈述句:
20、句子变花样。
小贝当把报纸翻得哗哗响。(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从下面提示中,选择一个内容完成习作,题目自拟。(不要超出所给的作文格)
题目1:袁隆平、于敏、屠呦呦……是民族的脊梁,是我们的榜样。在你的生活中,有一些普通人虽然没有伟大事迹,同样也是我们的榜样。请你以“榜样”为话题,结合你的生活经历,写一写你心中的榜样。注意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题目2:科技强则国家强,请你围绕“科技与生活”写一篇想象作文,将头脑中天马行空的想象记录下来。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