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欧洲三大电影节不包括?( )
A.威尼斯电影节 B.洛迦诺电影节 C.柏林电影节 D.戛纳电影节
2、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王维,世称王右丞,唐代著名诗人,名篇有五绝《鸟鸣涧》七绝《送元二使安西》、五律《观猎》、五律《山居秋瞑》等。
B.杜甫的诗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过程,被称为“诗史”;杜甫被称为“诗圣”;“三吏”“三别”是他的著名作品。
C.刘禹锡,唐代文学家,有《刘梦得文集》。《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等都是他的著名诗作。
D.李商隐,唐代诗人。有《李义山诗集》,后人辑有《樊南文集》。主要作品有《无题》《隋宫》《贾生》《夜雨寄北》《锦瑟》等。
3、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武侠小说大师古龙曾经说过一句经典的话,一个人如果走投无路,就 他去菜市场,他会重新 对生活的热爱,作家雪小禅对菜市场也是 ,她说:“我有一个癖好,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去菜市场逛逛,因为那里充满了烟火气息和旺盛的生命力.”这和古龙先生所见 相同。
A. 带 激发 一见钟情 大约
B. 放 萌发 情有独钟 大抵
C. 带 萌发 情有独钟 大约
D. 放 激发 一见钟情 大抵
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括号中的文言虚词,正确的一项是( )
庭中始为篱,( )为墙,凡再变( )。家有老妪,尝居( )此。妪,先大母婢( ),乳二世,先妣抚( )甚厚。
A.已 矣 于 也 彼 B.已 也 于 矣 其
C.已 矣 于 也 之 D.已 也 于 也 之
5、《大秦帝国》的作者是( )
A.孙皓晖 B.二月河 C.唐浩明 D.熊召政
6、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我国文字的产生,基础是“象形”。最初写字就是画画,加上中国文字书写所用的特别的工具,可以使点画的形态有粗细、强弱、肥瘦、刚柔、方圆、曲直等变化,这就使得我国的文字书写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成为了一种借助于点、线、形的种种变化、组合和结构以体现形式美的艺术。
即使从商代算起,汉字也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从甲骨文、金文、篆书,到隶书、楷书,汉字的形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古今汉字形体的不断演变,字形的图画性逐渐减弱,符号性逐渐增强,汉字的书写逐渐形成了诸多风格迥异的书体形式。
我国历史上不少书法理论家,对于书法艺术的书体创作有过很好的讨论。唐代孙过庭曾说过:“篆尚婉而通,隶欲精而密,草贵流而畅,章务检而便。”孙氏的观点表明,书法艺术可以通过汉字的不同书体体现,不同的书体具有不同的表现力。清代刘熙载则把不同的书体分为两大类,他说:“书凡两种:篆、分、正为一种(1),皆详而静者也;行、草为一种,皆简而动者也。”依据刘氏的区分,前一类书体显然宜于表现静态之美,而后一类书体则宜于表现动态之美。
对于构成书法艺术美的现实根据,我国历史上的书法家、书法鉴赏家和理论家,也有很好的认识。汉代书法家蔡邕就明确指出,书法的点画形体必须处处能引起人们对于现实中种种美的形体和动态的联想,才算得上是艺术。唐代书法理论家张怀瓘认为,书家在创作时应该把自己从无限多样的现实世界感受到的种种形态的美,集中地体现在书法的点画形体上,并由此抒发出自己内心的思想感情,即所谓“囊括万殊,裁成一相;或寄以骋纵横之志,或托以散郁结之怀”。
书法是汉字造型的艺术,属于形象艺术。但是,相比绘画、雕塑、戏剧等,它又是一种相对较为抽象的艺术。对于懂得书法艺术的人来说,一幅优秀书法作品的艺术效果不会低于优秀的绘画。书法艺术魅力巨大,书法史上诸如墨池笔冢的故事,早已成为传诵千古的佳话。
(取材于刘纲纪《书法是一种艺术》)
注释:(1)分,即“八分”,书法字体的一种。正,“正书”“正楷”的简称。
【1】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书法借助点、线、形的变化、组合和结构来体现美。
B.书法艺术美的现实根据,不包括生活中的静态事物。
C.书法家可以通过书法的点画形体,抒发特定的情感。
D.与书法艺术相比,绘画、雕塑、戏剧相对更为形象。
【2】根据材料一,下列对书法作品创作中的汉字造型没有产生直接影响的一项是(3分)
A.汉字特殊的书写工具
B.汉字风格迥异的书体形式
C.书家不同的审美追求
D.书法史上墨池笔冢的故事
材料二
“龙跃天衢,虎卧凤阙”,是梁武帝对王羲之书法的评价。一方面赞美了王氏书法的动感强烈和奔逸绝尘的生命力;另一方面又赞赏了其静态之美,尊贵、安宁,在不动中散发出平和的韵味。
动态易于引起欣赏者的注意,书法亦如此。安静的人常常写安静的字,静也是一种效果。比较起来,静态的书法更像一位娴静的淑女、一位参透沧桑的老者、一位心如秋空的隐者,眉眼安详、不动声色。此时,性急的欣赏者的身影一晃而过;只有细细品味、善于挖掘的欣赏者,才能够驻足品赏,由表象到内在,由平面到立体,爬梳钩沉,静中得益。
金文中有不少名篇,就如同它们的载体——青铜的钟、鼎,敦实、憨厚、古朴,流传至今,依然魅力不减。如《多友鼎铭》,在每一个字横平竖直的基础上结合了弯曲、圆弧,使平衡中略有小变通,同时以敛约为主,看似疏朗,凝聚感又很鲜明。这让人想到了厚重、稳当,听到了深沉的金属之声。南朝的虞和有言曰:“古质而今妍,数之常;爱妍而薄质,人之情。”可见,前人就已经看到审美的偏颇了——质朴无华、不刻意表现的静态往往受到冷落。把字写安静,对书法家来说也并非易事。唐代虞世南的书法作品《夫子庙堂碑》,是很典型的横平竖直,甚至没有太强的个性,写得十分从容,外形柔和,内在遒劲。它告诉自唐代以后的欣赏者什么叫作斯文、文雅。
作品之静,反映出书法家对美学理念的追求及人格风范上的修炼。静态、静趣、静远这一类的书法,能让人心灵宁静、心境空明,宛如见月。
(取材于朱以撒《宛如见月》)
【3】根据材料二,下列对书法作品中关于“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静的书法作品比动的书法作品艺术价值高。
B.静的书法作品具有外表柔和、朴质的特点。
C.虞世南的《夫子庙堂碑》书法因静而显雅。
D.静的书法作品能让人心绪安和、心境悠远。
材料三
书法作为一种汉字造型的艺术,在线条、结构、章法、意境等方面都十分讲究。
书法线条有方笔、圆笔的不同,用笔方法则有中锋、侧锋的差别。钟鼎、石鼓,尤其是秦代小篆,多用中锋圆笔写成。中锋用笔产生的圆笔线条,给人以圆融浑厚的美感。前人常以“折钗股”“锥画沙”来比喻,意思是线条要像折钗股那样富有弹性力量,像锥画沙般干脆劲利。隶书笔画多采用方笔,一般是横画竖或竖画横起笔,行笔多以侧锋书写。笔画方劲古拙,如斩钉截铁,给人以锋芒外露、刚健雄劲的美感。
积点画以成字,将各种点画组成单个字形,称为“结体”“结字”,亦称“间架结构”。点画好比砖石椽柱,结构则是架屋建房。书家在单字构造上无不匠心独运,各有其独特的结字方法。结体的首要之点在于稳,有了稳固的重心,才能谈得上其他的变化。但如一味平稳则失之呆板,所以又要“始于平稳之静,终于变化之动”。在结体中常常运用造险、破险的手法,使书法险中求稳或稳中寓险,富于变化。
一幅好的书法作品在布白谋篇上也十分讲究,即追求一种章法之美。书法作品前后相管领、相应接,字与字相呼相应,行与行相承相接,总之要达到疏密得体、揖让有致、动静相宜、顾盼生姿。章法的好坏与运笔节奏、墨韵变化、结构气势有着密切的关系。
书法作品的艺术魅力,不仅在于它的用笔、结体以及章法布白的高度技巧,更重要的是书法家创造了书法美的意境。通过意境的创造,书家引导着他的欣赏者去遐想,去回味,“既使心灵和宇宙净化,又使人在超脱的胸襟里体味到宇宙的深境”。
书法的意境往往随着书家的修养而有不同的深度、高度、阔度,体现在书法上就是“大、重、拙”。唐代的颜真卿、近代的康有为都力求创造出一种雄伟、高深、博大、厚拙的风格意境。而宋代的苏、黄、米诸家,则极力创造出一种静远、空灵、幽深、雅健的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美。
(取材于欧阳龙《历代书法作品赏析》)
【4】根据材料三,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一项是(3分)
A.书法艺术鉴赏范畴包含书法中的线条、结构、章法、意境等。
B.钟鼎、石鼓和秦代小篆,多是中锋用笔,给人以圆融浑厚的美感。
C.书法家常常运用造险、破险的手法来构建每个字的稳固重心。
D.为实现书法作品大、重、拙的意境,书法家应注重提高个人修养。
【5】综合以上三则材料,简要回答如何欣赏书法艺术的静与动。(6分)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_,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2)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3)是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次北固山下》中,诗人王湾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屈原在《离骚》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劳动人民寄子深深同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琵琶行》中,诗人通过“__________”一句描写了秋天的景物,渲染了江头送客之时的氛围。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荆轲刺秦王》中“易水诀别”的场面凄凉悲怆,尤其是荆轲之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经·氓》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郎》诗中描绘初春气象隐约闪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孔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话告诫弟子,既要学习榜样,又要进行自我反思。
(2)《陈情表》中,李密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向晋武帝表示心愿达成后,将为国献身、报君大恩。
(3)姜變《扬州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杜甫《春望》中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用笔相似,都以草木繁茂来写城池的荒凉衰败。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写女子回忆小时候与男子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的两句是:“_________, _______。”
(2)《庄子·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宋荣子看淡世间的荣辱,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世人评价的牵制。
(3)《离骚》中“_____,_______”两句,屈原在借前贤坚守正道来表明自己的心志。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读 史
王安石
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
当时黮暗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
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
区区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
【注】①黮暗:蒙昧,糊涂。②糟粕:这里用来指代典籍,也作“糟魄”,《庄子·天道》:“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从大处着眼,并非是针对某个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而作。
B.历代高人贤士一世奔忙,建功立业,但无法避免身后湮没无闻的可能。
C.历史人物在其所处的时代已经难免被误解,在世俗的传言中更会失真。
D.颈联的上下两句反复陈说,表明诗人的观点,堪称这首诗的警策之语。
【2】这首诗阐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对我们有何启示?
13、借助注释口译课文文段,并完成后面的题目。
苏子愀然( ),正襟危坐( )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1)”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 ),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2)方其破荆州,下( )江陵,顺流而东( )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 )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4)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5)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 ),托遗响( )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 )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6)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7)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 )之无尽藏( )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 )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愀然(_____) 危坐(_____) 山川相缪(_____) 下(_____)江陵 顺流而东(_____)也 酾酒(_____) 骤得(_____) 遗响(_____) 盈虚(_____) 造物者(_____) 无尽藏(_____)也 共适(_____) 枕藉(_____) 既白(_____)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3段开头一句承上启下,用主人之问而逼出客人之答,自然而合乎情理。
B.第3段为客语,因此不能反映作者本人对人生短促、功业虚无的感叹。
C.第4段,是苏轼针对客之人生无常的感慨陈述自己的见解,以宽解对方,实际上是用以自我解脱。
D.第5段,用简短的叙事作为全篇的结尾。客听了作者的一番谈话后,转悲为喜,不免开怀畅饮。
【3】把文中画橫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何为其然也?
(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3)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5)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6)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7)而又何羡乎!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1952年,22岁的郑福来开始在卢沟桥上当义务讲解员,现已坚持68年。几年前,在卢沟桥东的宛平城土生土长的张妍拜郑福来为师,她表示,“我要像他一样,通过讲解,让更多人了解抗战的历史,了解我们不屈的民族精神。”
1987年,河北张家口市桥西区利民小学的少先队员们有了第一支以原晋察冀军区某英雄连命名的少先队“长城中队”。此后,少先队英雄中队不断壮大,每年都有新的英雄中队诞生,如“李大钊中队”“董存瑞中队”……。“学英雄事迹,走英雄道路,举英雄旗帜,做英雄传人”成为越来越多少先队员们的向往和追求。
2005年起,北京昌平农民杨国庆花12年时间走遍北京郊区南口山区22个山头寻找抗战遗存,在自家地下室打造南口战役纪念馆。
2012年起,陕西“关爱抗战老兵营”志愿者蒲元和其他志愿者一起,先后自费看望慰问各地抗战老兵,协助募集物资及资金累计十余万元,帮助上百位老兵。
2017年,刚刚大学毕业的冯炼放弃在广州的优越工作,回到家乡四川省南部县长坪山,传承家族四代为红军守墓的事业。
这些普通民众铭记革命历史、传承革命精神的独特方式都感人至深。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你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你给以上任意一则材料中的主人公写一封信,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一名当代高中生”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