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时候一边雄唱“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一边感喟壮志难酬的诗人是( )。
A.辛弃疾
B.陈亮
C.陆游
D.岳飞
2、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多年不见的老乡捎来了家乡的土产,我推辞不了,最后只好笑纳了。
B. 尽管只是绵薄之力,但他费了很大的劲,我们应该感谢。
C. 我因临时有急事要办,不能光临贵校座谈会,深表歉意。
D. 这种陈词滥调的报告恐怕是没有人愿意恭听的。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看待中国儒学,我们不能说因为孔子是儒学的创始人,所以就只从孔子开始讲起。【甲】孔子、孟子、老子、庄子这些春秋战国先哲的出现,所代表的已经不是我们文明的发轫,而是我们文明的繁盛和成熟。在很大程度上,孔子是处在中华五千年的中间位置。【乙】孔子学术的特点是“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述就是传述、就是继承、就是发扬光大。这一点对我们认识孔子非常重要。
【丙】梁漱溟先生在他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里说,孔子以前的中国文化差不多都收在孔子的手里,孔子以后的中国文化又差不多都从孔子那里出来,这就是说孔子承上启下的特殊地位。类似的说法还有很多,很多人都说,在孔子以前,中国文化有过一个漫长的形成过程。正因如此,才成就了孔子,才成就了儒学的全体大用,成就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色。
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中,标点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甲
B.乙
C.丙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冯友兰教授回忆说,蔡元培校长给他留下的最深刻记忆就是他酒脱豁达的胸襟,光风霁月的气象,这种人格魅力最令人慨叹不已。
②有句老话讲“不养儿不知父母恩”,但现在80后90后的父母没有亲自带孩子,只顾一天到晚尽情享受着两人世界的欢乐,不知道能不能体会到父母乌鸟私情的艰辛呢?
③自安倍上台以来,日本经济就一直处于悬崖的边缘,目前已是如履薄冰,尤其是今年6月23日的英国脱欧事件,更是给了日本经济当头一棒。
④虽然离开母校多年,但一提起各位老师的名字,我就能回想起他们的音容笑貌,当时我年少轻狂,正是因为他们经常对我耳提而命,使我能够在成长过程中少犯许多错误。
⑤在伊丽莎白正式确认自己将不再回到中国执教之后,老帅商瑞华经足协领导极力游说,临危授命,担任中国女足新任主帅。
⑥我自1992年7月起,进入先生曾供职的广东省博物馆从事书画鉴藏工作,添列门墙,有幸跟随先生学习书画鉴定近十年,获益良多。
A. ①②⑥ B. ①④⑥ C. ②③⑤ D. ③④⑤
5、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观点的是魏晋名士( )
A.陶潜 B.阮籍 C.嵇康 D.向秀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社区体育活动是指以基层(微型)社区为区域范围,以辖区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体,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锻炼需求、增进社区感情为主要目的,在公共行政力量的支援下,就地就近开展的区域性体育活动。在社区体育活动中,社区居民可以自发自愿地以各种方式自由灵活地组织在一起,充分运用公共自然环境和全民共享的体育设施(包括社区内学校设施)进行具有生活娱乐性和低竞技性的体育健身活动。社区体育是国家城市发展日趋成熟以及社会转型的必然产物。伴随体育的大众化而来的就是它的社区化,即由国家统一办体育,推演到整个社会,各个社区都在兴办全民体育,提升社区体育场地的容量和质量,开展形式与内容丰富多样的健身活动,吸引社区内各阶层、各年龄段的人员参与社区体育活动。它能够提高居民身心健康水平,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和生活方式,构建和谐的居民社交关系,促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有力地推进《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
(摘编自王凯珍《社会转型与中国城市体育发展》)
材料二: 美国社区体育的发展历史已有100余年,在为社区居民提供体育公共服务的过程中积累了许多经验。美国政府推出“健康公民2020”计划,增加城市社区体育中心的数目是其主要指标,城市社区每万人修建一英里野营、自行车或健身路径,每2.5万人建一个公共游泳池,每千人建造一个4英亩的开放式休闲公园。美国国会还通过了“土地与水资源保护法”,要求政府每年投资7.8亿美元修建公共体育设施,并批准了在城市社区建设步道和自行车道的计划。可见,政府的资金投入为发展社区体育公共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美国的很多社区中均建有公共的休闲公园,它是公共运动场和休闲公园的综合。社区里还有社区体育中心,有各种样式的体育设施,能够进行多种活动,它们可以被社区居民全天免费或低价享用。
中国在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较好成绩。在社区体育建设方面,加强公共体育设施的修建,加强社区体育公园建设,不断增加社区居民健身活动场地。以广东省为例。早在2013年,广东省就制定了《广东省社区体育公园规划建设指引》,设立12个试点单位。到2018年,广东省已修建社区体育公园2025个。在使用与管理方面,以属地为原则,利用政府购买服务的办法,由有资质的组织负责管理与服务。社区体育公园市政公共设施纳入当地市政公共设施养护管理体系,由财政出资,保障社区体育公园的维护和正常使用。而市民在发现社区体育公园某些方面的问题或故障时,也应及时向政府管理部门反馈。可以说,社区体育的发展不但使居民能够就近就便开展健身活动,而且在市民与政府之间建立了一条“相互沟通的纽带”。
(摘编自李东等《国内外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的经验及启示》)
材料三:
不同社会阶层居民参与社区体育锻炼的目的及项目情况(%)
调查项目 社会阶层 | 锻炼目的(%) | 锻炼项目(%) | |||||
健康 | 娱乐休闲 | 社交或其他 | 球类 | 散步 跑步 | 舞蹈或 武术 | 游泳或 其他 | |
国家与社会管理者 | 54.4 | 25.3 | 20.3 | 39.9 | 24.7 | 17 | 18.4 |
经理人员 | 46.7 | 25 | 28.3 | 40.1 | 20 | 12 | 27.9 |
私营企业主 | 59.1 | 17.1 | 23.8 | 30.7 | 26.5 | 26 | 16.8 |
专业技术人员 | 56.5 | 29.4 | 14.1 | 26.2 | 35.9 | 25.4 | 12.5 |
办事人员 | 56.3 | 15.7 | 28 | 30.4 | 33.5 | 21.7 | 14.4 |
个体工商户 | 42 | 19.3 | 38.7 | 21.5 | 40.3 | 27.6 | 10.6 |
服务业员工 | 63.9 | 19.3 | 16.8 | 20.9 | 39.1 | 30.7 | 9.3 |
产业工人 | 68.5 | 21 | 10.5 | 21.8 | 43.5 | 26 | 8.7 |
(摘编自杨彩如等《社区居民体育锻炼行为调查——基于社会分层视角》)
【1】下列下列不属于社区体育活动的一项是一项是( )
A.居民到社区内私营健身房训练拉力。
B.在社区体育馆举行家庭羽毛球比赛。
C.社区老人在小区广场上练习太极拳。
D.青少年自发组织到社区学校踢足球。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同阶层的社区居民都比较重视通过社区体育锻炼来提升个人健康水平,但在具体锻炼目的上,又有一定程度的差异。
B.社区体育是伴随着社会转型和城市化的发展成熟而产生的,它的发展不需要依赖国家力量而由各社区自行兴办并管理。
C.美国政府通过实施“健康公民 2020”计划等多项举措,促进社区体育发展,其居民享用公共体育设施时并不完全免费。
D.材料三中,不同阶层社区居民参加社区体育锻炼的项目呈出多样化特征,这可能与政府部门重视发展社区体育有一定关系。
【3】下列对中美两国社区体育发展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美国侧重增加城市社区体育中心的数目。
B.中国侧重建设社区体育公园,先试点后推广。
C.中美两国都在使用和管理上采取了政府购买服务的办法。
D.中美两国都是政府制定计划,并给予政策支持。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中国之美,美在山水,美在李白《蜀道难》笔下“________,________”的水石激荡,山谷空鸣;
(2)中国之美,美在田野,美在白居易《观刈麦》里“________, ________”的麦浪翻滚,丰收富足;
(3)中国之美,美在宫阙,美在杜牧《阿房官赋》中“________,________”的萦回曲折,屋角尖耸。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阿房宫赋》论述六国和秦朝灭亡的原因时说,如果六国当年能善待百姓,“_____”;如果秦人能善待六国之人,“_____”,又怎么会灭亡呢?
(2)王维《使至塞上》中,写诗人抵达边塞后遇到侦察的骑兵,得知主帅尚在前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_____,_____”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百姓忘却国耻、安于异族统治的沉痛之情。
9、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
(1)静言思之,______________。(《诗经·氓》)
(2)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_____。(杜甫《登高》)
(3)君子生非异也,______________ 。(《荀子·劝学》)
(4)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_____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红楼梦》“护官符”中的“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化用了《阿房宫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⑵古诗文中常出现以“酒”为媒介抒发情感的名句,如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出被贬而沦落天涯的孤独。
⑶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描绘了雪中天地的整体形象。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用“ _______, _______”说明了黄鹤、猱猿这样会飞能爬的动物都 难越过蜀道,从而突出了蜀道高峻。
(2)郦道元《三峡>中“ 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春冬之时三峡的美丽的景象。
(3)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用“________”从听觉方面生动地表现激烈的战斗场面。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王汶宰江阴
包何
郡北乘流去,花间竟日行。
海鱼朝满市,江鸟夜喧城。
止酒非关病,援琴不在声。
应缘五斗米,数日滞渊明。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首联点明了送别的地点为郡北河边。小舟缓行于碧流之中,夹岸繁花似锦,清风芬芳迎面,呈现出一副生机盎然之景象。
B.颔联虚写友人此行目的地的市景。通过对白天、夜晚景物的描写,极力渲染出江阴城的热闹非凡。
C.颔联运用视听结合的手法,“海鱼满市”为视觉描写、“江鸟喧城”为听觉描写。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友人此去真挚的祝福。
D.颈联“止酒”“援琴”的主语是王汶,但“非关病”“不在声”的原因作者并未讲明,须读者细细品读之后,方能发现。
【2】本诗与一般送别诗表达依依不舍、伤感怅惘不同,调侃之间愈显情真意切。请结合诗的后两联简析这种特色。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郭子仪,华州郑县人。子仪长六尺余,体貌秀杰。(天宝)十四载,安禄山反。(天宝十五载)六月,子仪、光弼率仆固怀恩等阵于嘉山,贼将史思明等亦结阵而至,一战败之,斩馘四万级,生擒五千人,获马五千匹,思明露发跣足奔于博陵。于是河北十余郡皆斩贼守者以迎王师。子仪将北图范阳,军声大振。七月,肃宗即位,以贼据两京,方谋收复,诏子仪班师。八月,子仪与李光弼率步骑五万至自河北。时朝廷初立兵众寡弱虽得牧马军容缺然及子仪光弼全师赴行在军声遂振兴复之势民有望焉 自西蕃入寇,车驾东幸,天下皆咎程元振,东宫屡论之。元振惧,又以子仪复立功,不欲天子还京,劝帝且都洛阳以避蕃寇,代宗然之。子仪闻之,因兵部侍郎张重光宣慰回,附章论奏。代宗省表,垂泣谓左右曰:“子仪用心,真社稷臣也。可亟还京师。”车驾自陕还宫,子仪伏地请罪,帝驻车劳之曰:“朕用卿不早,故及于此。”乃赐铁券,图形凌烟阁。以子仪为尚书令,上表恳辞,答诏不允。翌日,敕所司令子仪于尚书省视事。诏宰相百僚送上,遣射生五百骑执戟翼从,自朝堂至省,赐教坊乐。子仪不受,复上表曰:“臣伏以尚书令,武德之际,太宗为之,自后因废此官,永代作则。陛下守文继体,固当奉而行之,岂可猥私老臣,隳厥成式?上掩陸下之德,下贻万方之非。臣虽至愚,安敢轻受?”手诏答曰:“优崇之命,所以报功;顾循时议,会谓允谐。而屡拜封章,恳怀让挹,宜宣示于外,编之史册。”
(节选自《旧唐书·郭子仪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朝廷初立/兵众寡弱/虽得牧马/军容缺/然及子仪/光弼全师赴行在军/声遂振/兴复之势/民有望焉/
B.时朝廷初立/兵众寡弱/虽得牧马/军容缺然/及子仪/光弼全师赴行在/军声遂振/兴复之势/民有望焉/
C.时朝廷初立/兵众寡弱/虽得牧马/军容缺然/及子仪/光弼全师赴行在军/声遂振/兴复之势/民有望焉/
D.时朝廷初立/兵众寡弱/虽得牧马/军容缺/然及子仪/光弼全师赴行在/军声遂振/兴复之势/民有望焉/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馘,古代战争中割取所杀敌人的左耳以计数献功,这里的馘也是斩首的意思。
B.铁券是古代帝王颁赐功臣授以优遇和免罪特权的凭证文书,以铁为之,便于久存。
C.视事,此处词义与《张衡传》中的“视事三年”相同,都指官吏到职办公的意思。
D.太宗即李世民,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开创了“开元盛世”,史上有“天可汗”之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子仪将略出众,平叛战功卓著。他一仗打得叛军大败,杀敌众多,逼得史思明不得不丢盔光脚逃跑;河北十余郡纷纷起义起来响应王师,官军声势大振。
B.郭子仪顾全大局,毅然班师回朝。他为了稳定朝局,接到肃宗令其班师的诏命后,就放弃了收复范阳的好时机,与李光弼一起率领部队赶回了肃宗所在地。
C.郭子仪公忠体国,敢于上书直谏。他知道代宗听信人言,想避居洛阳,便上奏劝阻;代宗读后非常感动,赞许他是能匡扶社稷的臣子,立即起驾回到长安。
D.郭子仪不慕权位,恳切推辞官职。他坚辞尚书令一职,是因为太宗皇帝在武德年间就下令废止了这个官职,代宗肯定了他这种嘉言懿行,并要求编入史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驻车劳之曰:“朕用卿不早,故及于此。”
(2)陛下守文继体,固当奉而行之,岂可猥私老臣,隳厥成式?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央视播出了《经典咏流传》节目,风靡一时,于是,许多从不关注经典的年轻人找来很多相关作品欣赏阅读;《中国诗词大会》的播出,也引发全国各地大中小学的此类活动热潮;《百家讲坛》《朗读者》《读书》等节目的播出,也很快成为街头巷尾人们的谈资。
请你就上述这一类社会现象,或你参加过类似的活动,谈谈你的思考、感慨或体验,并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选准角度,明确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或含意。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