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年重庆中考三模试卷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壁画是库塞尔阿姆拉城堡中的精华所在,接待室和浴室富丽堂皇,并装饰有许多反映那个时代艺术特色的壁画。

    B. 下半场,广州富力赢得一个绝佳的进球机会,可惜由于陈志钊的一意孤行,没有将球分给队友,从而失去了一个进球的机会。

    C. 公安局凭借一块小小的塑料壳作为案件的突破口,以此为线索抽丝剥茧、循线追踪,最终成功锁定犯罪嫌疑人。

    D. 节目评委团的“三朝元老”董卿再次发挥央视主持人的当家本领,随口发言中引经据典,断章取义,感动全场。

  • 2、下面语境中加点词语不得体的一项是( )

    尊敬的老师:

    收到您惠赠给我的大作,心里十分高兴,连夜拜读,如在海滩上拾到一颗珍珠,颇有收获。您嘱咐我给您的作品写一篇书评,恨自己只有八斗之才,恐怕难以胜任。写得不好,敬请原谅!

    A.惠赠

    B.大作

    C.拜读

    D.八斗之才

  • 3、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战国策》是战国时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的汇编,是由西汉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订的国别体史书。

    B.杜甫,字子美,被誉为“诗圣”。我们学过他的《望岳》《春望》《渡荆门送别》。

    C.鲁迅,原名周树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小说集有《呐喊》《彷徨》。

    D.《童年》中阿廖沙因染坏了一匹布,被外祖父打得昏死过去。

  • 4、下列各项对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文庆组织撰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课文《咏雪》出自《方正》篇,《陈太丘与友期行》出自《言语》篇。

    B.《观沧海》作者曹操,字孟德,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著有诗歌:《蒿里行》《龟虽寿》等。

    C.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主要作品有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杂文集《热风》《坟》。

    D.《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语录体散文,共20篇,是“四书”之一。

  •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人民与侵华日军展开了长达十四年惊心动魄的战斗,最终取得了胜利。

    B.班长夺得校运会长跑冠军,他披上班服,在全校面前耀武扬威地跑了一圈。

    C.5月,那一朵朵的石榴花都开放了,像一个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十分好看。

    D.《伊索寓言》里的故事,生动有趣,内容更是耐人寻味,同学们很受教育。

  • 6、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生命旅途中,有烂漫的风景,也有泥泞的山路。②遭遇挫折,愚钝的人会觉得希望渺茫,怏怏不乐,甚至自暴自弃;聪明的人会想到曙光在前,就会满怀热情迎难而上。③可见,调整好心态,你就会发现生活中到处花团绵簇,美不胜收。

    A.“热情”是名词,“希望渺茫”“迎难而上”分别是主谓短语和偏正短语。

    B.画线句中“生活”是宾语。

    C.句子②有语病,应将“怏怏不乐”与“自暴自弃”互换位置。

    D.句子③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应将第一个逗号改成冒号。

  • 7、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我悲伤,不为自己的颠沛流离,是想到像他这样的人太少。

    B.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C.耳里传来不以为然的声响,极远又极近,极洪大又极细切。

    D.怏怏不乐的女作家看到生机勃勃的紫藤萝,心情转为欢愉。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小石潭记》,完成后面小题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渔人甚     异:____________   

    (2)答之     具: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3】桃花源人为什么说“不足为外人道也”,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4】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理想世界,却给人以真实存在的感觉,这种写法叫虚景实写,请结合选文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青山”“白水”描绘了色泽明丽的送别场景。

    B.借“浮云”“落日”,抒发诗人依依惜别的深情。

    C.借写“班马”表达诗人对友人的无限深情和不舍之意。

    D.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

    【2】“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是千古名句,请分析“浮云”“落日”这两个意象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10、综合性学习。

    班级开展“君子自强不息”主题综合性学习活动,你参与其中。

    ⑴(设计活动)

    围绕“君子自强不息”这一主题,活动策划小组设计了以下活动,请你再设计一个,以丰富活动内容。

     

    活动一:举办“君子自强不息”手抄报比赛

    活动二:举办“君子自强不息”演讲比赛

    活动三:  

    ⑵(选用材料)

    下面是同学们搜集到的材料,这些材料中不符合“自强不息”主题要求的两项是

    A.孙康映雪   B.曲高和寡   C.车胤囊萤

    D.岳母刺字   E.宋濂抄书   F.诸葛亮出山

    ⑶(学习楷模)

    你推荐晓峰同学担任“学身边楷模”活动采访组组长,晓峰担心自己不能胜任。你鼓励晓峰说: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11、默写。

    (1)可怜身上衣正单______白居易卖炭翁

    (2)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杨州初逢席上见赠

    (3)渔者歌曰     郦道元三峡

    (4)古诗词中有不少抒发诗人为国建功立业情怀的经典句子请写出连续的两句_____     ______

     

六、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水浒传》后,小语为两位英雄制作了人物角色卡。请你帮助他,完成任务。

    姓名:杨志

    外貌:面皮有青记,腮边少赤须

    出身:三代将门之后,殿司制使官

    经历:     失陷花石纲       卖刀杀牛二

    发配大名府     斗武获提拔

    失陷生辰纲     (1)___________

    姓名:林冲

    外貌:豹头环眼,燕颔虎须

    出身:八十万禁军教头

    经历:   发妻惨蒙羞 误入白虎堂

    发配上沧州 险丧野猪林

    风雪山神庙 雪夜上梁山

    (1)根据图片内容,将卡片空缺处补充完整。

    (2)制作人物角色卡时,小语产生了一个疑惑:杨志和林冲出身都不错,但最终都落草。作者这样设定人物,有何用意?请结合人物角色卡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

七、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夏天的冰雹

    ①冰雹,俗称雹子,在春末和夏季最为常见,它小如绿豆、黄豆,大似栗子、鸡蛋,特大的冰雹比柚子还大。我国各地每年都会遭不同程度的雹灾。2005年6月,一场罕见的大冰雹突袭北京:许多汽车在这次特大冰雹中遭了殃,车窗穿孔,车顶被砸成了麻子脸!

    ②在春末和夏季,有时早晨天气还非常晴朗,可是中午前后突然下起了冰雹。夏天的气温那么高,为什么会下冰雹呢?而冬天天气寒冷却不落冰雹,这是什么原因呢?

    ③如果你在夏天爬过山的话,一定记得在山顶上早上和晚上还是非常凉快的,还要穿毛衣和棉衣。在海拔4~5千米的山顶上有着终年不化的积雪和冰川。这就说明了,随着高度的升高,气温也在不断下降。在高山顶上如此,那高空应该更是这样吧!事实上,高空中的云,即使在夏季,温度也在0℃以下。

    ④夏天太阳炙烤大地,在大气层中,有着大量的水汽的热气流,迅速地向高空上升。这时,地面上虽然很热,但是在高空中却依然很冷。当湿热空气进入到高空并冷却下来时,它夹带的一小部分水汽凝结成小水滴;当小水滴继续变冷时,就被冻成小冰晶了。小冰晶从高空降落下来,在降落的同时兼并了很多温度低于0℃的小水滴,在自己身上冻结,就成了冰粒;有时候在下降的过程中,遇到一股由下往上吹的强风,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上升气流,又再一次把它带回到空中去。这些小冰粒在高空中再度受冷,与温度低于0℃的小水滴碰撞在一起,并兼并它们,把小水滴冻结在自己身上,因此它的表面上又包上了一层冰。就是这样,它在空中不停的翻腾,不断与温度低于0℃的小水滴相碰撞,穿上一件又一件冰做的外衣,一直到变成一定的重量时,上升气流无法再把它带到高空时,于是就一落千丈,从高空中降落下来——下冰雹了。拾起冰雹,用刀子破开,你会发现它的纵剖面层次分明,那是在高空中冰雹所穿的几层冰衣与雪服。

    ⑤冰雹是在积雨云和强烈的空气形成对流运动过程中产生的。而在冬天,空气比较稳定,上下的“气流差”不像夏天那样大,空气垂直对流运动不像夏天那么强烈,积雨云不容易发生,所以冰雹不容易发生。

    (选自《百科知识》)

    【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随着高度的升高,气温也在不断下降。高空中的云,即使在夏季,温度也在0℃以下。

    B.当湿热空气进入到高空并冷却下来时,它夹带的一小部分水汽凝结成小水滴;当小水滴继续变冷时.就被冻成小冰晶了。

    C.小冰粒在空中翻腾,与温度低于0℃的小水滴一相碰撞,立刻就从高空中降落下来——下冰雹了。

    D.冬天,空气垂直对流运动不强烈,积雨云不容易发生,所以冰雹不容易发生。

    【2】第④段中加点的词语“一件又一件”,为什么不能改成“一件”?请结合语境,说说你的理解。

    【3】请你认真阅读第⑤段,列举出冰雹形成需要的几个条件。

  • 14、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巍巍中山陵

    ①在浩荡的大江之滨,在秀丽的江南水乡之间,坐落着我国著名的古都之一——南京。中国人民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陵墓——中山陵园就位于南京东郊的钟山南麓。

    ②陵园的总体依南北中轴线,布置在钟山南麓的缓坡上,东、西距灵谷寺与明孝陵各约一公里(其间有道路相连)。这样就将三区著名的名胜联为一体,从而扩大了东郊风景区的游览范围和内容,在区域规划上是值得称道的。由中山门开始的宽阔陵园大道,至陵前长6公里,两旁栽种着许多法国梧桐,这些行道树在长成后,枝繁叶茂,丫杈交错,形成了一条浓翠蔽日的林荫大道。道外的丘岗坡陀上,密植着众多的落叶树和常绿树,林丛复叠,莽苍深辽,使人们在未达陵墓以前,就已逐步进入庄严肃穆的气氛之中。

    ③陵园的总平面布局,大致可分为南、北两部。南部包括入口的石牌坊和缓长的墓道(在总图上表现如钟下的悬索)。北部包括陵门、碑亭、石阶、大平台、祭堂、墓室等(在总围上表现为钟的本体)。

    ④陵墓的入口位于最南端,标志是一座三间三楼的石牌坊。在明间的檐下,悬挂着孙中山先生手书“博爱”横匾一方。石坊北就是通往陵门的缓长坡道,汽车可循此直达陵门之前。墓道北端有一倾斜台地,东、西侧各建面阔三间的硬山卷棚小屋一所,为过去守陵卫士的驻所。正面建陵门,高15米,宽24米,深8米,蓝琉璃单檐歇山顶。屋身用花岗石砌成无梁殿式样,正中拱门楣上镌刻着中山先生手书“天下为公”几个金光大字。

    ⑤循陵门后石阶即至碑亭,亭内在龟趺上立8米高的石碑一座,上刻嵌金楷书:“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

    ⑥自碑亭再北,地势陡然高峻,由此上至祭堂前平台,全部砌以宽大的石阶。石阶分为8尺,每段30余步至50余步不等,具290叙。石阶尽处,就是宽135米深30米的大平台。中央则矗立着陵园的主体建筑——祭殿。平台是金陵的制高点,与入口处石坊的垂直高度超过70米,这里视野辽阔,气泉万千,既便近观,又宜远眺。当阳光灿烂时,远处方山如屏,秦淮似带;近处村舍相望,田园纵横,道路津梁,行人车马,无不纤细入微,仿佛眼前展开了一轴工笔长卷。而当日出日没之际,在晨烟夕雾的迷雾中,城犹潜蛇,山若伏鳖,馆阁楼台,隐约参错,远峰近树,依稀可辨,人们又好像面对着大幅的泼墨山水。无论是春夏状冬,还是风霜雨霞,大自然都要向人们展示它那变幻无穷的奇妙景色。

    ⑦祭堂是一座宽27米,深22米,高26米的重檐歌山建筑,堂内立有12根黑色花岗石圆柱,护璧则采用黑色大理石,石上刻着中山先生的《告诫党员演说词》全文。中央偏此处,置有这位伟大革命家的白大理石像一尊,雕像端坐平视,神态安详,栩栩如生。

    ⑧墓室直径约16米,高10米,地面中部砌圆形凹穴,安放中山先生的大理石棺及卧像,周围有环形走道及石栏以供瞻仰。室顶为半球形穹窿,对外不开窗,用电气照明及机械通风,中山先生的灵框在1929年奉安时,即安葬于地下5米深处,外用钢筋混凝土加固,以策安全。室外砌有环形围墙,外铺草地,并植以梅、玉兰等花木。

    ⑨解放以来,党和国家一直对陵园十分关注,除了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以外,还对整个陵区进行了维修和整修,使得这位伟大革命家的安息之所,始终保持着整齐、宁静、萧穆的景象。

    【1】通读全文,分析中山陵是从哪些方面体现出“庄严肃穆”的特点的?

    【2】第⑥段画线句子极具特色,体现了说明文语言怎样的特点?

    【3】同样是介绍建筑,本文与《苏州园林》的介绍顺序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项是(     

    A.中山陵在区域规划上值得称道,陵园东西距灵谷寺和明孝陵各一公里,三区联为一体。

    B.中山陵从北向南进行布置,北部包括陵门、碑亭、石阶、大平台、祭堂等。南部主要有石牌坊和墓道。

    C.石阶分为8段,每段30余步或50余步,共有290级,石阶尽处就是大平台。

    D.祭堂是一座重檐歇山建筑,堂内护壁上刻有中山先生的《告诫党员演说词》全文。

八、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写作。

    高邮有优美的风景,如孟城驿、文游台、清水潭旅游度假区、高邮湖芦苇荡湿地公园……大美中国,祖国各地处处有美丽的风景。对于这些美景,你有怎样的体验、感受和思考?

    请根据下表提示,任选其中一个任务,完成写作。

     

    文本类型

    参考角度

    任务一

    叙事类

    描述一次难忘的旅游经历/讲述名胜古迹的故事。

    任务二

    演讲稿

    谈谈保护名胜古迹的重要性/针对名胜古迹的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要求:(1)任选一个角度,自拟题目,不少于600字;(2)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4)请认真书写。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中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名著阅读
七、现代文阅读
八、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