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省悟(xǐng) 狭隘(yì) 丘壑(hè) 殚精竭虑(dān)
B. 孤僻(pì) 殉职(xùn) 执拗(ào) 黯然失色(àn)
C. 斑斓(lán) 桑梓(zǐ) 阿谀(yú) 苦心孤诣(yì)
D. 伫立(chù) 蓓蕾(bèi) 角色(jué) 重峦叠嶂(zhàng)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母亲生病的那几年,我形影不离地守在她的床边。精心的照顾,希望她早日从疾病的苦痛中走出来。
B. 农村文明建设要从细节做起,一些地方的“调停会”制度就很好。经过他们的调解,素不相能的邻居都能够和睦相处了。
C. 今天,你看比尔•柯莱的《第五个神秘世界纪》了吗?这篇文章内容固不必说,就是在遣词造句方面,也能够做到石破天惊,精粹无比。
D. 新闻发布会上,面对来自各地的众多的记者的指责,他哑口无言,但还是要虚张声势,进行狡辩,表示错不在他那边。
3、对下面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A.“怀古”,是古人写词时借助歌咏历史事迹来抒发自己的感慨的常用题目
B.词的上阕写作者所见之景,下阕由联想古人而抒发自己的感慨之情
C.起笔凌云健举,包举有力,将浩荡江流与千古人事并收笔下
D.词在感慨古人建功立业的时候,也激发了自己的激越之情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丰收的秋天远去,萧瑟的冬日降临了,曾经活跃在田野里的各种动物都已烟消云散,雪花满天飞舞着,为大地披上了一身银白色的服装。
②会议上,周小川对绿色全融的数据如数家珍,并表示目前大约有10%的货款是绿色货款。
③这些追求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信条一脉相承。植根于中国千百年历史文化传统,不需要刻意的说教,便可化为中国少年内心深处的文化自觉。
④南怀瑾先生虽屡遭磨难,却矢志不渝,为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夜以继日。宵衣旰食,先后出版了三十多部专著。
⑤“金刚酥”称誉湖北,是馈赠亲友的佳品,就连回乡探亲的华侨也要多带几盒,这使得这一襄阳地方特色小吃大有洛阳纸贵的味道。
⑥随着我国人口流动与城市化进程加剧,“老漂族”这个群体将会越来越壮大,他们的晚年生活虽然有含饴弄孙之乐,却也面临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A. ①③⑤ B. ①④⑤ C. ②③⑥ D. ②④⑥
5、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最近,国内原创图画书2019年度排行榜揭晓,《一条大河》《两个天才》《大船》等10部图画书上榜。这些异彩纷呈的年度代表作品,反映出中国本土图画书创作繁荣、佳作频出的新气象。
[乙]图画书运用图、文两种符号传递信息、讲述故事,重视创意及视觉设计,能够给予读者独特、丰富的阅读体验。优秀的作品兼具思想内涵与文化底蕴,饶有情趣,适合儿童读者阅读欣赏。《一条大河》大气磅礴,不但能让读者领略黄河奔腾入海的恢弘气势与万千气象,还能一览黄河流域古往今来的历史文明,体悟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两个天才》颇具想象力和游戏感,图画细节繁复且表现力强,人物言行夸张,于戏谑和荒诞中暗藏深意.
放眼未来,中国原创图书也有许多需要深耕的领域。[丙]如何在叙事上跳出窠臼,在画面上表现中国文化风采,传递醇厚绵长的韵味,让中国气象浸润画中风物和人物仪态,是有待创作者完成的功课。
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甲
B.乙
C.丙
6、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暖
庞滟
只穿一件单衣的小水,满身潮湿地蜷在座位里,像一条冰面上的鱼,发抖是唯一能做的事。她听到自己的牙齿在恐惧地哀鸣。车窗外,突然袭击的凄风冷雨,如同父亲留给她的忧伤,那样猝不及防,凉入骨髓。
在中途车站,一个身穿苏格兰情调红格衫的男人上了车,后面跟着披外套的漂亮女人。男人把女人安顿在前面坐下,他向小水的空位走来。
男人强壮如熊的身体占领了小水半个座位,她凉透的胳膊碰到男人散发热量的身体时,没马上拿开,那里很暖。男人瞪大眼睛,很专注地看了一眼小水。她赶紧拉开距离,转头看向窗外。为那些寒风中被劫走外套的树儿们集体忧伤着。
男人很关切地问小水:“姑娘你在发抖,靠窗很冷吧?”
小水抱紧身体,不知如何回答。坐在前排的女人扭过头,嗔怪地说:我穿了你的衣服,怎么还冷呢?顺势用霸道的眼神望向小水——生怕谁会抢走她什么。
男人让女人把外套拉紧,安慰她,忍一忍,一会儿就到家了。
小水突然有些悲哀,她像童话里卖火柴的小女孩,太需要热量来暖暖自己,哪怕只要一小会儿。她的心都要冻硬了。
男人低声问小水:“我们要不要换个位置?”
小水沉吟片刻回答:“不用了,谢谢。”她僵得实在懒得动,觉得里外都一样冷。
男人不再说话,把全部重心移向椅背,双臂抱在胸前,闭上眼睛。
小水用力抓紧胳膊,想止住落叶一样的抖动。男人的手臂突然滑过来,压住她的肩膀。他好像睡着了。
小水想抽出自己的胳膊。她认真看了一眼身边的男人,他眉头微蹙,明朗的脸上浮出沧桑的疲惫。她突然不想打扰他片刻的安宁,任由那条强壮的手臂安心自由地停放。
男人的手臂像一个热量导体,源源不断输送温暖给小水。
坐在前排的女人不时扭过头,目光怪异地看着男人和小水。隔在中间的胖子以为备受她的关注,殷勤地搭讪,女人高傲地扭正身体。
客车在路的坎坷中醉晃。睡着的男人向小水倾斜过来,几乎覆压她半个身体。已经被挤进角落的她,无处可逃。她突然发现,被这热量专属了,身体不再抖得打拍子。她有些惴惴不安,仿佛雪地里捡到一个熊熊燃烧的火盆,欣喜后不知如何安放。
窗外的天空明亮起来,太阳重新爱抚被遗弃的世界。
小水和男人肌肤相触的地方慢慢升级成汗津津。从均匀的呼吸判断,他还没醒。一些触觉像苏醒的僵蛇,有了极其复杂的异性反应,惊扰了少女的羞涩。她开始脸红心跳,又不忍心惊醒他,不知如何脱离不再需要的温暖。
男人宽厚的手掌,温暖的后背很像她父亲。年少多病的她曾在父亲的背上长大,自从他用离婚毁了温暖的家,她再也不想见他。此刻,那温暖的怀念重新被召回她的身体,轻抚她的心伤,她突然想好好收藏这份温暖。
车厢内响起一首《暖暖》的歌曲,掩埋了世俗的喧嚣。世界变成明亮又平静的海洋,小水的心像水下一条欢快的小鱼,享受着阳光温柔的爱抚,翩翩起舞。
“嗨嗨,搞什么?都坐过站了,还不下车吗?”女人尖刻又恼怒的声音惊飞了小水的梦,她的脸变得火热——竟然枕着男人的肩膀唾着了。
下车的女人还在凌厉地回头看小水,仿佛她偷窃了什么。小水怅然若失地望向窗外,她梦到了父亲,他爱抚她的头,一直在笑。
很多年过去了。每当小水遇到身穿苏格兰情调红格衫的男子,都会认真地看上一眼,即便不是那个秋日里的男人,心底也会升起暖暖的笑。
(选自《海燕》文学月刊2016年第2期)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 小说以小水的一次旅途为线索,写女孩与一位陌生的男人不期而遇,通过相互善意的问候,传达人间温情。
B. 小说中对漂亮女人的描写,突出了女人强悍的性格和隐藏在美丽外表下的丑恶灵魂,和男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C. 小说没有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没有针锋相对的矛盾冲突,像是一种情绪的诗意流淌,滋润人心,感染读者。
D. “突然袭击的凄风冷雨”,“孤立寒风中”的树,“窗外的天空明亮起来,太阳重新爱抚被遗弃的世界。”这些环境描写,形象地表现出小水的处境和心理变化过程。
E. 小说构思精巧,描写生动形象,叙述细腻,比喻和象征手法的运用更增添了文章的意蕴。
【2】小说中“小水”是怎样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3】小说以“暖”为标题很好,好在哪里?请结合文本谈谈理由。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的《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不堪入耳的乡野音乐,反衬琵琶女的演奏给人“如听仙乐耳暂明”的感觉。
(2)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生动描写了小船在广阔的江面上任意飘荡的情景。
(3)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用被子的破旧来表现生活贫困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
8、根据课文内容填空。(6分)
【1】 ,我为鱼肉,何辞为?
【2】 ,不仁;失其所与, ; ,不武。
【3】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4】 ,大礼不辞小让。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鱼我所欲也》中,批评那些“___________”的人是见利忘义,又用“___________”一句指出他们的行为丢弃了初心。
(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一句从琵琶师角度侧面描写琵琶女年少时就已经技艺高超;“___________”一句借他人的嫉妒写琵琶女的容貌之美。
(3)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虚写映衬的手法,以飞禽走兽为描写对象,突出蜀道高险,难以攀援的情形。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揭示了“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
(2)杜牧的《阿房宫赋》最后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文章的创作目的,即警示后人:不仅要哀悼秦国的灭亡,而且要能够吸取秦亡的教训。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先以“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表现前辈的声威气势,再以“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描述后辈的狼狈之相,前后可谓对照鲜明。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以蟹作比,从反面阐述用心专一,不能急躁的道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三峡》中,郦道元从色彩、情态的角度描写春冬时分三峡之景的句子是:“ _____,_____ ”。
12、阅读下面诗词,完成下列小题。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①。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②。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③。
注释:①翠微:指齐山上的翠微亭。②“陶潜尝九月九日无酒,宅边菊丛中摘菊盈把,坐其侧,久留,见白衣至,乃王弘送酒也。即便就酌,醉而后归。”③牛山:“(齐)景公游于牛山,北临其国城而流涕曰:‘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艾孔、梁丘据皆从而泣。”
【1】诗中的:“佳节”指“_________”节。
【2】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用“涵”来形容江水仿佛把秋景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
B.“菊花”用典表达了诗人对陶渊明隐居生活的向往。
C.“落晖”即是夕阳西下,喻人生迟暮之境。
D.诗中的用典既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又丰富了诗的内涵。
【3】评论家认为此诗将“抑郁之思以旷达出之”。请结合文本,加以简述。
1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禹字伯达,赵国襄人也。禹性笃厚节俭。父卒,汲吏人赙送前后数百万,悉无所受。又以田宅推与伯父,身自寄止。永平八年,举孝廉,稍迁;建初中,拜扬州刺史。当过江行部,中土人皆以江有子胥之神,难于济步。禹将度,吏固请不听。禹厉言曰:“子胥如有灵,知吾志在理察枉讼,岂危我哉?”遂鼓楫而过。历行郡邑,深幽之处莫不毕到,亲录囚徒,多所明举。吏民希见使者,人怀喜悦,美德怨恶,莫不自归焉。元和二年,转兖州剌史,亦有清平称。三年,迁下邳相。徐县北界有蒲阳坡,傍多良田,而堙废莫修。禹为开水门,通引灌溉,遂成孰田数百顷。劝率吏民假与种粮亲自勉劳遂大收谷实邻郡贫者归之千余户室庐相属其下成市后岁至垦千余顷民用温给。功曹史戴闰,故太尉掾也,权动郡内。有小谴,禹令自致徐狱,然后正其法。自长史以下,莫不震肃。永元十五年,南巡祠园庙,禹以太尉兼卫尉留守。闻车驾当进幸江陵,以为不宜冒险远,驿马上谏。诏报曰:“祠谒既讫,当南礼大江,会得君奏,临汉回舆而旋。”及行还,禹特蒙赏赐。延平元年,迁为太傅,录尚书事。永初元年,以定策功封安乡侯,食邑千二百户。与太尉徐防、司空尹勤同日俱封。其秋,以寇贼水雨策免防、勤,而禹不自安。上书乞骸骨,便拜太尉。后连岁突荒,府藏空虚,禹上疏求入三岁租税,以助郡国禀假。诏许之。五年,以阴阳不和策免。七年,卒于家。除小子躍为郎中,长子盛嗣。
(选自《后汉书・张禹列传),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劝率吏民/假与种粮/亲自勉劳/遂大收谷实/邻郡贫者归之千余户/室庐相属其下/成市后岁/至垦千余顷/民用温给/
B. 劝率吏民/假与种粮/亲自勉劳/遂大收/谷实邻郡/贫者归之千余户/室庐相属/其下成/市后岁至垦千余顷/民用温给/
C. 劝率吏民/假与种粮/亲自勉劳/遂大收谷实/邻郡贫者归之千余户/室庐相属/其下成市/后岁至垦千余顷/民用温给/
D. 劝率吏民/假与种粮/亲自勉劳/遂大收/谷实邻郡/贫者归之/千余户室庐相属/其下成市/后岁至垦千余顷/民用温给/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举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人才举荐制度,即推举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人为官。
B. 功曹史主管记录功过、职掌吏员赏罚任免事宜,功曹的权力、在汉代最盛。
C. 食邑是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或皇帝大臣作为世禄的田邑,盛行于周。
D. 乞骸骨是古代官吏因罪责请求退职的一种说法、意即使自己骸骨得以归葬故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假括和分析,不正角的一项是
A. 张禹性情忠厚,生活勤俭节约。他父亲去世,当地官员百姓所赠办丧事的钱财很多,他都不接受;又把田产住宅推让给伯父,自己寄住在伯父家。
B. 张两巡视辖区,平反冤假错案。任杨州刺史时,要过江视察,很多人都认为江中有水神,难以渡过,但张禹信念坚定,表明志向,顺利过江。
C. 张西心系百姓,要求下属严格。徐县有许多废弃的良田,张禹兴修水利,引水灌溉修成熟田;对弄权有过的官员绳之以法,整肃风气。
D. 张西位高权重,时常进谏言事。皇上南巡,张禹谏言被采纳,受到皇帝的赏赐;更任太尉时后,连年灾荒,上书请求减免三年租税,以缓解地方困难。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祠谒既讫,当南礼大江,会得君奏,临汉回舆而旋。
(2)以寇贼水雨策免防、勤,而禹不自安。
1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丁酉新春,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圈粉”无数。去年第一季,节目一经推出就收获好评如潮,如今第二季的节目“观众缘”更强,“诗词力”更猛。在“一笑二闹三跳四唱”的娱乐节目时代,为什么《中国诗词大会》能够以如此优雅的方式脱颖而出?
请就此谈谈你的看法,体现你的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完成写作任务。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