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年四川宜宾中考二模试卷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农历 2018年是小华的本命年,他姐姐比他大两岁,他姐姐是属马的。

    B. 五月初五端午节,相传是为了纪念诗人屈原而设立的节日,有吃粽子、赛龙舟等风俗。

    C. 立秋、处暑、白露、霜降这四个节气都是在秋季。

    D. 令尊、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家君、家严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令堂,是对别人母亲的尊称;家母,是对人称自己的母亲。

  • 2、下面各项中,修辞手法与选句不一致的是( )

    A.夸张——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B.对偶——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C.排比——山河睡了而风景醒着,春天睡了而种子醒着。

    D.拟人——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 3、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文学作品。

    B.《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除了革命领袖外还有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让斯诺懂得“阶级斗争”的红色窑工徐特立;参加了长征的16岁江西老表;自称年纪最大的战士老李。

    C.郑振铎先生在《中国文学研究》中曾以一条弧线表示《水浒传》的结构,这条弧线以洪太尉误走妖魔为起点,步步上升,至梁山英雄排座次到达顶点,此后便逐渐下降,到魂聚蓼儿洼降至终点。

    D.《水浒传》中绰号为“智多星”的吴用与晁盖、宋江、公孙胜、刘唐、阮家三兄弟一起,在黄泥冈上,将梁中书欲送往京师为岳父蔡京祝寿的生辰纲劫下,这就是《水浒传》的著名情节“智取生辰纲”。

  • 4、下列词语中,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

    A. 托辞(cí)   解剖(pōu ) 不逊(xùn)   诘责(jié)

    B. 畸(qī)形 绯红(fēi)   陌(mò)生 订正(dìng)

    C. 匿名(nì) 喝(hē)彩 发髻(jì) 教诲(huì)

    D. 驿站(yì) 悔(huǐ) 改 过秤(chèn) 瞥(piě)见

     

  • 5、“生命生生不息,他们的发现也生生不息。”是从下面这段“谈读诗”的片段中抽出来的,若还原的话,放在哪一处最恰当(     

    诗人和艺术家的眼睛是点铁成金的眼睛。【甲】如果生命有末日,诗总会有末日。【乙】到了生命的末日,我们自无容顾虑到诗是否还存在。【丙】但是有生命而无诗的人虽未到诗的末日,实在是早已到生命的末日了,那真是一件最可悲哀的事。【丁】“哀莫大于心死”,所谓“心死”就是对于人生世相失去解悟和留恋,就是对于诗无兴趣。

    A.甲

    B.乙

    C.丙

    D.丁

  •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在西部,沙子一旦摆脱了水,它们就会纵横捭阖,所向披靡

    B.亚太地区各种自贸协定、倡议常常让非专业人士眼花缭乱

    C.目前,水资源紧缺的状况正以锐不可当之势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理应引起高度重视。

    D.这张宣传照中,他颔首低眉静坐,显示出的不仅仅是深情,更有游子思家的情谊。

  • 7、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吞噬   闲暇   诲人不倦   不期而至

    B.遗撼   点辍   仙露琼浆   五脏六腑

    C.修茸   堡垒   千军重负   海市蜃楼

    D.繁密   概率   奈人寻味   珊珊来迟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西山读书声

    瑞彰①尝偕数友游西山,至林峦深处,风日暄妍,泉石清旷,杂树新绿,野花半开。眺赏间,闻木杪②诵书声。仰视无人,因揖而遥呼曰:“在此朗吟定为仙侣叨③同儒业可请下一谈乎?”诵声忽止,俄琅琅又在隔溪。有欲觅路追寻者,瑞彰曰:“世外之人,趁此良辰,尚耽研典籍,我辈身列黉④宫,乃在此携酒榼⑤,看游女,其鄙而不顾宜矣。何必多此跋涉乎?”众乃止。

    选自《阅微草堂笔记》

    【注释】①瑞彰:沈瑞彰,人名。②杪(miǎo):树枝的细梢。③叨(tāo):客套话,指承受别人的好处。④黉(hóng)宫:学子。⑤榼(kē):古代盛酒的器具。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在此携酒榼”中的“乃”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

    B. 悟前狼假寐(《狼》)

    C. 当立者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D. 问今是何世,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2用“/”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

    在此朗吟定为仙侣叨同儒业可请下一谈乎?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眺赏间,闻木杪诵书声。

    4本文带给你怎样的启示?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1】下列对作品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首联点出了诗人早行的原因,表现了其寝不安眠、倍受思乡之情折磨的内心痛楚。

    B.颔联写鸡啼,状残月,描人迹,绘银霜,有声、有色、有光。

    C.“槲叶”凋零,“枳花”盛开,点出了早行的节令是在深秋。

    D.诗人避直就曲,以“凫雁”之“满”塘的形象画面传出自己希冀早日与家人欢聚一堂的言外之意。

    【2】“客行悲故乡”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中与之相照应的句子是哪一句?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10、综合实践。

    某学校九年级举行“趣味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参加。

    通知

    七年级各班:拟定于下周四举行“趣味语文”实践活动,请各班班主任提前组织,准时参加。

    2021年3月10日

    教研室

    (1)上面是学校教研室报写的活动通知,其中有两处不足,请你指出来。

    (2)“趣味语文”活动中有一个“用数字表情”的环节,请你仿照例句从0~9这十个数字中任选一个,发挥想象,说出这个数字代表的情感。

    例:“1”希望你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坚韧不拔。

    (3)下图是率率的微信头像,请你说出它的构图要素,并根据图片含意帮他取一个别致的昵称。

    构图要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昵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5个字)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11、用课文原句填空。

        ,乌蒙磅礴走泥丸。

      ,恨别鸟惊心。

    僵卧孤村不自哀,  

    商女不知亡国恨,  

    《过零丁洋》中直抒胸臆,表明作者以死明志的两句诗是:     _

    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             ,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六、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2、名著阅读

     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用一根不断的线把我周围的一切连结起来,织成五光十色的花边,她马上成为我终身的朋友,成为最知心的人,成为我最了解、最珍贵的人

    语段选自的名著童年与《   》《我的大学》被称为作者的自传体三部曲,其主人公是   (姓名),对他优秀性格的形成起关键作用的人物是他的

     

七、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像一树一树的花开

    梁晓声

    ①关于书,是没法用几句话概括的。然而最近我一想到书,便想到林徽因的诗: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②这么说,不是将另一类书排除在外——那类如投枪、如匕首、如号角、如战鼓的作品。不,我觉得那样的书也像一树一树的花开,礼花般炽烫绚烂的

    ③一切科学的书也像一树一树的花开",没有哪一类书不像,任何一类专业的书也都像。并且我认为,这样想,是对所有贡献过专业之书的人们的赞誉。

    ④而童书,确乎像燕在梁间呢喃

    ⑤也确乎的,读纸质书的人少了,读电子书和听书的人多了。我起初是为书和写书的人忧伤的,现在不了。老人们视力不好了,享受听书的时刻不亦乐乎?年轻人时间不够用,在地铁上读电子书也是对书的亲近啊!

    ⑥书对人类心性的滋养和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长期贡献,读和写都是对此宝贵传统的爱护、继承,读和写同等重要。

    ⑦现在几乎没有文盲青年了,恰恰相反,学历高的青年比比皆是。青年总是要成家,总是要:为人父为人母的。我想,年轻的有知识的、自己读过书的父母们,在孩子3岁生日那天,应送给孩子一份特殊的礼物——用彩纸包着,扎着漂亮的丝带,由孩子打开;当童书呈现时,郑重地向孩子宣布,从这一天起,父母轮流为孩子读书的亲子阅读开始了。还要为看童书的孩子拍下纪念照,对他或她说:你看书的样子很美!

    ⑧于是家中为孩子而有了一格书架。

    ⑨等孩子上中学了,有了自己的房间,那书架便移到了他或她的房间,墙上还挂着他或她3岁时读书的纪念照——那时他们已经开始自己选书看了,选的过程中必然会逐渐形成自己的判断力。

    ⑩后来,孩子们或因学习压力不怎么读闲书了;再后来,他们成了大学生,几乎只有精力读专业书了;再再后来,他们毕业了,参加工作了,成了地铁上看电子书的人;等他们结婚了有了孩子做了父母,也会在自己孩子3岁生日那天送上一份用彩纸包着的扎漂亮丝带的礼物——书。

    而等他们老了,便成了以听书为享受的老人……

    纸质书在这一循环往复的过程中永不消亡。

    年轻的朋友们,如此这般参与优良传统的守望、爱护与继承,不亦乐乎?让那一树一树的花开成为人类社会之恒久的风景,不亦贡献乎?

    (《人民日报》2022年4月22日)

    【1】选文第②段加点的“另一类书”指的是什么样的书?

    【2】作者起初为什么“为书和写书的人忧伤”?(用原文句子回答)

    【3】文章很大一部分在写读书的循环现象,这个循环是什么?

    【4】文章的题目很好,好在哪里?

  • 14、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清明:血脉里的眷恋

    于丹

    ①很少有一个节日,像清明这样意蕴深厚而含混:风清景明,慎终追远,这是一个悲怆的日子;放歌踏青,追逐春天,这是一个轻盈的日子。在我们慎终追远的时候,它就是节日;在我们放歌逐春的时候,它就是节令。大节气和大节日就这样水乳交融。

    ②“清明时节雨纷纷”,每到清明,往往就有着如丝如缕的春雨绵绵,总让我想起贺铸的《青玉案》:“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看到这样的诗句,难道你还不懂人心上缭绕的那点忧愁吗?

    ③清明的忧和愁,不是闲愁,它是实实在在有来由的忧伤,因为我们要在这个节日去祭奠祖先。在古代,清明是有很多习俗的,除了因为介子推而起的禁火、寒食、扫墓之外,还有踏青、植树、荡秋千、打马球、插柳条等。这个节日生机蓬勃,在生机中去告慰心中深沉的哀思和寄托。清明是一个清亮、明朗的日子,但是,这个日子里也有着深深的眷恋。我总是在清明时节,自觉不自觉地想起很多人,有的时候是一个名字,有的时候是一段细节,有的时候甚至会想起一个电话号码,或者清晰而遥远的一首歌的旋律。我的记忆关乎一些逝者,也关乎一些生者,但牵连的那些往事也已然逝去。清明这个日子,给了人放纵感情的一个理由,尽可以让我们逐着思绪去天边飞,如同那些牵线的风筝,无论在天边、树梢,还是落进池塘,远远近近,总会有一根线,叫作清明。

    ④这个日子里,我确定能够想起来的人,是我的父亲。

    ⑤我小时候对父亲的感觉只是严厉而已,不常回家的父亲,每次带回那么多的书,要查我的诗文,要查我练字练得如何,在我的眼里他简直就是贾政。最先教我背诗词的人是他,最先教我读古文的人是他,最先教我临字帖的人也是他。一直到我上了中文系,读了研究生,几乎我写的每一篇论文,父亲都要一字一字给我修改,不仅仅改文章的层次,甚至还会改我倒插笔的笔序,所以,他改完的文章,往往比我的原文字数还要多很多。但是直到父亲辞世,我在心里对他都是有一点点畏惧的,直到多年以后,母亲告诉了我一件事情,这是在父亲生前我从来不知道的。

    ⑥那是他的六十大寿,当时的北京天寒地冻,我正在读大学,中午从学校骑自行车回家,买了一个大蛋糕。我一只手扶着车把,一只手拎着蛋糕盒子,在寒风里费了好大的劲儿骑回家。跑上四楼,我兴高采烈地说:“爸,我下午去上课,等我放学回来,晚上给您过生日,咱们吃这个大蛋糕。”父亲漫不经心地瞥了一眼,说:“嗨,这都是你们小孩儿吃的东西,我才不吃这个呢。”我当时心里还想,太不给面子了,可是看父亲笑了笑,我也没多想,就跑回去上课了。下课回来,母亲已经把蛋糕从盒子里拿出来,我们一起切蛋糕,说说笑笑。我记得自己还用枫叶贴在白卡纸上,写上诗,专门给他做了一个生日卡。父亲那个六十大寿过得非常高兴,虽然嘴上说不爱吃蛋糕,我看他也把那一大盘吃得干干净净。

    ⑦多年以后,母亲告诉了我这个故事的另一个版本。那天下午我上学之后,家里来了一个世交家的孩子,刚刚上大学的小男孩,叫涛涛。父亲顺口就跟他说:“涛涛啊,这是你小丹姐姐刚给我买的蛋糕,我又不爱吃这个,你拿走吧。”涛涛欢天喜地,捧着蛋糕就走了。大概又过了一会儿,离我下午放学不到一个小时,父亲开始像一个犯了错的小孩子一样,在屋子里坐卧不安,走来走去,母亲问他怎么了,父亲就小声叨叨着说:“我犯错了,那个蛋糕是丫头给我买的,我不爱吃也不能给别人啊!你快帮我想想,那蛋糕的盒子是什么颜色?是什么牌子?丫头在蛋糕上面给写的是什么字?你能想起多少,咱俩往一块凑,我得去那个蛋糕店买一个一模一样的蛋糕。”随后,父亲就急匆匆地出了门,骑上自行车,冒着寒风满大街去找,找那个他根本不爱吃的蛋糕。据说,在我回到家的一刻钟之前,我六十岁的老父亲,拎着一盒最相似的蛋糕,呼哧呼哧地回到家。

    ⑧每每清明,我总是想起《论语》上的那句话:“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父母安康俱在的时候,儿女的心永远是欣慰的、骄傲的,还带着一点点受娇宠的、活泼泼的欣欣然;但一想到他们年岁高,自己膝前尽孝的日子不多了,就会忧惧丛生。

    ⑨父亲在病重的那几年里,每一次打电话都跟我说,丫头你忙你的,不用往回跑。有时候我还真听了他的话,其实现在想起来,才知道他的心有多么疼,他是有多么想我。我生命中最大的遗憾就是父亲没有等到我的孩子的出生。不养儿不知父母恩,自己有了孩子后,才格外想念逝去的亲人、师长。

    ⑩在女儿两三岁的时候,那年秋天大闸蟹下来了,我从螃蟹壳里慢慢地掏出一勺蟹黄,滴上一点姜醋,满地追小不点儿,一边追一边说,乖,过来吃一口,就吃一口。这个时候,我母亲也掏出来一勺蟹黄,多放了一点姜醋,在后边追我,说,丫头,你回头,你吃上这口,再去追你闺女。那个瞬间,在我的记忆中是永远不可磨灭的。

    所有节日中,清明究竟有什么样的独特意味呢?就是这样的血脉之情,就是这样的眷恋,就是我们在长辈生前没来得及懂得的那些深深的内疚,还有他们走后魂牵梦萦、每到夜半都会惊醒的深深惆怅。

    幸亏我们还有一个大节叫作清明,我们可以去祭奠,可以去缅怀,可以告诉那些父母俱全的人,能做多少就做多少;我们也可以在风清景明的日子里采一朵花,种一棵树,放一只风筝,仰望一朵流云。

    (选自《汴梁晚报》2015年4月4日,有删改)

    1文章第②段引用古诗词,有什么作用?

    2赏析第⑥段中画线的句子。

    我一只手扶着车把,一只手拎着蛋糕盒子,在寒风里费了好大的劲儿骑回家。

    3阅读第⑦段,用简洁的语言分条概括“另一个版本”的故事情节。

    ①父亲把蛋糕送人;②父亲__________________;③父亲_______________;④父亲买回蛋糕。

    4结合文意,说说你对题目中“血脉里的眷恋”含义的理解。

    5下面两个文字都是描写父母的,请你从作者情感的角度比较它们的不同点。

    (甲) 我生命中最大的遗憾就是父亲没有等到我的孩子的出生。不养儿不知父母恩,自己有了孩子后,才格外想念逝去的亲人、师长。

    (于丹《清明:血脉里的眷恋》)

    (乙) 我的母亲只是一个平凡的母亲,但是我觉得她的可爱的性格,她的努力的精神,她的能干的才具,都埋没在封建社会的一个家族里,都葬送在没有什么意义的事务上,否则她一定可以成为社会上一个更有贡献的分子。

    (邹韬奋《我的母亲》)

八、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贝聿铭(1917-2019),美籍华人,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贝聿铭在高中毕业后,赴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建筑学,然而宾大要求学生绘制精巧的设计图,这把贝聿铭吓住了。他自认为自己的特长在数理,从来没有想象建筑师还得像一位艺术家那样有精湛的绘画技术才行。于是两个星期后,贝聿铭转到麻省理工学院改学工程,因此结识了校长威廉·爱默生。爱默生在贝聿铭的图纸中发现了非凡的技能和想象力,劝贝聿铭继续学建筑学。贝聿铭向爱默生坦承因绘画技术欠缺,没信心成为建筑师时,爱默生对贝聿铭说:“年轻人,别胡说,我还没有碰到不会画画的中国人。”

    如果没有这句话,我们就会错失一位影响甚远的建筑大师。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中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名著阅读
七、现代文阅读
八、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