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对课文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长江三峡》以游踪为线索,描写了作者在长江三峡乘船游览时看到的瑰丽景象,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B.《金黄的稻束》是九叶诗派诗人郑敏的作品。诗人不单是抒情,而且通过具体的意象、沉思和联想来把握更具有思想内涵的诗意。
C.《春末闲谈》以虫喻人,将人类自然化,揭露了统治阶级“治术”的险恶实质,表达了人民群众必胜的信心。
D.《冰河英雄》是一篇人物通讯,文章在结构上采用新闻现场事实与事后采访内容相交错的方法,选择了由点及面的报道视角。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短屈原于顷襄王 短:揭露短处。
B.上官大夫与之同列 列:行列,位次。
C.顷襄王怒而迁之 迁:调动官职。
D.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祖:称为鼻祖。
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而母立于兹 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C.吾妻归宁 D.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4、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路“率尔而对曰”,孔子赞成他的治国志向,但认为他“其言不让”。
B.对冉求的回答,孔子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他也是讲的治理国家的大事。
C.孔子对曾皙的回答,喟然长叹,欣喜、自慰、赞赏之情溢于言表。
D.对四个弟子的回答,孔子很是满意,但对子路的不“知方”大为不满。
5、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 劲敌靓妆痉挛不胫而走曲径通幽
B. 和面迷惑霍乱豁然开朗祸起萧墙
C. 甲壳讥诮撬动翘首以待七窍生烟
D. 殄灭舔嘴腼腆忝列其中恬不知耻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艺术趣味的特点可以说处在一个悖论中。一方面,“像任何心理定向一样,审美趣味不可避免是主观的。因为趣味标准在某个人的个体的经验中形成。”但这只是问题的一面,就是说对“好”趣味来说,的确是无须争辩的;但艺术趣味有高级和低级之分,趣味是可以争辩的。饶有意思的是艺术趣味的功能,也是一个悖论。艺术趣味的功能就是它具有定向的选择性,这种选择性一方面表现为封闭的、保守的,另一方面又表现为开放的、转移的。
作为心理定向的艺术趣味是在长期的、无数次的艺术感知和艺术体验中逐渐积淀而形成的,因此艺术趣味一旦形成,无论在选择欣赏对象的范围,还是选择欣赏的方式、欣赏的习惯等,都固定下来,呈现出某种封闭状态,这就是艺术趣味选择功能的保守性。这种保守性具体表现为趣味的偏狭性,只能欣赏自己偏爱的某一类、某一种形式的艺术品,而排斥其他类型、其他形式的艺术品。艺术趣味的选择的偏狭性,还表现为对作品的思想和情感的不同理解,如对《诗经》的欣赏,孔子把自己的伦理情感强加上去,归结为“思无邪”,也是艺术趣味选择的保守性的一个很突出的例子。实际上,《诗经》的思想感情很丰富,决不是“思无邪”三个字概括得了的。这是有思想感情的单一所造成的欣赏的偏狭性。此外性格的不同也可能造成艺术趣味选择的偏狭性。合乎自己的性格爱好的便赞叹诵读,而不合自己性格爱好的就加以抛弃。
艺术趣味选择功能的保守性、偏狭性如果发展到极端,就会使审美判断片面化。也就是说,在保守性和偏狭性的支配下,劣质的作品因其符合他的趣味,而被任意抬高,优秀的作品因其不符合他的趣味而被随意贬低,这种情况是有时甚至发生在一些大艺术家身上。艺术趣味选择功能的保守性、偏狭性还可能导致对艺术创新的反对。
但是,艺术趣味选择功能又具有开放性和可转移性的另一面。艺术趣味达到较高水平的人,必定是有足够的艺术修养和文化修养的人,换言之,艺术趣味是他的艺术修养和文化修养的表现。因此,艺术趣味本身含有对艺术美的高度领悟。这样,具有好的艺术趣味的人虽然在开始时,他往往只对合乎他的艺术趣味的艺术作品感兴趣,但由于他的艺术欣赏能力比较强,艺术感悟力特别出众,所以当他把自己的欣赏对象扩大一些时,就有可能对其他的作品也逐渐发生兴趣,从而使自己的趣味具有开放性和可转移性。例如一位本来只对格律诗有浓厚兴味的欣赏者,当他把欣赏的视界转移到自由诗时,由于他的艺术趣味所养成的对诗的感悟能力,他有可能通过一段时间的对自由诗的审美实践,而产生了对自由诗的审美趣味。可以这样说,艺术趣味从本质上说是对于生命的彻悟,而生命时时刻刻都在进展,彻悟也总是越来越多,因此趣味也就可能时时刻刻在变化。一个读者重要的是自己的彻悟能力,只要有了这种对文学艺术的彻悟能力,那么你的艺术趣味的选择功能不但不会使你变得偏狭,而且会帮助你走向开阔。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艺术趣味的选择功能,又具有开放性、可转移性。
(选自《艺术趣味与社会心理》)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艺术趣味选择的保守性,除体现在艺术欣赏对象、方式、习惯的固定外,还表现在对作品思想感情的理解上。
B. 艺术趣味选择的保守性,偏狭性会妨碍对艺术作品做出公正准确的评价,大艺术家也往往会犯这样的错误。
C. 越是艺术趣味水平高的人,越能拓宽自己艺术欣赏的对象,从而是自己的趣味更有开放性和可转移性。
D. 总的来说,艺术趣味选择功能的保守,偏狭是有害的,而艺术趣味选择功能的开放,可转移性是有益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艺术趣味的特点和艺术趣味的功能都处在悖论中,本文主要论述了艺术趣味功能的悖论性。
B. 文章介绍了艺术趣味的形成和其选择功能保守性、偏狭性的形成,表现及发展到极端时的危害。
C. 第四段先论述了艺术趣味的选择功能开放性和可转移性形成的原因,然后说明了其功用。
D. 文章以孔子对《诗经》思想感情的归纳为例,说明艺术趣味选择功能偏狭性的一种表现,很有典型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艺术趣味是在长期的艺术感知和体验中逐渐形成的,所以其选择的保守性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不可避免的。
B. 正是由于艺术趣味具有主观性、自由性的特点,所以才才形成了艺术趣味选择功能的保守性和偏狭性。
C. 艺术趣味本质上是对生命的彻悟,所以随着一个人生命的不断进展,他的艺术趣味也会不断变化。
D. 苏轼除了擅长作词外,还具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这与艺术趣味的选择功能具有开放性和可转移性相关。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屈原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告知我们“道不同,不相为谋”的观点。
(2)韩愈在《师说》中为老师下的定义是:“___________。”
(3)郦道元《三峡》中,直接描写秋景凄清肃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把下列句子补写完整。
(1) ___________,一夜飞渡镜湖月。(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欲投人处宿,___________。(王维《终南山》)
(3) ___________?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周邦彦《苏幕遮》)
(4) __________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
(5)知我者谓我心忧,___________。(《诗经》)
(6)云散月明谁点缀?___________。(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7)丈夫志四海,___________。(曹植《赠白马王彪》)
(8)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___________。(《大学》)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借用古代圣贤献身正道来表明自己心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
(2)白居易《琵琶行》中,白居易通过“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被贬之地浔阳当地音乐不入耳,与琵琶曲高妙动人形成鲜明对比。
(3)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表达了作者以魏尚自许,希望能得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下面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对《诗经》里的《国风》和《小雅》进行了评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孟子早就有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警示,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再次表达了这样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谏太宗十思疏》中,概括君王能创业者多能守业者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名句。而《劝学》中则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2)在《琵琶行》中,白居易听了琵琶女的叙述之后,大有同病相怜之感,于是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叹,这两句诗常被用来表达有相似的伤感经历的人一见如故时的感受。
(3)王湾《次北固山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拂晓行船所见,生动体现了自然时序交替的哲理。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点绛唇
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注],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注]露浓花瘦:娇而瘦的花枝上有很多露珠。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露浓花瘦”一句既表明时间是春天的早晨,地点是花园,也烘托了人物娇美的风貌。
B.“袜划”指来不及穿鞋子,仅仅穿着袜子走路。“金钗溜”是说头发松散,金钗下滑坠地,写匆忙惶遽时的表情,慌乱下显得有些许轻薄。
C.“和羞走”三字,对她此时此刻的内心感情和外部动作进行了精确的描绘。“和羞”者,含羞也;“走”者,疾走也。
D.词中运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如“倚”“嗅”两个动作,描写细腻,把少女的娇憨、柔美、纯情生动形象地描摹出来了。
【2】“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两句因其对人物形象的成功描写而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分析其妙处。
13、蒙恬者,其先齐人也。恬大父蒙骜,自齐事秦昭王,官至上卿。始皇二十六年,蒙恬因家世得为秦将,攻齐,大破之,拜为内史。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北。是时蒙恬威振匈奴。始皇甚尊宠蒙氏,信任贤之。而亲近蒙毅,位至上卿,出则参乘,入则御前。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焉。
赵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毅不敢阿法当高罪死除其宦籍帝以高之敦于事也赦之复其官爵。始皇至沙丘崩,秘之,群臣莫知。是时丞相李斯、公子胡亥、中车府令赵高常从。高雅得幸于胡亥,欲立之,又怨蒙毅法治之而不为己也。因有贼心,乃与丞相李斯、公子胡亥阴谋,立胡亥为太子。太子已立,遣使者以罪赐公子扶苏、蒙恬死。二世又遣使者之阳周,令蒙恬曰:“君之过多矣,而卿弟毅有大罪,法及内史。”蒙恬喟然太息曰:“我何罪于天,无过而死乎?”良久,徐曰:“恬罪固当死矣。起临洮属之辽东,城堑万余里,此其中不能无绝地脉哉?此乃恬之罪也。”乃吞药自杀。
太史公曰:吾适北边,自直道归,行观蒙恬所为秦筑长城亭障,堑山堙谷,通直道,固轻百姓力矣。夫秦之初灭诸侯,天下之心未定,痍伤者未瘳,而恬为名将,不以此时强谏,振百姓之急,养老存孤,务修众庶之和,而阿意兴功,此其兄弟遇诛,不亦宜乎!何乃罪地脉哉?
(选自《史记·蒙恬列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赵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毅不敢阿法/当高罪死/除其宦籍/帝以高之敦于事也/赦之/复其官爵
B.赵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毅不敢阿法/当高罪死/除其宦籍/帝以高之敦/于事也/赦之/复其官爵
C.赵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毅不敢阿法/当高罪死/除其宦籍/帝以高之敦于事也/赦之/复其官爵
D.赵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毅不敢阿法/当高罪死/除其宦籍/帝以高之敦/于事也/赦之/复其官爵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河,古代多指黄河,“河南”“河北”分别指黄河以南、以北地区。
B.参乘,古时乘车时陪乘的人。古人乘车,尊者在左,一人在右陪坐。
C.崩,古时专指皇帝的死亡,等同于“驾崩”,文中指秦始皇病死在沙丘。
D.太子,常作为中国封建时代君主或诸侯的继任者的称谓,按礼俗多由嫡长子来担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蒙恬出身名门。祖父蒙骜侍奉秦昭王,位至上卿,蒙恬因家世荫庇担任秦将。
B.蒙恬功劳卓著。他统军北逐戎狄,修筑长城,威震匈奴,并参与修建秦直道。
C.蒙恬深受重用。始皇帝宠信蒙恬;他的弟弟蒙毅也被始皇帝亲近,位列上卿。
D.蒙恬结局悲惨。蒙恬有大功于秦而被秦二世逼得自杀,他的弟弟也受他牵连而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焉。
(2)高雅得幸于胡亥,欲立之,又怨蒙毅法治之而不为己也。
【5】蒙恬一生,功勋卓著,而司马迁却评价他“此其兄弟遇诛,不亦宜乎”,请结合文本说明司马迁这样评价的原因。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年仅4岁,从未上过幼儿园,一年中跟着父母徒步旅行,吃野菜、睡帐篷,每天步行十多公里,号称“中国最小背包客”的雯雯最近爆红网络。据悉,雯雯从一岁多就开始跟随父母徒步旅行,目前已经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尽管雯雯父亲潘土丰“虎爸式教肓”引起争议,但他依然坚持自己的教育理念,“这点困难,跟她将来人生中要面对的挑战比起来,不算什么。现在的小孩生活太安逸了,得让他们吃吃苦,才会懂得珍惜,学会独立”,“我们想通过自己的经历告诉大家,很多时候,不是小孩子不能,而是大人不给他们机会”。
对于这件事情,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