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观沧海》的作者是曹操,其子曹丕和曹植在文学上都卓有建树。“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中“三父子”指的就是曹氏三父子。
B.“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中的“节”是符节,符节是皇帝派遣使者或调动军队的凭证。
C.桑梓指家乡、故乡。古代人们喜欢在住宅周围栽植桑树和梓树,后来人们就用物代处所,用“桑梓”代称家乡。
D.“表”作为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于臣下向帝王陈情言事,言辞往往恭敬、恳切。如诸葛亮的《出师表》。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深受天津人民喜爱的曲艺名家马三立先生,是津味相声的杰出代表。
B.读了《植树的牧羊人》,难道我们没有不为孤独老人的精神所感动?
C.他添置了大约100个左右的蜂箱,改养蜜蜂了。
D.孩子们的笑声又开始在热闹的乡村聚会上飘扬。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70年前,伴随着新中国成立而建成的成渝第一条铁路——菜园坝火车站,将迎来“退休”的日子。
B.最近,社交媒体掀起一阵网红现象,“刘畔宏女孩”“王心凌男孩”“孤勇者小孩”断层式出圈,备受网民关注。
C.为了防止中暑,同学们在夏季外出时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比如带上遮阳伞、清凉油、藿香正气水等防暑用品。
D.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端正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养成劳动的习惯。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哎”“嗨”“喂”“沙沙”都是叹词。
B. “虽然”“或者”“如果”“只要”都是连词。
C.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一句是互文。
D. “孤” “寡人”“老朽”“臣”都是自称。
5、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11月份南飞的鸟群,目空一切地从我们的头上高高飞过,即便发现它们喜欢的沙滩和沼泽,也几乎是一声不响。
B.林则徐禁烟硝烟的壮举家喻户晓,但他在治理水患、兴修水利方面的功绩却鲜为人知。
C.古人说,“一种风流吾最爱,魏晋人物晚唐诗。”说的是有着魏晋风度的人物和幽深精微、巧夺天工的晚唐诗歌。
D.为了班级荣誉,小王和小李这对老搭档,果断将私人恩怨抛开,在球场上配合得天衣无缝。
6、“笔画奔突游走,如烟云缭绕,龙蛇飞动”是对下列哪幅书法作品的评价?( )
A.
B.
C.
D.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今天期末考试成绩下来了,我数学居然不及格,想到晚上要回家面对父母,我心里感到诚惶诚恐。
B.除了为满洲贵族拍摄正襟危坐的传统肖像,汤姆森还在街上辛苦行走,为英国好奇的公众拍摄中国的异域风土人情。
C.当福楼拜激情演说完之后,左拉就抑扬顿挫地开始说话,声音总是很平静,句子也很温和。
D.作为一名合格的军人,应该令行禁止,表里如一,不能有八面玲珑的性格。
8、阅读下列两篇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资治通鉴》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当途掌事( ) (2)及鲁肃过寻阳( )(3)即更刮目相待( )
【2】请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乙】
吕蒙入吴,王劝其学。乃博览群籍,以《易》为宗。尝在孙策坐酣醉,忽于眠中诵《易》一部俄而起惊。众人皆问之。蒙云:“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与我言论世祚①兴亡之事,日月广明之道,莫不穷精极妙;未该玄②言,政③空诵其文耳”众坐皆知蒙呓诵文也。
——选自《太平广记》
【注释】①世祚:指国运。②玄:深奥。③政:只,仅仅。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见事之晚乎/向梦见伏羲
B.蒙乃始就学/乃博览群籍
C.孤常读书/常在孙策坐酣醉
D.见事之晚乎/众人皆问之
【4】请用两条“/”给【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忽于眠中诵《易》一部俄而起惊
【5】请结合【甲】【乙】两文,简要说说吕蒙的好学表现在哪些地方?从吕蒙的角度,谈谈两篇文章带给我们怎样的启发?
9、阅读温庭筠的《清平乐》一词,完成后面小题
洛阳愁绝,杨柳花飘雪。终日行人恣①攀折,桥下水流呜咽。
上马争劝离觞②,南浦③莺声断肠。愁杀平原年少④,回首挥泪千行。
【注释】①恣:一作“争”。②觞(shāng):酒杯。③浦:水边。④平原年少:这里指远行的人。
【1】画线句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__________。
【2】结合下阕,从描写的角度说说作者是如何写“愁”的。
10、“诸子百家”是指我国先秦至汉初各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著作。如儒家的孔子、孟子,道家的老子、庄子,墨家的墨子,法家的韩非,兵家的孙子。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景象。他们的思想对后世产生过重大影响。
某校九年级开展了“初识诸子百家”的主题探究学习活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拟写对联】请根据提供的内容拟写上联:儒家圣人孔子主张仁政教化,亚圣孟子宣扬性善学说。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道家老子庄子从法自然追求虚无
(2)【交际运用】学校通知,明天将举行“诸子百家”知识讲座,时间是上午八点,地点为学校礼堂。班主任委托你打电话转告今天请假的王朋同学,让他准时参加。你将如何转述这个通知?
(3)荀子在《大略》中提到“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201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师大师生代表座谈讲话中,也引用了荀子的这句话,强调尊师重教对国家繁荣、民族振兴的重要意义。请你就“尊师重教”这一话题写一段80字以内的“小议论”。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合理,结构完整。
11、默写。
(1)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
(2)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3) ,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4)落红不是无情物, 。(龚自珍《己亥杂诗》)
(5) ,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6) ,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进学解》)
(7)纸上得来终觉浅,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8)在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一文中,描写明媚春光里鸟和鱼活动的句子是: , 。
12、结合以下相关情节,阐述《水浒传》中鲁达对“智”和“仁”的坚守。
第三回史大郎夜走华阴县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第五回小霸王醉入销金帐 花和尚大闹桃花村
第六回九纹龙剪径赤松林 鲁智深火烧瓦罐寺
第八回林教头刺配沧州道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第十七回花和尚单打二龙山 青面兽双夺宝珠寺
13、那一滴挤疼了大海的眼泪
朱成玉
①一滴水,无法挤疼大海,一滴眼泪,却会!
②有一次,母亲在午睡时做了一个梦,梦到我掉进了井里,旁边一大帮人,却没有人去救。母亲赶到了,毫不犹豫地跳进去救我,把我救上来,自己却死过去了。她隐隐地听到人们说:“只有当妈的才能这样啊,把孩子救上来,自己却死过去了。”
③母亲在睡梦中惊醒,她感到这个梦很不吉利,眼皮也不停地跳,她担心我会发生什么事情,迫不及待地给我打电话,可是我在午睡的时候有关机的习惯,母亲就一遍一遍地打,一直打了两个小时,我才开机。
④电话通了的时候,母亲在那边孩子一样“哇”地一声哭了起来。听完母亲诉说的那个梦,我深深地自责起来。对于母亲来说,无法和孩子联系的这两个小时,是多么漫长。
⑤母亲叮嘱我最近要多注意点儿安全,又一再地安慰我,说梦都是反的,梦见灾难就证明平安,没事的。
⑥这就是母爱吧。她宁愿相信一个不真实的梦,并陷进自己假设的劫难里,难以自拔。
⑦从那以后,我不再轻易地关机,因为我怕母亲再做那样可怕的梦。
⑧那一声“惊天动地”的哭泣,着实把我吓了一跳,我分明看到了在哭泣声后尾随而来的那滴眼泪,浑浊、咸涩,却又那么晶莹、甘甜。
⑨看过一篇文章,说一个失去老伴的父亲,内心充满了悲伤,可是他又不得不在儿女们面前装出笑脸,免得让孩子们替他担心。后来,儿女们发现父亲喜欢上了吃洋葱,他总是一个人在厨房里默默地剥洋葱,眼里满是泪水。孩子们问起的时候,他说是洋葱太辣。其实他是在找一个借口流泪,给心底的悲伤找一个流淌的出口。
⑩有一种男人,宁可忍耐野火把心烧焦,也不会让火星溅到爱人的发梢。有一种男人,心里藏着一个重洋,流出来,却只有一颗泪珠!
⑪我的父亲也是个刚强的父亲,我见过他唯一的一次流泪也是因为我。
⑫ 那个秋天,我被一个发了疯的酒鬼连刺了四刀,多亏好心的邻居相救,才得以保住性命。在重症监护室里三天三夜昏迷不醒,醒来第一眼,我就看到了父亲。而当看到我终于醒来,父亲的一滴泪重重地砸.到我的脸上,继而转身向外狂奔,语无伦次地对亲人们喊着:“孩儿醒了,孩儿醒了……”
⑬ 后来我才知道,当听说了我的遭遇,正在田地里干活儿的父亲风尘仆仆地从老家赶来,竟然连衣服都没来得及换,上面满是泥点子和汗渍的酸味。母亲哭了一道儿,他训斥了一道儿,“你嚎丧个啥儿,儿子没事儿也被你嚎出事儿了。”话虽如此说,心里早已七上八下地没了谱儿。
⑭父亲,这个刚强了一辈子的汉子,天灾令他颗粒无收时没流过一滴泪,上山砍伐木头被大树压断了腿时没流过一滴泪,听说我出事儿时没流过一滴泪……在确认我醒了,重新活了过来的时候,终于哭了一次。那一滴砸在我脸上的泪水里面,蓄着父亲满满60多年的沧桑。
⑮现代舞之母邓肯的一生充满了太多的悲凉,一天之内,她的一双儿女就被汽车葬送于莱茵河中。她在自传里悲伤地写道:“在人的一生中,母亲的哭声只有两次是听不到的——一次在出生前,一次在死亡后。当我握着他们冰凉的小手时,他们却再也不会握我的手了。我哭了,这哭声与生他们时的哭声一模一样。一个是极度喜悦时的哭声,一个是极度悲伤时的哭声,为什么会一样呢?我不知道为什么,可我清楚这哭声真的是一样的。在茫茫人世间,是不是只有一种伟大的哭声,孕育生命的母亲的哭声,既能包含忧伤、疼痛,又能包含欢乐、狂喜呢?”
⑯一滴水,无法挤疼大海,一滴眼泪,却会!因为那一滴滴眼泪里面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情感的风暴。
(选自2013年2月17日《酒泉日报》,略有改动)
【1】认真阅读全文,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本文主要叙写了哪几件流泪的故事。(4 分)
【2】第⑩段在文中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3 分)
【3】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表达效果。(3 分)
而当看到我终于醒来,父亲的一滴泪重重地砸到我的脸上,继而转身向外狂奔,语
无伦次地对亲人们喊着:“孩儿醒了,孩儿醒了……”
【4 】文中既写了母亲在梦见儿子落井后惶恐不安,后来又说梦都是反的,又在第⑬段写了父亲对母亲的训斥,你怎样看待“我”的父母反常表现?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一谈。
(3 分)
【5】结合全文内容,谈一谈本文题目“那一滴挤疼了大海的眼泪”的妙处。(5分)
14、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下列小题。
中华之“礼”
①钱穆说:“中国的核心思想就是礼。”在中国文化中,礼是理的同义词。在中国人看来,人是按照礼,也就是理性要求来生活的,其它动物则不能。人有文化自觉,通过礼自别于禽兽,对于中国人而言,礼是人生第一要义。礼也是文明与野蛮的区别,这是更高一个层次的区别。孔子作《春秋》,欲为万世龟鉴。春秋乱世,本质上是文明与野蛮的斗争,即“礼”者与“非礼”的斗争。而历史的进步,是在文明战胜野蛮之后。
②礼是社会一切活动的准则、修身的主要门径。中国文化要求人们努力修为,勉为道德高尚的君子,甚至成圣成贤,其间的取径则是礼乐人生、外内双修。因此,中国人在童蒙教育阶段即教以礼,不学礼,无以立。从束发开始,每逢人生的转折点,也都会寓教于礼,通过冠礼、婚礼、相见礼、饮酒礼、射礼、丧礼、祭礼等一系列“人生礼仪”进行指导,在总体上维持了全民族的文明水平。
③更为重要的是,礼是民族凝聚的核心。中国幅员辽阔,南北四方发展不平衡,各地风俗更是歧异,如果没有统一的行为规范,听之任之,不堪想象。经过两千多年的经营,礼超越于方言、风俗之上,彼此说话可以听不懂,年节习俗可以互异,但在礼的层面上却能彼此认同,这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也是中国在历史长河中始终保持统一趋势的深层原因。
④在当代中国,传统礼学依然有其生命力。近几十年的社会变革证明,物质与精神,犹如车之两轮,缺一不可,在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精神层面的需求就会提上议事日程。近年,各地纷纷举办道德大讲堂,反映了社会对道德的呼唤。道德只有体现在人的身上,对人与社会的进步发生作用,道德才是鲜活的、有价值的。礼的精神是恭敬辞让,言行有节。“ ”,“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恭敬辞让是礼的根本精神。礼的作用在规范和节制人们言行,使人言行有度。表现于言行,就是守规矩,讲礼貌,不任性。礼恰恰是把道德转换为可以操作的规范的完整体系。今天在社会秩序方面出现的不合乎礼的现象,包括某些国民出境旅游的种种不文明现象,归根到底是行为“失范”。
⑤礼是文明民族的重要标志。中华五千年文明,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东方礼仪,甚至远播东亚,推动了朝鲜、日本文明的进程。中国文化中的礼,与修身、齐家密切相关,内涵极其丰富。社会在飞速发展,中华礼仪也定能完成现代转型,再度辉煌。
(节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对文章中心论点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中华之礼。
B. 礼是中华文明的核心思想。
C. 礼是文明民族的重要标志。
D. 中国文化中的礼,内涵极其丰富。
【2】根据文意,从下面三句话中选择一句填入文章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
A. 恭敬之心,礼也
B. 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C. 居上不宽,为礼不敬
D. 来而不往非礼也
【3】结合本文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我们该如何用“礼”规范自己的言行。
15、根据要求作文。
我们都有自己生活的家乡、养育自己的父母、教育自己的老师、学习成长的集体(学校、班级、小组)。请你从中选取一个方面,以“我爱我的_____”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把题目补充完整),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班名、校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