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2024年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三模)语文试卷(解析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春华中学举行“全校师生读书月”徽标征集活动,下列是各徽标及推荐理由,其中最切合活动主题的一项是

    A. ①以学生作为画面主体,展现当代青年意气风发的精神风貌,定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B. ②画面洗练风趣,猫头鹰专心读书的神态启迪学生读书要专注,给学生方法的指导。

    C. ③众人开卷阅读的画面,既突出了读书的主题,又强调了此次活动“全体性”的特点。

    D. ④人形的树表达了读书助人成长的寓意,地球图案传达了读书人要行万里路的理念。

  •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没有一个人的生命是完整无缺的,每个人都少了一样东西。______________,仿佛我们背上的一根刺,时时提醒我们要谦卑;要懂得怜恤。

    ①以前我也痛恨我人生中的缺失   

    ②你不想要它 

    ③每个人的生命,都被上苍划上了一道缺口   

    ④因为我认识到生命中的缺口 

    ⑤它却如影随形   

    ⑥但现在我却能宽心接受

    A. ③②⑤①⑥④   B. ③②①⑥④⑤   C. ①⑥④③②⑤   D. ①⑥②⑤④③

     

  • 3、凤姐故意捉弄刘姥姥,叫刘姥姥用银箸夹什么蛋?(   

    A.鹌鹑蛋

    B.鸽子蛋

    C.鸡蛋

    D.鸭蛋

  • 4、下列加点的字,读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A.满(zài)           围(fèn)           (cǔn)           金(yóng)

    B.脑(suǐ)           (chéng)       (zhào)       (guǎng)

    C.拙(zhuò)           好(pǐ)           (zī)           雪(jiān)

    D.脚(huái)           豆(jiāng)       曲(quán)       (mèn)

  • 5、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①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它的旁边,指水边)

    ②所游目骋怀(用来)

    B. ①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借指音乐)

    不知老之将至(乃,竟)

    C. ①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交往)

    ②或取诸怀抱(从……中取得)

    D. ①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一也(导致)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杯茶

    [英国]凯瑟琳·曼斯菲尔德

    她站在店门外的台阶上,两眼望着冬天下午的天色。下雨了,空气里透着一股刺骨的寒意,刚亮起的路灯看上去阴森森的。路人躲在讨厌的雨伞下,匆匆走过。罗斯玛丽感到一阵莫名的惆怅。汽车停在这里,她只要走下人行道就行了。应该马上回家去,吃一顿特备的茶点。正想到这里,不料有个年轻姑娘,又瘦又黑,像幽灵一样出现在罗斯玛丽身边,说话的声音幽幽的:“夫人,我可以跟您说句话吗?”

    罗斯玛丽转过身来,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小女人,长着大大的眼睛,和自己的年龄相仿,正用通红的双手捂着衣领,哆嗦着。

    “夫——夫人。”她的声音磕磕巴巴,“能给我买一杯茶的钱吗?”“一杯茶?那你一点钱也没有?”罗斯玛丽问。“一点也没有,夫人。”她答道。

    罗斯玛丽有点厌恶,可是,突然间她觉得这似乎就是一场奇遇。这薄暮之中的相遇有点像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里的情节。假如她把这小姑娘带回家会怎么样呢?假如她真的做一件她总是在书里读到或在舞台上看到的那些事,结果会怎样呢?那一定很刺激。她走上前,对身边那个昏暗的人影说:“跟我回家喝茶吧。”

    姑娘惊讶地往后退了退。罗斯玛丽伸出一只手拉住姑娘的胳膊。“我不骗你。”她笑着说。她觉得,自己笑得是那么真诚,那么和蔼。

    跟班把车门打开,一会儿她们就在暮色苍茫中疾驶而去了。

    “好啦!”她把手悄悄伸进汽车里的丝绒吊带,心里真有一股凯旋的感觉,“别害怕,咱们都是女人嘛。就算我福分比你好吧,你也应当指望……”

    正巧这时汽车停了下来,不然她真不知道怎样说完这句话才好。门铃一按,大门开了,罗斯玛丽用一种娇媚的姿势,护着那姑娘,简直像搂抱似的,把她拉进了走廊。

    “来吧,到楼上去,”罗斯玛丽说,巴不得显出乐善好施的气派,“到我屋里去。”姑娘刚进门就站住了,看上去已经眼花缭乱,可罗斯玛丽并不理会这些。

    “来,坐下,”她叫道,顺手把一张大椅子拖向炉边,“这椅子舒服,来暖和暖和,你看上去冷得要命。”“我不敢,夫人!”姑娘慢慢往后退着说。

    她正要从壁炉台上取支烟,那姑娘说话了,说得很快,又轻:“很抱歉,夫人,可我就要晕过去了。夫人,要是我不吃点儿东西,就要晕倒了。”

    “老天爷,瞧我多糊涂,”罗斯玛丽急忙赶去按铃。“茶!马上端茶来,再快拿点白兰地!”

    使女走了,但姑娘几乎叫了起来:“不,我不要白兰地,我从来不喝白兰地。我要的只是一杯茶,夫人。”她不禁哭了起来。

    这时刻真是令人又惊又喜的。罗斯玛丽跪在她的椅子旁边。

    “别哭,小可怜,”她说,“别哭。”她递给姑娘一条花边手绢,自己真是说不出的感动。她胳膊搂着那两个瘦得皮包骨的肩膀。

    姑娘终于忘了害羞,忘了一切,只知道她俩都是女人。她喘着气说:“我再也不能这样下去了。我受不了。我要去自杀。”

    “你犯不着去死。我会照顾你。别再哭了。看你碰到我,这不是件好事儿?咱们先喝茶,你有什么事都跟我说,我会替你安排的。我答应你,请别哭了,哭可伤身子呐!”

    姑娘果然不哭了。正巧罗斯玛丽刚站起身来,茶就端上来了。她让下人把茶桌放在她俩当中,她把什么东西都让给这小可怜吃,三明治啊,黄油面包啊,统统都给了她,一看到杯子空了,就给她添茶,加奶油放糖,人家都说糖滋补。至于自己嘛,她不吃;她抽着烟,有意看着别的地方,好让人家不会受窘。

    吃下这一顿点心果然立见功效。茶桌搬走以后,眼前就像换了一个人,一个弱不禁风的姑娘,头发蓬蓬松松,嘴唇有了血色,一对深陷的眼睛闪闪发亮,靠在那张大椅子里,望着炉火,慵倦懒散。罗斯玛丽又点了一支烟,开始打听的时候了。

    这时,门把手转动了,菲利普回来了。

    “来得正好。”罗斯玛丽笑道,“这是我的朋友,叫——”“苏菲,夫人。”那个倦怠的人说道。罗斯玛丽随菲利普走进他的书房。

    菲利普说道:“解释一下吧,她是谁?这是怎么回事?”

    罗斯玛丽笑着说:“我在柯曾街碰到的。她向我讨要一杯茶钱,我就把她带回了家。”“但是你把她带回家到底要做什么?”菲利普嚷道。

    “待她好点,”罗斯玛丽迅速地答道,“要非常友好地对待她,照顾她。”“我的宝贝儿,”菲利普说道,“你是疯了,你根本就不能这么做。”

    “我就知道你会这么说。”罗斯玛丽反驳道,“为什么不行?我就想这么做。还有,在书里总是能读到这种事。我决定——”

    “不过,”菲利普掐断雪茄烟头,慢条斯理地说,“她倒是美得惊人啊!”

    “美?”罗斯玛丽惊讶得脸都红了。“你真的这么认为?我——我倒没有这么想。”“天哪!”菲利普划了一根火柴,“她真的很可爱。你再好好看看,宝贝儿。”

    罗斯玛丽说了一声“荒唐”,生气地走出了书房。但她没有去卧室,而是去了另一个房间。坐在写字桌前,耳边回响着菲利普的“漂亮”“迷住”。

    哼!罗斯玛丽拿出支票本,可是,不,用不着支票。她打开抽屉,拿出五元现钞,看一看,又把两元放回去,攥着那三元去了卧室。

    罗斯玛丽做过头发,画黑眼圈,戴上了珍珠项链,来到丈夫身边,坐在他的膝上。“她一定要走,”她娇嗔地说,“所以我给了那可怜虫一点钱。”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罗斯玛丽把贫女带上车,有“一股凯旋的感觉”,因为这对她来说是一个人证,有了这个人证,就可以证明自己的“好心肠”。

    B.虽然罗斯玛丽矫揉造作,把茶点都给贫女吃,自己不吃;但她有意看别的地方,好让贫女自在地享用,则体现了她善解人意的一面。

    C.罗斯玛丽不能忍受贫女夺走丈夫对自己的注意和宠爱,当有外来女性对其美貌和美德已经构成挑战时,她会毫不犹豫地反击。

    D.结尾罗斯玛丽到丈夫面前撒娇的情节,意在表明她不但手段丰富,而且呈现其独立人格,这样结尾,人物性格更丰富,主题更深刻。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一杯茶”为线索,紧扣罗斯玛丽对贫女始而厌恶、继而亲热、最后嫉妒的心理曲线,塑造了一个卑俗不堪的贵妇人形象。

    B.小说开头通过罗斯玛丽的视角呈现眼前环境,给人阴森寒冷的感觉,既象征贫女生存的艰难,又烘托了罗斯玛丽的惆怅和无聊。

    C.小说第二段写衣衫褴褛的小女人“长着大大的眼睛,和自己的年龄相仿”,为下文菲利普看中贫女、罗斯玛丽因此嫉妒做铺垫。

    D.罗斯玛丽拿出支票本,哼了一声,觉得用不着,其实是舍不得,这一简洁的心理描写十分传神地展现了罗斯玛丽的自私和虚伪。

    【3】小说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刻画罗斯玛丽的?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4】罗斯玛丽对待贫女的态度前后判若两人,让人想起王熙凤。请结合《红楼梦》里“计赚尤二姐”和本文的相关情节,分析罗斯玛丽和王熙凤两人性格的异同。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离骚》中,屈原批评世俗之人投机取巧、毫无原则的语句是“   ,   ”。

    (2)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以“   ”一句总结自己求学的经历,发人深省。

    (3)李煜《虞美人》中“   ,   ”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寄寓了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深沉感慨。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陈情表》中,李密用“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自己辞任洗马后朝廷严厉责备的态度。

    (2)集句联是从古诗文中选句组成对联,既要原文不变,又要浑成出新。以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的“_________”为上联,可与杜甫的“心迹喜双清”形成宽对;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_________”为上联,再集王勃的“闲云潭影日悠悠”为下联,堪称佳联。

    (3)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新年贺词中提到“我们的太空之家,遨游苍穹”,体现了我国航天科技高速发展的成果;而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情感细腻、想象丰富的诗人们则常常借用美丽神秘的太空中的星辰来表情达意,如“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们常用“珠圆玉润”形容歌声婉转流畅。白居易《琵琶行》里“________________”一句,也用“珠”“玉”作喻表现琵琶弹奏的效果。

    (3)苏轼《赤壁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极言生命之短暂与渺小。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从花草的状态描写早春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煜在《虞美人》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物是人非的人生慨叹。

    (3)杜鹃鸟一也叫子规,其啼叫声哀惋悲切,古诗词中常借用来烘托悲凉气氛,这在白居易的《琵琶行》和李白的《蜀道难》都有相关的诗句,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写出下列横线处空缺的名句。(任选三句)

    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

    ⑵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___________,师之所存也。 (韩愈《师说》)

    ⑶ 生当作人杰,_______________。 (李清照《夏日绝句》)

    ⑷ 想当年,金戈铁马,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题怀古》)

    ____________ ,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将进酒》)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湖南部曲

    辛弃疾

    青衫匹马万人呼,幕府当年急急符

    愧我明珠成薏苡,负君赤手缚於菟

    观书老眼明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躯。

    万里云霄送君去,不妨风雨破吾庐。

    (注)①部曲:部属。②急急符:紧急命令。③薏苡:语出《后汉书·马援传》,马援从交趾还,载一车薏米种子,有人告发他私藏一车明珠。后世用”薏苡明珠”指受诬谤。④於菟:老虎的别称。楚地方言称成为於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的开头两句写军府下达了紧急的命令,这位壮士接下军令,身穿青色制服,跨上骏马,在万众欢呼声中腾跃向前,表现出惊人的勇敢。

    B.第三句用“薏苡明珠”这个典故,表明自己的去职是因为遭受别人的诬谤,正像东汉马援当年征交趾归来,载回一车薏米种子,被人诬谤成带回一车明珠一样。

    C.第八句化用杜甫诗句浑然无迹,实写作者居处简陋,处境悲凉,突出对部属的美好祝愿。

    D.作者借写为部属送行,表达了对现实的感慨,既有豁达之情,也有不平之气。

    2本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文言文阅读。

    敬播,蒲州河东人也。贞观初,举进士。俄有诏诣秘书内省佐颜师古、孔颖达修《隋史》,寻授太子校书。史成,迁著作郎,兼修国史。与给事中许敬宗撰《高祖》《太宗实录》,自创业至于贞观十四年,凡四十卷。奏之,赐物五百段。太宗之破高丽,名所战六山为驻跸,播谓人曰:“圣人者,与天地合德,山名驻跸,此盖以銮舆不复更东矣。”卒如所言。

    时梁国公房玄龄深称播有良史之才,曰:“陈寿之流也。”玄龄以颜师古所注《汉书》,文繁难省,令播撮其机要,撰成四十卷,传于代。寻以撰实录功,迁太子司议郎。时初置此官,极为清望。中书令马周叹曰:“所恨资品妄高,不获历居此职。”参撰《晋书》,播与令狐德棻、阳仁卿、李严等四人总其类。

      会刑部奏言准律谋反大逆父子皆坐死兄弟处流此则轻而不惩望请改从重法制遣百僚详议。播议曰:“昆季孔怀,天伦虽重,比于父子,性理已殊。生有异室之文,死有别宗之义。今有高官重爵,本荫唯逮子孙;祚土锡珪, 余光不及昆季。岂有不沾其荫,辄受其辜,背礼违情,殊为太甚!必期反兹春令,踵彼秋荼,创次骨于道德之辰,建深文于措刑之日,臣将以为不可。”诏从之。

    永徽初,拜著作郎。与许敬宗等撰《西域图》。后历谏议大夫、给事中,并依旧兼修国史。又撰《太宗实录》,从贞观十五年至二十三年,为二十卷。奏之,赐帛三百段。后坐事出为越州都督府长史。龙朔三年,卒官。播又著《隋略》二十卷。

    (选自《旧唐书》卷一百三十九)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会刑部奏言/准律/谋反大逆/父子皆坐死/兄弟处流/此则轻而不惩/望请改从重法/制遣百僚详议

    B.会刑部奏/言准律/谋反大逆/父子皆坐死/兄弟处流此/则轻而不惩/望请改从重法制/遣百僚详议

    C.会刑部奏言/准律谋反/大逆父子/皆坐死/兄弟处流/此则轻而不惩/望请改从重法制/遣百僚详议

    D.会刑部奏/言准律谋反/大逆父子/皆坐死/兄弟处流此/则轻而不惩/望请改从重法/制遣百僚详议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东,在古代指山西西南部,是华夏文明的摇篮,上古时代女娲氏炼石补天、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等故事均发生于此。

    B.高丽,又称高丽王朝,是朝鲜半岛古代国家之一,都城在开京(今朝鲜开城),国土大体相当于今天朝鲜半岛中南部。

    C.《汉书》由东汉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与《隋史》《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D.著作郎,官名,在东汉时属中书省,为编修国史之任。至唐代,主管秘书省属下之著作局,高宗龙朔间曾改称司文郎中。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敬播富有文学才华。他不仅辅佐颜师古、孔颖达修撰《隋史》,而且和给事中许敬宗一起撰写共四十卷的《高祖》《太宗实录》,并得到皇帝奖赏。

    B.敬播深受他人赏识。梁国公房玄龄极赞敬播有良史的才能,认为他有“陈寿之流的史才”, 不久因撰写实录有功,升任极负清高名望的太子司议郎。

    C.敬播敢于提出异议。面对刑部上奏,他觉得高官重爵的后代应当沾荫庇之惠,而非受牵累获罪,否则会背礼违情,最终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

    D.敬播仕途一帆风顺。无论是最初的太子校书,还是后来的著作郎、谏议大夫、给事中以及越州都督府长史,可谓平步青云,最后他逝世于任所。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文繁难省,令播撮其机要,撰成四十卷,传于代。

    (2)昆季孔怀,天伦虽重,比于父子,性理已殊。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题目一:

    清人张潮在《幽梦影》中有言:“菊以渊明为知己,梅以和靖为知己,竹以子猷为知己……一与之订,轻易不移。”知己可以是人,可以是物,也可以是某种精神品质;知己间往往情谊深重,也或者彼此欣赏,互相学习。在生活中,你以什么为知己呢?

    请以“以____为知己”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拟写在答题纸上。

    (2)作文内容积极向上。

    (3)字数在600-800之间。

    (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