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年吉林吉林中考一模试卷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2021年11月15日,袁隆平院士骨灰安葬仪式在湖南长沙唐人万寿园陵墓举行。鲜花紧簇的两碗稻谷静静地摆放在墓上,水稻哺育了一代代人民,请问以下原始居民最早种植水稻的是(       

    A.河姆渡人

    B.半坡人

    C.山顶洞人

    D.北京人

  • 2、虎符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采用铜制的虎形,其背面刻有铭文。虎符是现存最早的一件调兵凭证。一符剖为左右两半,右半留存于朝廷,左半交统兵将帅保管,使用时两半相合,即为“虎符”,表示命令验证可信。下列官员中最有可能拥有虎符的是

    A.太尉 B.丞相 C.御史大夫 D.周武王

  • 3、下列不属于《独立宣言》内容的是( )

    A. 一切人生来平等

    B. 人人有追求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权的权利

    C. 人民有权利变更或废除旧政府、建立新政府的权利

    D.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4、20世纪初的中国,是一个阶段的结束和另一个阶段的开始。它意味着旧式的民族反抗和斗争难以改变中国的命运,民主革命的涛声已经隐约可闻。”文中“民主革命的涛声”最可能是(       

    A.《资政新篇》的编写

    B.《民报》的宣传

    C.《国闻报》的发行

    D.《申报》的创刊

  • 5、19世纪下半叶,列强之间一直在进行秘密的接触或谈判,他们试图在激烈的竞争中寻找同盟者,以壮大自己的力量。其中,德国取得的成效是(     

    A.工业生产由原来的世界第三位升至第二位

    B.与意大利和日本结成“轴心国”集团

    C.逐步突破了《凡尔赛和约》的束缚

    D.在三国同盟中拥有了控制地位

  • 6、“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材料中的“本大臣”指的是(  

    A.李鸿章 B.林则徐 C.曾国藩 D.左宗棠

  • 7、小轩同学想了解我国古代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地形物产、风土人情、历史古迹等情况。你可建议他阅读

    A.《水经注》 B.《齐民要术》 C.《离骚》 D.《兰亭序》

  • 8、标语往往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下列标语反映改革开放时代的是

    A.“公私合营”“镇压与宽大相结合”

    B.“割资本主义尾巴”“一大二公”

    C.“谁是最可爱的人”“向雷锋同志学习”

    D.“招商引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 9、“我的家在东北的松花江上,……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歌词中“那个悲惨的时候”指的是1931年发生的下列哪一事件(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南京大屠杀

  • 10、2009年,美国总统奥巴马计划在2010831日让美军撤出伊拉克,保留3.5--5万人用来支援和培训当地警察。根据美伊安全协定,美军必须于2011年底全部撤离。伊拉克战争爆发以来,这一地区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许多两河流域文明遭到破坏,这一地区曾是哪一个文明古国所在地? ( )

    A. 古埃及   B. 古巴比伦王国   C. 古印度   D. 古希腊

     

  • 11、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入欧洲的。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被称为东西方文明交流使者的是

    A.印度人

    B.阿拉伯人

    C.中国人

    D.欧洲人

  • 12、西汉初年,汉高祖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该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     

    ①让士兵还乡务农②派张骞出使西域③释放奴婢为平民④轻徭薄赋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13、当今世界,美国“一超”独大,但欧洲则说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日本也时而表现与美国“貌合神离”,中国等金砖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日益增强。这一现象表明

    A.两极格局形成

    B.两极格局崩溃

    C.世界经济全球化

    D.国际格局走向多极化

  • 14、古诗有道“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我国原始农业中主要种植粟的地区是(       

    A.云南

    B.广西

    C.北方地区

    D.长江中下游

  • 15、“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修身课),在操场的树荫下,在宿舍里,她们常常聚在一起,争得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这则材料反映的实质是

    A.维新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民主科学冲击封建道德

    D.洋务运动兴办新式学校

  • 16、20世纪20年代,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进行了探索,规定“农民向国家交纳粮食税,税后剩余的所有粮食和饲料可以自由处理”。下列与该条规定相关的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

    D.农业集体化运动

  • 17、如图反映了惨烈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巷战的场面。这次保卫战的胜利

    A.迫使战场转向德国本土

    B.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C.迫使德国法西斯投降

    D.迫使日本法西斯投降

  • 18、某思想家指出,“威势独在于主,则群臣畏惧;威势分于臣,则令不行……故明主之治天下也,法政独出于主,而不从臣出。”春秋战国时期实践这一思想最成功的地区是

    A.①

    B.②

    C.③

    D.④

  • 19、设置回回司天监、回回药物院这些行政机构是在 ( )

    A. 唐朝

    B. 汉朝

    C. 秦朝

    D. 元朝

  • 20、18世纪从英国发起的一次技术革命,引发了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次技术革命中涌现的代表人物是

    A.牛顿

    B.达尔文

    C.瓦特

    D.爱迪生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庄园特征:在领主的统治下,庄园是一个独立的_________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 22、中世纪城市居民争取城市的自由和自治,常用手段有___________,最典型的取得自治权居民是________

  • 23、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而城市改革的重点是______

  • 24、______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了______。大会选举孙中山为总理,建立了领导机构,并创办了机关刊物《______》,作为宣传革命的刊物。

  • 25、夏商时期:

    (1)商朝多次迁都,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_____

    (2)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_____

    (3)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是_____

    (4)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军在_____与商军展开激战,商朝灭亡。

  • 26、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为适应形势的变化,清政府于1861年设立_____,负责办理对外交涉 以及通商、海关等事务。该机构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改为_____

  • 27、观察右侧《中国原始人类遗址分布图》

    填写下图:

    河流②⑥

    原始人遗址①③④⑤

     

  • 28、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重建战后国际秩序,被称为“___________”体系;1948年6月,苏联和美英相互对对方的柏林占领区实行封锁,“________”爆发。

  • 29、唐朝的商业繁荣,都城________________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唐朝的陶器________________闻名中外,造型精美,色彩亮丽。

  • 30、根据相对应的政权名称写出其建立者名字

    (1)10世纪初,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的是——

    (2)1115年,建立女真政权,国号为大金的是——

    (3)1206年,建立蒙古政权的是——

    (4)1271年,改国号为元的是——

    (5)1636年,改国号为清的是——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请举出表明世界“近代社会的发展与终结”的重大历史事件。

  • 32、中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为世界和平做出过重要贡献,但弱国无外交。

    (1)参加会议的有27个国家的代表,请写出操纵巴黎和会的国家?

    (2)中国哪项正当权益被侵占而引发了伟大的五四运动的?

    (3)二战后期的哪次会议,苏联承诺参加对日作战,但是却是在侵犯中国主权的基础上?

  • 33、文艺复兴是是西欧历史上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所谓思想解放就是指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思想观念冲破旧习惯势力的禁锢和束缚,把主观世界的思维意识和变化了的客观世界结合起来,克服那些不符合实际的“习惯思维”和“主观偏见”,用发展变化的观点创造性的改造客观世界。同样在中国历史上也有着同样的思想解放运动。请你列举出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思想解放运动(至少两例)并分析其共同作用。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苏的战时同盟基础迅速发生了动摇,美国试图在整个战后建立起不可动摇的领导地位,而苏联则企求在本国周围建立起不容他人染指的势力范围。这两种战略目标发生了直接的冲突,每一方都成了另一方实现自身目标的巨大障碍。此种状态,加上它们在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方固有的冲突,使得美苏矛盾和分歧的尖锐化变得不可避免。

    ——袁明《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标志性事件。哪一事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美国、苏联之间关系的变化。

    3)根据材料二,指出美苏矛盾和分歧的尖锐化变得不可避免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这些矛盾和分歧最终导致了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局面,我们称之为什么?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中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