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看图写成语,并完成后面的练习。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以上成语都出自中国_______________故事,其他国家的这类故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在世界上有很大的影响。
2、把下列古诗补充完整,再用“√”选出正确答案。
江雪
( )( )鸟飞绝,( )( )人踪灭。
( )( )蓑笠翁,独钓寒( )( )。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 唐)代诗人(贺知章 柳宗元)。
3、我知道:“锦绣成文原非我有,琳琅满架唯待人求”是________(店)对联;“座上不乏豪客饮,门前常扶醉人归”是________(店) 对联;“百草回春争鹤寿,千方着意续松年”是________ (店)对联。
4、减一减,变新字,再组词。
校-(木)=(交)(交通) 甜-_____=__________
跑-____=__________ 现-____=__________
5、说说下列句子中引号的作用
1.科学家仔细研究了鲸,发现它的外形是一种极为理想的“流线型”。( )
2.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 )
3.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
6、阅读下面的诗,完成题目。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我爱阅读。
古诗阅读。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朝词人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喜小儿亡赖”中的“亡赖”指的是( )
A.不讲道理,刁钻泼辣,
B.顽皮,淘气
【3】这首词以简练的笔触勾画出一幅优美的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画面,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 。
【4】读了“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这两句诗,说说你的眼前浮现出了这样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古诗词,再做题。
生查子·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____________,题目是____________。
【2】这首词描写的是( )
A.元旦节 B.除夕夜 C.元宵节
【3】这首词采用了________的写法,表达了词人______________。
【4】对这首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词押的是“ou”韵。
B.这首词的上阕写的是今年元夜的情景,下阕写的是去年元夜的情景,将物是人非、旧情难续的感伤表现得淋漓尽致。
C.从“花市灯如昼”可以看出词中描写的节日有观灯的习俗。
9、阅读
指纹的奥秘
人的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部分组成。指纹就是表皮上凸起的纹线。由于人的遗传特征,指纹虽然人人皆有,但各不相同。伸出你的手,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小小的指纹也分好几种类型:有同心圆或螺旋形纹线,看上去像水中漩涡的,叫斗形纹;有的纹线是一边开口的,就像簸箕似的,叫箕形纹;有的纹线像弓一样,叫弓形纹。人的指纹除了形状不同之外,纹线的多少、长短、粗细等也有差别。即使是父子、母女、孪生兄弟或姐妹,即使他们的相貌极为相似,指纹也有明显不同。据说,全世界的70多亿人中,还没有发现有两个指纹完全相同的人呢。更有趣的是,指纹是从胎儿第4个月便开始产生的,到第6个月左右就形成了。当婴儿长成大人时,指纹只不过变大增粗,它的形状和特征却固定不变。
①别看指纹小小的不起眼,但是它的用途可大啦!②只要你用手触摸物体,它就会立即把感觉到的冷、热、软、硬等各种“情报”通报给大脑这个“司令部”,③然后大脑根据这些“情报”,发号施令,指挥动作。④指纹还具有增强皮肤摩擦力的作用,使手指能紧紧地抓住东西,不易滑掉。⑤我们平时画图、写字、拿工具、做手工,之所以能够那么得心应手、运用自如,这里面就有指纹的功劳。
正因为指纹有了这些特征,它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在古代,人们把指纹当作“图章”,印在公文上。据说,100多年前,警察就开始利用指纹破案了。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指纹在医学上又有了新的用途。有的医生发现,通过检查人的指纹、掌纹,能够查出某些疾病。近年,指纹又和电子计算机成了好朋友。
小小的指纹将来究竟还会有哪些新的用途?新的迷宫又摆在我们的面前,等待着我们去探索。(有改动)
【1】请用“﹏﹏”画出第②自然段中能提示我们概括本段大意的关键语句。
【2】指纹的类型主要有( )种。
A.一 B.二 C.三 D.四
【3】第一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A.作比较 B.列数字 C.举例子 D.打比方
【4】警察破案利用的指纹特征是( )
A.指纹人人皆有,但各不相同 B.指纹可分好几种类型
C.指纹敏感 D.指纹可增强皮肤摩擦力
【5】“指纹由皮肤上许多小颗粒排列组成,这些小颗粒感觉非常敏锐。”这句话最适合放在文中哪个位置?( )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④~⑤之间
【6】第四自然段在文中起到的作用是( )
A.统领全文,点明中心 B.承上启下
C.引起人们的兴趣 D.说明指纹的新用途
10、阅读练习。
声音的温度
①那年,一场变故悄悄潜入我家。先是母亲生病住院,身体本就羸(yínɡ léi)弱的父亲,因焦虑过度,也随即病倒,父母双双住进了医院。
②太阳从西边落山,恐惧却从我的心头升起,那年我才13岁。山村的夜色中,黑黢黢(jùn jùn qū qū)的远山像一幅剪纸阴森地贴在窗户的玻璃上,偌大的屋子里,只剩下我和妹妹。山中的狼群,一声接一声凄厉地哀号(háo hào),常常将我和妹妹从梦中惊醒。
③我们住在一所山村学校,叫喊声未必能让远处的人家听见。忽然,我想起了哨(shào sào)子——母亲上体育课时用的哨子。我鼓起胸腔,拼命地让全部的气流吹出尽可能大的声响。渐渐地,我听见了家门前由远及近嘈杂的脚步声、大声说话的声音。我听见了乡亲们喊我的名字。开了门,一群人扛着锄头站在我家门前,他们都是周围我熟悉的乡亲。善良的黑脸,热切的目光,一群人由衷(zōnɡ zhōnɡ)的关爱,驱散了我内心的恐惧。
④“孩子,你睡吧!这一夜我们不走了。”一位大爷说。他们在墙根靠下了锄头,坐着,蹲着,吸着旱烟……我渐渐地睡着了。直到天亮,他们才扛起锄头离开。
⑤临近黄昏,乡亲们又来了,他们用锄头在石板上敲击出铿锵(kēng qiāng jiān jiāng)的声响,好像在告诉我:孩子,别怕,有我们在,谁也伤不了你!
⑥从此,每天夜里,围绕这屋子的前后,都会响起来来回回的脚步声,锄头的叮当声。脚步声断断续续要响一整夜,他们边走路边大声说话。我知道,这么黑的夜,他们不是要赶路或者侍弄庄稼!
⑦自此以后,我开始相信,声音也是有温度的,它能把一种至深的温暖传递给那些处在孤独和恐惧中的人们。
【1】用“/”划去文中加点字词的错误读音。
【2】“哨”字换偏旁可以变成哪些字?并组词。
____ (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3】“声音也是有温度的”这句话中的声音指什么?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乡亲们晚上来陪“我”和妹妹,总是带着锄头,这与陪“我”和妹妹有关系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表现了乡亲们怎样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对乡亲们的这种行为持什么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能力提升
多了一粒豆子
小时候,我和哥哥比赛做泥哨,看谁的泥哨又好听又响亮。我们从同一个地方挖来黄泥,然后相约在两天后进行比赛。
我躲在屋后一个隐秘的地方,精心制做我的泥哨。为了让哨嘴更易通过气流,我小心翼翼地用特制的铁丝小铲子,一点点挖出哨腹内多余的黄泥,然后再放到嘴边试吹,感觉不满意时,就想着有哪块泥肯定没挖去,于是又琢磨着该在哪个地方再挖去一小铲。
晚上,我们兄弟俩在灯下碰头了。我们松开自己的手心,两个几乎一模一样的泥哨,躺在我们的掌心。我开始鼓足力气去吹了,刺耳的哨音,把父母都给招来了,我得意地看着哥哥,等待着他的失败。
哥哥的泥哨吹响时,我呆住了。哥哥的哨音不但清亮而且宛转好听,远非我那单调尖锐的哨音可比。我大惑不解,哥哥取胜的秘密在哪里呢?
父母亲都笑了。父亲说:“你看看哥哥的哨子里有什么东西?”我好奇地拿着哥哥的泥哨,凑到灯光下细看。啊,原来哥哥的哨腹里藏着一粒豆子!
父亲在一旁说:“豆子受到气流的冲击,在急速的气流中滚动摩擦,发出的声音就非同凡响了。”见我傻愣着,父亲像个哲人,意味深长地说:“孩子,记住了,有时候多一点阻碍,反而是意想不到的好事!”
【1】文中主要写了两件事,第一件是写“我”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件是写“我”和哥哥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哨子里面多放一粒豆子,声音反而好听呢?请在原文中用“——”画出来。
【3】“有时候多一点阻碍,反而是意想不到的好事!”父亲的这句话只是对哨子说的吗?你认为这句话还有什么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天地。
大自然的语言
别以为人才说话,大自然也有语言。这语言到处都有,睁开眼就能看见。
你看那天上的白云,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白云飘得高高,明天准是晴天。你看那地上的蚂蚁,这也是大自然的语言:蚂蚁忙着搬家,出门要带雨伞。蝌蚪在水中游泳,不就像黑色的“逗点”?大自然在水面写着:春天来到人间。大雁在编队南飞,不就像“省略号”一串?大自然在蓝天上写着:秋天就在眼前。大树如果被砍倒,你会把年轮发现——一年只长一圈,这是大自然的语言。你如果钓到大鱼,鱼鳞上也有圆圈——一圈就是一岁,这又是大自然的语言。大自然把“三叶虫”化石,嵌在喜马拉雅山脉。这是在告诉人们:那儿曾是汪洋一片。
大自然的语言啊,真是妙不可言。不爱学习的人看不懂,只有勤于思考的人才能发现。
【1】短文的结构是________结构。
【2】找出短文的中心句,并工整的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找一找文中写了哪些大自然的语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画横线的句子,写一句谚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什么样的人才能发现和看懂大自然的语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还知道哪些大自然的语言的谚语?试着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乐园。
王羲之与子同练字
王羲之是晋朝有名的大书法家。王羲之练字很勤奋,他在走路和休息的时候,老是用手指在自己身上一横一竖地写着,琢磨字体。日子久了,他把衣服划破了。他每天练完字,都要到门前的池塘里去洗笔砚。日子久了,池塘里的水都变成黑的了。
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练字也像父亲一样专心。有一天,王献之正在练字,他父亲悄悄地走到他背后,猛地拔他手里的笔,没想到竟没有拔掉,原来王献之的注意力很集中,笔攥得很紧。
王献之练了几年字,渐渐有些不耐烦了,就问他父亲:“爸爸,写字有秘诀吗?”
父亲听了儿子的话,就叫人抬来了十八口缸,缸里装满了水,然后对儿子说:“你只要把这十八口缸里的水全写完了,就知道写字的秘诀在哪里了。”
王献之听了父亲的话,知道写字没有什么秘诀,主要靠练习。从此,他就白天黑夜地勤学苦练,终于练成了一手好字,也成了著名的书法家。
1.题目中的“子”指___________________,他练字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了短文后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
海中变色龙
说起变色龙,谁都知道那是描述蜥蜴。可是许多人并不知道,海里也有变色龙,它就是大名鼎鼎的章鱼。
章鱼挺着个圆圆的大肚子,长在头上的8条腕足在水中随波摇曳,翩翩起舞,远远看去,像一朵花在海里翻动,非常美丽。章鱼其实不是鱼,它属于软体动物。
章鱼和蜥蜴一样,皮肤下布满了各种色素细胞,红橙黄绿,样样齐备。它可以利用细胞的伸缩来改变自己身体的颜色,以便和周围环境的颜色保持一致。
章鱼遇上敌人,会先施展“变色术”,一会儿变成白色,一会儿变成红色,几种颜色不停地变换,以此来吓唬敌人。如果这招不行,它才会动用自己肚子里的墨囊,急剧收缩身体,喷出墨汁状的“烟雾弹”,把周围的海水染成一片漆黑,趁进攻的鱼儿晕头转向、不知所措之机,逃之夭夭。当章鱼见到猎物的时候,全身会变成令人恐怖的鲜红色;它用腕足抓住猎物,送到嘴边。章鱼的唾液腺能分泌出高效麻醉液,很快将猎物麻醉,然后就可以慢慢享用美餐了。
章鱼非常警觉,即便在洞中或礁石下栖息时,也会留两条腕足在外面轻轻摇动。一旦有什么情况,章鱼会立刻警觉起来,或躲避得更深,或用腕足牢牢缠住对方,把它缠死或毒死。
【1】在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同义词。
赫赫有名—( ) 警惕—( )
【2】章鱼是怎样捕捉猎物的?请你用“——”在短文中画出来。
【3】读了短文,你了解到章鱼的哪些特点(至少写两点)?
____
【4】为什么把章鱼称为“海中变色龙”?
_____
【5】短文第三自然段的内容是( )。
A.章鱼脾气暴躁
B.章鱼身体的变色机制
C.章鱼擒获猎物
D.章鱼施展变色术擒敌
15、句子训练营
①他向同学们宣布了试验的结果。(改为“把”字句)
______
②法国大雕塑家罗丹邀请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到他家里做客。(改为“被”字句)
______
③就在金鱼缸边,我认识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缩句)
______
④青年画画。(扩句)
______
⑤亲爱的朋友,你怎么能这样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
16、按要求写句
(1) 邱少云自觉严格遵守纪律的精神和钢铁般的坚强意志深深地感动了我。(缩句)
(2) 我们不能被困难吓倒。(改为反问句)
17、干将登上一座又一座高山,找齐了五块精铁,又走访山川大地,冒死找回六块上好青铜,备齐了铸剑的材料。(缩句)
_____________
18、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用关联词语把下面的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1)我一看到好美丽的剪纸。我的脑海中就会想起慈祥的姥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种境界使人惊叹。这种境界叫人舒服。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霍金的魅力在于他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霍金的魅力在于他是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以前在困难的时候常常得到别人的帮助。他认为帮助有困难的人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没剩些什么。(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播下的种子有什么理由不在自己学生的身上开花结果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学们都认为《宝葫芦的秘密》这部动画片最好看。(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山川、田野和村庄被白茫茫的大雪笼罩着。(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园地。
“尝试”也就是试一试,这是非常有意思的实践活动。它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然而,不管怎样,它都会使你有所发现,有所感悟,有所收获。请你选择生活中曾经历的一次尝试,把题目《那是一次___________的尝试》补充完整,写一篇400字以上的记叙文。要求内容具体,感情真挚,语句通顺,有一定的条理。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