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项中的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
B.近年来,动漫事业迅猛发展,社会对动漫人才的需求也是锐不可当。
C.与“说书”不同,学术宣讲必须立论严谨,言之有据,不可由着性子臆造,更不可为了耸人听闻而言之凿凿。
D.世界闻名的记者,卓有成就的翻译家、作家萧乾先生早在上世纪30年代初就因长篇小说《梦之谷》而名噪一时。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一个岗位,一面旗帜;一份坚守,一份力量。有这样一些人,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勇于开拓、不怕困难、埋头苦干、鞠躬尽瘁、服务人民的劳模精神。
B.关于淡水的印象里,并没有夕阳。哪里看不到呢?每天上下学路过的渡贤桥上,也是有的,所以一直不以为然。
C.小小瓦当,挡尽千年风雨,低调却美到惊艳,群蚁排衙般布阵在土坷垃村的屋檐和墙头上。
D.所以人类可以通过不断发展自己的文明来拓展自身的认知,去了解更为广阔的世界,甚至于可能在未来的某个时候破解宇宙中所有未知的奥秘,但这并不能改变一个事实,那就是人类对于宇宙而言微不足道。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A. 他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份安定的工作,希望从此可以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
B. 从现在开始这样做并以身作则,这将会培养孩子的同情心。
C. 尝试不仅需要我们有锲而不舍的精神,还要有变通的能力。
D. 回到故乡,见到亲人,在外漂泊多年的他终于忍俊不禁,流下了辛酸的泪水。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哺育(bǔ) 默契(qiè) 伫立(chù) 悲天悯人(mǐn)
B.取缔(dì) 角逐(jué) 晌午(shǎng) 深恶痛绝(wù)
C.粗拙(zhuō) 荒僻(piè) 疮疤(chuāng) 忧心忡忡(zhōng)
D.震悚(sù) 譬如(bì) 忏悔(chàn) 酣然入梦(hān)
5、选出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 )
A.世人一见了功名,便舍着性命去求他,及至到手之后,味同嚼蜡。
B.环境保护,人人有责,没有人可以袖手旁观。
C.全市上下齐心协力,掀起“创卫”高潮,经过外墙粉刷、护栏改装、路面平整等系列改造,全城区面貌焕然一新。
D.我年轻的时候读过很多苏联小说,现在回想起来,最使我顶礼膜拜的还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释放社会正能量有利于充分展现人们自信、豁达、乐观、进取等优良品质。
B.世人对武功盖世、气壮山河的项羽败给刘邦的结局,多感到不胜唏嘘。
C.我们对所有的同学都应该一视同仁,决不能对成绩差的同学另眼相待。
D.签字售书活动开始前,作者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说:“书中的观点是无可置疑的,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7、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与课文不一致的一项是( )。
A. 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
B. 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
C. 她工作了许久,还没有达到她的意愿,而她本人已经不堪重负了。
D. 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
8、【甲】
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
义犬
潞安①某甲,父陷狱将死。搜括囊蓄,傅百金,将诣郡关②说。跨骡出,则所养黑犬从之。呵逐使退。既走,则又从之,鞭逐不返,从行数十里。某下骑,乃以石投犬,犬始奔去。视犬已远,乃返辔(pèi)疾驰,抵郡已暮。及扫腰橐(tuó)③,金亡其半,涔涔(cén)汗下,魂魄都失,辗转终夜。候关出城,细审未途。又自计南北冲衢(qú)④,行人如蚁,遗金宁有存理!逡巡至下骑所,见犬毙草间,毛汗湿如洗。提耳起视,则封金俨然。感其义,买棺葬之,人以为义犬冢(zhǒng)云。
(选自《聊斋志异》 有删减)
【注释】①潞安:县名。②郡关:州府。③橐(tuó):钱袋。④冲衢:交通要道。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弛担持刀 (解除,卸下)
B.屠暴起 (暴:突然)
C.既走 (走:跑)
D.犬始奔去 (去:离开)
【2】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则所养黑犬从之
A.久之
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C.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D.亦毙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行人如蚁,遗金宁有存理!
【4】结合原文,试谈谈你从狼的“黠”和犬的“义”中获得的感悟或启示。
9、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①
南宋·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②。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注释)①作者遭弹劾后,闲居上饶带湖时所作。王氏庵:姓王人家的破旧小草庵(茅屋)。庵:草屋。②翻灯舞:绕灯飞来飞去。
【1】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的画面。
【2】这首词的下片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10、班级开展“我的语文生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1)广告词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下面是小华同学搜集到的两则图书馆的公益广告,请选择你喜欢的一则,自选角度进行赏析。
①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
②有了喧哗,自己无法心静;有了打闹,别人无法凝思。
(2)请仔细品味,并模仿这两则广告的语言风格,为学校的图书馆写一则广告词。
11、《渔家傲·秋思》
(1)《渔家傲·秋思》中,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不同,边塞天气寒冷,大雁过早飞去毫无逗留之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渔家傲·秋思》中描写夕阳残照孤城,点明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渔家傲·秋思》中,运用典故抒发词人强烈的爱国、思乡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细腻地刻画出将士们守边辛苦、思念家乡,含蓄表达了诗人对于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之情。
12、阅读名著片段,回答问题。
(1)文段
拉车的方法,以他干过的那些推、拉、扛、挑的经验来领会,也不算十分难。况且他有他的主意:多留神,少争胜,大概总不会出了毛病。至于讲价争座,他的嘴慢气盛,弄不过那些老油子们。知道这个短处,他干脆不大到“车口”上去;哪里没车,他放在哪里。在这僻静的地点,他可以从容地讲价,而且有时候不肯要价,只说声:“坐上吧,瞧着给!”
①此文段中“他”是_____(人名),该小说的作者是________(一空一分)
②结合整部小说内容,请从括号中选择合适词语将小说主人公的人生命运补充完整。
积极向上——不甘失败——(_________)(梦想成真 坚持奋斗 自甘堕落)
(2)《水浒传》中有108位好汉个个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人人都有一个特征鲜明的外号。
①请用一句话概括《水浒传》中你最熟悉的故事:比如九纹龙大闹史家村、___________
②请写出《水浒传》中你喜欢的一位好汉的外号,并说出此外号表现出的人物特征: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比刹那更短,比时光更长
包利民
①一个不眠的寒夜,窗外依然是飘飞的雪和小兴安岭腊月的寒流。辗转反侧中,一些散乱的情节却温暖了一枕的冷清。所有曾经的感动,仿佛静静地滋润了一生的时光,从来不需要想起,却一直在心底盈然。
②有时候,刹那间的一点光一滴暖,都可成为生命中永不消散的感动。
③沿着时光的脚步追溯,我想起了最初的那个刹那。那个时候,我刚刚从农村搬进城里,内心总有些许黯淡。或许是自卑心理的影响,便开始用偏激的行动来引起别人的注意。有一次和别人打架后,被老师叫去办公室了。当时心里正愤愤,便与老师顶撞了。当我离开,老师关上门的瞬间,我看见他嘴角扬起一丝笑意,一句他和其他老师的说笑从门缝挤了出来:“这孩子和我小时候特别像……”
④那一刻,心上的茧壳片片剥落如花。老师曾经那么多的严厉话语,都不及这无意间的一丝笑意半句闲话。此刻,那点滴的同情与理解的触动,洗亮着所有的黯淡。老师根本不知道,是他当年的微笑和话语,使一个叛逆的少年从此有所改变。
⑤短短的一瞬,影响着长长的一生。或许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着类似的情节,看似遗忘,却一直在散发着温暖与力量,像落在心间不经意的一粒种子,刹那间的感动会不知不觉生长成郁郁葱葱的希望和美好。
⑥就像一个朋友所说,自闭恐惧与防备,一直是她从小到大的常态,只因为她是孤儿。就这样一直到高中,她几乎一个朋友都没有。就算别人善意的结交,她也是冷漠以对。班上有个女生是城里人,对她也总想关心,可是不管是否真心真诚,她都不予理会,她只觉得是怜悯。有一天,好些天没来上学的女生遇见她,低沉地说:“现在咱们一样了,我也成了孤儿了!”
⑦原来,那个女生的父母在一场车祸中双双身亡。
⑧朋友说,只那一句,就让她打开了心扉。并不是因为女生真的变得和她一样,而是女生眼中的真诚与失落。对于朋友来说,刹那间那真诚深切的目光,像温暖的手,轻轻地叩开了心里那扇冷漠的门。
⑨想起曾经写过的一件事。邻家大伯很健谈,可是每年中总有固定的一天,终日无言。后来我们知道了原因,却是久久震撼。他的父母是聋哑人,有一年冬天,父母带着六岁的他去爷爷家过年。半路上,汽车忽然出了故障,慢慢地滑向山路下的深谷。车门无法打开,人们砸开车窗时,车身已经向下倾斜。大家纷纷涌向车窗向外跳,父母护着他拼命挤到车窗前,用两双手将他推了出去。他回头看,父母眼中全是不舍和牵挂,脸上带着微微的笑意。
⑩从此,每一年的那一日,他都会禁言一天,用来体会父母当年的沉默无声,脑海中全是汽车坠崖那一刻父母的眼神与笑容。在生命中的每一个那一天,邻家大伯就是用这样的方式,来怀念着那份爱与悲情。
⑪足够了,漫长的岁月中,哪怕有过一个能融入我们生命的刹那,所有的日子便都有了意义。不管风雨起落,长路夜路,那份感动,那份爱,成为念念间最美的心灵家园!
【1】作者写了令人感动的三个片断,请概括出第二、三片断的内容。
片断一:“我”因为当年老师的微笑和话语,从此,叛逆的性格有所改变。
片断二:
片断三:
【2】联系前后文,具体说说第④段画线比喻句表达了作者“那一刻”怎样的心理感受?
那一刻,心上的茧壳片片剥落如花。
【3】文章第⑨段划线句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父母护着他拼命挤到车窗前,用两双手将他推了出去。
【4】本文题目含蓄而富有韵味,下面最能诠释题目含义的一项是( )
A.所有曾经的感动仿佛静静地滋润了一生的时光。
B.有时候,刹那间的一点光一滴暖,都可成为生命中永不消散的感动。
C.刹那间那真诚深切的目光,像温暖的手,轻轻地叩开了心里那扇冷漠的门。
D.此刻,那点滴的同情与理解的触动,洗亮着所有的黯淡。
14、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考察
①年过花甲的漠州市书画院专职画家须谨,一路车马劳顿,来到湖南的漳州市,为的是考察一个人:朋比。
②一个月前,漠州书画院在网上发布招聘启事,要在省内外招聘一名四十五岁以下的院长,条件是人品佳、行政能力强、业务水平高。各地应聘者的个人资料纷至沓来,经过审核、筛选,入围者五人,朋比位列此中。
③须谨没有和潭州市的有关部门打招呼,一个人静悄悄地来,静悄悄地走访,没想到朋比口碑还真不错,虽然眼下只是潭州书画院的布衣画家。领导夸朋比做事任劳任怨,听话。同行赞朋比为人低调,善于联络感情:其山水、花鸟画大、重、拙,别有面貌。
④昨夜,须谨给还没碰面的朋比打了个电话,说明自己的身份后,希望明日能到朋家拜访。
⑤第二天上午,朋比把须谨接到家中。他们坐在一楼的客厅里闲聊了会儿,须谨呷了口茶,缓缓地说:“能领我看看各处墙上挂的字画吗?这应该不亚于一个美展,可让我一饱眼福。”“巴不得你法眼一观,我正好乞教哩。”
⑥这一看就看了整整两小时。须谨看字看画,用眼,更用心看完如同摄像一遍,题材、意境、技法、款识全嵌在脑子里了。
⑦他们回到客厅落座后,须谨久久不说话。
⑧朋比笑了:须先生还在回味,一时缓不过神来哩。
⑨窗外,有雨声沙沙。
⑩须谨是在沉思。客厅里挂着一幅齐白石的山水画《借山岭馆图》,是荣宝斋出品的水印木刻画,几与真迹无异,可见朋比心中的标杆只有这位丹青巨匠。本地老一辈书画家的作品,墙上没有一幅。更奇怪的是,中年书画家和谦、乐仁的作品,也没有一幅悬之于壁。须谨清楚记得走访和谦、乐仁时,两位都说到彼此之间常有馈赠,他俩就把朋比的作品装裱后,挂在醒目的地方,以便时揣mó其妙处。朋比不都应该在墙上悬挂好友的作品吗?属于朋比下一辈的吴由,倒有一幅小写意人物画,画的是朋比一手持酒杯一手持笔挥毫的情状,题款是:为我的恩师朋比造像。其余的作品,大幅小品,或字或画,都出自朋比的笔下。三层楼的房间和走廊,有多少面积的墙面?朋比就舍不得腾让几尺挂老师辈、朋友辈的画么?
⑾须谨点着一支烟,说:“朋比小友,除齐白石和吴由的两幅外,你的作品一共挂了四十八幅。”“对。请须先生多多赐教。”“你画上的题款——画青蛙你题‘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蚊虫敢作声’;画秋霜红叶你题‘未受春风一点恩’;还有那幅名叫《我家屋后山》的山水条幅,你题‘欲唤齐翁扶杖看,自家笔写自家山’……”
⑿须谨继续说:“大家都说你的好话,是你在人前会忍耐,而我们考察——”,朋比忽然打断说:“须老,我明白了,这些题款照见了我藏在内心的“小”,谢谢您的提点!走,我请您吃饭,我愿意再听听您的教诲。”“好,但必须是AA制。分手后,彼此再无幸挂。”
(作者聂鑫森选文有改动)
【1】根据拼音写权字:揣mó_______
【2】第②段插叙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11段画线句传递给我们的信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朋比的字画技艺是获得大家认可的。 B. 第⑥段中朋比的“笑”是自信的笑。
C. 朋比对齐白石的作品是极为推荐的。 D. 朋比悬挂吴由的画是赞赏他的画技。
【5】文中须谨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作简要分析。
15、作文(3)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文题写一篇文章。
老师问我:“教学楼的勤杂工叫什么名字?”我答不上来,尽管每天喝着他烧开的茶水,走过他清扫的楼道,甚至会漫不经心地将衣物丢放于他的斗室。老师说:“你该记住他的名字。人生如旅,你会遇到许许多多的人,或许每个人都是重要的,都值得你去注意、关心,哪怕回报一个微笑。”
作文要求:
(1)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实情感。
(2)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3)600字以上。
(4)书写要规范、整洁、美观。
(5)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姓名以及学校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