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年云南楚雄州中考一模试卷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伤(zhònɡ临()   畏罪逃(qiǎn

    B.职(chènɡ弄(shì堂大笑(hōnɡ

    C.笑()   齿(niè) 面面相

    D.跚(pán) 分)   然不同(jié

  • 2、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清风拂过,细纱在空中荡开,又滑下来。

    ②这雨丝,是漓江之畔的苗女刚刚从碧水中拎起的那缕柔柔细细的纱。

    ③然后悄悄洒向扁舟,洒向村落,洒向群山。

    ④她伸展开手臂,轻轻地把细纱挂向云端。

    ⑤春雨如丝。

    A.⑤①②④③

    B.⑤②④③①

    C.⑤②④①③

    D.⑤①④②③

  • 3、给下列句子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

    ①要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②勤劳智慧的中华儿女共同开拓了辽阔的疆域,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

    ③积极维护祖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

    ④祖国的领土寸土不能丢,不能被分裂侵占。

    ⑤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我们,要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⑥为创造更加辉煌的民族文化而尽心尽力。

    A. ②①⑤③④⑥   B. ②⑤①⑥③④

    C. ①⑥②⑤③④   D. ②⑤③④①⑥

  • 4、下列句子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由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板,转而进入尾声,留下无尽的回味。

    B.汴河上有一座规模宏敞的拱桥,其桥无柱,以巨木虚架而成,结构精美,宛如飞虹。

    C.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

    D.桥上呼应相接,岸边挥臂助阵,过往行人聚集在桥头围观。

  • 5、语境会对词语的意义起限制作用,对下面加点词语的语境意义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慢,自然不算重。(莫怀戚《散步》)“自然”在这里是“理所当然”的意思。

    B.“你到哪更去了,你这孩子?”(泰戈尔《金色花》)“坏”在这里有“顽皮淘气”的意思,包含着妈妈对孩子的“嗔怪”。

    C.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莫怀戚《散步》)这里的世界是“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中一切事物相加的总和”这一含义。

    D.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你的眼。(朱自清《春》)“逼”在这里只指草的颜色绿得耀眼、刺眼的意思。

  • 6、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原名周树人。1918年5月,他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阿Q正传》。

    B.《金色花》是印度文学家泰戈尔的作品,他是亚洲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诗人,著有诗集《新月集》《园丁集》等,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被定为印度国歌。

    C.《世说新语》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作者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我们学过的《咏雪》一文就出自其编写的小说《世说新语》。

    D.《论语》是孔子的经典著作之一,共二十篇。该书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教育是否兴盛强大,是一个国家兴盛强大的标志。

    B.“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不仅要落实到位,而且要宣讲到位。

    C.人的一生约有一半左右的时间都在思考,只不过成功者总在思考有意义的事。

    D.通过全家人不懈努力,我们家去年的年收入有了大幅增加。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衣服、饮食、牛畜、丝纱、麻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珠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氏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

    (选自南宋·康与之《昨梦录》)

    1下列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

    B.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

    C.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

    D.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

    2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 )

    A.渔人甚异   老人引杨氏入山大穴

    B.杨氏谢从之 水落石出

    C.便船   屋俨然

    D.可同处   温而知新

    3用现代汉语表达下列句子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

    4甲乙文段所写的农民生活是有共同之处的,你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共同点吗?你相信两文段所写生活的真实性吗?为什么?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9、古诗文阅读

    渔家傲·寄仲高

    〔南宋〕陆游

    东望山阴何处是?往来一万三千里。写得家书空满纸。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   寄词红桥桥下水,扁舟何日寻兄弟?行遍天涯真老矣。愁无寐,鬓丝几缕茶烟里。

    【注释】①此词作于公元1175年(淳熙二年)之前,当时诗人在蜀地。②山阴:作者故乡绍兴。

    【1】有人评价“写得家书空满纸”中“空”“满”两个词意蕴丰富,你如何理解?

    【2】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中有“将军白发征夫泪”,如果用此句替代这首词中的“鬓丝几缕茶烟里”,是否合适?请简述理由。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10、综合运用

    中国文化崇尚“和”,没有“和”的滋养,就没有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没有“和”的润泽,就没有中华文明的生生不息。雅礼实验中学拟开展以“以和为贵之和谐校园”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学校准备举行“以和为贵”的主题演讲比赛,下面名句中适合主题的两句是(只填序号)( )

    ①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②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③有容乃大,心境宽;以和为贵,万事顺。   

    ④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⑤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2)用一句话给下面材料拟一个新闻标题。

    抗击疫情,仍是国际社会当前面临的最紧迫任务。疫情蔓延的艰难时刻,中国不仅实现抗疫斗争和经济恢复“双领先”,还开展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援助时间最长、涉及范围最广的紧急人道主义救援行动。罗照辉说:“今年以来,中国已经向106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提供了超过15亿剂疫苗,为防控疫情、引领抗疫国际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中方帮助世界各国携手抗疫,让中国同周边的传统友好、民间友好得到进一步升华,有利于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3)你班准备本周四下午4点在班上举办主题为“以和为贵”的主题班会,想邀请语文老师李老师来给大家讲讲古代以和为贵的故事。你作为班长,会如何邀请李老师呢?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11、古诗文默写填空。

    (1)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2)年少万兜鍪,_________。(辛弃疾《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3)王维《使至塞上》中把诗人孤寂的情绪与大漠奇特壮丽的景象融合在一起,意境雄浑,视野开阔的千古壮观的名句是:____,长河落日圆。

    (4)李清照《渔家傲》中写出词人晚年孤独无依,流露出对现实不满的句子是:________,学诗谩有惊人句。

    (5)品读古代的优秀诗文,我们可以通过古诗文句体会到诗人的情感、志向。陶渊明表达归隐田园,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句子是:____,但使愿无违。孟浩然委婉地表达自己想做官但无人引荐的句子是:____,端居耻圣明。

六、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傅雷家书》中的一段书信,回答下列问题。

    你素来有两个习惯:一是到别人家里,进了屋子,脱了大衣,却留着丝围巾;二是常常把手插在上衣口袋里,或是裤袋里。这两件都不合西洋的礼貌。围巾必须和大衣一同脱在衣帽间,不穿大衣时,也要除去围巾。手插在上衣袋里比插在裤袋里更无礼貌,切忌切忌!何况还要使衣服走样,你所来往的圈子特别是有教育的圈子,一举一动务须特别留意。对客气的人,或是师长,或是老年人,说话时手要垂直,人要立直。你这种规矩成了习惯,一辈子都有好处。

    在饭桌上,两手不拿刀叉时,也要平放在桌下,搁在自己腿上或膝盖上。你只要留心别的有教养的青年就可知道。刀叉尤其不要掉在盘上,叮叮当当的。

    (1)傅雷在这封信中,从哪方面对儿子进行了教导,你有什么收获或体验。

    (2)下列关于名著《傅雷家书》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傅聪1955年至1956年间曾在波兰参加肖邦竞赛荣获三等奖,并举行了一系列音乐会,得到众多美誉后产生了骄傲的心理,傅雷夫妇的书信使他及时找回了自我。

    B.母亲曾告诫傅聪,以后做人,好好提高警惕,待人千万要和气,也不要乱批评人家,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C.傅雷希望傅聪将来不光是个演奏家,必须同时兼做教育家,所以思想、理智更需要长期训练,傅雷处处替傅聪作这方面的准备,更是为中国音乐界作准备。

    D.傅雷对傅聪谈及修养应是整个的,全面的;不仅在于音乐,特别在于做人——不是狭义的做人,而是包括对世界、对政局的看法与态度。

七、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3、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美丽的秋雨梧桐

    我对梧桐的喜爱,是从儿时就有的。

    五岁时,父亲在院子里栽了两株梧桐树苗,细细的干,嫩嫩的芽,碧绿的叶,我拿着瓢,忙着给小树浇水。奶奶说,梧桐树是吉祥树,家有梧桐树,就能引来金凤凰。从此,我便有了美好的梦。在全家人的精心呵护下,小梧桐一天天长大了,在我的记忆里,也镌刻着许多我和梧桐树的美好的故事。梧桐开花时,我和小伙伴们便用竹竿,上端绑上铁钩子,采集那黄白色的小花,放在鼻子下,闻着淡淡的清香,装在瓶子里,和上水,放一会儿,便成了粘粘的汁液。我们最开心的日子是梧桐结果的时节,吃着香喷喷的梧桐果,使我们这些很难吃上水果的家境贫寒的苦孩子们,如同过年一般的欢乐。最难忘的是下雨的夜,躺在温暖的被窝里,听着窗外雨打梧桐叶的声音,是那样的美妙,无限的暇想伴随着甜美的梦,把我带向浩瀚深邃的天空……

    十二岁那年,我们搬了家,也离开了两棵朝夕相处的梧桐树。每每在雨夜中,似又听到雨打梧桐叶的滴嗒、滴嗒的声音,便又生出许多的遐想和牵挂。后来读到李商隐的“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更体会到了秋雨梧桐的意境。由此,也就喜爱上了婉约派的“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的韵味和“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的美丽。

    六朝古都南京,最美丽的是遮天蔽日的法国梧桐,夏天里,满街的行道树给火炉般的城市送上了无尽的清凉。其实法国梧桐是不同于中国的梧桐树的,它叫悬铃木,然而南京人还是喜欢叫它梧桐树,这是否喻示着勤劳善良的南京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呢?

    而我喜爱梧桐,更在于她的秋韵。丰子恺先生在《秋》中写道:“夏目漱石三十岁的时候,曾经这样说:‘人生二十而知有生的利益;二十五而知有明之处必有暗;至于三十岁的今日,更知明多之处暗也多,欢浓之时愁也重。’……自从我的年龄告了立秋以后,两年来的心境完全转了一个方向,也变成秋天了。……一到秋天,自己的心境便十分调和。非但没有那种狂喜与焦灼,且常常被秋风秋雨秋色秋光所吸引而融化在秋中,暂时失却了自己的所在。……实际,迎送了三十几次的春来春去的人,对于花事早已看的厌倦,假如要我对于世间的生荣死夭费一点词,我觉得生荣不足道,而宁愿欢喜赞叹一切的死灰。我对于春与秋的取舍,也是为了这一点。”又有林语堂先生在《秋天的况味》中告诉世人的心语,“使我最佩服的是邓肯的佳句:世人只会吟咏春天与恋爱,真无道理。须知秋天的景色,更华丽,更恢奇,而秋天的快乐有万倍的雄壮,惊奇,都丽。”而鲁迅的《秋夜》更为以后人不可攀及的力量,构造了一种“清冷肃杀又似乎大有深意”的秋夜的独特意境。

    自打别了儿时的梧桐树,一晃三十七年过去了,而秋雨梧桐的情结却愈发强烈,去岁之秋便寻着旧路,回到曾有过梦一般时光的家园,遗憾的是,新建的小区取代了我梦中的梧桐,而我闭上眼,却又分明听见已成参天大树的两棵梧桐,在秋雨中低吟着催眠曲,伴我入眠的滴嗒声。我终于又找到了我的梦,我美丽的秋雨梧桐!

    1阅读选文后,请概括作者喜爱梧桐的原因。

    2文章以梧桐为线索抒情,阅读第二至第四自然段概括作者回忆了那些有关梧桐的事。

    3文章最后一自然段,说说作者借梧桐表达了怎样的情怀。

    4选文语言很有特色,请从文中任选一句并加以评析。(可从词语运用、修辞手法、语言风格等某个角度入手)

    5许多事物,当我们看到它时也会如作者看到梧桐般内心产生特别的感受,引起许多的回忆,请你选择一个,描写该事物并表达你的感悟。(如一朵小花,一片小草,一弯新月,一棵古树,一片云朵)

  • 14、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文后问题:

    黎族最后的船形屋部落(节选)

    辰西

    ①黎族是海南岛的原住民,有着三四千年的历史,而俄查村,则是海南至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形态最原始的黎族村落。

    ②俄查村位于海南省东方市东南面。走进村子,你会发现村里有许多特别的茅草屋。这种茅草屋的平面是纵长方形,竹木构架,用藤条捆扎成形,拱形的人字屋顶盖着厚厚的茅草或葵叶,几乎是一直延伸到地面,从远处看,犹如一艘倒扣的船,因此被称为“船形屋”。船形屋是黎族的代表性建筑,不仅是黎族人世代居住的地方,也是他们的文化符号和精神家园。

    ③关于船形屋的历史,有许多动人的传说。相传大禹统治天下的时候,南海有一个名为俚国的小国,国王的女儿丹雅公主先后招了3个驸马,但全都死了,相师传言她是扫帚星下凡,在家家破,在国国亡,一时间弄得满城风雨,人心惶惶,百姓纷纷请求处死丹雅公主。国王不忍下手,便准备了一只无舵无桨的小船和一些酒食,还有一把山刀和3斤谷种,把丹雅公主放到了船上。船在海上漂了很久,历经劫难,终于在一个荒岛岸边搁浅。丹雅公主决定在这个荒岛定居下来。为了躲避风雨和防御野兽的侵袭,她竖起几根木桩,然后把小船倒扣在木桩上当屋顶,后来船板烂了,她便割下茅草盖顶,这就是后来俄查村船形屋的雏形。

    ④后来据俄查村的村民说,他们之所以世代居住在船形屋,其实是为了感念先祖。黎族的祖先从大陆沿海乘木船漂洋过海来到这里,靠岸后,由于地处荒凉,没有人烟,便只好将船翻过来,再往倒扣的船底铺草,用木桩支撑起来当房屋住。后人为了纪念祖先的万里迁徙,便模仿船的样子建造自己的房屋,经过不断改良,最后形成了俄查村今天的船形屋。

    ⑤俄查村的船形屋两边成圆拱造型,有利于抵抗台风的侵袭,架空的结构则起到了防湿、防雨的作用。船形屋由前廊和居室两部分组成,屋内不隔间,屋子的中间立有3根高大的柱子,黎语称为“戈额”,象征男人;屋子的两边立有6根矮柱子,黎语叫“戈定”,象征女人,这代表一个家是由男人和女人共同组成的。有意思的是,房屋一般不设窗户,据说开窗会有“恶鬼”进入屋内,作祟人畜,引起疾病。

    ⑥除了居住用的船形屋,几乎每户俄查村人都会另外搭建一座小型的船形屋作为谷仓,专门用来存放稻谷。黎族谷仓的建造颇为讲究,尤其是木材,多选用防虫蛀的坡垒、子京等珍贵木材,甚至还有整个框架都是用花梨木制成的。谷仓有大有小,大的谷仓往往在底部放置一层平整的大石块,然后压上一层结实的木条,再用编织的竹片铺设在木材上面,最后还要用新鲜牛粪与草木灰搅拌涂于仓底,以防虫蛀。黎家人的谷仓不会开窗户,只留两个对开的小门,以便空气对流和存取谷物。据说,稻谷放在这样的谷仓里,即便过了三五年,还保留着浓浓的香气……

    1选文主要从哪些方面来介绍船形屋?

    2选文第③段引用了丹雅公主的传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第⑥段中加点的“往往”能否去掉?为什么?

    4有人说,这种船形屋相对于现代建筑,太落后了,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船形屋,让它退出历史舞台。结合全文及自己的理解,说说你的看法。

八、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点赞”一词风行网络已久,并且进入许多普通人的生活,成为使用频率很高的口头用语。那么,在你的生活中有值得点赞的人和事吗?请以“为?点赞”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请针对作文题简要画出“思维导图”;

    (2)将题目补充完整并抄写在答题卡上;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如果要用,请用ⅹⅹ代替;

    (4)600字以上。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中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名著阅读
七、现代文阅读
八、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