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教育部向社会公示的《通用规范汉字表》中,对44个汉字的字形进行了微调。这一改动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争议。
B.5月19日是中国旅游日。大众网记者从南昌市旅游局获悉,南昌市多家景区将通过打折、免费等优惠措施,迎接旅游日的到来。
C.为加大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力度,学校采取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学生在活动中陶冶了情操,领会了做人、修身、行事的道理。
D.中国政府今年将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目的是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开创未来、珍视和平。
2、2017年12月15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冬梦”正式发布。会徽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运用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将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与国际化的现代风格融为一体。在此之前,也有很多会徽的设计创意来自汉字的各种书体。
请你根据书法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会徽①的图形巧借汉字“冬”的行书形态,上半部分展现滑冰运动员的造型,下半部分表现滑雪运动员的英姿,内涵丰富,线条流畅,充满韵律。
B. 会徽②以繁体字“蘭”为基础,配以兰花图案,以楷书的方正、平直、严谨,传递出兰花的风骨和优雅,字画配合,表达弘扬中国兰文化之意。
C. 会徽③的创意来自中国汉字“集”“乐”的繁体字“雧”“樂”,从中能看到蚕头雁尾的隶书形态,其字意和形象都与合唱比赛这一活动相契合。
D. 会徽④中国印的“京”字取自篆书,篆体本身的艺术性,又使它可以被看作是一个舞动的人形或一个“文”字,体现出人文精神与奥运盛会的融合。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林则徐禁烟销烟的壮举家喻户晓,但他在治理水患、兴修水利方面的功绩长期以来却鲜为人知。
B. 虽然每个见过托尔斯泰的人都谈过这种犀利的目光,但再好的图片都没法加以反映。
C. 影片《刺客聂隐娘》在戛纳电影节上获奖。“银杏画面充满诗意与仙风,实在太惊艳了!”观众们这样吹毛求疵地评价道。
D. 湖南卫视着力打造的大型国防教育节目《真正男子汉》寓教于乐,让观众获益匪浅。
4、下列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 )
A. 晌午(shǎng) 累赘(zhùi) 门槛(kǎn) 烦躁(zhào)
B. 醒悟(xǐng) 糟糕(zāo) 撬开(qiào) 镶嵌(qiàn)
C. 取缔( tì ) 滞笨(zhì) 愧怍(zhuó) 侮辱(wǔ)
D. 震悚(sǒng) 粗拙(zhuò) 疮疤(chuāng) 商酌(zhuò)
5、填到下面横线上,与上下文衔接最好的一项是( )
贵州黄果树瀑布从90米高的悬崖之巅猛扑下来,喷出如雹急雨,发出轰然巨响, 。
A.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把它称为“天下第一瀑”。
B.因而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称之为“天下第一瀑”。
C.把它称为“天下第一瀑”的是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
D.因而被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称为“天下第一瀑”。
6、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怀古伤今”、“根深蒂固”、“山穷水尽”、“箪食壶浆”都属于并列短语。
B.“我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出生于山东高密人。”这句话没有语病。
C.“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啊!”这是假设关系的复句。
D.《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赠别之序,作者宋濂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
7、下面对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一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点题,交代游踪,从孤山寺北出发,到贾公亭以西,远眺湖面,春水初涨,云脚低垂,与湖面相接。
B.颈联以“乱花迷眼”“浅草没蹄”的画面,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初春百花盛开,草木繁茂的景象。
C.尾联用“最爱”一词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对钱塘湖春天美景的喜爱之情。
D.全诗紧扣“早春”着笔,运用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加以描绘,形象鲜活,色彩鲜明,清新自然。
8、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
孙少述,一字正之,与王荆公①交最厚,故荆公《别少述》诗云:“应须一曲千回首,西去论心有几人?”其相与如此。及荆公当国,数年不复相闻,人谓二公之交遂睽②。然少述初不以为意也。及荆公再罢相归,过高沙,少述适在焉。亟往造之少述出见惟相劳苦③,两公皆自忘其穷达④。遂留荆公,置酒共饭,剧⑤谈经学,抵暮乃散。荆公曰:“退即解舟⑥,无由再见。”少述曰:“如此,更不去奉谢⑦矣。”然惘惘各有惜别之色。人然后知两公之未易测也。”
(选自《老学庵笔记》,有删改)
【注释】①王荆公即王安石。②睽:背离,不合。③惟相劳苦:只是相互安慰。④穷达:政治上的失意与显达。⑤剧:流畅,痛快。⑥解舟:退居江湖。⑦奉谢:奉,敬辞。奉谢,表示谢意。
【1】解释加点词
(1)念无与为乐者( )
(2)人谓二公之交遂睽( )
【2】翻译句子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遂留荆公,置酒共饭,剧谈经学,抵暮乃散。
【3】甲文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_________________”的语句中。
【4】通过【甲】、【乙】文中苏轼和张怀民、王安石和孙少述的故事,在交友方面给了你哪些启示?请结合两文内容做简要阐释。
9、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简析诗中“涨”字的妙处。
【2】请根据诗中提供的信息,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
10、【拓视野】生活处处有语文。你班将开展“我的语文生活”综合性学习活动,你是“生活中的广告词”活动组组长,请完成以下任务。
【活动设计】
(1)你们小组需要设计三项活动,请你补充完善。
活动一:
活动二:评析广告词
活动三:
【活动实施】
(2)组员小圳在图书馆看到一则公益广告,产生了疑惑,请你帮他解答。
图书馆墙上贴着徐志摩的诗句“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小圳觉得很好,但不知好在哪里,请你帮他分析一下。
11、古诗文默写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2)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3)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5)《论语》中阐述学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论语》中表现孔子谦虚好学的品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名著阅读。
(1)说时迟,那时快;武松先把两个拳头去他脸上虚影一影,忽地转身便走。他大怒,抢将来,被武松一飞脚踢起,踢中小腹上,双手按了,便蹲下去。武松一踅,踅将过来,那只右脚早踢起,直飞在他额角上,踢著正中,望后便倒。武松追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这醋钵儿大小拳头,望他头上便打。
“他”指的是谁
(2)他不但活泼而诙谐,单是那浑身雪白这一点,在红红绿绿中就有“鹤立鸡群”之概。只要望见一顶白纸的高帽子和他手里的破芭蕉扇的影子,大家就都有些紧张,而且高兴起来了。
“他”指的是谁
(3)拷问的时候他什么也没供出来,一切都否认。为什么一句话也不肯说,连他自己也不明白。他要做得勇敢,做得倔强,像他在书里看到的那些人一样。……他听到一个押送兵说:“司令官为什么要把他押到这里来?从后面给他一颗子弹不就完了!”听了这话他真有点害怕起来。是啊,十六岁就死,真是太可怕了!
“他”指的是谁
(4)他回到故乡后,又受到轻蔑、排斥、迫害,几乎无地自容,现在是教着几个小学生糊口。
“他”指的是谁
1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家庭教育不能没有科学导航
张贵勇
①中秋遇国庆,对于中小学生们来说,本是好好放松的假期,没想到却被亲爸亲妈们“毁”了。“8天时间太长,孩子学习过程中断那么久,思维也松懈下来,还没来得及巩固的知识点,回到课堂还得花更多时间找回来”,一些家长高大上的理由,使孩子的黄金周不再“黄金”。
②假期补课真的有用吗?孩子休息几天就是罪过?孩子一刻不得闲地学习,才不负光阴?其实,闲暇出智慧,苏霍姆林斯基就反复强调:“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取决于他自主掌握的时间。”不放过假期补课的机会,孩子成绩才会快速提升,此种想法或许源于家长多年的切身经验,此种望子成龙之心情也能理解,但在经验与规律之间,后者才是值得坚守的不二法门。
③许多家长常告诫孩子,学习要从硬记转向理解,从死学转向会学,殊不知家长自己也要从操控转向激励,从依循经验转向尊重规律。多了解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多掌握教育教学规律,才是合格家长的标志,才能给孩子终身受益的能力和智慧。相对而言,孩子能不能成才,很多时候真不在孩子本身,而在于家长的教育理念。
④其实,许多家长的教育焦虑,源于脱离家庭实际与孩子个性的无谓攀比。一位家长的话似乎代表了不少父母的心声——“许多同事的孩子不但会背唐诗宋词,还能唱歌跳舞,有的学会了简单的英语对话,让我既羡慕又担心,生怕自己的女儿落在别人后面。”这种无视孩子教育规律、只求脸上光鲜的做法,就像大国之间的军备竞赛,结果只会落得两败俱伤——父母劳心费力、焦虑不堪,孩子没有闲暇,没有幸福感,变得厌学乃至厌世。而赢家只有一个,那就是赚得盆满钵满的培训机构。
⑤大到孩子的身心成长,小到某门学科的学习,家长们都要认清规律,懂点“科学”。以外语学习为例,在许多家长的心目中,只要是外国人就是外教,从幼儿园开始就要上外教课,中国老师不如外教,教不好英语……种种认识均陷入了误区。懂“科学”的家长们不会过于看重牌子、招生宣传简章,而是审查外教资格证。
⑥让孩子接受好的教育之前提,是家长自己有一双火眼金睛,了解孩子成长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让家庭教育回到“科学”的轨道上来。在孩子还小的时候,让孩子多游戏,多感受世界。学习外语时,给孩子找一个靠谱的外教,抑或陪伴孩子从听读英文绘本开始。到了假期,不妨带孩子走出家门、走出校门,通过各种有意义的实践活动开阔眼界,增长见识。
⑦眼下,不管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不该过度宣扬“废寝忘食”“争分夺秒”的学习经,而是要回到教育常识上来,让孩子有玩耍、发呆的闲暇,有一定的自主空间。倘若家长们都有尊重规律的意识,家庭教育有了“科学”导航,兼顾孩子的年龄、性别等普遍规律和个性、爱好等特殊规律,那么家庭教育也该是另一番可喜的面貌。
(选自2017年10月9日《中国教育报》,有删改)
【1】找出选文的中心论点,写在下面。
【2】选文第④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任选其一分析其作用?
【3】选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假期补课,会让孩子成绩快速提升,这种想法源于家长多年的切身经验。
B.一个合格的家长在于多了解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多掌握教育教学规律。
C.不懂“科学”的家长会陷入知识的误区,从而影响孩子的身心成长。
D.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应让孩子有一定的自主空间。
14、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孩子,请系好鞋带
罗安余
⑴那时,我还在读初一。
⑵学校每到年底都会组织游园活动庆祝新年的到来。
⑶记得那年的游园活动特别热闹,游戏很简单,似乎所有的人都能中奖,所以奖品很快就剩得不多了。
⑷我终于也得到了一张奖票,便兴冲冲地去领奖。领奖处挤满了人,每个人都希望得到最后几份奖品,我也不甘示弱地往前挤。高高的窗台,狭小的窗口,发奖的人根本看不见领奖人的脸,只能随意地从那些伸进窗口的挥舞着的手中接过奖票,再递给奖品。突然间,我感觉手心沉甸甸的,是一份奖品!还来不及高兴旋即又感到手里轻飘飘的了——奖品被别人抢了!我忙抬起头四下搜寻,只见身旁一个大男孩正在冲我得意地笑。
⑸我冲他喊道:“把奖品还给我!”
⑹他边走边嚷:“每个人都有奖票,谁能抢到就是谁的,凭什么还给你!”我拽住他的衣角,近乎哀求:“我先拿到的,给我吧。”
⑺他猛地推开我,没想到竟使我趔趄在地,他一溜烟跑掉了。
⑻从地上爬起来,我再也忍不住委屈大哭起来。我边哭边走向办公区,这时我本能地想到了母亲,她是这所学校极有权威的老师,她一定能帮我!
⑼母亲听我哭哭啼啼叙述完一切,沉默了半晌才说:“孩子,先系好你的鞋带吧。”我低头一看,真的,鞋带不知什么时候已松开了。我迅速系好鞋带,然后期待母亲帮我要回奖品,没想到她却平静地说:“走吧,我们回家……”
⑽这件事早已过去,我始终没能要回那份本该属于我的奖品,为此,我心里不止一次埋怨过母亲。然而,随着渐渐长大,品尝到人生越来越多的成败与得失,我恍然明白了母亲当年的良苦用心。
⑾她让我系好鞋带,她在我因奖品被抢而懊恼的时候,让我系好鞋带,止住了我的啼哭,让我比较平静地接受了现实。
⑿如果母亲任由我哭闹,我会放纵情绪对此事耿耿于怀;如果母亲帮我要回奖品,我就学不会怎样面对挫折。生活中本来就有很多东西我们想要却无法得到,我们怎能奢望自己的要求每次都能被满足呢?母亲淡淡的一句话语,教会了我豁达和释然。
⒀我知道,命运给予我们的磨难将远远不止是失去一份奖品;我同样知道,对待磨难也并非系好鞋带就能解决这么简单,但我明白生活的真谛就在于此——当生活不能如愿以偿时,不计较不埋怨,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总会有一天,我能用生命的带子系住幸福。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提示:人物、事件、结果)。
【2】对比阅读链接材料,两篇文章中母亲的话都让“我”深受触动,请分别说出你对这两句话内涵的理解。
链接: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1)本篇文章中,母亲说:“孩子,先系好你的鞋带吧。”母亲让“我”系好鞋带的内涵可用文中哪句话来解释?
(2)《秋天的怀念》中,母亲一再对“我”说“好好儿活”,对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3】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说一说文中的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4】“孩子,请系好鞋带。”文中母亲的一句话影响了“我”一生。是啊,正确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十分有利。同学们,在这十多年的成长历程中,父母对你说的哪句话你最难忘?这句话对你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15、请以“永不会忘掉的风景”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要写出自己的独特而真实的体验和感悟。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班名、人名。③书写工整规范。④文章不少于6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