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书写或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寓所 愕(è)然 瑟(sè)索 器宇轩昂
B、伶俐 澄(chéng)清 贮(chǔ)蓄 豁然惯通
C、敦厚 娴(xián)熟 简约(jiǎn) 脍(kuài )炙人口
D、契机 诙谐(huī) 惘(wăng )然 忍俊不禁(jīn)
2、下面对课文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藤野先生》是一篇散文,是作者对20世纪初自己在日本留学的一段经历的回顾,重点叙述了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热情的歌颂了藤野先生公正、真诚、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B.《屈原》全剧共分五幕,《雷电颂》选自第五幕第二场。风雷电象征了破坏社会的力量。
C.《列夫.托尔斯泰》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传记作品中可以独立成篇的一节,作者为我们描绘出一幅世界级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出托尔斯泰深邃而又卓越的精神世界。
D.“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描写了海燕“高傲地飞翔”的气势,突出海燕搏击风浪,无所畏惧的精神。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她老人家这话说了可不是头一遭了,提起来就急得眼泪婆娑的。
B. 虽然人们不一定把它叫做“果王”,但实际上不少人认为在南国水果中它雄踞首席。
C. 过了寒翠桥,还没踏上进山的石径,泠泠淙淙.的泉声就扑面而来。
D. 《西游记》共有一百回,即使浮光掠影,也需要好些天才能看完。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晚会以后,娜娜那优美的舞姿,动听的歌声还回响在我的耳边。
B.他对自己能否学好电脑充满了信心。
C.通过这次活动,使同学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
D.改革开放之后,人民的生活得到了大大的改善。
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怠慢 潮汐 佁然自乐 历历可数
B.束缚 翡翠 川流不息 怒不可恶
C.扶植 赋予 分崩离析 纷至踏来
D.帷幕 模糊 世外桃源 人情世故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是( )
A.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都应该保留怀疑求真的态度。
B.现代散文《安塞腰鼓》是一篇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力量的文章,情感热烈、豪放。
C.经过一个月的精心准备,却换来淘汰出局的结果,他内心顿感分崩离析,痛哭起来。
D.中国短道速滑混合接力队凭借队员们天衣无缝的配合获得2022年北京冬奥会首金。
7、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炽热(zhì) 仲裁( zhòng) 吹嘘(xū) 屏息敛声(bìng)
B.翘首(qiào) 颁发(bān) 盎然(àng) 和颜悦色(hé)
C.滞留(zhì) 悄然(qiǎo) 佃农(diàn) 颔首低眉(hàn)
D.镌刻(juān) 诘责(jié) 喝采(hè) 殚精竭虑(dàn)
8、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楚人有鬻①盾与矛者,誉之②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③之。”又誉其矛曰: “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勿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注:①鬻(yù):卖。②誉之:夸耀(他的)盾。誉,称赞,这里有夸耀,吹嘘的意思。③陷,陷落,这里有“穿透”“刺穿”的意思。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思。
①吾盾之坚
②其人勿能应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3) 上文的内容可用哪个成语来概括?
9、阅读下面的名著,回答问题。
煤的对话
艾青
你住在哪里?
我住在万年的深山里
我住在万年的岩石里
你的年纪——
我的年纪比山的更大
比岩石的更大
(1)这段文字出自《艾青诗选》,作者在写 《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首诗时,第一次使用笔名“艾青”。20世30年代,艾青的诗歌总是充满土地的忧郁,这一时期他的诗歌的主要意象是_________和_________。诗人因此被称为“太阳”和“火把”的歌手。
(2)诗人因为_______________而以煤作意象,诗人想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10、学习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加强对鲁迅及其作品、思想的认识和理解,你班准备开展以“认识鲁迅”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解读方法】要解读一个人,首先要深入地了解他。你认为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搜集关于鲁迅的资料?(至少写出两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品解读】你一定在课外读过鲁迅的作品,请向你的同学推荐一篇,并写出你的推荐词。
作品推荐:《___________》
推荐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物解读】下面是某同学搜集的资料,你从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鲁迅?
①鲁迅有言,在生活的路上,将血一滴一滴地滴过去,以饲别人,虽自觉渐渐瘦弱,也以为快活。
②北京大冷天鲁迅先生还穿着单裤,他对朋友说:“你看我的棉被,也是多少年没有换过的老棉花。你看我的铺板,我从来不愿意换厚被子。生活安逸了,工作就被生活所累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寒光照铁衣。(汉乐府《木兰诗》)
(2)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赵师秀《约客》)
(3)□□□□□□□,□□□□□□□。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之间的关系的句子是:□□□□□□,□□□□□□
(5)把杜牧的《泊秦淮》默写完整。
□□□□□□□,□□□□□□□。□□□□□□□,□□□□□□□。
12、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
(1)《水浒》善于把人物置身于真实环境中,置于生死存亡的关头,成功地塑造了众多鲜明的英雄形象。请简述一位英雄遇险的情节。
(2)聂华苓曾评价:“艾青的诗,好在那雄浑的力量,直截了当的语言,强烈鲜明的意象。”请针对其中一方面,结合《艾青诗选》谈谈你的认识。
1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小题。
母爱是一场重复的辜负
①一个女人一旦做了母亲,便会爱自己最爱的人,然后辜负最爱自己的人。
②外婆去世的时候,她16岁。她爱外婆,外婆走了,她哭到歇斯底里。母亲没日没夜地守着她,为她担心。可是母亲不知道,那些天,她正在暗暗生母亲的气:母亲的母亲走了,可母亲更多的却似乎不是为亲人的走难过,而是担心她。母亲怎么可以这样?她记得很清楚,在成长的岁月里,外婆对她说得最多的话就是:“妞妞,长大了一定要对妈妈好,要让妈妈享福。”外婆这样爱着母亲,外婆走了,母亲却那样平静,这让她很生气,甚至渐渐有了怒。
③她对母亲的疏远,母亲是不安而忧虑的。那天,她再次将母亲放在书桌边渐渐凉掉的牛奶沉默着端出去后,她觉得母亲哭了,一刹那,有些悔意,毕竟,母亲对她足够好。那天晚上,她睡下后,听到母亲悄悄走进来。她不想跟母亲说话,闭着眼睛装睡。母亲就在她床边坐下来,她能感觉到母亲一直注视着她,目光里,有些犹豫,有些期待,又有些忧伤。那种可以清晰感觉到的目光,几乎让她快要装不下去了。毕竟,那是爱她的母亲。好在母亲坐了一会儿就站起来。她偷偷睁开眼睛,看到母亲走到窗边,轻轻将窗帘的缝隙拉严。从窗口到房门,短短几步,母亲走了好半天。房门近乎无声关闭的那一刻,她的心软下来,想起她一次次对外婆的承诺,她决定,结束对母亲的冷漠。
④第二天早上,她醒来,起床前想了想,躺在床上大喊了一声“妈”。A母亲几乎是即刻就推门进来了,眼神里有些慌乱,连声问她:“怎么了?做噩梦了?”她摇头,笑笑,然后用撒娇的口吻说:“妈,你做什么好吃的了?”因为激动,母亲的声音都有些轻轻颤抖:“牛奶,荷包蛋,还有你爱吃的小粽子……”那顿饭,她吃了很多。她和母亲的关系,就这样恢复到从前。母亲的爱,更加细致和妥贴起来。
⑤高三,她学习最紧张的一年。最后几个月里,当她发现母亲头顶冒出的白发时,她愣住了。那天晚上,她忽然变得像个小孩子,坚持要母亲和她一起睡。母亲嗔怪她:“你这孩子。”她嘻嘻地笑:“妈,我答应过外婆,以后一定会对你好。”母亲忽然就哭了。她和母亲,再无隔阂。她长成快乐明媚的女子,毕业,工作,恋爱,结婚,产女。转眼,小宝一岁了。小宝很依赖母亲,像她当年依赖外婆。
⑧初夏的时候,单位组织了一次拓展训练活动,活动有个项目叫心路历程,教练让每个人都将自己的手指比喻成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五个手指,分别代表了女儿、母亲、父亲、自己和一个朋友。第一个被压下的手指她选择了代表朋友的。下一个,她却为难了,最终选择了父亲。再后来,她迟疑的时间更久,终于选择了自己。但是在最后一个目标的舍弃中,她万分难过,最终,在教练的一再催促下,猛地将代表母亲的手指压倒下去了。那一刻,她心如刀割。
⑦她想起和母亲同睡的那天晚上,她终于问出了那个压在心底的问题:“妈,外婆去世的时候,你是不是也非常难过,但是你不想说?”当时母亲显然愣了一下,沉默了片刻,说:“外婆是妈的妈妈,妈当然难过,可是外婆不在了,妈还有你,就觉得坚强,觉得活着有劲,虽然伤心,但不觉得绝望。”
⑧那时,她再也忍不住地泪流满面。无疑,世间最爱母亲的人是外婆,最爱她的人,是母亲。可是,她和母亲一样,都会为了爱自己的孩子辜负最爱自己的人,哪怕那辜负是无意的,是不情愿的。10年以后,做了母亲的她,终于理解了母亲说过的那四个字:爱往下走。每一个女人做了母亲,爱得再伟大也都存着自私,自私到不愿把爱分给他人,只愿全部交给孩子。她,也一样。一样为爱自己最爱的人,辜负了最爱自己的人。
⑨原来,母爱就是这样一场重复的辜负。而被辜负的人,却永远无怨无悔。
【链接材料】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B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节选自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1】阅读《母爱是一场重复的辜负》全文,从“她”的角度,填写下表。
时间 | 情节 | 心理/表现 |
外婆去世的时候 |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暗暗生母亲的气 |
那天晚上 | 感受到母亲的目光,看到母亲拉窗帘,挪步出去 | 决定结束对母亲的冷漠 |
高三最后几个月的一个晚上 | 要求与母亲一起睡,并对母亲提起外婆 | ②_____________ |
初夏的时候 |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心如刀割 |
【2】标题“母爱是场重复的辜负”有何含义?请谈谈你的理解。
【3】品味下列语句,体会加点词蕴含的情感。
(1)那时,她再也忍不住地泪流满面。
(2)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4】《母爱是一场重复的辜负》一文中的A处划线句和链接材料《秋天的怀念》节选中的B处划线句,在描写方法上具有相似性,请加以赏析。
14、阅读以下非连续性文本,回答下列小题。
【材料1】:
①同学们好,我是这张语文试卷的命题者,今天非常有幸借这张试卷跟大家进行交流。我想给你们讲一个关于梦想的故事,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我的儿子,他今年三十岁。在北京一家传媒公司做纪录片导演,你们不要以为他与那些电影大片的导演一样“高大上”,那还差十万八千里呢,他只是一个“打工仔”,是一个正在追求梦想的征途上奋进的青年人。
②我不知你是否注意到我说的“梦想”这两个字,是的,现在很多人都忘记这两个字了,虽然有人说“我的梦想是出国”“我的梦想是考研”“我的梦想是做个有钱人”等等,好像每个人都怀揣梦想,实际上相当多的人为自己确立的目标都是生存目标。有些人一辈子都在做生活的奴隶,而梦想是能带你飞起来的目标,是能彰显你个人存在的价值和帮你理解生命意义的,你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无论多么艰难困苦都会感觉到快乐和幸福。
③其实,我也曾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把梦想弄丢了,直到有一天,刚刚毕业去闯荡北京的儿子给我打来电话,他说他又打算换工作了,我问他:“是因为工资少吗?”他说:“不是,像我这种刚刚入职的大学生工资基本都是这个水平。我就是觉得目前这份工作离我的梦想太远了。”我问他:“你的梦想是什么?”他认真地说:“做电影导演。”他还补充说,这是他从小到大一直坚持的梦!我被深深震动了。儿子的梦想虽然听来有点不切实际,但是他的坚持真是可爱至极,我突然意识到浮躁和疲累的生活快我们远离了梦想,我好像已经很久没有听到有人谈及自己的梦想了。没有梦想的世界多么黑暗,不做梦的年轻人多么悲哀啊!于是我鼓励他,想做什么尽管去做吧。虽然你一定会遇到现实的挑战。比如艰辛,贫穷,烦恼,困难,失败,但这些都是一路风景。一些怀有梦想的人一辈子也没能实现自己的梦,但得到的共识是:也只有在追逐梦想的路上才能收获丰满的人生。儿子现在做了纪录片导演。用他的话说:又离梦想近了一步。他正奔赴在追逐梦想的路上。
【材料2】:
2018年5月2日,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强调: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近代以来,我国青年不懈追求的美好梦想始终与振兴中华的历史进程紧密相联。在革命战争年代,广大青年满怀革命理想,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冲锋陷阵、抛洒热血;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广大青年响应党的号召,向困难进军,向荒原进军,保卫祖国,建设祖国,在新中国的广阔天地忘我劳动、艰苦创业;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广大青年发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时代强音、为祖国繁荣富强开拓奋进、锐意创新;当代中国青年要在感悟时代、紧跟时代中珍惜韶华,自觉按照党和人民的要求锤炼自己,提高自己,做到志存高远,德才并重、情理兼修,勇于开拓。应该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我们中国梦的实现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材料3】:
据媒体报道,2023年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达到474万人。录取率不超过20%。超过300万考研学子注定落榜,在考研面前,失败似乎并不是一个小概率事件。现阶段,不少同学将考研上岸看成一颗救命稻草。下面表格中的内容反映了近几年考研原因的调研数据。
考研原因调研 | ||
第一大原因 | 提高学历 | 占比82.5% |
第二大原因 | 提高就业竞争力 | 占比70% |
第三大原因 | 扩大人脉 | 占比57.5% |
第四大原因 | 因为兴趣爱好 | 占比8.3% |
第五大原因 | 对所学专业更深入了解的需求 | 占比5.8% |
(1)根据对材料1的理解,下面对于“梦想”的表述正确的项是( )(多选题)
A.有生活目标不一定有梦想,但是有梦想就一定有奋斗目标。
B.梦想之所以不同于一般的生活目标,是因为坚持追逐梦想是令人快乐和幸福的。
C.梦想有时可能是不切实际的,但它是人类最天真、最无邪、最美丽、最可爱的愿望,也是人生的价值体现。
D.梦想可以是心中强烈的渴望,也可以是经过长时间努力仍未实现的目标。
(2)材料3中加点词“上岸”是一个网络用语,在本文中准确恰当的解释是( )
A.舍舟登陆。
B.达到了某种目的或者完成了某种目标。
C.能够考上心仪的研究生院校。
D.离开悲苦境地,来到一个让人感觉到幸福光明的地方。
(3)对材料3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当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把考研看成唯一的出路。
B.因专业追求和兴趣爱好去奋斗考研的人数占比很少。
C.考研失败是一个小概率的现象。
D.大学生离梦想似乎越来越远。
(4)阅读材料2,说说近代以来我国青年追求梦想已经达到何种境界?
15、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人生在世,总少不了陪伴。这些陪伴,常常来自亲人师长或同学朋友。有时,某些陪伴还可能来自陌生路人或竞争对手,甚至可能来自那毫无生命的物品或境遇……十几年来,有没有一种陪伴,已经沉淀在你的心中,使你一想起来便觉得温暖可亲,长久永恒……
请以“最温暖的陪伴”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性文章,不要少于 500 字。
注意:文中不要出现与考生有关的真实的人名、校名。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