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⑴当我被这个淘气的欲望鼓动得难以仰制时,我就找来妹妹。 ________
⑵一个沉甸甸的东西掉下来,跟着一团黄色的飞虫滕空而起。 ________
⑶我不由得暗暗告戒自己:再不做任何伤害旁人的事。________
2、根据课内外积累填空。
1.______太阳升起,有座山峰上的几块______,就变成了一只______的雄鸡。
2._____________高百尺,_____________摘星辰。
3.五九六九,____________看柳,七九____________,八九雁来。
4.__________,___________,风吹草低___________。
5.儿童相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何处来。
3、辨析组词。
漫______ 辉______ 霞______ 腾______ 蹄______
慢______ 挥______ 瑕______ 藤______ 啼______
4、看拼音,写词语。
5、看拼音,写词语。
àn lǐ shū shì kǒnɡ pà jiānɡ yìnɡ shǒu qiānɡ
_____ 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
jiào huàn jì niàn jì shù xiū ɡǎi rì chénɡ
_____ 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
6、己亥杂诗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1】这首诗歌的作者是______代的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字词在是诗句中的意思。
生气( ) 九州( )
恃( ) 喑( )
万马齐喑( ) 究( )
【3】用自己的话写出“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
B.诗的前两句用了两个拟人句,写出了诗人对当时形势的看法。
C.“万马齐喑究可哀”一句,深刻地表现了龚自珍对清朝末年死气沉沉的社会局面的不满。
7、对比阅读
回乡偶书
离 ,
乡 改鬓 衰。
,
。
赠汪伦
将欲 ,
忽闻岸上踏 。
潭水深 ,
汪伦 。
【1】把两首古诗补充完整。
【2】《回乡偶书》的作者是(________),《赠汪伦》的作者是(________)。
【3】《回乡偶书》中有两对反义词,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8、阅读文章,完成练习。
乡愁四韵 余光中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酒一样的长江水 信一样的雪花白
醉酒的滋味 家信的等待
是乡愁的滋味 是乡愁的等待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血一样的海棠红 母亲一样的腊梅香
沸血的烧痛 母亲的芬芳
是乡愁的烧痛 是乡土的芬芳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1】诗人选择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事物来代表乡愁,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家乡的_____________之情。
【2】每一个小节的开头和结尾都重复,这样写的作用是( )
A.相互呼应 B.相互衬托 C.相互对比
【3】你觉得还有什么可以代表家乡的景物呢?写一写,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
小兔过生日
三月二十日是小兔的生日,许多小动物都前来向他祝贺。小山羊送青草,小牛送牛奶,小猴子送桃子,母鸡送鸡蛋,小猫送鱼。大家一起唱歌,祝小兔生日快乐。
【1】小兔的生日是_____月_______日。
【2】短文共有__________句话。
【3】向小兔祝贺的小动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10、阅读感悟。
小公筷,大文明
公筷,即“公用的筷子”,是出于健康卫生的考虑,放在菜盘上让大家用来夹菜,但不能放进口里的筷子。使用公筷就像使用口罩一样,既能防止别人把疾病传染给自己,也能防止可能的疾病从自己身上传染出去。
围桌同餐,相互夹菜是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在其乐融融地共享美食时,我们有可能不小心“共享”了消化道传染病。比如,幽门螺旋杆菌是众多胃病的罪魁祸首,如有家人感染,其牙菌斑和唾液中会带菌,供餐食,筷子就可能成为病菌的传播媒介,增加其他亲人感染的概率。甲肝和戊肝更是典型的“病从口入”式消化道传染病,传递途径主要为粪口传播,如长期和患者公用碗筷,健康人也可能被传染。
“小公筷”带动“大文明”,为了自身和他人的健康,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从我做起,营造“舌尖上的文明”,让卫生、文明的用餐方式惠及每个人。
【1】文章中的文字与图片主要表达了什么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使用公筷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公筷与个人的筷子混淆的问题,请在上面的图文中找到解决的办法,并作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说,不用公筷,互相夹菜才显得关系亲密,感情好,所以使用公筷没有必要。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请结合上述图文内容说说你的观点和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老办法不管用了
一个炎热的夏天,乌鸦出门去旅游。路上,火辣辣的太阳晒得它口干舌燥。它决定休息一下,喝口水,歇歇力,于是就收起翅膀,在路边的一个村口停了下来。
说来奇怪,乌鸦从村前找到村后,竟找不到一滴水。村后原有一条小溪,由于天气干旱,早已干涸得没有水了。
这时候,迎面飞来一只花喜鹊。乌鸦问喜鹊 老兄 这儿有水吗 花喜鹊回答说 这儿村民用的是井水 村村有口井 只是井很深 得想个办法才能喝到 乌鸦说:“这个我有经验。”它心里想:以前我喝瓶子里的水,瓶子里也是很深的,丢些小石子,水就涨上来……
它来到井边看,井水果然很深。于是,就衔来石子,一块一块丢进井里。它一直忙到太阳下山,也没有见到井水往上涨。
又累又渴的乌鸦回到村口,始终没有喝到一滴水。它叹息着:“唉,唉!老办法怎么不管用啦?”
【1】认真读短文,给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正确的标点。
【2】在下面几个题目中选一个恰当的填在短文前面的横线上。
①乌鸦的经验 ②乌鸦喝不到水 ③乌鸦第二次喝水 ④老办法不行了
【3】用“ ”找出中心句。
【4】根据乌鸦找水地点的变换,用“‖”把短文分为四段。
【5】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乐园。
妈妈的头发
柔和的灯光下,妈妈正在给我讲生动有趣的童话。望着妈妈那美丽的脸庞(páng),忽然我发现了妈妈头上银丝般的白发。一根、两根、三根……怎么也数不清。
妈妈微笑着说:“孩子,白发的存(cún)在是因为你的长大。”
哦,我明白了,是我的长大才使妈妈有了白发。那根根白发凝(níng)聚(jù)着妈妈对我的爱。
【1】本文有________个自然段。
【2】用文中的词语填空,将正确的答案填到“________”上。(填序号)
①美丽 ②柔和 ③银丝般 ④有趣
________的灯光 ________的童话 ________的脸庞 ________的白发
【3】你的妈妈爱你吗?你是从什么方面看出来的呢?请简单写一写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采桃子
动物小学要评选一批勤劳的孩子,授予他们每人一枚金质奖章。评选活动开始了。山羊博士把小动物们带到一片大草坪上,草坪上有一棵小桃树,结满了又红又大的桃子。山羊博士说:“谁能采下桃子,谁就是勤劳的孩子。”
小白兔上前去采,小桃树说:“小白兔,你会采到的!”说完,桃树变矮了,矮得枝条都快着地啦!小白兔一伸爪子,就采到了。原来,这棵小桃树就是小白兔种的呀!
小黄狗上前去采,小桃树说,“小黄狗,你会采到的!”说完,小桃树弯下腰。小黄狗一伸爪子,就采到了。原来,小黄狗给小桃树浇过水!
小猴子上前去采,小桃树说:“小猴子,你会采到的!”说完,小桃树俯下身子。小猴子一伸爪子,就采到了。原来,小猴子给小桃树施过肥!
小狐狸上前去采,刚一伸爪子,小桃树长高了,狐狸没有采到。他搬来了梯子,可小桃树又长高了许多,小狐狸爬到梯子的最顶上,还是采不到。小狐狸气坏了,拿了一把锯子,把小桃树锯断了。可是断了的上半部分,像一只风筝在空中飘着,飘到云彩里去啦!小狐狸没有种桃树,没有浇过水,也没有施过肥,他当然采不到桃子了。
于是,小白兔、小黄狗、小猴子被评为勤劳的孩子,他们都得到了一枚金质奖章,还是河马校长亲自颁发的呢!
【1】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小白兔采到了桃子,因为 。
小黄狗采到了桃子,因为 。
小猴子采到了桃子,因为 。
小狐狸没有采到桃子,因为 。
【2】最后一段“他们都得到了一枚金质奖章”中的“他们”指 。
【3】小狐狸是怎样采桃子的?用“ ”画出来。
【4】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在恰当的选项后面的括号里打“√”。
(1)小白兔、小黄狗、小猴子采到了桃子,小狐狸没采到桃子。( )
(2)勤劳的孩子才能得到劳动的果实。( )
(3)动物小学要评选一批勤劳的孩子。( )
14、阅读。
风雨中的菊花
(1)年后的天灰蒙的,没有一丝风,乌云压得很低,似乎要下雨,就像一个人想打喷嚏,可是又打不出来,憋得很难受。
(2)多尔先生情绪很低落,他最烦在这样的天气出差。由于生计的关系,他要转车到休斯敦。开车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他随便在站前广场上漫步,借以打发时间。
(3)“太太,行好。”声音吸引了他的注意力循着声音望去,他看见前面不远处一个衣衫褴褛的小男孩伸出鹰爪般的小黑手,尾随着一位贵妇人。那个妇女牵着一条毛色纯正、闪闪发亮的小狗急匆匆地赶路,生怕小黑手弄脏了她的衣服。
(4)“可怜可怜吧,我三天没有吃东西了。给一美元也行。”考虑到甩不掉这个小乞丐,妇女转回身,怒喝一声:“滚!这么点小孩就会做生意!”小乞丐站住脚,满脸的失望。
(5)真是缺一行不成世界。多尔先生想。听说专门有一种人靠乞讨为生,甚至还有发大财的呢。还有一些大人专门指使一帮孩子乞讨,利用人们的同情心。说不定这些大人就站在附近观察呢,说不定这些人就是孩子的父母。如果孩子完不成定额,回去就要挨处罚。不管怎么说,孩子也怪可怜的。这个年龄本来应该上学,在课堂里学习……
(6)多尔先生正思忖着,小乞丐走到他跟前,摊着小脏手:“先生,可怜可怜吧,我三天没有吃东西了。给一美元也行。”不管这个乞丐是生活所迫,还是欺骗,多尔先生心中一阵难过,他掏出一美元的硬币,递到他手里。
(7)“谢谢您,祝您好运!”小男孩金黄色的头发都连成了一个板块,全身上下只有牙齿和眼球是白的,估计他自己都忘记上次洗澡的时间了。
(8)树上的鸣蝉在聒噪,空气又闷又热,像庞大的蒸笼。多尔先生不愿意过早去候车室,就信步走进一家鲜花店。卖花姑娘认出是多尔先生,忙打招呼。
(9)这时,从外面又走进一人,多尔先生瞥见那人正是刚才的小乞丐。小乞丐很是认真地逐个端详柜台里的鲜花。“你要看点什么?”小姐这么问,因为她从来没有想小乞丐会买。
(10)“一束万寿菊。”小乞丐竟然开口了。
(11)“要我们送给什么人吗?”
(12)“不用,你可以写上‘献给我最亲爱的人’,下面再写上‘祝妈妈生日快乐!’”
(13)“一共是二十美元,”小姐一边写,一边说。
(14)小乞丐从破衣服口袋里哗啦啦地掏出一大把硬币,倒在柜台上,每一枚硬币都磨得亮晶晶的,那里面可能就有多尔先生刚才给他的。他数出二十美元,然后虔诚地接过下面有纸牌的花,转身离去。
(15)这个小男孩还蛮有情趣的,多尔先生很惊讶。
(16)火车终于驶出站台,多尔先生望着窗外,外面下雨了,路上没有了行人,只剩下各式车辆。突然,他在风雨中发现了那个小男孩,只见他手捧鲜花,一步一步地缓缓地前行,他忘记了身外的一切,瘦小的身体更显单薄。多尔看到他的前方是一块公墓,他手中的菊花迎着风雨怒放着。
(17)火车撞击铁轨越来越快,多尔先生的胸膛中感到一次又一次的强烈冲击。他的眼前模糊了……
【1】要想用较快的速度读完本文,以下选项中不可取的一项是( )
A.当看到故事中出现小乞丐时,我产生疑问:小乞丐和“风中的菊花”有什么关系?文章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于是,我就带着这些问题继续往下读。
B.读到第(2)自然段中的“生计”我不太理解,但没有停下来,就继续往下读了。
C.读到(6)自然段时,我关注到了“难过”“掏出”“递给”这些描写多尔先生心理和动作的关键词,从中看到了多尔先生的为人。
D.读到第(14)自然段,小乞丐为什么是“虔诚”地接过花?我要多读几遍,联系上下文来好好研究研究。
【2】阅读时,关注文章描写的场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走进人物的内心。请你读读文中描写小乞丐的几个场景,完成填空。
小乞丐 ( ) ( ) 公墓祭奠
多尔先生 ( ) 惊讶 ( )
经过这样的梳理,我知道短文主要讲了这样一个故事:__________________。(字数不少过50个字)
【3】写人则如见其人,写景则如临其境,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记叙事件、再现环境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下面请按要求品析,完成练习。
(1)文中两处画横线的句子,主要抓住小男孩的______进行描写,刻画了一个______的小男孩形象。
(2)文中有多处环境描写,第(16)自然段带点的句子也是环境描写,联系上下文你认为此处环境描写最主要的作用是( )
A.介绍了天气情况 B. 衬托人物心情 C.烘托“小乞丐”的形象
(3)第(4)自然段中小乞丐用来买花的“每校硬币都磨得亮晶晶的”,作者强调硬币“亮晶晶”的用意是__________________。
(4)对第(16)自然段“只见他手捧鲜花,一步一步地缓缓地前行,他忘记了身外的一切,瘦小的身体更是单薄”的理解比较恰当的一项是( )
A.这句话通过人物的动作和外貌描写,写出了他沉重的心情。
B.这句话通过人物的动作和心理描写,写出了他的严肃、认真。
C.这句话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描写,写出了他走路的专注。
D.这句话通过人物的动作和神态描写,写出了他悠闲的心情。
【4】下面选项中,关于这篇短文结尾的特点描述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
A.呼应开头
B.饱含深情,意犹未尽
C.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15、照样子完成句子。
(1)例:刘爽是我的好朋友。
我的好朋友是刘爽。
①杭州的市花是桂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国的首都是北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例: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 也不怕。
①遇到困难怕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天这么黑,你能看得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例:小猴子爬上葡萄架。
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
①小鸟叫个不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叔叔托二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改写句子。(7分)
(1)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缩句)
(2)钱塘江口的秋潮比其他地方的秋潮更壮观。钱塘江口地形特殊。
(用关联词语合并一句话)
(3)见到同学有难,我们一定要帮忙。(改写成反问句)
(4)自古以来,人们把钱塘江大潮称为天下奇观。
(改写成“被”字句)
(5)画眉鸟站在树枝上叫。(改写成拟人句)
(6)同学们回答问题。(扩句,至少两处)
(7)每个小学生都应该上课专心听讲的好习惯。(修改病句)
17、句子训练营。读句子,写一写。
(1)“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将________比作”无字的歌谣”,描写了雨来时声音由________及________、由________及__________的动态过程。
(2)“远处,一只不知名的鸟儿开始啼啭起来,仿佛在倾吐着浴后的欢悦。”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我来仿写:
18、按要求写句子。
1.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难道不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恩泽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武此行肩负着平息边关战火,维护国家稳定和安宁的重任。(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次考试没考好,所以我不能灰心。(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把下面的句子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鲁迅在回信中说:“我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我可以同意。”
____________________
20、(题文)句式练习,举一反三。
(1)例: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这么远,箭射不到。
仿:知错就改的道理,难道你不明白吗?
(2)例:虽然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但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了。
仿:虽然 ,但 。
21、交流与表达。
三年级(3)班王小明同学昨天下午上体育课时,把一副红色的兵乓球拍落在了操场,请你替他写一则寻物启事,注意格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