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成都七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mù)    (jí)     步跐蹈(chú)

    B. (bì)   (ráo)   然大喜(shě)

    C. (zhòng)   (qiáng)   所寄(wú)

    D. (jiào)   (zhuì)   闻而(chuán)

  • 2、下列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封短短的书信给了我极大的心灵震撼,读罢我热泪盈眶

    B.喜讯传来,全班师生热情拥抱,共享天伦之乐

    C.钱钟书、杨绛先生对普通人的善良和对待生老病死的豁达,使人获益匪浅

    D.尽管他已累的精疲力竭,仍然加班到深夜。

  • 3、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聚(jiān)     风云(chà)       句酌(zhēn)       敲诈索(lè)

    B.书(kǎi)       而不舍(qiè)       三尺 (yán)       乎不同(jiǒng)

    C.咀(jiáo)     气冲牛(dǒu)      心贯注(qián)       锵有力(kēng)

    D.呜(yè)        之无愧(dāng)     警报起(dié)        为人知(xiǎn)

  • 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我们不能把这两件无关的事情(hùn)为一谈。

    B.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cuān)向云霄里去了。

    C.这天上午因为作业问题我和同桌争(zhí)了起来。

    D.水藻真绿,把终年(zhù)蓄的绿色都拿出来了。

  • 5、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文明要从身边小事做起,市民的一举一动往往可以显示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高低。

    B. 冯小刚导演电影《芳华》,上映以来深受观众好评,票房突破十亿大关。

    C. 6月6日,北京大学生音乐节开幕,全市55所高校约4000余人参与了本次盛会。

    D. 2018年高考期间,全国天气复杂:南方台风来袭,北方高温炙烤……

  • 6、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红(yīn)   然(hè)   育(fǔ)   取(dì)

    B. 异(chà) 金(tuò)   恶(zēnɡ)   愧(zhá)

    C. 徨(pánɡ)   猎(shè)   祈(dǎo)   惧(dàn)

    D. 起(dí)   澎(bài)   震(sǒng)   尴(ɡà)

     

  • 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作为青年的我们,要努力学习,恪守“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坚定誓言

    B.碧绿的荷叶上滚动着晶莹的露珠,蛙鼓一鸣,圆圆的露珠瞬间便滑落开去。

    C.大熊猫憨态可掬,小猴子顽皮可爱,惹得公园里的游客们轰轰烈烈地笑了。

    D.面对灾难,个人力量虽然微不足道,但只要我们团结起来就一定能战胜它。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文言文阅读

    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抄,抄已,朗读一过即焚之;又抄,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溥幼 ___________      日沃数次  _________________  

    朗读一过即______________   俄顷立 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与“即焚之”中的“之”相同的一项是(   )

    A. 读书之斋   B. 跪而拾之以归   C. 亦荆吴形胜之最   D. 至之市

    3用现代汉语翻译划线句子。

    如是者六七始已:

    4这则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9、诗文名句积累。

    (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_________?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2)独学而无友,则_____________。(《礼记•学记》)

    (3)____________,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4)树木丛生,百草丰茂。______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5)古诗词中多有借明月抒发思乡怀人之情的语句。比如:“________________,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蝶恋花》);“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半个奇遇

    池莉

    ①谁都有状态差的时候。状态极差时的那种郁闷、厌倦与绝望的感觉,真的很要命,难以言喻且神仙也救不了。医生与作家都是琢磨人的职业,我就有这两个职业人的习惯,所以成了一个喜欢琢磨人的人:当状态极差的时候,人是靠什么得救的?

    ②这一天我状态极差,双腿沉重,脑袋昏沉,走进北京西客站一看,离即将搭乘的列车发车时间还有两个多小时。生怕路上塞车,提前了很多出门,不料路上没塞,在了候车室。候车室人很多,加上大堆行李和随意伸出的腿,基本水泄不通。此番来京工作不顺,几晚失眠,竟愤而想去爬长城,觉得自己18岁时的心愿在几十年里赴京百趟都未落实,实乃人生一大失败。不料所乘的士,半路追尾,我再次失败。就这样,我身带多处擦伤和瘀斑,眼睛红肿酸涩,鼓起最后勇气,环顾候车室,想与他人对上眼神打个商量,看能不能挤出半个臀位,结果又是失败。满目的人,少数人发呆打盹,多数人埋头刷屏,间或抬起一张面孔,也是一脸麻木。人与人之间,没温度、没态度,人人都烦别人,人人都嫌人太多。讽刺的是,我正是其中一员。想到难熬的两个多小时,我的情绪一落千丈。我拿什么拯救你?我问自己,一遍又一遍。

    ③终于开闸放行,我被裹挟在争先恐后的人群之中,被推搡着进了车厢,扑面又是高声喧哗、呼朋唤友、叫嚷打牌声……天哪,这一瞬间,静息或睡觉的希望,又顿时破灭。我倍受打击,眼皮都没有力气抬起,完全不看人了,只顾低头对号入座。我在第一排,双人座的靠窗位置。我的邻座是一位中年男士,已入座,正在闭目养神。火车还没开动,这么快就进入状态?我略感惊异,仿佛他偷了我的构思。惊异之下,忽然发现:我似乎时来运转了。谢天谢地!该男士衣着洁净、质地优良、款式得体、头发不脏不腻、无烟臭、无异味,胳膊交叉收拢在自己胸前,双腿交叉收拢在自己座椅下,座椅靠背也是收拢竖起,尽管在假寐,也显然是一副文明礼貌生怕妨碍其他乘客的姿态。而整个车厢,大多数乘客都在挤来挤去,急忙坐下,急忙放下靠背,急忙敞开双腿,胳膊大幅度横架于两个座位之间的扶手上,急忙打起手机来,高声粗气,旁若无人……这不就是我们司空见惯的乘车环境吗?今天这位自律到堪称完美的邻座,我还真是第一次碰到,基于以上所有遭遇,不由心生感慨:或许在他,只是习惯与素养,在我,却是与祖国悠久古典礼仪的一种相遇;或许在他,只是安分守己,在我,已算看到高风亮节;或许在他,只是举止得体,在我,却是获得了尊重。验票的来了,邻座结束假寐。不知不觉,我们闲聊起来。这一聊,不仅十分投契,更有一种毫无顾忌的坦率——有些想法、观点、疑惑与苦闷,就连亲朋好友都不会诉说的,倒在这一刻因萍水相逢格外放松,说了就说了,随风飘散,无祸且得福——这福气叫作知音,竟是素昧平生来托底。

    ④邻座先到站,彼此道谢,老友般说再见。我继续行程,而此前的坏心情,已彻底消散。戴上耳机,音乐低回,远望窗外,看到的却不只是窗外景色,还有跃动在更加广阔时空的奇异美景,有静物、有人物、有声有色,光影交织,令我身心清澄,焕然一新。这样一种被激发、被打开、被链接的状态,简直妙不可言。原来拯救人的还是人。人啊人,我这一辈子,一直都葆有儿时天真幼稚的幻想,总幻想奇遇神迹,倒不曾料想,凡人凡事也会有不凡的光辉,这也算是半个奇遇了。尽管只是半个奇遇,我也感恩于心。

    【1】请按要求品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1)生怕路上塞车,提前了很多出门,不料路上没塞,在了候车室。(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2)该男士衣着洁净、质地优良、款式得体、头发不脏不腻、无烟臭、无异味,胳膊交叉收拢在自己胸前,双腿交叉收拢在自己座椅下。(从描写方法的角度)

    【2】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用简练的语言对选文做批注,体现自己的理解、感悟、评价等。

    【3】“高风亮节”“完美”“感恩”“拯救”这些词分量都很重,是所谓的“大词”。“大词”意义比较“重”“大”,一般用在反映大场合、大事件等语言环境中,这里却用在这样一件小事(乘车)上,这样一个小人物(邻座)身上,作者为什么要“大词小用”?

  • 11、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不要对那个人叫嚷

    丁立梅

    周末,是乡下家长来学校看孩子日,每逢这时,学校门口涌满人。那些家长,无一不是手提肩背的,里面塞满父母对儿女的牵挂和怜爱。

    有一幕,总遇见:驼背的母亲,无比艰难地在人群中挪着步。那背,可真叫驼,已弯曲成一把弓。她的头,努力朝上昂着,鸭子一样的,伸向前去,一步一匍伏。即便这样的母亲,亦是要在背上,背上一个大包裹。里面塞着她儿子爱吃的小菜,和换洗的衣裳。

    做儿子的,与母亲恰恰相反,生得高大挺拔。他在人群里,早已看到母亲了,并不叫唤,而是一阵风似地冲出校门,路过母亲身边时,用胳膊捅捅母亲,算作招呼。表面上装作不认识,脚步匆匆,继续前行。

    母亲见到儿子,焦急的神情,立即换上欢喜,笑容绽放,使她脸上的每一条纹路里,都仿佛游弋着一条欢乐的鱼,她一叠声换着儿子的小名,踩着碎步,艰难地跟在儿子后面跑。

    她的叫声,以及她奇怪的走姿,引起一些人的张望。儿子急,在人少的地方停下来,回头,眉头紧皱,对母亲跺脚。等母亲气喘吁吁赶到他跟前,他俯视着母亲,低声呵斥:“你叫什么叫,生怕别人听不见哪?!”一把拽过母亲背上的包裹,恨恨道:“跟你说过多少回了,不要来,不要来,你为什么还要来?”

    母亲不恼,母亲仰着头看着儿子,杨树一样的儿子,多么让她骄傲。她轻言慢语说:“我不来,谁给你送吃的穿的啊?”

    “我会自己请假回去拿的。”儿子的眼睛,不看母亲,他扫视周围的人,那眼神,明显有些躲闪。

    母亲还是宽容地笑:“你这来来回回的,多浪费时间哪,我给你送来,省得你来回跑。”

    儿子一听,恼了,跺脚叫:“谁要你送!”话说完,提了东西要走,母亲赶紧拉住儿子,细细叮嘱,煮的鸡蛋要趁早吃掉,不然会坏的;鱼吃完了不要把装它的瓶子扔掉,下次好再装了带来;被子要时常拿出来晒……

    儿子哪里耐烦听?他打断她的话:“好了好了,下次你不要再来了!”他挣脱母亲的手,甩开大步,往学校跑去,一路之上,头也没回,做母亲的站在原地,目送着儿子,直到儿子的背影消失,她又站了很久,这才恋恋不舍地转身,一步一匍伏地走了。

    在校园里,我亦曾碰见过另一个女学生,对着前来看她的父亲发火,是嫌她父亲给她买的外套不好,女学生冲着父亲叫嚷:“谁让你买的?乱作主!这颜色难看死了,我不穿!”做父亲的捧着那件外套,讪讪笑着,束手无策地站在一边。

    女学生我教过,平日里,是个温文尔雅的孩子,却在父亲面前,全然失了礼貌。当她看见我,很尴尬,低声叫了声:“老师。”我摸摸那件衣服,说:“挺好看的呀。”做父亲的如同得了“天书”:“你看,你们老师都说好看的。”女学生瞅了父亲一眼,红着脸,不情不愿地接下了父亲买的衣服。

    我很想告诉这些孩子。请不要对那个人大声叫嚷,他们或许贫穷,或许丑陋,或许木纳,可是,他们的爱,一样醇厚,一样珍贵,因为,那是血浓于水的亲情。你的叫嚷,是对他们爱的践踏。

    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当她看见我,很尴尬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所写的两件事。

    3题目“不要对那个人叫嚷”中的“那个人”指的是谁?

    4“驼背的母亲,无比艰难地在人群中挪着步。那背,可真叫驼,已弯曲成一把弓。她的头,努力朝上昂着,鸭子一样的,伸向前去,一步一匍伏。即便这样的母亲,亦是要在背上,背上一个大包裹。里面塞着她儿子爱吃的小菜,和换洗的衣裳。”此段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塑造母亲的形象?并谈谈这些方法的作用?

    5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什么?

    6俗话说“狗不嫌家贫,子不嫌母丑”,读了此文后,你想对文中的孩子说些什么?又想对自己说些什么?

     

五、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请以“有你陪伴,真好”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与提示】

    (1)要写出自己真实的体验和感悟;

    (2)为了内容的充实,不要少于500字。

    (3)书写要工整、美观。

    (4)请注意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班级和人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现代文阅读
五、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