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四个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游记》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渴望改变的愿望,折射出作者渴望建立“君贤神明”的王道之国的政治思想。其中取经路上经历的八十一难,折射出人间现实社会的种种情况。
B.《西游记》中的白龙马原是西海龙王之三太子小白龙,因违逆父命被因鹰愁涧,后化作白马负唐取经被封为八部天龙广力菩萨,后在化龙池中得复原身,绕在大雷音寺的天华表柱上。
C.《西游记》中“大闹五庄观,推倒人参果树”的是孙悟空,玉帝依太上老君之言降招安圣旨封孙悟空为“弼马温”,把孙悟空投入八卦炉中炼成火眼金睛的也是太上老君。
D.《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明代人,今还存《射阳先生存稿》,作为四大名著之一,有许多经典语句现在为大家所熟知,如“皇帝轮流坐,明年到我家”“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等。
2、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经过几年的使用,隧道内相继出现了顶部渗漏、路面坑陷和横沟盖板松动。
B.我们要以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实施精细化管理,为承办军运会营造良好环境。
C.对投资人士来说,高层治理雾霾的决心是否可以持续是关键,这关系到雾霾对经济发展趋势的影响是会增强还是减弱。
D.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突飞猛进,更加智能化、个性化的机器人必将出现,并将带给我们更丰富的生活体验。
3、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这句诗出自诗集《繁星·春水》。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作家、诗人,代表作有散文集《寄小读者》等。
B.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狼的成语有很多,例如:狼奔豕突、狼子野心、狼心狗肺等等,大都是贬义词,体现了汉文化对狼的排斥。
C.“卷脏莲蓬吊搭嘴,耳如蒲扇显金睛……手执钉钯龙探爪,腰挎弯弓月半轮。纠纠威风欺太岁,昂昂志气压天神”,这首诗描写的是《西游记》中黑熊精的形象。
D.《朝花夕拾》是鲁迅1926年所作的回忆散文集,共10篇。前7篇记述作者儿童时期在故乡的生活片段,后3篇记述离开家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经历。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荷兰著名作家安徒生在《皇帝的新装》中揭露了皇帝和大臣们自欺欺人的丑行,讽刺了他们的虚伪和愚蠢。
B.“我倒很想知道,他们的衣料织得怎样了。”——这句话中加点的“怎样”是形容词。
C.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创作的《猎人笔记》是他的成名作,这部小说揭露了农奴制对人性的践踏。
D.和蔼可亲 彬彬有礼 大逆不道 自强不息——这组词语的感情色彩完全一致。
5、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A.互联网不仅能浏览信息,还可以提供网上视频点播和远程教育等智能化、个性化。
B.能否贯彻落实十九大会议精神,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C.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市很多学校正在开展“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活动。
D.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我们中学生更新了观念,思想,综合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6、有关下面文段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唐代伟大诗人层出不穷,百花齐放。②初唐由“四杰”、陈子昂拉开序幕;盛唐涌现出李白、杜甫两座高峰,还有田园诗人孟浩然、王维,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等等;中唐有元白“新乐府”、韩孟诗派;晚唐杜牧、李商隐则添一抹亮色收尾。
③这些伟大的诗人及作品无疑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璀璨明珠。④其向外传播轨迹大致有二:一条是东传,对东邻韩国和日本影响尤其深广;另一条路径则是西播,与“一带一路”倡议中的陆上丝绸之路大致吻合,其中俄罗斯为重要节点。
A.第①句中的“百花齐放”和第③句中的“高尚”都是褒义词。
B.第②句中的加点词语“序幕”“乐府”都是名词。
C.第②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第③句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把“这些伟大的诗人及作品”比作“璀璨明珠”。
D.第④句中含有一对反义词“东”与“西”,一对同义词“传”和“播”。
7、下列关于《骆驼祥子》内容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祥子刚从农村来到城市的时候,身上保留着农民特有的淳朴、执着与坚忍。他不仅肯卖力,而且有一些头脑。
B.《骆驼祥子》中刘四爷因嫌弃祥子是个臭拉车的,并且怀疑祥子是因为贪图他的钱财而娶虎妞,在寿诞之日与虎妞争吵至闹翻。
C.在《骆驼祥子》中,“他只是个有时候教点书,有时候也作些别的事的一个中等人物……他的家庭是沙漠中的一个小绿洲”,这里的“他”就是被祥子看成圣贤的刘四爷。
D.《骆驼祥子》中人物的经历多具有双重性,如阮明,他曾经出卖曹先生,最终也被祥子出卖。
E.《骆驼祥子》讲述的是一个普通的人力车夫的故事:祥子第一次买车,攒了三年的买车钱被孙侦探敲诈去了。第二次,买的新车很快被大兵抢走了。第三次买车后好景不长,祥子把车卖掉去安葬难产而死的虎妞。
8、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夫君子之行(_____) ②非学无以广才(______) ③年与时驰(______)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②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书”是一种体裁,它与“记”“表”“志”均为古代常见的文体,属于与韵文相对的“散文”的范畴。
B.“静”是一个核心词语,“淡泊”“宁静”是它的正面表现,“淫慢”“险躁”则是其反面表现。
C.诸葛亮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立志”,一个是“学习”。
D.本文最后一句与《论语》中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一样含有惜时之意。
9、用课文原句填空。
(1)不闻机杼声,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从此替爷征。
(3)__________________,赏赐百千强。
(4)_________________,送儿还故乡。
(5)__________________,关山度若飞。
(6)当窗理云鬓,_______________。
(7)《木兰诗》中运用对偶写边塞夜景和军营寒苦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凉州词》诗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木兰诗》中有相似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那个为弱者顶住的人
李月亮
①老父的膝关节炎犯了,周一我带他去医院检查。老人家行走困难,我们一步一挪地走到公交车站准备乘公交。通勤时段人多,老父腿脚又不灵便,我们挤了三次才终于艰难地上车。闷罐一样的公交车里,我们俩被牢牢挤在门口动弹不得。老父不能长时间站立,不到一站地,就已大汗淋漓。我很急,想着到下一站就下车,无论如何先找地方让他坐会儿。不想,快到第二站时,我身边的一个中年男人忽然惊慌地喊起来,说他的钱包不见了。售票员确认了半天,得知确实是在车上丢的,而且大家脚底下都没有,便让他报警,又招呼司机停车。车停了。男人掏出手机报警。然后我们就被告知,都不能下车,等警察来处理。这下车里炸了锅,全车人都急了,七嘴八舌地说,上班要迟到了,赶不上火车了,好多急事等着办呢……我更急,眼看老父满头大汗要撑不住了。我们纷纷要求先下车,但售票员态度坚决,说她既无权搜身,也无权开车门,只能请大家谅解。然后她一边安抚大家,一边号召附近的年轻人给老父让个座。旁边一个小伙子站了起来,老父费力地挤过去,总算坐下了。我长舒一口气,道谢后不再说话——就算说也没人听得见,因为几十个人都在指责中年男人没照看好自己的东西,耽误了大家时间,他一个人连累了一车人。那男人是个老实巴交的外乡人,穿一件破旧褪色的黄背心,皮肤粗糙黢黑,一看就是做体力活的。他被困在风暴中心,面红耳赤、结结巴巴地用不太好懂的西北方言跟大家解释说:“昨天刚领的工钱,三千多块钱不是小数目,都怪自己不小心,对不起大家了。”但急火攻心的乘客们根本听不进他的解释,指责抱怨声不绝于耳。
②车窗外,树皮干瘪的树上,叶子已经打卷,无精打采地耷拉着,隐隐传来知了的鸣叫,一声长一声短。十分钟了,还不见警察来。有人开始踹车门,有人说要跳窗户出去,有人威胁说耽误了事要让丢钱包的男人赔偿损失。这时,售票员大姐说话了,她说:“大家体谅一下,设身处地想一想,要是你辛辛苦苦干一个月活,工资全丢了会是什么心情。人都不容易,谁都有倒霉为难的时候,今儿咱赶同一辆车上了,咱就该帮他分担。人得有这点品德,不能光考虑自己。今儿你替别人想,明儿就有人替你想。”
③被这么一说,乘客们安静了许多,大声指责渐渐变成小声抱怨。很快,警察到了,趴在窗口跟丢钱包的男人交流,商量怎么处理。说了好一会儿都没结果,人们又开始躁动,要求下车。还是售票员经验丰富,她一边安抚众人,一边号召大家再看看自己周围,再找找那个钱包。结果,话音刚落,一个小姑娘就在车座底下发现了那个钱包。小姑娘单纯,举着钱包说:“是这个吗?”中年男人一看,激动得话都说不清了,一个劲地点头说:“是我的,就是我的。”打开一看,钱一分没少。事情圆满解决,警察走了,车继续开。
④我和老父在医院门口下了车。他问我:“刚才的事你怎么看?”我说:“大家早上都赶时间,很多人急躁可以理解,但大多数人都只想着自己,也确实让人心寒。要不是售票员坚持原则,这钱包恐怕就找不回来了。”老父说:“所以关键时候,就需要有人站在公义这边,尤其是有决策权的人。他心里要有公道,别人再怎么非议,也要坚持顶住,不让那些无辜、弱势的人受伤害。”
⑤王蒙以前说过,要是让整个楼的人投票,表决是否把某家的电视搬走充公给大家看,那么可能除了那家人,全楼的人都会同意,但这显然不公平。所以这种时候,就得有个说了算的人站出来主持公道,这个人太重要了。
⑥当我们有决策权时,就必须为了弱者而坚持原则。沉默很容易,顺水推舟也容易,不分青红皂白地去迎合自己的利益也容易,只是世界会因此坏下去。
(选自《读者》2017第13期,有改动)
【1】文章以“那个为弱者顶住的人”作为题目,有什么好处?
【2】阅读第①段,你怎么理解中年男人丢了钱却不断“怪自己不小心,对不起大家了”的言行?
【3】阅读第②段,说说画线句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4】“为弱者顶住的人”是谁?这个人因为哪些具体表现而被作者冠以“为弱者顶住的人”?
【5】联系全文,说说王蒙的话表达了怎样的主题思想?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我的家乡在长江北岸,那里雨水较多,尤其是每年的梅雨季节,常常是连月不开。
②总是下雨,当然令人讨厌,尤其是我们这些顽皮的小孩子喜欢“闹野”,一旦大雨倾盆,遍地泥泞,更不方便出去玩了,天地间阴阴惨惨,人又无所事事,心情自是很郁闷。我把家里的几本文学杂志都翻烂了,没有新的读物进来,那可真是百无聊赖啊!只好趴在窗户上看外面的行人如何撑着旧伞在雨中伶仃而行,或在泥泞里艰难跋涉,甚至一滑一跌,现出种种让人感到滑稽的怪象,也能开心一下,但稍久仍觉枯燥无趣。
③是不是雨天都这样单调苦闷呢?也不是的,也有许多开心的事儿只在雨天才有。比如夏天暴雨如注的时候,我们会冒雨出去,把奔流的溪水拦起来,用泥巴建一个“水坝”,还用瓦片做个闸门,水蓄积到一定时候提起闸来,看到一片“洪水”喷出老远,自是欢呼雀跃。但最热闹乃至可称为“狂欢”总是需要许多人聚集在一起才会有的。
④这样的聚会一般是在村里的某间宽敞的公屋里进行。我们那间公屋是叫作“大厅”的,实际上是聚居在一起的几家的过道,平时搁放一点杂物,一到下雨天,人们不自觉地走来闲谈,一开始或许只是几个妇女来此做针线,接着好热闹的孩子们来这里捉迷藏,追逐打闹,又有几个大人来寻孩子,便站下来袖手而观。于是人越聚越多,以致整个大厅里很快就挨挨挤挤,人群中不时爆发出响亮的笑声,从天井口直冲向云霄——布满雨云的天空。
⑤这时候不知不觉形成这样的局面:许多大人站在一边“观场”,而人丛中随时空出一块地儿便做了“舞台”,孩子们登场展现种种身段和能耐。那便有点类似杂技表演了,有的做空中翻,咫尺之地,竟能原地接连翻出十几二十个跟斗,最后还能稳稳地站立;有的表演倒立,甚至倒着用手行走;有的几个人或一个人踢毽子,那自己扎的羽毛毽子漫天飞舞,让人眼花缭乱,却总是不会落地。最不济的也想表演跳高或“飞檐走壁”,顺着根柱子爬到高处摸摸屋檐……总之是各尽其能,各施其技,以博得一声喝彩,一阵欢呼,而那些大人站在那里果然也看得兴致勃勃,频频点头,不时嬉笑,有时还加以指点议论。孩子们便玩得更来劲了,花样也更多,即使玩失败了,或差点出险,人们惊喊一声,接下去再让别人上场就是了……欢声笑语不断,仿佛正在欢度某个盛大的节日。
⑥不知不觉,我们就长成大孩子了。当然不好意思再过分玩闹,不好意思总表演滑稽可笑的动作,但又还不够格跟大人站在一旁观望。我们成了边缘人,很有点无聊了。忽然有一天,有一个大孩子招呼一声:我们换个地方玩吧!便从大厅里抽身出来,往村头上跑。越过村路,就是打谷场,跑进打谷场,斜插过去,就来到东头的几间队屋,这主要是生产队储藏农具的地方。哦,这是个好地方!
⑦门是简单地锁着的,我们很容易弄开就进去了。里面当然没有人,只有一屋子农具,一间堆得比较满,另两间空地多,正好做了新的游乐场。我们不想把在“大厅”上玩的那些再演一遍,想玩点新鲜的。这时,大孩子看着满地的农具,显然有了主意,便问:这些农具谁会使呀?有人说:我们开年就要拿它们种地干活了!于是各个都不自觉地拿起农具操练起来。这个扶起一张梨,模拟着插入土地,推着向前;那个拖来禾桶,拿着掉了柄的大扫帚当稻穗在桶沿掼起来;又有人摇起风车,扇出巨风;还有人挥起木锹扬谷,而我则和几个年龄小些的孩子趴到大水车上,踩着脚踏,车起水来……这一切仿佛都从未做过,多有趣呀,队屋里也腾起了一阵阵欢声笑语……
⑧这也可以说是一种狂欢,可是我们至多也就玩过两三次就不再玩了。因为我们毕竟长大了,属于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即将正式展开,生活的重担已经在等着我们去挑起,我们自觉不自觉地都要告别童年的一切。事实上,当初在大厅上参加狂欢“派对”的时候,就有几个大孩子从热闹场上抽身出去,披上雨衣,戴上斗笠,消失在门外雨幕中,帮父辈放水、护苗去了。
⑨雨天的狂欢,童年的狂欢,是多么短暂啊。
【1】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②段交代了下雨给孩子造成不爽,突出了“我”在家的百无聊赖,奠定了全文的情感基调——童年是无聊的、乏味的。
B.第⑤段中“果然”一词表示事情的结果与所说或所料相符。这里表明孩子们期待自己的展示能够博得大人们的喝彩欢呼,以及这种愿望实现后的幸福和满足的心理。
C.第⑥段是过渡段,既宣告了小孩子时“狂欢”的结束,又引出下文长成大孩子时新的“狂欢”。
D.文章结尾写道“雨天的狂欢,童年的狂欢,是多么短暂啊”,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留恋。
【2】根据第③段至第⑦段,概括“我们”雨天有哪些“开心的事儿”。
【3】结合语境,赏析第⑦段中画线的句子。
这个扶起一张犁,模拟着插入土地,推着向前;那个拖来禾桶,拿着掉了柄的大扫帚当稻穗在桶沿掼起来;又有人摇起风车,扇出巨风;还有人挥起木揪扬谷;而我则和几个年龄小些的孩子趴到大水车上,踩着脚踏,车起水来……
【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文章标题中“狂欢”含义的理解。
1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现实生活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很可能遇到意想不到的用难和挂折,也可能会遭受来自各方面的误解,其至嘲讽。但只要你具备足够的爱心、勇气和自信,你就会发现生活是美好的,因为生活中总会有一种力量像一束光照亮你,温暖你,引你前行。
请以“你的光照亮了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内容充实,叙事具体清楚,表达真情实感;②书写认真规范,卷面清晰;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信息。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