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ㅤㅤ读了《狼图腾》之后,我对狼的认知产生了颠覆性的改变,甚至有些 。在小说中,关于狼的所有负面特性都被作者作为一个物种的 而将其缩小、淡化甚至忽略了,只留下了那些正面的特性并将它进行了想象和放大,把它 到了图腾文化的高度。每每合上书,草原狼那智慧、团结、坚毅、强悍的形象便会浮现在我的脑海中,令我不禁在为它着迷的同时也满怀深深的崇拜。
A.憎恨 天性 扩大
B.敬佩 缺陷 扩大
C.敬佩 天性 提升
D.憎恨 缺陷 提升
2、下面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B.《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文言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南朝宋的刘义庆主持编写,主要记载了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我们所学的《咏雪》与《陈太丘与友期行》分别出自其中的《言语》篇和《方正》篇。
C.“迁”是中国古代官吏调动的常用词语,古代尊右卑左,故将降职称为“左迁”。《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便是李白听闻王昌龄被降职为龙标尉之后所写。
D.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君与家君期日中”中“家君”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令尊”“令堂”分别是尊称对方的母亲和父亲。
3、下面是书法社团提供的3幅名家的书法作品,对下面三幅书法作品字体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隶书 楷书 篆书 B.行书 草书 楷书
C.隶书 行书 篆书 D.楷书 行书 隶书
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萦带(yíng) 迭起(dié) 燕然勒功(yàn)
B.选聘(pìn) 校补(xiào) 锲而不舍(qiè)
C.殷红(yān) 漂白(piǎo) 苛捐杂税(kē)
D.弄堂(nòng) 咀嚼(jué) 沥尽心血(lì)
5、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句是( )
A.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hàn dàn)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B.旁边还有一座教堂,钟楼也已经坍(tān)塌了。
C.我踩到了底部凌空的岩石,扑进了爸爸强壮的臂弯里,抽噎(yī)了一下。
D.我想那缥缈(piāo miǎo)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6、根据上下文,下列语句的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中学阶段是打基础的时期,每个中学生都应该打好基础。
(1)基础本来包括德育、智育、体育几个方面,人们往往只看到了智育。
(2)这样理解“基础”,结果只能妨碍人才的成长。
(3)但是,有的同学,甚至老师,对“基础”的理解往往偏于狭隘
(4)智育包括书本知识,非书本知识的学习和诸种能力的培养,人们又往往只看到书本知识的学习。
(5)书本知识又包括教科书和课外读物,人们又往往只看到了教科书。
A. (1)(4)(3)(2)(5) B. (3)(1)(4)(5)(2)
C. (5)(2)(1)(3)(4) D. (3)(2)(5)(1)(4)
7、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对待事情,我们自己应该有独立的见解,不应总是对别人的意见随声附和。
B. 武警部队官兵们正废寝忘食地在灾区英勇奋战,为灾区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撑起了保护伞。
C. 小外甥刚刚三岁就能流利地背出几十首古诗了,这事听起来实在有点骇人听闻。
D. 小明同学办事总是一丝不苟,选他做生活委员,大家都非常放心。
8、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 ________ ②即更刮目相待 更________
③释担而立 释_________ ④但手熟尔 尔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②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③以我酌油知之。
【3】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但当涉猎 但微颔之
B. 大兄何见事之晚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C. 自以为大有所益 以钱覆其口
D. 但当涉猎 当世无双
【4】用课文原句回答问题。
①《孙权劝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②《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是:______________。
③《孙权劝学》的成果是:______________。
【5】①甲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②乙文所阐释的道理可以用四字成语“__________”高度概括。
9、按要求填空。
⑴《论语》是记录_______________ 的一部书,是__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孔子,名_____,字_____,____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
⑷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⑸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
10、现代文阅读Ⅱ
__________________
黄咏梅
①意识到母亲喜欢花,已是她退休的时候了。记忆中,我们家阳台上也种植物,但很少见到花。在有限的花盒里,小葱、小蒜、小辣椒、芫荽这些,与其说是常见,不如说是常备。厨房里,主菜炒起来了,母亲会令我到阳台摘几根小葱或小辣椒,洗洗,直接放到锅里。“物尽其用”四个字,被母亲一辈子奉为人生信条,也将母亲训练得心灵手巧,家里很多淘汰的旧物都被她不厌其烦地改为他用。
②母亲不种花,可能也觉得花不好伺候。我们一家五口人,父母上班,孩子上学,并没有多余的时间来养花。种下的花如果不开花,还不如种小菜。母亲种菜是很积极的。小时候有那么几年时间,我们家安在一个半山腰的独间平房。房前有一片平地,被母亲用篱笆围成小菜园,里边种了不少蔬菜瓜果,基本上可供应一家人的日常需求。印象最深的是葫芦,藤蔓攀在篱笆上,果实藏在叶子下。我们三个小孩子会挑选出自己喜欢的小葫芦,用一根针,在葫芦瓜上歪歪扭扭地写下自己的名字,然后比赛哪一只长得又快又大,就像比赛自己的身高一样。母亲很懂种菜,在她特别的照顾下,刻有我们几个孩子名字的葫芦瓜,总是长势喜人,最终结出了皆大欢喜的果实。而刻着父亲母亲名字的那几只葫芦,远远落后于我们。我们欢天喜地地将自己的葫芦摘下来,挂在屋角,让它们跟我们的名字一起晒干、变黄,最终成为书案上的摆设,权当一束不会凋谢的花。
③十七岁那年夏天,我到桂林读大学,父母送我去报到,趁机游览一下桂林山水。那是我第一次跟父母出远门,应该也是父母第一次一起出门旅游。我们住在一个简陋的小旅馆,窗外可以见到清澈的漓江水。旅馆对面有一个花坛,母亲在那里第一次看到了一种奇怪的花。小小的五瓣花瓣,组合成一张人的脸谱,有眼睛有鼻子有嘴巴,五官是深紫色,脸膛是浅紫色或嫩黄。我们第一次见到这么有趣的花,就像花坛里有一个小人国。母亲对花的知识匮乏,直接称为“人脸花”。每次进出旅馆,我们都要去看看这些有趣的“人脸花”。分别的时候,母亲想找找有没有种子可以带回家,找了半天没看到一粒果实。突然,母亲指着一簇角落里的花,说,这五朵,像不像我们一家?那五朵花挨得特别近,都快叠到一起了,上边两朵稍微大一些,浅紫色的脸膛上有着近乎墨色的五官,下边三朵大小差不多,嫩黄色的脸膛上,五官是浅浅的紫色。我和父亲都笑了,说像。我用手指点着那些小脸数过去,这是我,这是哥哥,这是姐姐。数完,我的眼泪就流了下来。那之后的许多年,离别、想家成为一种习惯。后来,在一些地方,我多次看到过这种“人脸花”,每次看到,我都会朝这些“小脸”会心一笑,想起那年小旅馆前的“一家五口花”,想起我们一家五口人。
④母亲退休之后,阳台慢慢开始种起了花,盆栽从实用转变为审美。种的都是些好养的花,茉莉、海棠、三角梅、芍药、桂花之类。阳台角落还留着几棵实用的小葱和辣椒,稀稀拉拉,枯老了也没被摘下放到锅里。年份最久的当属那株海棠花。花树不高,却很结实,主干已经比我的拳头还粗。
⑤今年,在小区散步的时候,突然发现小区围栏下新摆了一溜花盆,花盆里边挤挤挨挨地开满了一张张“小脸”。整齐的五瓣花瓣,嫩黄、粉红、紫色的脸膛,颜色各异,风一吹,都露出了笑脸。我也笑了,站着看了很久,手机里有一款植物识别软件,几秒钟之后,我得以知道,“人脸花”真正的名字叫三色堇,花语是——请思念我。我在微信上把照片发给母亲看,就叫“人脸花”,早在很多年前,我家这位无暇养花的“花盲”,竟然无师自通,为我正确读出了那些“人脸花”的花语——请思念我。
(有删改)
【1】下表是对文章内容的梳理,请在下面空白处补全有关内容。
时间 | 内容 |
我记忆中 | 母亲在阳台种家常菜 |
我小时候 |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__________ | 母亲第一次见到人脸花 |
母亲退休后 |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④__________ | 我懂得了人脸花的话语 |
【2】结合文本简要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
【3】“阳台上的花”和“人脸花”,哪个更适合做本文的标题?谈谈理由。
11、阅读下列以“教育减负”为主题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有若干只鸡兔同在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问笼中各有多少只鸡和兔?“小学数学常用的经典例题鸡兔同笼是古人编的,现在的城市,有多少孩子见过鸡和兔?”中国科学院院士袁亚湘说:“我们的作业离生活太远了。”多位专家提到,应鼓励创新作业形式,作业要贴近学生生活,要有趣,学生才愿意学。
(摘编自2021年9月8日《中国教育报》)
材料二:
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只有提升学校教学质量,夯实教育教学基础,才能从根本上落实“双减”政策。“双减”工作需要打破传统观念的学科知识及能力培养,从思想、方法、理论和实践层面进行系统性变革。只有综合施策,统筹兼顾,才能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真正将学生从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的桎梏中解救出来。
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 这是“双减”工作统筹校内、校外两大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不是所有“量”的积累都能发生“质”的飞跃。在学生有限的时间和能力范围内,提高作业质量、提升作业功能、增强作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重要途径。
(摘编自黄妍《“双减”拉动义务教育格局综合变革》)
材料三:
“双减”政策一出,几家欢喜几家愁,有家长发出质疑:光为孩子减负、孩子空出来的时间该怎么用?对此,国家是给出了指导意见的,“减法”只是纠偏,“加法”才是重点。“双减”之下,阅读作为重要的“加法”被明确写进了意见里。第8条意见:科学利用课余时间,学校和家长要引导学生放学回家后完成剩余书面作业,进行必要的课业学习,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开展适宜的体育锻炼,开展阅读和文艺活动第10条意见: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学校充分用好课后服务时间,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补习辅导与答疑,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
(摘编自2021年9月25日《教师之窗》)
材料四:
教育评价的功能重在激励。芬兰废除了所有具有排名性质的学习评价方式,明确学生评价的目的是引导和促进学生学习,发展学生自我评价、自我矫正的能力。芬兰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评价标准分为学年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学年评价属于过程性评价,包括学业情况、学程表现、学生的行为表现;终结性评价注重甄别与选拔的双重属性,公平评价学生,学生在每学年都会获得1-2个期中评估单和1个学年评估单,评价由学科教师、专任教师负责,也可由几位教师联合负责。同时,政府和教育部门也不会给学校排名,不办“重点学校”,不设尖子班,教师有义务和责任教育好不同类型的学生。
(摘编自韩军《芬兰教育的减负秘诀》)
【1】下面对以上材料内容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中叙述经典例题鸡兔同笼,目的是引出“创新作业形式,作业要贴近学生生活,要有趣,学生才愿意学”这一话题,增强了材料的趣味性。
B.在学生有限的时间和能力范围内,提高作业质量、提升作业功能、增强作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重要途径。
C.“双减”政策的出台,引发广大家长“孩子的空余时间怎么利用”的担忧。对此,国家表示:“减法”只是纠偏,“加法”才是重点。
D.芬兰废除了所有具有排名性质的学习评价方式,政府和教育部门也不会给学校排名,不办“重点学校”,其教育教学先进于我国。
【2】材料二画线句中的“这”指文中的哪一句话?
【3】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谈谈什么样的作业是合理的。
【4】结合上述材料,归纳可采取哪些措施落实“双减”政策。
【5】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对“双减”政策的认识。
12、9月30日,光明中学的校运会正在紧张地进行中。七年级男子4×200米接力赛即将开始,只听一声枪响,第一棒已经冲出了起跑线,田径场顿时响起了洪亮的加油声。胡凯作为七年级1班接力赛的第三棒已经进入了紧张的备战状态。请你发挥想象,对此时的胡凯进行动作描写,并对当时的环境进行描写。
要求:①符合情境、逻辑;②语言简明、连贯;③不超过15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