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随着寒潮的来临,夏天里打扮得花枝召展的姑娘们套上了厚重的冬衣,和南极大陆的企鹅可有一比。
B.只要莫逆之交的真情洋溢与世态炎凉的残酷有了比较,一个人才会晃然大悟。
C.雨依然在淅淅沥沥地下着,这让我联想到“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D.湖面波光鳞鳞,湿地绿草如茵,或水鸟翔集,或鸿雁南飞,成为该区域一个自然景观。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蒙眬(lóng) 晶莹(yín) 烦躁(zào) 酣然入梦(hān)
B.颤抖(chàn) 轮廓(kuò) 枯槐(huái) 仙露琼浆(lù)
C.污秽(huì) 闲暇(xiá) 拯救(zhěng)血气方刚(xiě)
D.炽热(zhì) 譬如(pì) 恳切(qiè) 颠沛流离(pèi)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们不能因为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就灰心丧气。
B. 茫茫人海中,能够与一个人萍水相逢,即便是擦肩而过,也是一种难得的缘分。
C. 环卫工人的劳动也许是具体而微的,但又是不可缺少的,因为我们的城市需要“美容师”,他们应受到尊重。
D. 美不是要打扮得花枝招展,作为中学生,朴素大方就是美。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雷锋的钉子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B.我们在作文中,应尽量避免不写错别字。
C.思想内容是否健康,应是衡量好作品的重要标准。
D.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和倾听着校长的报告。
5、选出下列关于语法、修辞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 )
进入景区时,已是傍晚,绚丽的晚霞,如燃烧的火焰,将巍巍群山,映得流光溢彩、如诗似幻。自一道花树荫夹的青石山径,顺延而行,不远处,即可见山壁间一个洞口,千年的风化之力,将壁体演化成无数凹凸的坑点,导游说这是一只老虎的脸,细细观之,确有其形。
A.文中加点的“傍晚”“绚丽”词性依次是名词、形容词。
B.文中加点的短语“进入景区”“流光溢彩”“风化之力”都是动宾短语。
C.文中加点的短语“巍巍群山”“青石山径”都是偏正短语。
D.绚丽的晚霞,如燃烧的火焰,将巍巍群山,映得流光溢彩、如诗似幻。”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6、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校(jiào)对 惩(chěng)罚 澎湃(pài) 鲜(xiǎn)为人知
B. 荒缪(miù) 筹划(chóu) 赫然(hè) 气冲斗(dǒu)牛
C. 调羹(gēng) 气氛(fēn) 召(zhào)唤 锲(qiè)而不舍
D. 哺(bǔ)育 默契(qì) 祈(qǐ)祷 风悲日曛(xūn)
7、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确凿(zuò) 姊妹(zí) 薄荷(pò) 水波粼粼(líng) 疲倦不堪(kān)
B. 暖和(huò) 倏忽(shū) 绰号(cuò) 花团锦簇(cù) 骇人听闻(hà)
C. 看护(kàn) 尴尬(ɡān) 停滞(zì) 洗耳恭听(ɡōnɡ) 随声附和(hè)
D. 棱角(lēng) 匿笑(nì) 贮蓄(zhù) 仙露琼浆(qiónɡ) 踉踉跄跄(liànɡ)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论语》)
乙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世说新语·咏雪》
丙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无处无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杞人忧天》)
【1】用“/”给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断三处)
日 月 星 宿 亦 积 气 中 之 有 光 耀 者 只 使 坠 亦 不 能 有 所 中 伤。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切问而近思 切:______
(2)未若柳絮因风起 因:______
(3)若屈伸呼吸 若:______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4】你怎样理解甲文中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5】丙文讽刺了生活中的哪一类人?
9、按要求填空
①独坐幽篁里, 。(王维《竹里馆》)
②故园东望路漫漫, 。(岑参《逢入京使》)
③半亩方塘一鉴开, 。 (朱熹《观书有感》)
④ ,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⑤ ,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⑥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⑦《木兰诗》中写木兰奔赴战场的英姿的句子是: ,
⑧吴均的《山中杂诗》中写近景、动静相宜突出山中有趣生活的诗句是: ,
10、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猫(节选)
郑振铎
①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的,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它伏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张妈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但大家都不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玩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如此地,过了几个月, 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它渐渐地肥胖了,但仍不活泼。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着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或三妹的足下。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并没有像对前几只小猫那样感兴趣。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②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地伏着,吃得胖胖的:
③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的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嘱着张妈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 对鸟笼凝望着。
④妻道:“张妈,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⑤张妈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儿,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⑥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妈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⑦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⑧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 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
⑨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⑩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⑪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⑫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乌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⑬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隔了几天,李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的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⑭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⑮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⑯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⑰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内容。
【2】请从修辞角度品味文中画线的句子,说说它的表达效果。
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3】文中的“我”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11、温暖的劈柴
肖复兴
①那一年,父亲病故,我从北大荒回到北京,还不到三十岁,也还没有结婚。那时候,我没有意识到母亲已经老了。那时候,我还年轻,心像长了草,总觉得家狭窄憋屈,一有空就老想往外跑,好像外面的世界真的很精彩,可以让自己散心,也能够让自己成材,便常常毫不犹豫地把母亲一个人孤零零地甩在家里。母亲从来不说什么,由着我的性子,没笼头的马驹子似的到处散逛,在她的眼里,孩子的事,甭管什么事,总是大的。
②都说年轻时不懂得爱情,其实,年轻时最不懂得的是父母。
③那时候,我在一所中学里当老师,有一次,放寒假了,我没有想到有时间了,可以在家里多陪陪已经老迈的母亲,相反觉得好不容易放假了,打开了笼子的鸟,还不可劲儿地飞,便利用假期和伙伴们到河北兴隆的山区玩了一个多星期。
④回来的那天,到家已经是晚上了。推门进屋,屋里黑洞洞的,没亮灯。正纳闷,听见一个老爷子的声音:是复兴回来了吧?然后听见火柴噌噌响了好几声,大概是返潮。终于一闪一闪的,点亮了炉膛里的劈柴。正是冬天,我才感到屋里一股冷飕飕的寒气。
⑤说话的是邻居赵大爷,年龄比母亲还要大几岁,身板很结实。我摸到开关,打开了电灯,才看见母亲蜷缩在床上的被子里。赵大爷对我说:“你妈两天没出门了,我担心她一人在家别出什么事,进你家一看,老太太感冒躺在床上起不来了,炉子也灭了,这么冷的天,人哪儿受得了呀。这不赶紧找劈柴生火,连灯都没顾得上开。”
⑥炉火很快就生着了,火苗噌噌往上蹿,屋子里暖和了起来,被子里的母亲也稍稍舒展了腰身。赵大爷一身的灰和劈柴渣儿,母亲对我说,多亏了你赵大爷。我连忙谢他,他说街里街坊的,谢什么呀,快给你妈做饭吧。母亲连连摆手,说嘴里一点儿味儿没有,不想吃,让我先烧壶开水。我往水壶里灌好水坐在炉子上,回过头看了一眼瘦弱的母亲,心里充满愧疚。
⑦赵大爷出门前,回头对我说:“你要不先到我家拿点儿劈柴去,你家的劈柴没有了,我刚才找了半天,才找出一点儿,刚刚够点着火炉子,明天火要是又灭了,你没的使。”
⑧我跟着他走到他家,他抱来满满一怀劈柴放到我的怀里,送我走出他家院门的时候,对我说了这么一句话,如今三十多年过去了,我还清晰地记得。他说:“复兴呀,原来孔圣人说,父母在,不远游。现在别说是你们年轻人了,就是搁谁也做不到,但改一个字,父母老,不远游,还是应该能做到的。”
⑨那天的晚上,没有星星,天很黑,很冷。走在回家的夜路上,耳边老响着赵大爷的这句话。心里很惭愧,怀里的劈柴很沉,但很暖。
(出自《文苑·经典美文》)
【1】通读全文,说说标题“温暖的劈柴”中“温暖”的含义。
【2】选文第④段中的画线句属于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3】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赵大爷的人物形象。
【4】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父母老,不远游”的理解。
12、请以“记住,那一刻”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要求:⑴写一篇记叙文;⑵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⑶书写工整规范。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