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坚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粤港澳大湾区充分发挥粤港澳综合优势,正在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2022年年底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近13万亿元人民币,跻身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十。这表明“一国两制”( )
A.在港澳也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B.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
C.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
D.目的在于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发达地区
2、2023年3月,游客任先生自驾来西安,因路况不熟将车停在禁停区,交警依法开出罚单。两天后,任先生发现罚单标注“首违警告,零分零元”,感动之余,承认自己违停并点赞交警。交警的行为表明( )
A.公正司法原则有弹性
B.外地游客违章免处罚
C.执法有力度也有温度
D.轻微违法无须负责任
3、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确立了五年法治政府建设目标,明确到2025年,政府行为要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建设法治政府,政府要( )
①依法行政,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持续提高政府公信力
②公正司法,各级政府及工作人员应提高依法治理能力
③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④按照法治原则运作,各项权力都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2022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显示,2022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为 61 329.14亿元,首次超过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 5.97%。 这一数字的背后,反映了我国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投入。之所以高度重视教育,是因为( )
①建设教育强国是国家各项工作的中心 ②我国的教育质量已经居于世界首位
③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④教育寄托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您好,您反映的学校附近非法经营网吧问题已处理完成,现该网吧已被依法取缔。您对我们的处理结果是否满意?”中学生小泽接到了大连市政府的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的回访电话。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大连市政府已建成法治政府
B.公民参与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
C.社会主义民主的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不断完善
D.党和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6、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这十年中,“一带一路”倡议拉动近万亿美元投资规模,形成3000多个合作项目,为沿线国家创造超过42万个工作岗位,让将近4000万人摆脱贫困。由此可见( )
A.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重塑世界格局
B.中国可以离开世界,但世界离不开中国
C.当今世界,各国之间只有合作没有竞争
D.中国与沿线各国分享发展机遇,共享发展成果
7、同学们围绕“共享发展”的话题,你一言我一语地展开了讨论。
基于上述观点,对共享发展理念认识正确的是( )
A.共享理念要求走稳走实同步富裕
B.共享理念要求全面保障公民各方面的权益
C.共享理念体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D.共享理念体现了让公民共享发展成果的思想
8、下列共同富裕的实现过程,排序正确的是( )
①基本实现共同富裕②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③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②-③-①
D.③-②-①
9、2023年4月26日是第23个世界知识产权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中国打击侵权假冒工作年度报告(2022)》新闻发布会指出,2022年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共查处商标、专利违法案件4.4万件,涉案金额16.2亿元。打击侵权假冒工作( )
①有利于保护创作者的知识产权 ②是尊重创造、保护创新的做法
③杜绝不法企业或个人抄袭使用 ④有利于激发人们的创新意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0、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拥有亚洲最大的人工冰面,碳排放趋近于零;“用张北的风点亮北京的灯”,冬奥全部场馆常规能源100%使用绿电⋯⋯下列举措或行动与材料中蕴含的发展理念相吻合的是( )
①起草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条例
②区域协调、城乡融合发展
③2023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大会于2023年8月28日—30日在烟台举办
④长江全流域建立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书写了一个个“中国故事”,创造了一个个“中国奇迹”,塑造了全新的“中国形象”。这说明改革开放是( )
A.我国党和政府的惟一工作中心
B.推动我国现代化发展的第一动力
C.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D.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12、《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依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有同学认为,厚植爱国情怀,只需要加强道德修养,没必要动用法律这一治国重器。对此,你的观点是( )
A.赞成,国家和社会治理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
B.赞成,只要不违法,法律就离自己的生活很遥远
C.不赞成,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D.不赞成,我国在强调依法治国的同时一直追求良法之治
【2】爱国主义教育法的颁布和实施,对于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是( )
A.中华民族精神
B.实现伟大中国梦
C.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
D.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3、国家实施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一批批医疗人员接力进藏,为雪域高原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培养大批医疗骨干,带动了西藏医疗水平提升。这有助于( )
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意识 ②提升西藏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③实现区域医疗资源的平均化 ④坚持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方针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完善人口服务体系,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这一举措( )
A.有利于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B.有利于全面提高我国人口素质
C.改变了我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D.改变了我国人口基数大的现状
15、在2977名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少数民族代表442名,占代表总数的14.85%,全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各自的代表;归侨代表42名;妇女代表790名,占代表总数的26.54%;一线工人、农民代表497名,占代表总数的16.69%。这足以说明,全过程人民民主是( )
A.最真实的民主
B.最广泛的民主
C.最公平的民主
D.最管用的民主
16、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规定“行业的经营者应当依法经营,诚实守信,严格自律,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将“诚实守信”这一道德的内容写入法律条文( )
①发挥了道德的规范作用
②是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
③强化了道德对法治文化的促进作用
④体现了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17、下列新闻解读与时事新闻相匹配的是( )
序号 | 新闻事件 | 新闻解读 |
① | 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 | 保障粮食安全 |
② | 洪都拉斯与台“断交”,中国同洪都拉斯建交 |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
③ | 外交部发布《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 | 与世界共享发展机遇 |
④ |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申遗成功 | 中华文化独领风骚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8、以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制定和通过过程。
这一过程体现了( )
A.全国人大是我国唯一的权力机关
B.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C.法治是实现强国富民的物质保障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
19、公民积极参与政治生活、正确行使民主权利是政治素养提高的重要表现。下列选项中对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和行使民主权利的分析,对应正确的是( )
①村民通过小区圆桌会参与本村公共事务的管理——主动履行公民义务
②针对噪声问题向环保部门举报——自觉参与民主决策
③作为选民参加选举县乡人大代表的活动——行使选举权
④参加某县政府机关举行的民主评议活动——对政府工作进行民主监督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考察调研时多次围绕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发表重要论述,为科技强国建设指明发展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科技创新”是因为( )
A.创新是引领发展的唯一动力
B.我国还不是创新型国家,要努力奋斗
C.科技创新能力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D.我国要保持创新强国领头雁的地位
21、有人认为:“我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就意味着取消了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请辨析。
22、 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和到2035年“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目标任务,对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作出重要部署。全面依法治国是一项长期而重大的历史任务,也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为此,有同学认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的事,青少年还小,和青少年无关。”
请你对上述观点进行辨别与分析。
23、2023年3月13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决定》,进一步健全立法体制机制,规范立法活动。
有人认为:厉行法治是对立法机关科学立法的要求。请你辨析这一观点。
24、关注贫困人口。
材料一 我国设立“扶贫日”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于扶贫开发工作的高度重视,也充分体现了对于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格外关心设立“扶贫日”是继续向贫困宣战的一个重要的举措,也是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的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
材料二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高度的责任感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只有全国人民共同的富裕才是真富裕,只有各族人民共同的小康才是真小康。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
(1)贫困问题的存在,表明了我国怎样的发展现状?
(2)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
(3)做好扶贫工作的社会意义有哪些?
25、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国内生产总值名列世界前茅,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改革开放深入推进,G20杭州峰会、亚投行、“一带一路”、“中国方案”、“中国理念”、“中国药方”吸引全球;“中国天眼”、神舟系列、天舟一号、中国高科技成果呈井喷之势……因此,有同学认为,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已发生颠覆式改变,我国已成为实质上的发达国家。
你赞同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26、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图片一:国旗前宣誓 图片二:向环卫工人献爱心
(1)上述两幅图片分别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是:
图片一: 。 图片二: 。
(2)运用所学知识,请你任选其中的一幅图片,谈谈未成年人如何践行这一内容。
27、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广聚天下英才,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形成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为了保障人民当家做主,我国不断完善政治制度。_______制度强调求同存异,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公民应该怎样做?(先补充画线部分,再回答问题)
28、1980年,19岁的支月英只身来到离家200多公里,海拔近千米的泥洋小学,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师。那里条件非常艰苦,交通不便,每逢开学,孩子们的课本、粉笔等都是支老师和其他几位同事步行20多公里的山路,肩挑手提运上山的。
支月英认真自学,积极参加各类教育培训,努力创新教学方法,总结出适合乡村教学点的动静搭配教学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2012年,考虑到支月英的身体,组织上决定调她下山到镇里的中心小学,却遭到她的婉言谢绝,“山里需要我!”支月英说,“总要有人作出牺牲,为什么不能是我呢?”
冬去春来,寒来暑往。她用36年的坚守,成就了深山娃们的梦想,她和千千万万山村教师一道,正努力实践着中国山村的教育梦。
支月英的成功人生给我们哪些启迪?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