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促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平为基本宗旨的国际组织是( )
A.世界贸易组织 B.联合国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
2、有我国“南大门”之称的地区是( )
A. 长江三角洲 B. 珠江三角洲 C. 台湾省 D. 西双版纳
3、地理课上老师给大家展示了一幅人物图片,图中小朋友最有可能来自( )
A.欧洲
B.非洲
C.东南亚
D.巴西
4、一辆汽车在图中的公路中自左向右行驶,对于图中的方向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汽车经过村庄时是自西向东行驶 B.图中河流自南向北流
C.汽车转过弯后自西北向东南行驶 D.图中河流自西南向东北流
5、原油、天然气、煤炭的共同特点是( )
A.都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B.都属于新能源
C.都属于可再生资源 D.都属于易污染的资源
6、读图,完成下列题。
下列剖面图能反映出 MN线地形起伏状况的是( )
A. B.
C.
D.
7、世界最大的湖泊是( )
A.青海湖 B.贝加尔湖 C.死海 D.里海
8、下列被称为“鱼米之乡”的是( )
A.江汉平原
B.洞庭湖平原
C.成都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9、下列有关日本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一个地广人稀,资源匮乏的岛国
B.是一个民族众多,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国家
C.经济发达,对外依赖性强
D.多山地、丘陵,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高
10、关于世界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在地理国情的共同点方面,叙述错误的是( )
A.国土面积也居前两位 B.都是多民族的国家
C.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 D.都属于发展中国家
11、如图是①、②、③、④四地的气候资料统计图,读图,关于③地气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
12、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总数有( )
A. 56个 B. 55个 C. 54个 D. 53个
13、读我国南水北调工程方案示意图,判断下列对南水北调工程的叙述,正确的一组是( )
①方案分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输水线路,西线施工难度最大。②中线主要从丹江口水库取水,东线利用京杭运河输水。③中线沿途经过了东南丘陵、秦岭和华北平原。④该工程可缓解华北、西北地区水资源紧张的局面,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4、读“欧洲局部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1】地中海( )
A.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
B.主要位于欧洲和亚洲之间
C.北部沿岸均为发达国家
D.面积在不断缩小
【2】近年来中欧贸易额迅速增长,推测法国出口到中国的主要货物可能是( )
A.石油、瓷器
B.家电、铁矿石
C.葡萄酒、汽车
D.纺织品、药品
15、下图显示欧洲不同海拔高度的陆地占全洲面积的比例。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可知欧洲的地形应以( )
A.高原为主
B.山地为主
C.丘陵为主
D.平原为主
【2】欧洲最典型的气候类型是温带海洋性气候,下列影响因素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欧洲三面临海,向西突出,形似“大半岛”
B.欧洲大陆大部分盛行来自太平洋的温暖湿润的西风
C.欧洲大陆轮廓破碎,海岸线漫长曲折,大部分地方距海不远
D.欧洲山脉多为东西走向,平原广阔,有利于大西洋上的暖湿气流长驱直入
【3】欧洲居民主要是( )
A.黄色人种
B.白色人种
C.黑色人种
D.混血人种
【4】欧洲著名的国际性河流有( )
A.莱茵河、多瑙河
B.莱茵河、长江
C.多瑙河、黄河
D.尼罗河、恒河
16、读“亚洲部分地区气候分布图”,回答问题:图中①~⑤地气候产生差异的主要因素( )
A.海陆因素
B.经度因素
C.纬度因素
D.海拔
17、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当一个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现②→③这种变化时,会产生( )
A.教育资源紧缺
B.加剧环境污染
C.劳动力过剩
D.社会老龄化明显
18、住竹楼,跳孔雀舞,吃竹筒饭,还有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如果想真切体会这样的生
活,你应该选择的旅游区是
A. 云南西双版纳 B. 北京故宫
C. 台湾日月潭 D. 杭州西湖
19、解决北京缺水问题的好办法是( )
A. 引滦入津 B. 海水淡化 C. 南水北调 D. 开采深水井
20、改革开放以来,深圳从小渔村变身为拥有1300万人口的大都市。深圳的成功得益于产业的不断转型与升级,即从“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的加工贸易到模仿创新,再到创新科技之城的崛起。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改革开放之初,深圳“三来一补”的加工贸易企业( )
A.研发投入高
B.存活时间长
C.产品附加值高
D.对劳动力需求大
【2】产业不断转型与升级有利于深圳( )
A.解决城市交通拥堵
B.改变城市的空间结构
C.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
D.扩大城市用地规模
21、我国有____个民族。民族分布特点是“_______,小聚居、交错杂居”。
22、亚洲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_%,亚洲人口稠密的地区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和____。
23、东南亚是世界上天然橡胶、棕榈油、椰子和蕉麻的最大产地,将下列农作物填入下表对应的国家中
A椰 子 B天然橡胶 C棕榈油 D蕉麻
国家 | 泰国 | 马来西亚 | 菲律宾 | 印度尼西亚 |
经济作物 |
|
|
|
|
24、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和大陆西岸相比较,是________降水多.
25、台湾岛_____面积广,西部地形为_____.
26、澳大利亚首都的房屋朝阳的是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校放暑假在____________月,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27、东北三省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特别是 等矿产资源在全国有重要地位.
28、画出表示北风的箭头 。
29、我国现行行政区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级。
30、青藏地区生长着能适应高寒,缺氧,低气压等特殊高原环境的牲畜:________,________,藏山羊。
31、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下列地点所代表的地形部位的名称。
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
(2)图中山坡E和F的坡度相比,坡度较平缓的是______________。
(3)图中小河的流向是____________。
32、才艺展示 与同学合作,表演一段少数民族的歌舞,并将它的含义介绍给大家听或在班里举行一台少数民族歌舞的联欢会。
33、下图是娄底西部某地的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请写出下列各处的地形名称e:__________ 乙_______。
(2)若a、b两点的图上距离是2厘米,则实地距离是_______米。现测得a点的气温是20℃,则b点的气温大约是_____℃。
(3)该处的地形类型是________,适宜发展林果业。
34、阅读图文信息,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苏拉威西岛面积约17.5万平方千米,是世界第11大岛。岛上多高山深谷,岛中部是险峻的山岭,四个半岛伸向海洋。苏拉威西岛多火山地震,气候炎热多雨,热带雨林茂密,动植物种类极其丰富,哺乳动物中特有种多。岛上居民种植粮食作物、热带水果和热带经济作物。
(1)苏拉威西岛地处东、西半球中的________半球,该岛居民种植的水果可能是________,苏拉威西岛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________。
(2)苏拉威西岛哺乳动物多特有种的主要原因是该岛( )(多选题)。
A.长期孤立于海洋中,生物进化环境独立
B.地形破碎、半岛狭长,易受火山地震影响
C.属热带雨林气候区,水热充足,物种丰富
D.多高山深谷,丛林密闭,人类活动干扰少
(3)历史上,苏拉威西岛上四个半岛的居民相互隔绝,很少来往,试从自然地理的角度说明原因。
35、读东西半球图,完成下列内容。
【1】写出图中序号所代表的大洲和大洋的名称:大洲:① ;③ ;⑥ ;
大洋:⑧ ;⑨ 。
【1】四大洋中全部位于东半球的大洋 。(填名称)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