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加点词语的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B. 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援面粉,宣告了中华民族“贫贱不能移”的气节。
C. 春光如此好,我们不要辜负它,周末有空就扶老携幼、呼朋引伴一起去踏春赏花吧。
D. 黯淡无趣留给冬天,你要花枝招展迎接春天!
2、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照镜见白发
唐 张九龄
宿昔青云志,蹉跎白发年。
谁知明镜里,形影自相怜。
下列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萌生“青云志”的“宿昔”到蹉跎而至的“白发年”,显出诗人事业未竟,蓦然间两鬓斑白的惊惶与叹喟。
B.“谁知明镜里”中“谁知”以一种出人意料的口吻暗示了少壮时自我期望过高与如今碌碌无为形成强大的反差。
C.“形影自相怜”写出了诗人揽镜自怜,表达了一种辛酸的自嘲自讽,生无可恋以及对未来的绝望之情。
D.此诗勾画出诗人对镜伤怀的情境,抒发了人到暮年,壮志未酬的无限感叹。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伤仲永》一文意在说明,一个人能否成才,与天资毫无关系,完全取决于后天所受的教育以及自身的学习。
B.《丑小鸭》中的丑小鸭处处受排挤,受嘲笑,受打击,但他并没有绝望,也没有沉沦,而是坚持梦想,终于变成了一只美丽、高贵的天鹅。
C.《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将现实与往事交替着写,将爸爸爱花和“我”的毕业典礼两线交替着写,突出了爸爸既严厉又充满了关爱的性格。
D.《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4、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星期天,小丽和同学小华在商场门口遇见一位行动不便的老人摔倒,伤情较严重,围观行人因担心讹诈不敢上前救助。小华见状马上冲上前去准备搀扶,小丽在钦佩他热心助人的品行之时,又担心他因此惹上麻烦,于是拦住他说: 。
A.“小华,这么多围观的人都没有人上去帮忙,你逞什么能啊!”
B.“小华,你热心助人的品行真值得我学习,但因救助别人而惹上麻烦的事也时有发生,你要多考虑一下。”
C.“小华,不要太冲动,小心被老人讹诈,到时不好处理。”
D.“小华,这是大人的事,你也帮不上什么忙,不要惹麻烦了。”
5、选出对名著《西游记》相关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 ( )
A. 孙悟空在龙宫索得金箍棒和一身披挂,惹恼了龙王四兄弟,被告到天庭。玉帝派太白金星下届招安,封悟空为“弼马温”。
B. 猪悟能被高太公招为上门女婿,虽然他勤劳能干,不伤害百姓,但因相貌丑陋、食量惊人,又经常飞沙走石、来去无影,所以被众人当成妖怪。
C. 《观音赴会问原因,小圣施威降大圣》这一回中,小圣是指托塔李天王,大圣就是美猴王,即后来保护唐僧取经的孙悟空。
D. 《西游记》可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一到七回)介绍孙悟空的神通广大,大闹天宫;第二部分(八到十二回)叙三藏取经的缘由;第三部分(十三到一百回)是全书故事的主体,写悟空等降服妖魔,最终到达西天取回真经。
6、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或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酝酿(niànɡ) 贮蓄(zhù) 粗犷(kuànɡ) 花团锦簇
B.嘹亮(liáo) 应和(yìnɡ) 黄晕(yùn) 混为一谈
C.看护(kàn) 抖擞(sǒu) 卖弄(nònɡ) 人迹罕至
D.朗润(rùn) 婉转(zhuǎn) 静谧(mì) 翻来复去
7、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云宵 澄清 决别 疲倦不堪
B.哄托 嘹亮 骄媚 花团绵簇
C.烂慢 分岐 铃铛 截然不同
D.侍弄 化妆 感慨 翻来覆去
8、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鸣急;狼闻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②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③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注释)①牧竖:牧童。竖,童仆。②跑:同“刨”用足趴地。③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牧竖/大山至狼穴
B.怒/奔树下
C.号/且爬抓
D.既而/奄奄僵卧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去 (2)意 (3)下
【3】翻译文中画线词句。
(1)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
(2)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
【4】同是人与狼的较量,牧竖与课文《狼》中的屠户应对方法不一样。你更赞同哪一种?为什么?
9、积累与应用(每空1分,共18分)
1、《伤仲永》的作者是 (朝代)的_________。他是_____家、_____家。
2、课文《木兰诗》中,反映战争惨烈和持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映木兰不贪图功名利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山中杂诗》中与“白云深处有人家”一句相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王维在《竹里馆》中描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峨眉山月歌》中最能体现意境晴朗秀美,风致自然天成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6、_______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________________。选自《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7、___________,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_______________。选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0、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②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整,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③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
④长妈妈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晚间,在院子里纳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答应着,四面看时,却见一个美女的脸露在墙头上,向他一笑,隐去了。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说他脸上有些妖气,一定遇见"美女蛇"了;这是人首蛇身的怪物,能唤人名,倘一答应,夜间便要来吃这人的肉的。他自然吓得要死,而那老和尚却道无妨,给他一个小盒子,说只要放在枕边,便可高枕而卧。他虽然照样办,却总是睡不着,——当然睡不着的。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门外像是风雨声。他正抖作一团时,却听得豁的一声,一道金光从枕边飞出,外面便什么声音也没有了,那金光也就飞回来,敛在盒子里。后来呢?后来,老和尚说,这是飞蜈蚣,它能吸蛇的脑髓,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
⑤结末的教训是∶所以倘有陌生的声音叫你的名字,你万不可答应他。
⑥这故事很使我觉得做人之险,夏夜乘凉,往往有些担心,不敢去看墙上,而且极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走到百草园的草丛旁边时,也常常这样想。但直到现在,总还没有得到。但也没有遇见过赤练蛇和美女蛇。叫我名字的陌生声音自然是常有的,然而都不是美女蛇。
⑦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枇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⑧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我却不大能用。明明见它们进去了,拉了绳,跑去一看,却什么都没有,费了半天力,捉住的不过三四只。闰土的父亲是小半天便能捕获几十只,装在叉袋里叫着撞着的。我曾经问他得失的缘由,他只静静地笑道∶你太性急,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
⑨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整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蜂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1】选段文字从视觉、听觉、味觉三个角度,从形状、颜色、声音、味道四个方面具体刻画景物,请写出描写下列特点的语句。
①形状:高大的皂荚树、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
②颜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声音;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④味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3】选文引用“美女蛇的传说”,从记叙顺序看属于什么?有什么作用?
【4】选文第⑦段划线句子采用的是什么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感念老师
阎连科
①有一天,不知从何而来的一只小鸟落在我书房外的窗台上。我正在写作,没有介意它的存在,于是它就渴求地望着我,几声啁啾,待我抬起头来,它却抖抖羽毛,扬长而去。一切都如一次神谕的暗示,都如羊皮书上留下的一行不可解读的文字。几天之后,一场雨后,当阳光透窗而入时,我看见书房外的窗台裂缝里,横卧着一支羽毛,从羽毛的下面,小心翼翼地长出了一滴嫩黄细小的苗芽。
②我把这棵苗芽移栽到了楼下的草地。后来,它竟长成了一棵小树。
③我读小学五年级的时候,遇到了一个老师。他瘦小、干净,讲略带方言的普通话,无论是板书,还是毛笔,再或钢笔的书写,都有魏体的风骨,是那种魏、柳相糅的风派。他不光字好,课也讲得甚好。在我那时的感觉中,他的学问不仅在学校,在镇上,乃至在全县都是最好的。
④每年过年的时候,村里许多的体面人家,都要请他书写对联。年前的几日几夜,他写对联能写得手腕酸痛。为写对联熬至三更五更,甚或通宵,并不是件稀少的事,和农人在麦季里连夜在场上打麦一样。
⑤从小学升至初中,他还是我的语文老师。课本上有篇文章,题目好像是“列宁祭”,作者千真万确是斯大林,是斯大林给列宁写的一篇祭文,很长,三大段,数千字,是我那时学过的课文中最长的文章。老师用三个课时讲完课文以后,让我们模仿课文写篇作文,我便种瓜得瓜地写了作文,很长,三大段,数千字,是我那时写过的最长的作文。
⑥过完周末,新一节的语文课上,老师把批改后的作文分发下来,我的作文后面有这样一行醒目的红笔批语:“你的思路开了,但长并不等于好文章。”然而,在之后不久的一次学校组织的全校优秀作文展示中,文好、字好的,都被语文老师推荐上去,挂在校园的墙壁上展出,就像旗帜在旗杆上招展飘扬一样——这其中有我的。
⑦有我那篇最长的作文。
⑧后来,我的作文写得都很长,因为我“开了思路”。现在,我在努力把文章写短,因为我终于明白,“长并不等于好文章”。
⑨前些时候,我回家乡电视台做有关我的人生与写作的电视节目,主持人突然播放片花,片花中有三个人在讲我的过去,讲我过去的学习、读书和劳作。他们分别是我的母亲、战友和我的老师。当我看见这位30年前教过我四年语文的张梦庚老师出现在电视屏幕上时,我猛然哭了,眼泪夺眶而出。
⑩他已经老了,七十多岁,但依然瘦削、干净,讲略带方言的普通话。
⑪而我,是讲略带普通话的方言。
⑫而我,已人至中年。
⑬从家乡做完节目回到北京,天气酷热,但我楼下的那片草地却还依然旺茂。草地中的那棵小榆树,又长高了许多,在风中摇来摆去,正有几只小鸟在栖枝而歌。
(选自《土黄与草青:阎连科亲情散文》)
【1】第⑤段“我便种瓜得瓜地写了作文”中的“种瓜得瓜”指什么?
【2】在老师看来“长并不等于好文章”,但是为什么“我那篇最长的作文”却被语文老师推荐上去,挂在校园的墙壁上展出?
【3】张梦庚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4】最后一段中的画线句是景物描写,有什么表达作用?
12、文题:我的一天
要求:①卷面整洁,字迹清楚;
②自定立意,自选角度,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