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宣称“人人生而平等”,号召殖民地人民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的纲领性文献是( )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1787年美国宪法
2、英国作家狄更斯这样描述十九世纪中期英国的一座工业城镇:“这是个到处都是机器和高耸的烟囱的市镇……镇上有一条黑色的水渠,还有一条河,这里的水被气味难闻的染料冲 成深紫色。”据此可知当时英国( )
A.使用手工劳动
B.城市化进程加快
C.环境污染严重
D.确立了工厂制度
3、1922年,北京、上海报纸举办了成功人士民意测验,投票选举“最景仰之人物”,晚清状元张謇得票最高。张謇高票当选的最重要因素应该是( )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C.对近代民族工业贡献大
D.近代报纸非常普及
4、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也包括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观。下列历史事件按发生先后顺序判断正确的是 ①布匿战争 ②希波战争 ③光荣革命 ④萨拉托加战役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③②①④ D. ①②④③
5、为争夺美洲、非洲、亚洲的殖民地和世界市场,与荷兰、法国发生了一系列战争。在世界各地夺取了大片殖民地。自诩为“日不落帝国”的是( )
A.法国
B.西班牙
C.英国
D.意大利
6、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大学与学生共度五四青年节。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口号
B.运动重心由上海转移到北京
C.斗争主力逐渐由学生转向工人
D.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7、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标志是:
A.德军突袭波兰
B.慕尼黑阴谋
C.苏德战争爆发
D.太平洋战争爆发
8、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显殖区……英国不可能成为第一个进行工业革命的国家。这说明早期殖民掠夺
A.加速了世界各地区间的贫富分化
B.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体
C.促进了世界各地区间的经济分工
D.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9、有人用“巨人林立”来概括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美国是霸气仍存的巨人,日本是独脚的巨人,俄罗斯是大病初愈的巨人,欧洲是凝聚力正在加强的巨人,中国是迅速起的巨人。这是对世界哪一发展趋势的解读?
A.贸易自由化 B.经济全球化 C.格局多极化 D.文化多元化
10、“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是《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开篇语,这部文学作品出自哪国作家之手( )
A. 法国 B. 俄国 C. 德国 D. 意大利
11、下列关于伊斯兰教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产生于七世纪
B.创始人是穆罕默德
C.他的一神教宣传有助于阿拉伯的统一
D.最早在麦地那传教
12、下面是汉字“史”字的演变过程。据此可知甲骨文( )
甲骨文 | 金文 | 篆书 | 隶书 | 楷书 |
A.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
B.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
C.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一种文字
D.是秦统一后在全国推行的文字
13、7月14日是法国国庆日,每年的这一天,法国人民都要隆重纪念这个带给他们民主、自由的日子,这源于下列哪一事件( )
A.攻占巴士底狱
B.发布 《人权宣言》
C.雾月政变
D.建立第一共和国
14、二战结束以来,中东地区始终动荡不定,虽出现过和平曙光,但和平进程中依然曲折反复,中东问题的关键是
A.宗教信仰 B.巴以冲突 C.美伊冲突 D.埃以冲突
15、1917年二月革命后,面对两个政权并存局面,列宁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斗争目标;面对临时政府的镇压,列宁提出必须通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并成功领导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这说明( )
A.十月革命是马克思主义的首次实践
B.革命领袖在历史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
C.十月革命推动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D.革命领袖在历史转折关头发挥重要作用
16、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是
A.《尼布楚条约》
B.《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7、下表是根据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统计的1750~1900年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它反映了( )
国家 | 1750年 | 1800年 | 1830年 | 1860年 | 1880年 | 1900年 |
中国 | 32.8 | 33.3 | 29.8 | 19.7 | 12.5 | 6.2 |
印度 | 24.5 | 19.7 | 17.6 | 8.6 | 2.8 | 1.7 |
英国 | 1.9 | 4.3 | 9.5 | 19.9 | 22.9 | 18.5 |
美国 | 0.1 | 0.8 | 2.5 | 7.2 | 14.7 | 23.6 |
A.1900年美国的综合国力赶超英国成为世界第一
B.从1750至1900年中国的制造业产量逐年减少
C.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英国经济优势呈缩小的趋势
D.工业革命前后印度的制造业水平位居亚洲第一
18、有学者指出,这一时期的思想家虽然抬出希腊、罗马的古典传统来祭拜,但他们不过是借尸还魂,借他人的酒来浇自己心中的块垒而已。这些思想家“心中的块垒”是想
A.摆脱教会对思想文化的束缚
B.重建希腊罗马文化的辉煌
C.在文学艺术领域有更大突
D.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19、当时的探险家、航海家、地理学家、商人的所做所为都是为了人,而不是为了神,都是为了实现人世而不是为了来世的天堂,以下最能充分体现材料中精神的是( )
A.《最后的晚餐》 B.《天方夜谭》
C.《医学集成》 D.《查士丁尼法典》
20、伏尔泰说:“我周围发生的一切事情,正在撒下革命的种子。尽管我自己未必成为革命的见证人,但它是必然要到来的。”为即将到来的资产阶级革命撒下种子的是( )
A.文艺复兴
B.启蒙思想
C.进化论思想
D.马克思主义
21、_____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________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将社会主义由理想变成了现实。
22、观察下图,请将下列英文字母代号填在图中相应方框内。
A、英国王冠是的宝珠
B、19世纪的“日不落帝国”
23、“海上马车夫”________
24、____________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正式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___________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25、1914年的 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发生于1942年7月至1943年2月的 战役则是二战的转折点。
26、步入近代,英国一路领先。
(1)英国较早爆发资产阶级革命,首先创立的资本主义政治体制是________。
(2)英国率先在陆路交通领域取得突破,发明“布拉策号”的发明家是________。
(3)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国际组织在伦敦成立。它是________
27、罗马人凯撒以古埃及人的________为蓝本编制新的历法,称“________”。为纠正每年将近6小时的误差,采取每4年增加1天的办法进行调整,即每逢能被4整除的那一年为闰年,在2月份增加1天。4世纪,________皇帝以此作为基督教历法。它后来成为今天人们使用的________的基础。
28、______后,大和正式改称日本国。______时期,天皇大权旁落,成为一种礼仪性的摆设。
29、法治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1)起源于古巴比伦的《 》,是世界现存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2)1789年,法国制宪议会颁布的《 》,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3)标志着北美十三块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的文献是《 》。
30、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使中医药学闻名于世。
(1)“医圣”_____在《伤寒杂病论》中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
(2)明朝的李时珍经过实验、总结写出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著作《 ______》,被誉为“_____”。
(3)明清时期的徽州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医学流派“________ ”。
31、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碰撞而交融,因互鉴而丰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公元前4世纪后期开始东征并建立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把古希腊文化传到了东方,也受到了东方文化的渗透,这个帝国的建立者是谁?请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他的东征这一事件的影响?
(2)如果你要研究古希腊早期社会图景,可查阅的古希腊的哪一文学著作?古希腊最具代表性的建筑是什么?
(3)古代世界人类文明的交流与发展主要有哪两种方式?
(4)拜占廷帝国曾经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15世纪中期,被西亚的奥斯曼土耳其所灭。它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5)仰望历史的星空,世界古代文明中无数成就如璀璨的繁星,从古至今,闪烁着人类智慧的光芒,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些文明成果?
32、历史上的舞台,国与国的博弈,风骚各领。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中美关系】
(1)美国主导的1921-1922年的华盛顿会议上,针对中国问题签署的条约是什么?该条约的签署对中国有何影响?
【美日关系】
(2)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的事件是什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单独占领了日本,在日本推行了什么改革?
【美苏关系】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竞争状态被称为什么?这一状态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4)通过以上探究,当前,如何才能促进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健康发展?
33、观察图,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填写在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A.亚历山大崛起的地点。
B.亚历山大击败波斯皇帝地
34、英国工业革命开启了现代工业文明的先河,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启迪。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大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作工业革命资金用的流动资本……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们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归纳英国工业革命的有利条件。
材料二 1800﹣1870年,英国煤产量统计表:(单位:万吨)
年代 | 1800 | 1820 | 1830 | 1850 | 1860 | 1870 |
产量 | 1100 | 1740 | 2400 | 4940 | 8000 | 11000 |
(2)材料二的数据反映了什么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得益于工业革命期间哪一发明的广泛使用?
材料三 1858年是泰晤士河的“奇臭年”。这年6月,臭气熏天简直到了骇人听闻的地步,就连河边议会大厦的窗上也不得不挂起一条条浸过消毒药水的被单。
——引自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与治理》
(3)根据材料三回答,工业革命的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
(4)通过以上问题的探究,你得到了怎样的认识?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