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古代世界,当众多哲学家把思考的焦点聚集在宇宙、神灵上的时候,有一位哲学家却更加关注人本身,甚至把希腊德尔斐神庙门楣上的铭言“认识你自己”作为自己哲学原则的宣言。这位哲学家是( )
A.德谟克利特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2、1687年,牛顿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牛顿的科学发现,使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探索向前迈了一大步。1859年,《物种起源》的出版,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在生物科学领域掀起了一场伟大革命。上述材料说明了( )
A.希腊罗马古典文化成就突出
B.自然科学影响近代社会发展
C.文学大师推动文化走向繁荣
D.科学巨匠引擎科学技术发展
3、1783年12月,华盛顿说了这样一段话:“现在,我已完成了赋予我的使命,我将退出这个伟大的舞台……”华盛顿完成的使命是
A.被选举为美国首位总统 B.推翻殖民统治实现国家独立
C.颁布《独立宣言》 D.领导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4、导致下图中所示煤产量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1790-1850年英国煤产量增长图
A.改良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B.珍妮机的发明与使用
C.内燃机的发明与使用
D.汽车的发明与使用
5、1914年8月,当战争爆发时,一位德国官员绝望地评论道:“这一切都来自这种该死的联盟体系,他们的较量是现代的祸根。”材料所述“联盟体系”的核心国家是( )
A.英国和德国
B.俄国和奥匈帝国
C.德国和法国
D.英国和奥匈帝国
6、毛泽东说:“这一战,不但是苏德的转折点,甚至也不但是这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而且是整个人类历史的转折点。……像希特勒这样法西斯国家的政治 生命和军事生命,从它出生的一天起,就建立在进攻上面的,进攻一完结,他的生 命也就完结了。”。“这一战”是指
A. 莫斯科保卫战 B. 斯大林格勒战役 C. 诺曼底登陆 D. 攻克柏林战役
7、“1789 年之后……前所未有数量的人们开始认为,官职的合法性和尊严来源于举世瞩目的选举,而不是数个世纪以来的任命。”材料说明法国大革命
A.实现了国家独立
B.废除了君主制度
C.传播了民主思想
D.损害了他国利益
8、下列历史人物出席了1921年7月在上海(最后一天改在浙江嘉兴南湖)秘密召开的会议,参加会议的共13人。这次会议的召开
A.使中国从此有了代表整个中华民族利益的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
B.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C.结束了“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是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D.使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思想的旗帜下实现了空前的团结
9、近代社会与古代社会相比,其最重要、最本质的区别是( )
A. 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 B. 国家权利取代贵族特权
C. 公民取代臣民 D. 科学技术取代迷信愚昧
10、“三顾茅庐”的故事发生在襄阳隆中,下列与故事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
A.袁绍
B.诸葛亮
C.孙权
D.曹操
11、亚当•斯密说:“美洲的发现和前往东印度的航道的发现,是人类历史上所记载的最伟大、最重要的事件.”完成这两件壮举的航海家分别是
A.哥伦布和达•伽玛
B.麦哲伦和迪亚士
C.哥伦布和麦哲伦
D.达•伽玛和麦哲伦
1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发明中,对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最有意义的是
A. 蒸汽机
B. 电动机
C. 内燃机
D. 计算机
13、马克思认为:“原始积累的方法绝不是田园诗式的东西……资本来到世间,它从头到脚,甚至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下列事件能证明上述观点的是( )
A.亚历山大东征
B.启蒙运动
C.“三角贸易”
D.文艺复兴
14、下列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阶段及其特征的归纳描述,正确的是( )
A.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B.明清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与经济重心南移
C.隋唐时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D.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
15、英国人安东尼.培根从1768年开始从事黑奴贸……八年中他赚了76000英镑。他用这笔巨款开了一家铁厂,几年后成为英国最大的铁厂之一。对这段材料认识最准确的是( )
A.黑奴贸易为英国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 B.黑奴贸易 开拓了英国的海外市场
C.黑奴贸易为英国提供了工业原料 D.黑奴贸易利于英国的资本原始积累
16、黄岩岛,中国南海中的一个小岛屿,早在元朝时中国就对其进行有效管理。菲律宾就其归属问题与中国发生对峙至今,造成两国关系十分紧张。历史上,率领船队经过该海域并到过菲律宾的是
①鉴真 ②郑和 ③哥伦布 ④麦哲伦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④
D.①②④
17、“每一〔签字国〕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国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或经济的”(《联合国家宣言》),这段文字中所提及的“三国同盟”是指:
A.轴心国集团
B.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同盟国
C.英国.法国.俄国三国协约
D.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18、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 )
A. 协约国进行的侵略战争 B. 同盟国进行的侵略战争
C. 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D. 塞尔维亚为民族独立而点燃的
19、1917年11月8日《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宣告:“……代表大会已经把政权掌握在自己手里,临时政府己经被推翻……各地全部政权一律转归工兵代表苏维埃。”与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俄国农奴制改革
B.俄国二月革命
C.俄国十月革命
D.苏联的成立
20、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对中国的社会变革和进步产生过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以下对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相同点的比较,最准确的是( )
A.民主革命所属的阶段
B.领导阶级
C.斗争方式
D.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21、权力机关是执行国家意志的机构,是国家的统治工具。
(1)雅典的 是最高权力机构,具有立法、司法等多种职能。
(2)“第一个人权宣言”是由 通过的,它是资产阶级纲领性文件。
(3) 通过了《人权宣言》,宣告了体现资产阶级意志的原则。
22、1861年开始的__________为美国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的经济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1868年,日本进行__________,迅速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23、大学兴起:西欧大学兴起于_______世纪,早期的大学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等。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________”。
24、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处死国王后,__________担任护国主,实行独裁统治。;以__________为首的雅各宾派掌权后,将法国大革命推向了高潮。
25、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应的内容。
(1)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是________。
(2)________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3)拜占庭帝国的皇帝________(人名)命人编纂了4部法律文献,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
26、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应该被历史铭记。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因弹药即将用尽,率舰队冲向日舰“吉野号”,以身殉国的民族英雄是_____;他和他的杂交水稻,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就是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_____。
27、1700~1721年,俄国与瑞典进行战争。俄国获胜,夺取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并在战争过程中,营建了新首都______(城市名)。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三个组织合并为欧洲共同体,其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______(城市名)。
28、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 ; 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29、图A著作的作者是英国生物学家________,在这本书中,他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指出:物种都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图B人物是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________,他将所见所闻融入小说写作中,完成了一套名为“人间喜剧”的小说集。
30、公元前________年,________首创“元首制”,掌握国家实权。罗马共和国演变成帝国。
31、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各种矛盾和冲突。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殖民地人民与殖民国家的矛盾
(1)请你写出19世纪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一例。
资本主义与封建势力的矛盾
(2)俄国和日本分别通过哪一事件战胜了封建势力,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3)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列强矛盾加剧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请写出战争爆发前形成的军事集团一例。
(4)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为了协调帝国主义国家关系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格局?这一格局的形成与哪两次会议有关?
(5)请你任选一个角度,谈谈你得到的启示。
32、(科技改变生活)
材料一:1851年,首届世博会在英国举办,展品有蒸汽机、火车模型、纺纱机等。
材料二:1893年芝加哥世博会上,“电灯”成为此届世博会中最耀眼的“明星”。
(1)首届世博会为什么在英国举办?
(2)电灯的发明者是谁?19世纪末,人们要外出旅游可以选择哪种最新的交通工具?
(3)19世纪后半期发生的电力革命,给美国等国的生产组织方式带来的新变化是什么?
(4)工业革命给工业国家带来哪些社会进步?(两点即可)
(5)比较上述科技革命的成果,想一想它们能够给我们哪些有益的启迪?
33、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阿拉伯人有一句谚语:“人间惧怕时间,而时间惧怕金字塔。”
(1)材料一中的金字塔修建的用途是是什么?它在该国和世界文明史上有何地位?
材料二:有印度学者认为:“在印度社会中,一个人可以放弃一切,但放弃不了种姓信念。”
(2)材料二反映的种姓信念的本质是什么?印度国王属于哪一种姓?
材料三:中古欧洲有句谚语:“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3)材料三中的谚语反映了西欧哪一制度?综上,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有什么共同点?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资产阶级革命大事年表
1894年 | 兴中会在檀香山成立 |
1903年 | 华兴会在长沙成立 |
1905年 | 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 |
1911年 | 黄花岗起义失败;武昌起义成功 |
1912年 | 中华民国建立;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 |
1913年 | 宋教仁遇刺,二次革命爆发 |
1915年 | 袁世凯称帝,护国运动爆发 |
材料二 辛亥革命后,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经过痛苦的反思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材料三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蒙受的屈辱阻碍了中国寻求西方模式的国家认同。五四知识界对西方的幻灭,伴随着亲苏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许多中国人认为俄国革命是中国进行国家建构的唯一成功楷模。
(1)从材料一可知中国近代的资产阶级革命有何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先进知识分子痛苦反思”的原因,基于此他们提出了什么救国主张?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人的认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综合以上材料,我们从这些有识之士身上感受到什么优秀品质?
邮箱: 联系方式: